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长久以来,英法德三国被称作是欧洲联盟的“三驾马车”,如今英国不停折腾吵嚷着要脱欧退群,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一直都在竭力维护着欧盟。

其实从过去欧洲寻求一体化开始,德国的影响就无处不在,欧共体建立、欧盟建立、欧元区建立等,几乎每次欧盟的巩固与强化都有德国的身影。德国如此在意并维护着欧洲的联盟,既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关乎德国切身利益。从地缘来看,德国位居欧洲的腹心之地,位于东欧、北欧、中南欧与西欧的交接之处,素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从德意志诞生的时候开始,就注定其是欧洲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从德皇威廉在凡尔赛宫宣布德国诞生到一战前夕,不过几十年时间,德国就超过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经济体。

当年的德国就曾经想将整个欧洲整合成一体,结果错了主意而失败。二战后,整个欧洲受到战争的影响而变得满目疮痍,迅速衰败的西部欧洲也不再是世界中心,反而变成了后来美苏争雄的最前端。正所谓靠人不如靠己,虽然在美国的援助下西部欧洲在战后迅速崛起,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欧洲想要实现真正的复苏与崛起,不至沦为炮灰还得靠自身团结。地处欧洲中心的德国,东边是强大的苏联,另一极美国虽说不在旁边,可还有实力强悍的英法两国。德国的面积并不大,也没有多大的海洋面积,战略纵深非常有限。往好了说就是交通便利地处要冲,往差了说就是兵家必争四战之地,处于夹缝之势中的德国自然心生畏惧。推动欧洲联盟,也是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最佳方式。

战争摧毁了德国几乎所有的工业基础,但毕竟德国的人才与技术积累深厚,战后在美国的援助之下西德经济迅速恢复,也一度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德国自身实力有限,如果想要将影响力更快扩展到更多地方,那么推动欧洲一体化无疑是最佳选择。

德国经济、科技与工业实力强悍,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可以利用自身巨大的优势,轻而易举获得更多的原料供应地以及更广阔的商品市场,为本国创造更多的财富。虽说英法德并称欧盟“三驾马车”,可实际上德国也明白就个体而言,自己跟英法还是没法比的。由于二战的失败,德国长久以来在军力与政治上受到钳制难以施展抱负,而英法两国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也都是联合国五常的成员。

如此情况之下,德国想要获得更高国际地位与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要另辟蹊径。在强悍的工业与科技实力推动下,德国发现自己可以用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欧盟,将自己的心思隐藏在欧盟的集体行动里。以“欧洲联盟”的名义办事,成为了德国在世界上更便捷更广泛投射自身影响力的最佳方式。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理性”出名,而德国正是看清了德国的荣耀与欧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通过欧洲的一体化才能实现德国光明的前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英国忙着退群苟安,德国维护欧盟更是出于一股雄心。

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事实上,排除军事因素,当年元首统一欧州的理想,在默克尔时代已经实现了。

政治上影响,经济上控制,德国作为欧洲工业发动机,通过欧盟这个准邦联组织,只需要付出很低的代价,就能把欧洲近30个国家变成自己的大市场和资本输出地。

例如,波兰自从加入欧盟后,原有的工业体系几乎都被纳入德国主导的欧洲工业分工体系,国有工业企业陆续被德国为主导的西方资本所收购、重组,原来还能生产汽车的波兰工业,沦落到只能生产酒类等中低端商品,国内市场被德国等国产品控制。

面对德国产品的汹涌而来,波兰工业能有挽回的余地吗?

很难,本身就若,东欧剧变后,被洗刷了一把,更弱了

其结果是,欧盟大多数国家都成了德国经济的附庸,结果导致原本想加入欧盟获得更快发展的中东欧国家,只能成为德国工业体系上的螺丝钉,生产德国工业需要的中低端工业制品或者原料,然后德国人再把中高端的工业制品卖给欧盟其他国家,这样一来,中东欧国家想要过上西方人的富裕生活,几乎是水中月、镜中花。

而德国人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呢?欧盟每年预算费用约为1500亿欧元左右,这些钱当然很多都用来平衡相对贫困的成员国的预算,发展一些欧盟的民生,而德国人只需承担百分之十几的费用,以它2017年3.7万亿美元的GDP,几乎就是一个零头的零头,就这么点成本,德国人轻松拿下欧洲整个大市场,性价比非常高。

至于法国,法国的工业虽然也很强,但是综合实力远不如德国,面对德国工业的强悍来势,能守住本国市场就已经不错了。

这么庞大的市场,德国人在欧共体时期是想都不敢想的,毕竟欧洲那么多国家,要进入每个国家的市场,都需要经过各种贸易壁垒,成本非常昂贵。

当然,我们说欧盟的两架马车—法德轴心,缺一不可,这个是事实,法国人没德国那么有钱,而德国需要法国的五常地位,来抬高自己以及整个欧盟在世界舞台上的发言权。

前2年,德国人当着马克龙的面,提出了“欧盟整体入常”的理想,估计马克龙心里也是直嘀咕。

这个“欧盟整体入常”是什么意思?很简单,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是只能5个么,那好办,整个欧盟就继承法国的位置啊,反正俄罗斯不也是继承苏联的位置么?

这部明摆着,德国是欧盟的当然老大,法国那动不动就闹全国大罢工的弱鸡样,在德国战车面前显得脆弱不堪,除了手握核弹和五常宝座,法国人在德国人面前真是少了点什么。

特朗普嫌德国车在美国卖的太好,威胁要增加德国对美出口汽车的关税,德国人赶紧表态,说欧盟可以放开美国农产品对欧盟的进口,请求美国在汽车方面不要下狠手。

德国农业?好像没怎么听说,毕竟德国主要干工业,可是农业,可是欧盟诸如法国、荷兰、西班牙、中东欧一大票国家的经济命脉之一,工业比不过德国人,那农产品总指望着欧盟这个大市场吧,但德国人就很轻松地可以决定欧盟农业的未来。

当然面对欧盟各国的反弹,马克龙赶紧表态说我们法国不同意这个方案,这事儿才算消停。

虽然军事上被美国严格限制,但是德国通过经济的再次腾飞,再次把持了整个欧洲的局势,不得不说,这个每次世界大战后都被打残的国家,居然都能涅槃重生,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

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欧盟一共有28个成员国,各成员国的国土面积加起来约有4379963平方公里,人口5.125亿,GDP总量17.278万亿美元,人均GDP33715美元,可以说欧盟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然而不管欧盟有多大影响力都无法改变一个客观现实——欧盟成员国之间绝非铁板一块,这点在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得更为明显,有的国家甚至放言要退出欧盟,英国更是直接付诸行动。有放言要退出欧盟的国家,同时也有坚决维护欧盟的国家——德国就是后一类国家的典型代表,那么德国极力维持欧盟的目的何在呢?

从地缘结构来看:德国地处中欧,在历史上长期面对来自东方的俄国(包括历史上的沙俄、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联邦)和西方的英、法等国的双向战略挤压,而德国本身的国土面积并不大,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是真正的四战之地。在二战结束前德国这片土地一直是欧洲各路地缘政治势力博弈的场所——先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各诸侯邦国内战,接着又相继卷入拿破仑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一战、二战,可以说在二战结束之前德国从未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德国为改变自身地缘环境所面临的缺陷曾试图以战争的形式完成欧洲的统一,然而现实告诉德国人:以德国的实力是无法压制整个欧洲的,更无法与美、俄这样的大国抗衡。既然以武力征服欧洲的模式已被证明不可取,于是德国在二战后转而开始尝试以经济纽带构建欧洲共同体,使自己置身于共同体的保护之下。二战后的联邦德国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在1952年同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组成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组织正是欧盟的最早前身。

从经济利益来看:德国地处中欧的地缘格局尽管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军事上的不利地位,不过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地缘格局倒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地处中欧的德国可谓是四通八达,可以同西欧的法国、东欧的俄国、孤悬海外的英国以及南欧、北欧等地展开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德国是欧洲的航空、铁路、公路枢纽,几乎全欧洲的物流都在此中转。欧盟的存在使德国从经济上与欧洲邻国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盟内零关税,人才、商品、资本、服务自由流通,货币统一……到2017年连漫游费都取消了。历史上德意志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更多的只是一个地理文化上的概念,根本不能称之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之所以统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在1871年强势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打破了德意志各邦之间贸易壁垒,有了统一的市场。如今德国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繁荣更需要统一欧洲市场,这样德国的工业竞争力才能最大化的展示出来,统一的欧洲市场对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从政治利益来看:德国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和加害国在战后一直受到严格的军事限制,迄今为止尽管德国在经济、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早已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大国,可在政治军事领域不仅比美、中、俄三大巨无霸差得远,比之作为欧洲另外两个大国的英、法也有相当的差距。随着德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德国自然也希望增强自身在国际上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然而德国要增强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却面临两大难题:其一自身实力有限;其二曾屡屡在公开场合为二战罪行道歉的德国如果要谋求增强自身的政治军事影响力极易引起二战受害国的警惕。正因为如此德国才需要将自己置身于欧盟的框架体系之下,以欧盟集体行动的一部分为名介入到国际政治军事事务中一方面借助其他欧洲国家的实力以实现抱团全暖,以弥补自身政治军事实力的欠缺,另一方面避免给外界造成德国是在重走二战老路的印象。

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这也是笔者曾经调查过的一个结果,当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为何德国要接纳100万难民的原因。二战以后,德国与日本一样放弃战争,致力经济发展,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德国经济发展走在欧洲经济发展前列。强大的德国经济,就需要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先进的支援。德国当年高速发展时,为了获得大量的劳动力,就从土耳其引进了土耳其人作为劳动力,廉价的劳动力,使得德国产品有竞争力。但是市场除了传统美国市场以外,德国还希望有个统一的大市场,这就是欧洲市场。

如果欧洲统一,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这是过去没有的,而德国既有廉价劳动力,又有技术,再有资金。这样就可以在这个市场中获得利益最大化。所以欧盟从开始的10多个国家,迅速过大,几乎涵盖了南欧,北欧,东欧,西欧的数十个国家,这其中良莠不齐,既有了统一市场的长处,也有发展不平衡。

德国在土耳其劳动力不在以后,又把眼光放在东欧的劳动力,但是欧盟的不稳定,虽然默克尔竭力维护,但离心力还是非常巨大,这样默克尔就想到了难民,这些难民来到德国,他们接受过教育,经过培训就可以成为熟练劳动力,如果欧盟还存在,这个大市场也就存在,这些劳动力就可以成为德国降低成本,把质优价廉的德国产品送到欧盟各地的利器,当欧盟不在,难民劳动力也保证了德国的竞争力。所以,德国这样的强大经济实体,是需要欧盟这样一个大市场的存在,德国已经准备好所有经济要素,只要市场存在,德国是最后的赢家。

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德国维护欧盟最大益处在于,可以统合欧洲,让欧洲在中美俄三强鼎立的情况下能够以一个声音讲话。维护欧盟最大获益者就是德国自己,由于二战的关系,德国很难独自出现在国国际舞台,只有以欧盟的形式出现,才能在国际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德国让英国放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转而让给欧盟就是证明。

从整个欧洲大陆的地缘格局来看,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他是二战的发起国,必将是冷战期间焦点,又位于冷战前线,德国的分裂便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冷战政治格局下,西德无力,在政治经济国际地缘都无法与美,苏抗衡,与英法影响力无法相比,迫使德国只有走向联合,从德法大和解,再到西欧煤钢联盟。直到现在的欧盟的产生。和欧洲区域经济广泛合作实现西德再次崛起。直到德国合并苏联解体。欧洲一体化的产生有利于德国的发展。待21世纪德国也仅仅是世界第第三,欧洲第第一经济体,德国是后发国家。发家不如英法等老牌国家,推动欧洲一体化是确保德国强大唯一途径。整合欧洲,让德国以欧洲名义讲话,就成为德国发展自己国际地缘影响力唯一的筹码。

德国以一己之力推动欧洲一体化,做的十分辛苦,不仅有英国的这个搅屎棍,英国是绝对不会允许德国(包括其他国家)“统一”欧洲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德国实际上也想一家独大,但地缘潜力不允许。不是俄罗斯和法国有统一欧洲的历史,历史决定了德国的政治花板,德国“统治下的欧洲只能走向联合。而如果欧洲不能走向一体化联合。就会彻底沦为美国的小伙伴。所以默克尔提出,欧洲是欧洲人欧洲,欧洲要有自己的统一联合军队。

欧盟毕竟是一个国家联盟,太平事情可以维持欧洲的统一,一旦发生大危机和战争和大的利益冲突,一定会分裂、英国脱欧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而已德法为首的欧盟是否能够维系实在是值得怀疑。德国目前获得的就是欧盟整体经济利益,政治利益获取利益基本上被法国获取。在欧洲体系内的渗透和控制几乎没有。但欧盟可以说是德国实现政治崛起的唯一希望,自然会不遗余力地推动欧洲一体化。但成功性不大。美国,俄罗斯都不会允许德国式的统一欧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为什么德国要极力维持欧盟?

德国维持欧盟的目的,其实和当年德国发动一战和二战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争夺欧洲的控制权。在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德国,从未停止过的雄心壮志。

在德国人看来,如果自己想要崛起,就必须要把欧洲都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只有达到这个目的,德国才能够有机会从一个地区性的强国,一跃成为世界级的超级大国。

历史上的欧洲各国,从未停止过对欧洲霸权的争夺,因为他们只有成为了欧洲的共主,才有机会称霸全世界。

在欧洲历史上,普鲁士人、高卢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曾经爆发过长达数百年的战争,甚至有的一场战争就能持续上百年(英法百年战争),他们之间既有对抗的关系、又有合作的关系。

而他们发动战争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欧洲大陆的宗主权,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因为只有拿到了这个荣誉,才可以被其他欧洲诸侯国承认,并最终拥有大义上的名分。

在这个问题上英、法、德三国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在这一系列的对抗中,法国和英国都曾经成功过,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欧洲的共主,比如法兰克皇帝查理三世、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以及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有实无名)。

在这场欧洲霸主争夺战中,德国人同样是不肯示弱的,虽然直到19世纪末期,普鲁士人才完成统一,建立起德意志帝国,但是这个国家在完成统一之后,同样走上了争霸欧洲的道路。

德国维持欧盟的存在,是为了从政治领域将欧洲联合起来,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德国,也必然会成为欧洲的领导者。

二战结束的根源,从表面上看,是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打败了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但实际上仍然没有脱离普鲁士人、高卢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三方争夺欧洲霸权这一核心问题。

因为尽管美国是一个美洲国家,但是这个国家仍然要归属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圈中,而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美国人之所以要在二战结束之后,在欧洲推动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组织,实际上也同样是在谋求对欧洲各国军事、经济领域的渗透。而美国也确实是在完成了对欧洲的整体掌握之后,才一跃成为世界级的霸主。

如果马歇尔计划以及组建北约联盟,只是单纯的经济援助和军事联盟的话,欧洲各国怎么可能会如此的抵制?就是因为美国推动这两个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对欧洲各国经济、军事领域的掌控,所以才会被欧洲各国长期消极抵制。

从这个角度思考马歇尔计划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欧洲各国,比如像法国、德国会在战后放下恩怨联合起来,抵制马歇尔计划,并且在经济恢复之后就成立了欧共体和呼吁组建欧洲军。

为什么是德、法联合组建欧盟,而不是与英、法或者英、德联合组建欧盟,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组建欧盟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欧洲从盎格鲁.撒克逊人手中独立出来。在这一方面,德国人也是有自己的心思的。

因为德国与法国联合是连弱抗强,等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势力离开欧洲之后,德国人才有机会与法国继续争夺欧洲的领导权,而如果德国人如果倒向了美国,那么他是没有实力和机会去和美国争夺欧洲领导权的。

所以今天的德国为什么每年要拿出大量的资金,来维持住欧盟的存在,去支援欧洲比较贫弱的国家,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买“选票”,因为德国人已经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败绩,认识到了光靠战争是统一不了欧洲的,德国人取得欧洲领导权的唯一办法,就是从政治角度来获得欧洲各国的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