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苏培盛真正倒向甄嬛是在后来,而并非是与崔槿溪对食之事被发现的时候,在此之前,苏培盛对于皇帝算不上是背叛。

作为自幼服侍胤禛的人,苏培盛陪在胤禛身侧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宫内的一众后妃。而浸在内禁多年,苏培盛向来乖觉圆滑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如何去讨皇帝的欢心,也懂得避开皇帝的忌讳。甄嬛是皇帝心尖儿上的人,苏培盛自然是知道应该做什么。甄嬛第一次小产失宠后,在倚梅园施展手段复宠,苏培盛也没少出力。用崔槿溪的话来说:“得了吧,能讨皇上高兴的你都帮。”其实对于任何妃嫔,苏培盛都是悉心帮顾,除了不知好歹的余氏,宫内妃嫔即便是皇后与华妃,也都会顾及苏培盛在皇帝身边的分量。

而甄嬛在甘露寺想要回宫复仇时,苏培盛被牵扯进来还是因为崔槿溪的事情。崔槿溪知道苏培盛对其有意,所以故意贴近,而苏培盛也心知肚明。他帮助甄嬛复宠,一来是因为他的确喜欢崔槿溪,二来他时刻陪在皇帝身边,知道皇帝心里自始至终都放不下甄嬛,帮了甄嬛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所以,苏培盛才在帮甄嬛复宠的事情上费心费力。敬妃为了留下胧月公主而背叛甄嬛,让宜修知道了苏培盛与崔槿溪的事,使得他这个内务府总管太监进了慎刑司。这并不能说苏培盛背叛了谁,他与崔槿溪对食的确是事实,而甄嬛与果郡王的事情苏培盛当时也并不知道,说苏培盛背叛皇帝根本就无从说起。当然,苏培盛想要离开慎刑司,必须要皇帝松口,可按照后来崔槿溪的话来说“苏培盛在慎刑司受尽酷刑,还是一个字都没说。”苏培盛的真心,也让崔槿溪非常动容。

有端妃帮忙,苏培盛终究离开了慎刑司,苏培盛也知道良禽择木而栖,正式投向甄嬛。而后甄嬛生育双生子,皇帝正式将崔槿溪赐给苏培盛,也正是如此,苏培盛完全成为了甄嬛在养心殿的助力。皇帝在前朝议政,张廷玉建议留子去母,转瞬甄嬛就从苏培盛那儿得了消息;后来皇帝病重,苏培盛受甄嬛授意,依旧给病重的皇帝递折子,皇帝私下召见血滴子夏刈,也被苏培盛留心听着告诉了甄嬛。

苏培盛在后宫多年,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从不敢轻易得罪任何妃嫔。后来的甄嬛摄掌六宫,除了被削籍的弘时,皇帝三个儿子有两个是甄嬛的。当时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因为在后宫不加节制,又大量服用丹药,随时都可能宾天。如果皇帝驾崩,苏培盛就失去了依靠。将来新帝登基,甄嬛就是皇太后,苏培盛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呢?苏培盛投向甄嬛,也是明智之举。

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苏培盛作为皇上身边的人,且自幼跟在皇上身边,怎么后来倒是帮了甄嬛。

甄嬛对苏培盛有恩,有情,也很尊敬。加上崔槿汐的缘故,再者,苏培盛也很清楚宫中的形式。

苏培盛与崔槿汐对食之事被揭发以后,甄嬛四处奔波,可是她没有去求皇上放人。但她请了别人帮忙,而皇上似乎从头到尾都没那么着急。

这些事儿,苏培盛一出来就能知道得很清楚的。所以,即便放他们出来的是皇上,可是他的心里更感激甄嬛。

当然知道,可是总得有人去让皇上开口

苏培盛与崔槿汐都放出来了,一个罚了一年的月钱 ,算是惩罚。

然而关于这件事情,苏培盛却把功劳都归功于甄嬛了。尽管是皇上才能放他们出来,但是也得有人去周旋,皇上才能开口。

这个去帮他们的人,就是甄嬛了。甄嬛身怀六甲,还为了他们的事情奔波。虽说当时崔槿汐与苏培盛相好的时候,崔槿汐是为了甄嬛。

不过,甄嬛也是在崔槿汐出事以后,费心劳神想办法,还亲自到慎刑司去看崔槿汐。这些事情,想必苏培盛出来以后,必定可以知道。

反而皇上却没有那么着急,最后只是顺着甄嬛给的台阶,救了他们出来。

苏培盛回去的时候,皇上让他断了念想,可见皇上并非真的理解他

苏培盛回皇上身边伺候的时候,皇上让他断了。苏培盛心里当时就跪下了,讲述自己的真情。皇上虽然没有强制要求断了,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苏培盛去永寿宫,甄嬛却说自己会谨记这个教训。崔槿汐没事,公公放心,这句话,便让对崔槿汐情深义重的苏培盛,感恩甄嬛了。

皇上赐婚他与崔槿汐,也是甄嬛的功劳

甄嬛双生子落地,龙凤胎,皇上高兴得很,赏了永寿宫宫人半年月例。

苏培盛是个聪明人,在这个可以普天同庆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要求个什么赏赐,应该很容易。

所以,苏培盛就求贵妃娘娘赏赐一个东西,什么都行。贵妃娘娘说,要赏就赏个大的,这个得皇上来给才体面。

皇上会心一笑,把崔槿汐赐给苏培盛做妻子了。

这一件事情,苏培盛对甄嬛,可谓是感激涕零。

所以,苏培盛肯定帮着甄嬛。要说背叛皇上,苏培盛也不算,顶多行了一些方便,有些东西大势已去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

皇上身边粘杆处的人都动用了,可见皇上最后对苏培盛也不那么信任了。苏培盛提供一些御前信息个甄嬛,也就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那个时候的苏培盛可没有背叛皇上,真正让苏培盛完全投靠甄嬛,正是那次被关慎刑司以后!最终还是皇帝下令放出苏培盛与崔槿汐,罚俸一年。

苏培盛与崔槿汐被关慎刑司一事,事发突然,皇上也是猝不及防,很吃惊!皇上吃惊的原因有二:一是苏培盛与崔槿汐都是老成持重之人,皇上没想到二人会有私;二是皇上吃惊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人,自己居然毫不知情。

甄嬛从甘露寺强势回宫,皇后几乎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只有蛰伏,寻找机会。而敬妃最担心的是甄嬛要回胧月公主,而四阿哥常常来敬妃宫中接胧月向熹妃请安,敬妃惶恐不安,这一幕恰巧被剪秋看到。

皇后决定利用敬妃搞事情,敬妃为了胧月迷失了心智。只要被人有心盯上,那就在劫难逃。这日敬妃与眉庄甄嬛相约去看端妃,走到宫门口,见苏培盛在门口搀瞌睡。苏培盛不小心把袖子里藏的璎珞掉了出来,敬妃连连夸赞璎珞绣的精巧,又说像槿汐的手艺,槿汐讪讪地不知说什么好。

皇后随后带着敬妃端妃众人来到永寿宫,疾言厉色地说:明朝宫中常有宫女与太监私相交好,称为对食,逐渐狼狈为奸,结党乱政,明朝江山大半毁于此,所以本朝治宫严谨,对食之事鲜有闻说,可是今日在眼皮子底下发现了这个。崔槿汐已被看管起来了,也不需要熹妃你去管教了!

剪秋与绘春大肆搜永寿宫,自然会搜出不堪入目的东西(栽赃是难免的)。皇后发号施令:当真是秽乱后宫,本宫是六宫之主,怎能不秉公办理以安人心呢?

把槿汐和苏培盛同时关进了慎刑司。甄嬛对浣碧说:皇后果然按捺不住了!

浣碧问甄嬛怕吗,甄嬛冷笑,本宫若怕,不光槿汐救不出来,下一个被拉下马的就是本宫了!

甄嬛去养心殿探皇上口风,皇上离了苏培盛的服侍也很不习惯,正在骂小厦子端来的茶水,水温不对。甄嬛笑道:小厦子才多大,你也跟他生气,多历练历练就好了!

皇上:苏培盛不在,这帮人都失了规矩,没一件事做的好的!

皇上离不开苏培盛,甄嬛心里暗自高兴,趁势说:一群好马也得有识途的老马带着才能走得平稳顺畅,何况是他们这些做事听吩咐的,现下苏培盛犯了事被拘着,他们更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转。

皇上见甄嬛提起此事,就说皇后已经对他说过此事,怕甄嬛难受,正准备看完折子去安慰她。

甄嬛先检讨自己没有约束好宫人,皇上笑道:若如你所说,苏培盛是自幼在朕身边服侍的人,朕岂不是更不会管教约束了,他们做错的事,朕与你都无可奈何!

甄嬛说槿汐服侍她多年,如今出事,她是又生气又心疼。

皇上却不搭这茬,只说甄嬛有孕要以身孕为主,又说:皇后的身子渐好了,就交由她看着办,若是舍不得崔槿汐,让内务府再挑好的。

甄嬛见皇上如此,知道皇后对他说的话起了作用:什么结党乱政,秽乱后宫(苏培盛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槿汐是甄嬛身边的人,皇上最忌讳有权势之人结党)。

甄嬛不再多说,告退出来,浣碧问她为什么不求求皇上,现如今只有皇上能压住皇后。

甄嬛:皇后有备而来,又切切实实拿住了把柄,又有宫规压着,皇上也不能说什么,若本宫去求皇上,皇后正好请君入瓮,治本宫一个底护纵容之罪。

其实,情况也确实如甄嬛说的这样,皇上也确有难处,就算心里想放苏培盛,也得忍耐一时,免落皇后口实。

但甄嬛绝不会不管槿汐与苏培盛,转身就去了慎刑司看望正在做苦力的槿汐,槿汐见甄嬛来到这种闷热肮脏的地方来看她,感动的热泪盈眶,甄嬛给槿汐吃定心丸,自己一定会救她出去。

宫中有一个看似不问是非,不争权夺利的人,这个人就是端妃,遇到解不开的小疙瘩之时,皇上喜欢向她倾诉,问她意见。

而端妃一直都是甄嬛的同盟军,皇上再来看她时,端妃就从孟子讲到朱熹之浅薄,批评朱熹枉为夫子,曲解孔孟之道,“存天理,灭人伦”更是有悖人伦之道,与皇家宽厚之德背道而驰。

皇上听端妃说到宫中,多疑的毛病又犯了,马上问:你最近是不是见了什么人?听到什么话?

皇上马上想到是甄嬛去求了她来讲情,聪慧的端妃赶紧去除皇上疑心:且别说臣妾身体不适不宜出门,就是出门,臣妾也不爱管别人闲人,说别人闲话的!

皇上这才与她说起苏培盛与崔槿汐之事,端妃说他们一辈子在宫中为奴为婢,无儿无女当真可怜,在一起不过是寻些慰藉罢了。端妃这话入情入理,皇上听得进去。

端妃又说熹妃与惠嫔现在都怀有身孕,宫中实在不宜打打杀杀。这一点更说到皇上心坎上,只要说到皇嗣上,皇上心里总是最在意的!

崔槿汐与苏培盛都被放了出来,但他们还不知道对方是否放出来,甄嬛告诉槿汐不用担心,苏培盛已经在御前伺候了。

养心殿这边,皇上与苏培盛的谈话,是主仆之间的谈话,也有老友间的吐露衷肠,皇上对苏培盛有打趣,有解释也有体谅。

苏培盛给皇上捧上银耳羹,然后请安。皇上的话就有打趣成份:回来了?回来就好,为朕磨墨!

苏培盛自然是先谢恩,让皇上先喝银耳汤。苏培盛一边磨墨一边望着皇上,皇上说:朕知道你想问什么,永寿宫没事,崔槿汐也没事,朕罚了你们一年的月银,小惩大诫,这样不体面的事,朕不能不顾忌皇后的道理,得表个态度出来!

这是皇上对苏培盛的解释,意思是朕心里也在意你,但也要顾忌皇后的道理规矩,惩罚你也是迫不得已!

苏培盛自然说奴才明白,皇上又调侃他:这样的事也不让朕早知道!

苏培盛赶紧又跪下说,恐怕这事说出来污皇上的耳朵。

皇上又苦口婆心地说:算了,以后别再来往了,免得落心口舌。

苏培盛动情,流泪说:皇上,奴才和槿汐老早就相识,又是同乡,奴才老了,挨了一刀的家伙没儿没女,也不配有人送终,奴才就是想和槿汐就个伴,奴才是当真的!

苏培盛说的情况与端妃说的一样,皇上也动容:好吧!就当朕没说过这个话,也没听你说到过什么,你自己看着办吧!

皇上这是默许苏培盛与崔槿汐之事,苏培盛感激涕零!

所以说,苏培盛这时根本没有背叛皇上。但甄嬛不顾一切地要救他们俩,让苏培盛看到她的重情重义,心中的砝码倾向了甄嬛。到后来皇上要对甄嬛痛下杀手之时,自然要帮着甄嬛,说到底,苏培盛也没做过什么对不起皇上之事。

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苏培盛是雍正皇上身边用老了的人,从小跟着皇上,培盛,也可以说是陪圣,陪伴圣驾。但他却背叛了皇上,投靠了甄嬛,甚至把皇上身边血滴子这种隐秘机构的存在都汇报给了甄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个:

1. 正是因为呆在皇上身边时间长了,才知道皇上不是一个好主子。

身为帝王,就要比别人多一百个心眼,皇上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信不过,宁可错杀一万,不能放过一个,这样的主子值得终身去追随么?

苏培盛虽然熟知皇上的心性,但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伴君如伴虎,多一个关照总比没有强。

2. 甄嬛是个值得追随的主子

1)前期因为长得像纯元皇后深受皇上宠爱,绝对能在皇上身边说的上话。特别是当时华妃看不上苏培盛,年羹尧也不给他好脸色。甄嬛反倒对他很好。

2)后期足够强势,在后宫中地位颇高,而且在前朝也有一定的势力。

3)对下人好,值得人去追随,不枉主仆一场。

3. 不愁荣华富贵,最大的心结是无儿无女,所以瑾汐是他的软肋

瑾汐是甄嬛的忠仆,他很久之前就中意瑾汐,对瑾汐一心一意的好,所以自然的就跟随了甄嬛。

4. 最关键的是,甄嬛在后期已经把苏培盛拉下水了

她带着苏培盛去了果郡王府中,看到了那些信,苏培盛这样聪明的人,对甄嬛与果郡王的私情也一清二楚了,万一有一天事情败露,苏培盛也将视为同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甄嬛入宫,他是最主要的牵线人)

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要说《甄嬛传》中的聪明人,苏培盛绝对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首领太监的身份还是从小陪伴在皇帝身边的过往,这两个属性注定了苏培盛是一个经历过大场面(九子夺嫡),熟谙宫廷尔虞我诈,能够看透时势发展又精通厚黑学的聪明人。

如此一个熟悉皇帝又洞悉宫廷风云的苏培盛,在被告发与崔槿汐对食时自然知道只有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当然,从小跟着皇帝的他也深知皇帝,也许在被打入慎刑司之初他还曾经幻想或者期盼过皇帝能够给句话。可是皇帝终究让他失望了!

等到苏培盛被救出,他自然会知道是甄嬛出的力,也自然会知道是皇后上的新,更会从小夏子那里知道皇帝宁可嘴唇干裂责骂小夏子也不愿救出他的事实。

所以后来苏培盛加入甄嬛阵营完全倒向甄嬛就不难理解了。在对食事件发生之前,苏培盛的态度还算中立,只不过与甄嬛一方交好;而对食事件之后,苏培盛则是开始偏向甄嬛一方,直到甄嬛求情皇帝赏赐苏培盛与崔槿汐成婚,苏培盛才彻底倒向甄嬛。细细想来,甄嬛生下龙凤胎,苏培盛向她讨赏,其实就是苏培盛公然递交“投名状”。

当然苏培盛这样一个聪明人倒向甄嬛自然也不会是单纯的报恩或者因为崔槿汐,苏培盛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就像《琅琊榜》里梅长苏对高公公的预测“等到形式明朗,这位高公公不是我们的人也是我们的人了。”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苏培盛。且不说甄嬛向来就与苏培盛交好,平日里也是对苏培盛较为尊重。至少在甄嬛这边,苏培盛能够明显感觉到对方把自己当个人看,而不像其他妃嫔主子似的颐指气使,不把他们当做人。最明显的就是在对食事件后苏培盛来找甄嬛打听崔槿汐的情况时,甄嬛竟然公然给他看座,这是何等的对待。

此时皇帝已经暮年,按照清朝的规矩,苏培盛这种打小跟着皇帝的近侍,皇上一旦崩了他们要么殉葬(清朝的习俗)要么守灵。苏培盛经此一事后明显对皇帝不会有这份忠心,无论殉葬还是守灵都是他不愿意的结果。而此时整个后宫,皇后已经明显对自己有敌意,其他众多妃嫔中唯独甄嬛一方既有实力又能给自己保障。毕竟此时甄嬛已经是两位阿哥两位格格的生母,身为贵妃盛宠优渥,六宫协理之权在握。后宫之中还有端皇贵妃和静贵妃作为盟友。而此次甄嬛回宫,被赐姓钮祜禄,这就意味着在前朝也会有相当的势力盟友。所以对苏培盛来说,跟随甄嬛,将来只要两位皇子有一位登基,都不会亏待自己。苏培盛也是人,虽然已经是个废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也想有人做个伴。崔槿汐和他是同乡,无论是他帮助甄嬛回宫还是在慎刑司都表现出了苏培盛对崔槿汐的感情,他是真的喜欢崔槿汐想和她做个伴儿。

苏培盛为什么要背叛主子投靠甄嬛?难道他不知道要皇帝松口,他才能被救出来吗?

说句实在话,从皇帝因为槿汐和苏培盛私下对食之事曝光后,把两个人分别关进慎刑司受苦,苏培盛作为从小跟在皇帝身边长大的人,心已经拔凉了。自己伺候皇帝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皇帝对自己说抛弃就抛弃呢?

人在失意的时候最怕对比,苏培盛被关进慎刑司,无人嘘寒问暖,但是槿汐不一样,哪怕进了慎刑司,甄嬛不顾名声也要来看槿汐,对槿汐说不管怎么样一定都会把槿汐就出去,这份被升华的主仆之情,苏培盛怎么能不羡慕。

苏培盛是太监,没有儿女福,在宫里虽然有养子,但是说句难听话,太监都是没根的东西,今天可以把苏培盛当干爹,明天就可以换别人,始终没有温暖的感觉。因此苏培盛才希望能跟槿汐对食,在宫里能依偎度日。

自己在皇帝身边这么久,皇帝还是只把自己当奴才,可是甄嬛却把槿汐当亲人,槿汐落难,甄嬛不顾一切都要把槿汐救出来,这样的感情让苏培盛羡慕,也让苏培盛看清楚,在这宫里,假如能被甄嬛当成自己人,那么日后也会有好日子的。

虽然救自己出慎刑司的人看起来是皇帝,但是这中间是甄嬛出了不少力气的,这一点苏培盛看的很清楚。以苏培盛在宫里的人脉和地位,不难打听出来是甄嬛去求了端妃,端妃在皇帝身边说了几句,这才得救。

在这宫里,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甄嬛和皇后势不两立,宫里分甄嬛派和皇后派,斗到最后看谁能赢谁就是后宫之主,对苏培盛来说,之前他都是保持中立,但是经过这么一件事,苏培盛想保持中立也难了,毕竟宫里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和槿汐的事情,他想不参与宫斗,也会有人把他划到甄嬛那个圈子里。

与其这样,他还不如就是站到甄嬛那边,主动帮助甄嬛在宫斗中取得胜利,自己以后不仅是功臣,还是和槿汐对食的人,晚年自然差不了,这不是一举两得吗?因此苏培盛才会在宫斗中投靠甄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