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动用超过80万的军事力量镇压独立运动,为何法国失败了?
所谓邪不压正,二战以后,在越南尚未脱身干净的法国为了阻止阿尔及利亚脱离掌控,又投入大量兵力到北非,结果深陷泥潭无法自拔,最终也注定了失败。
- 第一,二战后全球去殖民化是大势所趋,法国投兵阿尔及利亚是逆天而行;
- 第二,两次世界大战已经严重削弱法国;
- 第三,阿尔及利亚积极抗争,并且得到了广泛支持与援助。
阿尔及利亚地处北部非洲,北部隔着地中海与法国相望,虽然沙漠广布,不过阿尔及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又地处交通要冲,近代更加成为列强垂涎的对象。19世纪,法国国王查理十世派人攻入阿尔及利亚成功,将其划分三省并派遣总督管理,开始了长达上百年的殖民统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从法国开始殖民阿尔及利亚开始,当地人就进行了各种反抗。直到二战前,当时的法国本土被迅速攻破,而法国人为了集中更多力量反攻,承诺阿尔及利亚人如果帮助法国获胜,那么战后就许阿尔及利亚自立的要求。
听了这话,阿尔及利亚人也不反抗法国了,反而积极帮助同盟国反攻法西斯,希望有朝一日堂堂正正脱离法国。
结果,战争胜利了,但阿尔及利亚人的君子之行却换来了法国人的不守承诺——由于法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为了恢复实力,法国非但没有兑现对阿尔及利亚的承诺,反而加紧压榨阿尔及利亚的财富。
不守承诺也就算了,还变本加厉,叔可忍婶都不能忍——阿尔及利亚开始大规模反攻法国殖民者。
当时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来说崩溃,原本亚非拉的殖民地纷纷获得新生,去殖民化已经是大势所趋,连英国都不得不放弃了“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英属印度。法国加紧压迫掠夺阿尔及利亚的行径不仅违背道德,而且也是逆天而行。
更何况,法国的国力本身就不如英国等,加上二战的影响其实力就更加不足。到1955年底,法国投入了20万兵力到阿尔及利亚,而前一年,法国刚刚从越南战场脱身,身上的泥都还没擦干净。对于法国大军压境的围剿,阿尔及利亚的兵力虽然不如法国,但采取的游击战让法国人头疼不已——敌进我退,敌疲我打。
1956年,法国兵力增加到40万,1960年年底已经达到80万。然而法国兵力越来越多,却无异于渴饮海水,越饮越渴——阿尔及利亚的反抗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也越来越强。后期法国虽然投入兵力越来越多,却也是边谈边打——法国已经后悔了想撤退,却又没有合适理由,也不好这么丢人地离开,所以僵持不下。
另一方面,法国毕竟是侵略者,在国际上受到了巨大压力与谴责;阿尔及利亚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自然得到了广泛支持。直到1959年,最终认清形势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的自决权,三年后的1962年双方签订条约,阿尔及利亚正式自立。持续多年的战争以法国人的失败告终。
澹奕认为,战后的法国本身就实力不济,已经是强弩之末却还要逞强做小人。中途后悔想撤之后却又不愿丢脸,不断增兵,结果80万大军换来的也只是更大的失败。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动用超过80万的军事力量镇压独立运动,为何法国失败了?
法国和英国都是欧洲最大的老牌殖民国家,但英国殖民的方式跟法国截然不同。英国采取的是比较宽泛的殖民方式,只在殖民地区委任一个总督,其它事情都交给当地人,他们只管榨取当地的资源,对当地建设很少投入。而法国则把殖民地当做自己的家园去经营,对当地人进行奴化教育,推广法语,大事小事都要插手,还舍得对当地建设进行经济投入,表现好的人还可以成为法国国民,拥有法国国籍。
由于统治方式不同,在分手的时候的态度也不一样。英国比较开通,对待殖民地独立相对要洒脱,分手方式和比较体面,分手了还是朋友。
而法国的殖民地的独立都要大打出手才分手,再见已是陌生人,就像这几天闹得不可开交的当当“鲤鱼”之争。法国在越南独立的时候就打了好一阵子,最后灰头土脸撤了出去。法国跟阿尔及利亚也是打了八年才允许人家独立。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殖民历史更长,投入更多,法国上下已经把阿尔及利亚当成了第二个法兰西,所以在镇压独立运动的时候不惜血本,投入近百万军队,几乎是孤注一掷了,但最后还是重蹈覆辙,灰溜溜认输撤军。
法国是当时也是欧洲军事强国,为什么就打不过一个非洲国家的游击队呢?
一、法国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法国对阿尔及利亚有百年的殖民史,投入不少精力和感情,这不假,但二战打响后,阿尔及利亚人民也很爱"国" ,他们的子弟纷纷参加法国军队保卫法国,这些阿尔及利亚小伙子们在战场上作战勇敢,比法国兵还能打,奋不顾身,英勇牺牲,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戴高乐将军当初答应说如果你们帮法国打赢战争,法国就允许你们独立。可是法国独立后百废待兴,不但把人家独立的事一推再推,还加强了对阿尔及利亚的控制,阿尔及利亚人民对法国人的言而无信忍无可忍,这才揭竿而起。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法国的行为在二战后亚非拉独立热潮中显得倒行逆施,在国际上站不住脚,遭到了全世界的一致谴责。美国、苏联和我们都站在了法国的对立面,在联合国推动通过决议要求法国撤兵。
在提供道义支持的同时,我们和苏联等国还对阿尔及利亚提供了物质支援,为阿尔及利亚人民取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国内反战呼声高涨。刚开始的时候,法国人民也不甘心,是万众一心要阻止阿尔及利亚独立。但随着战争的旷日持久,前线士兵伤亡的急剧增加,消耗的战略物资也越来越多,法国国内对于战争要不要打下去就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再也不是铁板一块。
在法国人看来阿尔及利亚就是法国的一部分,但毕竟跟法国本土不一样,战争的持续进行已经伤害到了法国的经济,影响到了法国民众的生活。而即使打赢战争,阿尔及利亚的重建还要法国掏腰包,最要命的是医治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创伤,抚平人民心上的伤口,还需要更大的投入,耗费更多的财力、人力,这让法国不堪重负。
而且法国在越南打了那么久还是无功而返,让法国人有点害怕,没有必胜的信念,握不住的沙子何不扬了它?既然留不住人家的心,越早放手越好。国内反战声浪日益高涨,法国人民通过罢工、罢课和游行示威来表达反战诉求,让法国政府内外交困、战争不能再打下去。
三、阿尔及利亚独立武装的正确方针。阿尔及利亚独立的主要武装力量——阿尔及利亚爱国者阵线在开始的时候跟法国军队打阵地战遭受重大损失,之后他们专门派人到东方学习游击战术,把部队化整为零打游击战。
与此同时,他们发动群众打人民战争,让法国人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把法国侵略者打得晕头转向,焦头烂额。
法国将军恐惧地说,白天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晚上就成了游击队的天下。
就这样,在国际社会的声援下,在法国国内的反战声中,在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游击战打击下,1959年,法国政府认栽了。1962年,法国政府正式宣布放弃阿尔及利亚,承认它们的自决权,这场历时八年,伤亡几十万人的战争宣告结束。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动用超过80万的军事力量镇压独立运动,为何法国失败了?
阿尔及利亚当初就是最激烈反抗法国入侵的北非国家。
阿尔及利亚是原北非巴巴里海盗的大本营,和奥斯曼土耳其是松散的羁縻关系,阿尔及利亚统治者称“德伊”(Dey),意思是“副王、总督”,有很强的独立性。1830年,法国无端挑起所谓“扇子事件”(Affaire de l"éventail),对阿尔及利亚用兵,1834年宣布废黜末代德伊侯赛因(Hussein Dey),将阿尔及利亚吞并为法国领土。当地领袖阿布都卡德尔(Abdelkader ibn Muhieddine)发动起义奋起抵抗,持续到1847年12月23日法国才完全占领阿尔及利亚。
抗法领袖阿布都卡德尔雕塑
在法属期间阿尔及利亚被划为法国本土的三个省,和其它殖民地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二战期间法国本土被纳粹占领,二战后非洲原法国殖民地纷纷谋求独立,但当时的第四共和国一味强调“阿尔及利亚是法国领土不是殖民地”,顽固抵制“去殖民化”,而法国在该国经营百年,法国移民和亲法当地人、混血人(俗称“黑脚”les pieds noirs)多达百万,他们是最强硬反对“去殖民化”的。
由于法国态度顽固,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FLN)成立,最初只有约3000人,但发展很快且遍布全国,法国当地驻军最初约5万人,在FLN的游击战打击下疲于奔命,处于被动。
1955年,法国增兵至20万,并使用了“拉网”战术和“战略村”计划(将当地居民赶到有军队保护和工事围绕的“战略村”,隔绝游击队和平民的联系,据说这种战术学自旧日军,后来也被美军用在越南),还创造性地将直升机等投入战场(后来美国在越南的各种反游击战战术,很多都从法国处学来)。
FLN部队
1956年8月,在苏联影响下,正规军已发展到3万人的FLN发动“总起义”,试图对法国发动“正规战”和“总决战”,结果遭到重创,后在东方某国指点下转而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稳住大局,终于在1958年6月转入反攻,同年9月19日宣布成立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
法军.尽管一度在战场上取得主动,但法国这个二战中遭受重创的国家已不堪重负:越南战场陷入僵局,1956年和英国发动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尴尬收场,在这种情况下付出巨大代价(1955-1959消耗军费80多亿美元,相当于1959年度法国预算收入60%,远超过这5年中法国预算赤字总和),伤亡人数也越来越大。自1955至1958年,法国连续六届内阁倒台,这六届内阁的倒台,几乎都和阿尔及利亚僵局息息相关。
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终于被阿尔及利亚战争所引发的法国社会危机拖垮,隐退已久的戴高乐将军出山,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自任总统。
最初军人出身的戴高乐还希望在战场上有所振作,因此执行了一边和FLN谈判。一边继续打仗的战略,希望以有限的自治权换取FLN妥协,为此他幻想“投入重兵争取速胜,以打促谈,迫使FLN接受对法国有利的条件”,因此才会在1959年增兵至80万,并修建长达460公里、宽1公里的莫里斯防线(La ligne Morice),试图用隔离、合围的方式聚歼FLN有生力量。
但此时FLN已成气候,且准确地判断出形势,即戴高乐和法国不可能长期在阿尔及利亚维持如此庞大的军队,时间对本方有利,因此继续采用游击战、运动战和法军周旋,并积极争取国际支持。1962年3月18日,被拖得精疲力尽的法国政府不得不在戴高乐本人建议下和阿尔及利亚签署埃维昂协议(Les accords d"Évian),承认阿尔及利亚民族自决权,7月1日阿尔及利亚公投,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独立宣言,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独立。
阿尔及利亚报纸上关于埃维昂协议签署的号外
戴高乐将几十万法军和上百万“黑脚”及法国移民迁回法国,并迅速镇压了外籍兵团军官等冒险者因不满阿尔及利亚丧失而发动的叛乱、刺杀,转而带法国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法国之所以拿不下阿尔及利亚,原因概括起来主要为当地反抗根基深厚、民族意识强;国土面积大,游击队群众基础好,可以和法军长期周旋;法国二战中受到严重削弱,且在越南、埃及等其它战场牵扯兵力和财力,无法在阿尔及利亚持久维持一支庞大的兵力,因此虽然在不多的几次大战中几乎都获得胜利,最终却被对手拖垮。
当时正是战后“去殖民化”的第一次高潮,法国坚持殖民化的态度在国际间陷于孤立,而FLN则得到苏联-东欧集团和东方某国的支援和国际间广泛同情。我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期间,曾参观过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纪念馆,其中陈列的许多装备,如迫击炮、单边带电台等,都印有东方某国的方块字,甚至可以清晰看到生产厂家的番号。
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的纪念性地标——三叶塔,本人2002年在阿尔及尔工作时所拍摄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动用超过80万的军事力量镇压独立运动,为何法国失败了?
在世界的历史中,有不少大国在殖民主义的后期阶段,因为其所谓的大国霸权,对其他不少一贯是看上去不怎么样的国家发动侵略战争,比如美国攻打越南,苏联出兵阿富汗。
但是在这个阶段,这些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大国无比遭到了看似那些一脚就能踩死的国家的迎头痛击,两个大国都带着遍体鳞伤为他们的侵略行为付出代价。与此同时,那些被殖的国家为求独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解放战争,其中就有阿尔及利亚。
1:阿尔及利亚的历史其一:你来我往的国家
在阿尔及利亚的历史上,因为邻近多个强大的帝国,于是这片古老的非洲土地上,各个人种,语言的殖民统治者你来我往。在中世纪的时候,阿尔及利亚一度完成了自己国家的建立,但是因为还是相当的弱小,哪怕自己后来都是成为殖民根据地的奥斯曼帝国都把阿尔及利亚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当列强们领导的殖民主义开始的时候,阿尔及利亚迎来了法国人。
其二:法国殖民统治
在19世纪的时候,法国因为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借着坚船利炮开始对这个古老的国家发动侵略。他们的宗主国奥斯曼对此也毫无能力,反而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们率先发动了反对法国殖民统治者们的第一枪。过了很久,法国才占领这块土地,成为了阿尔及利亚的宗主国。
2:为侵略付出的代价其一:二战后的风云
在二战的时候,因为阿尔及利亚是法国的仆从国,于是在二战中,阿尔及利亚跟随法国出生入死,一块参战。战争结束之后,因为全世界各地民族意识的觉醒,于是阿尔及利亚也顺应历史潮流向他们的宗主国法国提出了让自己国家独立的要求。
法国对于自己可以吸血的殖民地怎么可能说放就放,于是在戴高乐的建议下,法国派出军队开始武力镇压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行为。相对的,为了民族独立而上下求索的阿尔及利亚也为了民族的解放成立了解放军,双方在北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面剑拔弩张,法国更是派出了八十万大军企图把阿尔及利亚的解放运动扼杀在摇篮里面。
其二:获得民族解放
为了反抗法国粗鲁的殖民统治,无数的阿尔及利亚青年为了这场战争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成立了数十万的游击队,除了在正面战场上节节抵抗法军,对法军的各种袭扰也是化整为零。因为阿尔及利亚的国家宗教信仰问题,不少同为一个阵营的国家纷纷对阿尔及利亚施以援手,赠送了大批的军火来帮助他们反击法国的侵略。
同时在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占领区内,各种罢工游行活动此起彼伏。
高卢雄鸡陷入了阿尔及利亚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这时候,除了客观的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作战不利外,国内因为军费的开支导致财政赤字的巨额飙升也引发了法国社会上下的强烈不满。于是法国在内忧外患之下放弃了这块占据了百年的殖民地。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动用超过80万的军事力量镇压独立运动,为何法国失败了?
作为老牌的殖民帝国,法国的殖民地面积仅次于英国,达到1200多万平方公里。不过和英国的殖民统治遍布全球不同,法国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阿尔及利亚就是其中一个。
二战之后,民族独立运动席卷全球,法国经营了近百年的阿尔及利亚自然也不例外。但和英国与殖民地和平分手形成鲜明对比,法国坚持不愿放手。还以残酷的军事手段,来镇压阿尔及利亚人的独立运动。
为了消灭仅4万多人的阿独立运动组织民族解放阵线,法国先后出动超过80万的军事力量。但直到1962年,法国都没有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最终,法国政府不得不承认失败,放弃阿尔及利亚。
80万对4万,高科技武器对小米加步枪,如此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为何法国却失败了呢?
(被法国统领的阿尔及利亚)
一、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占领。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占领情况,还要追溯到1830年。当时,和英国的长期争霸战争中,被打得节节败退的法国,海外殖民地大部分被英国吞并,只有和本土最近的非洲得以保全。
拿破仑战争后,由于法国在印度等地的殖民地丢失殆尽,海上又抢不过英国,为了弥补损失,法国在非洲疯狂扩张。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尔湾西侧,是非洲大陆上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突出。历史上先后被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强大帝国所统治。
1830年,法国远征军入侵阿尔及利亚。当地的统治者不敢抵抗,主动把首都阿尔及尔城交给了法国人。
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抵抗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面对当地人的反抗斗争,法国人被搞得狼狈不堪,直到1905年,才基本完成了对整个阿尔及利亚的征服占领。
法国之所以对阿尔及利亚情有独钟,一方面因为两国间距离不远,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控制阿尔及利亚有利于法国的能源安全和外贸发展。
再加上当地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又是个人口数千万的穷国。这对于工业发达却资源不足的法国来说,正好可以成为掠夺原料和倾销工业品的市场。
(殖民地的法军)
二、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改造。正因为阿尔及利亚的特殊地位及重要性,法国人从占领那天起,就加紧对阿尔及利亚的民族构成,进行改造和同化。
法国鼓励本国居民移居到阿尔及利亚生活和工作,又把大量的阿尔及利亚人派到法国本土工厂工作,鼓励法国人和阿尔及利亚人通婚。这样一来,等到阿尔及利亚独立前,当地的法国白人居民,已经多达近百万之多。
历经一百多年的渗透同化,法国人认为,阿尔及利亚已经成为下辖的一个省,属于自有领土。虽然当地民众有反抗,但法国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属于法国内部矛盾,不足为惧。
三、背信弃义的独立承诺。二战打响后,法国很快沦陷,戴高乐为了招募军队,向阿尔及利亚的小伙子们承诺,只要帮助法国打赢战争,就允许你们独立。阿尔及利亚子弟争相加入法国军队,他们英勇作战,做出了较大牺牲和贡献。
可是当法国复国之后,面对阿尔巴尼亚的独立诉求,法国不仅一推再推,还加强了对阿国民众的管控。这种言而无信的举动,招致阿尔及利亚人忍无可忍。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法国则以军队予以血腥镇压。
法国逆世界独立潮流的残暴行为,招致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美苏世界两强率先发难,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法国撤兵。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的法国失道寡助,狼狈不堪。
(阿尔及利亚独立)
四、法国本土反战情绪高涨。二战后的法国,本来就百废待兴,急需快速发展经济,但随着法军在阿尔及利亚被拖入旷日持久的游击战,前线伤亡急剧增加,物资消耗越来越多,法国民众的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
而且,即使打赢了战争,被打得千疮百孔的阿尔及利亚重建,还是要法国人出钱。这让还没从二战阴影中走出来的法国人,心生不满 。
再加上阿尔及利亚的独立武装爱国阵线,采用化整为零的战术,发动人民群众共同抗敌。因而使得法国军队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打得心惊胆战,不胜其烦。法国民众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影子,法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罢工、罢课和游行示威此起彼伏,搞得法国政府焦头烂额。
内外交困之下,法国政府不得不承认战略决策上的失败,主动停战,正式宣布放弃阿尔及利亚,承认它的合法独立地位。
(参考资料:《阿尔及利亚战争与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终结》)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中动用超过80万的军事力量镇压独立运动,为何法国失败了?
有一点,不是决定性的力量但也不可忽略,摩洛哥,突尼斯以美苏中英为后台对阿尔及利亚的支援。决定性的力量当然是阿尔及利亚人民,谁要认为被人殖民会过得好,不是脑子有病就是屁股坐歪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