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究竟是昏君还是中兴之主,你怎么看?
宋高宗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有人说他是昏君,因为他宠信奸佞,残害忠良。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而冤死监牢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多说。岳飞名义上是秦桧害死的,但大家都知道是赵构默认下做的。
然后有趣的是,为岳飞平反的人是孝宗赵昚,且,太上皇赵构那时候还在世。 历史不止一次发生过这种事,就是上一代君王杀功臣,下一代君王为功臣平反。
而岳飞这种情况是赵构还在当着太上皇,默许赵昚为岳飞平反,所有人都可以品味其中的矛盾。 亦或者说,赵宋王朝似乎一直秉承着赵匡胤那条秘而不宣祖训:不杀文人,但不代表不疑,杀武将,但不代表不平反。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赵构知道岳飞是冤杀,但是当时他有着另外的考虑!比如岳飞拥兵自重,功高盖主!北伐之时,不受君命,杀他乃是为了剪除威胁,稳固自己统治!
还有人说他是胆小的逃跑皇帝,面对靖康之耻,国仇家恨,他赶走李纲,放弃中原,一路南逃,畏金人如虎!
怂其实只是一方面,怕也是真怕,但从结果来看,其避其锋芒,从长计议的战略规划也不失为一种好计策!如果死守中原,骨气是有了,可能南宋王朝就没了,赵构也可能会走他父兄的老路。
美国学者、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历史系教授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宋朝之得以复兴,要归功于赵构的逃跑。
还有“宋金议和”,称臣纳贡,实在是可耻!不过,事实结果是,这给南宋王朝带来了百余年的安定,而且给了赵构得以在南方站稳脚跟的机会!
他在内政建设上,经过不断努力,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从而保证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
所以《宋史》评价他: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这也是为何说他是赵宋王朝的“中兴之主”。
综合来看,对于赵构,实在不应该一棒子打死,可以说是功过参半吧!他当投降派杀岳飞父子,必定要招历史所唾弃,而他开创南宋王朝百年基业的功劳也应该为历史所称道!
毕竟作为帝王统治者,他们不能单纯的从一个角度来评价!即使是唐太宗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不也有玄武门之变,巫蛊之祸这些黑历史吗?你觉得呢?
宋高宗究竟是昏君还是中兴之主,你怎么看?
谢邀
关于这位前马拉松冠军,著名的葵花宝典修炼者,家中女眷都勤劳地为金人洗着皮大袄的大金“臣构”的故事已经写过很多,再简单谈两点
1.疆域
建炎元年三月,金人立张邦昌为傀儡,建立大楚,在张邦昌一再坚持和保证之下,金军没有留下一兵一卒,全部北撤。转过身,张邦昌就迎元祐太后回銮皇宫,遣使送去印信,表示要拥立赵构
建炎元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史称南宋,这时候的“南宋”也包括了图中的“大楚”,实际比北宋疆域最大时仅少了三镇
经过赵构十五年中兴,绍兴十二年,南宋终于名符其实
皇统二年二月,[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割属上国……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早降誓诏,庶使敝邑永有凭焉。]~《金史》卷七十七.宗弼
藩方臣构岂敢自谓“中兴之主”
2.本有可为
赵构登基后的第五天,李纲被任命为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六月初一李纲到南京行在,初二上书论十事,其中有三条重点
1.建都。李纲认为“长安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
2.用人。李纲认为降金之人皆应问罪,不可重用。“奉贼旨受伪官屈膝于其廷者不可胜数,昔唐肃宗平贼,而污伪命者以六等定罪,今宜仿之,以励士风”
3.战守。李纲认为非战无以立国,非战无以保二圣万全。“为天下者,不顾其亲。顾其亲而忘天下之大计者,此匹夫之孝也……中国能自强如此,岂徒不敢肆凶,而二圣保万寿之体”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一百五
然而,八月十八,李纲便被罢为散官,其罪名是
杜绝言路,独擅朝政,士大夫侧立不敢仰视;买马之扰,招兵之暴,劝纳之虐,优立赏格……
李纲令曾经降金或在伪楚供职的人不敢说话,不敢正眼看他;李纲招兵买马,收买军心民心,费钱一百多万缗,浪费钱财。两大“罪状”直接导致李纲罢相
太学生陈东和欧阳澈上书,“李纲不可罢,黄潜善、汪伯彦不可用,乞亲征,邀请二帝”,触怒赵构,被“斩于市”
真正阻塞言路的其实是赵构一伙,让我去亲征,想吓死我啊?
八月二十五日,赵构派人护送元祐太后南下扬州,东京留守宗泽得知消息,放弃了劝赵构回汴京的打算,“奏乞且驻跸南都,勿为巡幸”,只请求赵构不要往南跑,暂且留在南京应天府。没有用
元祐太后一走,所有人都知道,赵构向南跑也是迟早的事
元祐皇太后自应天府进发,中原之人皆知翠华将有江都之幸,京师父老有相聚涕泣者
果然,金军再次南下的消息传来,九月五日壬辰,命巡幸淮甸。七日,明确目的地是驻跸扬州
李纲的招兵买马令早在八月二十二日便被宣布废止,招募的士兵就地解散,而马也只从陕西每州买一百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十三
这些被解散的士兵、溃军、民间自卫军、失去支持和指挥的宋军、真正的盗贼、流寇,以及真正的农民起义军和趁机揩油的叛军、降军……造成南宋初年流寇遍地、以人为食的惨景
这自然跟赵构立志打造真正的南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某人二十岁继承了一套房子,家底殷实,却在三十五岁卖身为奴,领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天天看着老婆、女儿、姊妹们在隔壁接待排成长龙的恩客,老爹和兄弟们拎着大茶壶忙前忙后殷勤地伺候着,稍不如意就要挨打受骂,他自己还笑吟吟地大把大把掏钱感谢恩客赏脸……某人是中兴了家族还是是一个败家子呢?
当然,可能会有人感同身受表示可以理解吧
宋高宗究竟是昏君还是中兴之主,你怎么看?
1127年2月金兵攻陷京城,宋钦宗、宋徽宗、所有嫔妃、公主、皇子等有几千人之多被掳至金国,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阔,公主、嫔妃不如妓女,赵构生母韦贤妃与完颜昌霸生了孩子,赵构原配邢氏屈辱而死。
1127年5月,实为金人放走、谎称逃脱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乐呵呵登基称帝,此时疆域比北宋最大时仅少了三镇。赵构未学父兄直接投降不是难忘国恨家仇,立志重整山河。而是难忍金国非人残待,所以苟且偷生,被多年以后的崇祯所不齿。赵构登基不足三月就将主战的李纲罢为散官,护送元祐太后南下扬州,然后一路南逃,最终导致南宋初年流寇遍地、以人为食的惨景。
赵构在其位,不谋其位,南宋的军政体系尤其是军事指挥调度混乱不堪,各路军队各自为战,自筹粮草,犹如地方军阀。这些军阀间经常发生内战,互相兼并,作为南宋最高统治者视而不见。明知金国骑兵机动性很强,来时即打,打后即退、甚至靠马的冲击,都给自己造成严重伤亡,但仍坚持废除李纲的招兵买马令。在南逃期间不忘在宫女身上寻欢作乐,金人一嗓子吓得永远不举!
1127年后以岳飞为首的中兴四名将,取得了黄天荡、和尚原、顺昌、郾城、颍昌、柘皋之战等系列军事大捷,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城。特别是达成和议前的柘皋之战,在南宋充其量只算二流将领的杨沂中和王德,居然还击败了完颜宗弼十余万大军,大破了他的王牌部队“拐子马”,可见南宋军事实力绝非一般。
几次兵败的金人打算撤至河北,可是以妥协苟安为国策的赵构,既怕宋军的胜利影响他的求和,更害怕岳家军从金营迎回徽钦二帝,从而威胁自己的帝位。于是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令岳飞退兵。随后高宗派使者到金求和,在使者叩头哀求下,金国以“必杀岳飞”为条件,签订了“绍兴和议”。
赵构面对金军的不断南下进犯,国内各地起义不断,赵构不得不放权给岳飞,韩世忠等武将,让他们自行招募,训练,以此来抵抗金军,剿灭国内叛军,以安江山。
赵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认为自家祖上是贼,黄袍加身他人亦会,岳家军誓死为国,舍命杀敌时,一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吓得他湿了裤子,以莫须有的罪名让岳飞父子残死在风波亭。斩首他还认为量刑过轻,提起朱笔批复为:“岳飞特赐死。”
特赐死是“其毙於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这“拉胁”是由力士用大铁锤猛击犯人双肋,直至肋骨断落、心脏碎裂而死,可谓灭绝人性、惨无人道。可见老天都睢不下眼,故让其断子绝孙。恰恰是岳飞被害风波亭的1142年,金国是种什么局面呢?公元1127年,金军灭亡北宋后时能力卓绝的熊虎之将,如魏王完颜宗望、郑王完颜斡鲁、鲁王完颜闍母、辽王完颜斜也、诜王完颜娄室、潞王完颜宗辅、秦王完颜宗翰等一个接一个地在无休止的酗酒和纵欲下,暴卒而死,金国已无良将可用!
随着不断战损的日益扩充,女真人、契丹人、渤海人、鞑靼人已为数不多,反而收编的汉人壮丁、盗匪,逐渐为金军主力,所以金军战斗力直线下滑,已不再有1127年前纵横北中国所向无敌的威风。
1135年-1147年,金国人疲于南北两线作战,北边蒙古人时常犯界,对金国的都城——上京产生了严重威胁,无奈金国的精锐主力都调往北疆,围剿蒙古,在南线金人只好派了伪齐来应对宋军的反击。
在如此有利条件下,赵构又有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等有对金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名将却不敢打,重用千年老贼秦桧等人与金国周旋,卖国、纳贡、称臣,为金国再次发展、强盛而有能力攻打南宋留下发展时间和空间。此时报仇的一手好牌被赵构这个完犊子给打烂了。
赵构对内平定各路义军,农民起义本事超天,但在对外战争上,昏招频出。南宋祚延续152年,是因为南宋人是英勇的,在对抗金人四十多年间,南宋官员、百姓没有投降的,文天祥,陆秀夫为了尊严,宁抱幼主跳海而死,也不跪着偷生。可怜了伟大的南宋人民,没有赵构南宋或许能千秋万代。宋高宗究竟是昏君还是中兴之主,你怎么看?
直接上答案:宋高宗不是昏君,也确实算不上中兴之主,因为自古中兴之主,如夏少康、周宣王、汉光武、唐肃宗无不克复旧物,尽收失土。即使无力北伐且受制于强臣的晋元帝,甚至都曾经拒绝羯主石勒的称臣纳贡。甚至从个人品质上讲宋高宗前半生连个“好人”都不算,其聪明自是,天性薄凉的程度与另一位庙号“高宗”的乾隆帝有一拼。
对于宋高宗,王曾瑜曾经写过一本《荒淫无道宋高宗》(网上七字党们的灵感大概由此来),光看这个书名就很吸引人。不过这本书的内容却值得好好商榷。因为在古今中外的政治人物中宋高宗虽然操守不算的优秀,但也绝对和“荒淫”二字不沾边。至于无道确实是说对了,不过也不是王曾瑜所说的那种——“昏庸懦弱”。
宋高宗御真。
《精忠岳飞》剧照,宋高宗。
历史上的宋高宗绝不昏庸,也不懦弱。相反,他善于运用权术,深通恩威并施的手腕,并十分擅长抓住时机,创造时势。他曾经巧妙的在纷乱中树立威信、大权独揽。而即使是在绍兴三十一年采石矶大捷之后,维系了二十年的主和政策宣告破产,宋高宗竟然能以内禅的方法全身而退,继续的在幕后施加影响,可以说他确实是权力游戏中了不起的玩家。就个人的利害得失方面也的确做的异常成功,算的上炉火纯青。这种人若是生在一个太平年代,或许能成为一个不过不失的中主。但是他面对的是国破家亡,父母妻儿被俘的奇耻大辱,却不知雪耻复仇,私心自用,反而借机做大自己的权力,将天下涂炭居为奇货,这与后世“养寇自保”的乱臣贼子毫无区别。由于皇位得来不是很正(当时就有人上书指他不应该称帝),加之生性多疑,所以便对勤王诸将与幸存宗室百般猜忌,处处提防,将即位之初华北各地群起抗金,协辅王室的局面毁于一旦。日后又放任秦桧专权,开了权相擅政之始;擅杀岳飞,坏了太祖以来的祖宗之法。终于导致了宋室南渡一百多年先天不足,后天不良。
按照现代的历史研究的主流,过于强调个人品质或个性对历史的影响仿佛是缺乏说服力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高宗的“无道”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因为他天性薄凉到惟有在母子这方面还尚残存些人心。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柔福帝姬案,南宋时就有人觉得不对劲,认为帝姬身份是真,被指认为“假帝姬”杀掉,绍兴十二年韦太后自金朝回国后,宋高宗为了掩盖其蒙尘之际曾与金将完颜塞里生有一子的丑闻而将柔福帝姬杀人灭口。后来洪迈出使金国,回国后不久,也因“造为不根之言”(造谣传谣)而遭流放。如果说“天家骨肉最无情” ,宋高宗的所做所为还不算令人发指,但对待自己亲生儿子时的冷酷就让人难以想象了。元懿太子赵旉是宋高宗唯一的孩子,只因为在“苗刘之变”之中曾被拥立为帝,这个不还会说话的幼儿就遭到了父亲的猜忌。不久兵变被扑灭,而不满三岁的元懿太子却在建康行宫被宫女“惊季”而薨。时年宋高宗二十一岁,可能觉得自己不愁后嗣。但最后还是收养了远亲侄儿(宋太祖之后)为子,是为宋孝宗。
罔顾纲常名教、逞其私心小慧,,仅保半壁山河,而自诩“受命中兴”。但事实上南渡之后一百五十年的偏安基础,乃是之前中兴诸将奋战十多年奠定的。所谓“绍兴和议”只能确定偏安的局面,但不能保证长期的偏安,一旦出现金海陵王那样的好战狂人,所谓的契约连废纸都不是。而此后政治的黑暗与不振,很大程度上更是要以宋高宗为始作俑者。可以说,在整个两宋近四百年的时间里面,宋高宗是作恶最多、影响最坏的皇帝。
“国家大事皆自我出”金主完颜亮的第一宏愿——宋高宗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就是碰见这么个比他还权欲膨胀的活宝儿。
采石矶大捷。
采石矶旧址。
宋高宗究竟是昏君还是中兴之主,你怎么看?
怎么说呢,没有赵构南渡,就没有后来的南宋,简而言之,赵构让宋朝再次延续,虽然远不如以前的北宋,但至少南宋又存在了百余年。凭此,说赵构是中兴之主没问题。
至于昏君,我想赵构对内心要做什么很清楚,他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偏安,他也达到了目的,你怎么评价呢?
宋高宗究竟是昏君还是中兴之主,你怎么看?
答案是,赵构是中兴之主。理由如下:
第一,在金国围追堵截之下,最后在杭州临安站稳脚跟,让宋朝延续一百多年。
第二,赵构实际上是个文武全才之人,有勇有谋,武将有中兴四将,领导有方,何时打,怎么打,何时和,如何和都游刃有余。文臣重用张浚,秦桧等人与金国周旋,实际上给南宋经济发展留下空间。
无论如何,赵构算是中兴之主,他接手时金国占有绝对优势,在他去世时,南宋国力大增,曾一度超过金国,守住旧山河,让宋延续一百多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