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圈有一些人认为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这是一种怪象吗?

在书法圈有一些人认为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谁说“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这句话中有几个关键点:一是美;二是好书法。请问这个问题的“标准”是什么?美?美的标准是什么?有标准吗?古今对美的标准认识是一致的吗?所谓众(全部的百分之几?)标准是百分多少?六十?七八十?还是九十多?也即这么多人认为美就是美?对吗?对称平衡是一个美的标准;黄金律是一个美的标准;反黄金律也是一个美的标准;布朗运动也是美的一个标准或不平衡不协调也是美的标准……,你们认可这样的认识观吗?所以有了标准,美也即好评价了。

因此好书法也就不是问题了。既然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了,也就不用再继续了!谢谢大家!

在书法圈有一些人认为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这是一种怪象吗?

如果有些人说你字不好不美,那一定是有道理的,尽管你认为自已的字结构很美,自已认为很好,人家说你的字不美,指的是你的字俗而平庸,无闪光点,而没说你字的结构,你只是认识不到,审美没跟上,反而认为人家怪。

字的好坏,看精气神而定。如一些人的字,尽管结字匀称,用笔有法而规矩,但给人感觉呆板而匠气,也俗气,怎么也爱不起来。原因是写字的人不读书,造成骨子里无灵透的艺术气质和书香,只有俗气和匠气。

当然,一些喜欢长期读书的书家学者型的字,字结构匀称,用笔亦精,这样的字美而古雅,才是真美。

另,一种人长期读古典文学,手不释卷,虽然是字的结构不匀称,用笔也不重法度,随意而为之,有一种散怀抱而清远之气质,这种字,普通人欣赏者认为写不好,也不美,其实是大美,只是不懂书味之人欣赏没跟上所然。

字好与不好与字的结构用笔无关系,但与人的学养与审美有关系,如果一个写字的人,无内蕴和高度的美学观,他永远只做一个字匠和俗人。

当然,每个人对书之欣赏习惯千差万别,也无必要谁说服谁,就让书法艺术,百花齐放吧。

在书法圈有一些人认为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这是一种怪象吗?

美不美自己知道,后人自有评判。大千世界,无其不有。多好的也有说不好的,多不好的也有说好的。什么怪不怪的,顺其自然吧!

在书法圈有一些人认为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这是一种怪象吗?

答:这肯定是一个怪现象。我记得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过:文字有三美。一美是音美,美耳。二美是形美,美目。三美是义美,美心。

“形美”,就是指结构(或结体)美。而书法也有三要素:一、笔法。二、结构。三、章法。不管是从文字的角度上看,还是从书法的角度上看,都对于结构美有强调。试想想,书法结构不美,能叫书法么?

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在书法圈里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有人认为,书法结构美的字,不是好书法。我搞不清楚,这些人是何居心?为什么对于书法结构美的字,要不断地贬低和批评?难道结构很难看的字,就是美吗?难道我们的古人,不如现在的人聪明?他们(古人)的审美水准,没有现在高么?

人,都有一种怪病。对于别人好的东西,都喜欢去拼命地贬低,都去拼命地打击别人。而对于自己的东西,总是喜欢拔高,自我吹嘘,好象天底下的人都没他(她)聪明似的。我最讨厌这种自以为是的人。其实,这种人就是狂枉无知的表现。

在书法圈有一些人认为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这是一种怪象吗?

这种说法不仅是一种怪现象, 而且是当今书坛的悲哀!纵观古代的书家们,王曦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黄庭坚等,他们的书法作品结构都非常美,难道他们的书法不是好书法吗!

书法作品的结构美与人的形体美一样,美的东西是说不丑的!

在书法圈有一些人认为书法结体的美不是好书法,这是一种怪象吗?

套用孙过庭《书谱》的话,书法结体四平八稳美是初级美,书法结体险绝之美是中级美,书法最难写出的美,反倒是初看时“歪七扭八”的别扭,越读越有嚼头的“丑之大美”,这是书法最难表达的另一种美。

因为四平八稳。方方正正的初级美,通过训练,大多数的人能写出来,欣赏的人能够知道它哪里美。

而那种奇特变化之美,特别是跌宕起伏,旁逸斜出,并不标准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内在美,有时却需要创作者高超才华,大胆有突破性思维方式,才能出奇制胜,这表现在书法史上也是凤毛麟角

比如,人都欣赏赵孟頫书法端正之美。但人们更佩服王铎旁依斜出之大美,更可贵都还有郑板桥,乱石铺街,飞珠溅玉之美,如下图——

还有杨维桢将章草,行草,汉隶高度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骨力雄健,刀锋铁骑般的独特结体之美。如下图

还有徐渭满章奔腾涂鸦,看似杂乱无章,实则错落有致,随意天成的书法狂逸恣肆之美,如下图

当然,这种美也会导致历代许多滥竽充数的所谓伪书法家鱼龙混杂其中,特别是当代打着创新旗号,连基本都书法功底都没打好,却剑走偏锋,搞一些乱写乱画的涂抹,拼接的丑书,杂耍,这些东西最终还是经不起艺术的考验,还有时间和市场的大浪淘沙,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书法人和有识之士所唾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