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轻工业怎么样?

说到俄罗斯的工业,在钢铁、能源、化工等重工领域在国际上也是声名显赫,不过相比之下俄罗斯在民用轻工业领域的发展实在让人直摇头。如今在俄罗斯整体工业经济中,纺织食品等轻工业的比例竟然不到2%。在俄能源、钢铁、建筑等工业连年突飞猛进的同时,轻工业不但不发展还往后退。

俄的轻工业现状主要可以概括如下:

  • 第一,轻工业基础薄弱,部门单一;
  • 第二,竞争力严重不足,发展前景艰难。

俄罗斯轻工业落后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从苏联时代所确立的“重工业优先”影响实在过于深远。俄地域辽阔,各种工矿业资源非常丰富,加上近现代的现实原因注定了俄要以重工业优先的命运。

俄罗斯轻工业领域,由于长久以来的忽视使得其根基薄弱。俄民用工业品内需巨大可谓市场广阔,然而原本就不发达的俄轻工业主要的工业部门也非常单一,大多都是纺织与食品业,其余的像是印刷、日用品加工、家电等都非常少见甚至压根儿没有。

20世纪中后期全球产业转移时期,大量发达地区的轻工业部门向东亚、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而转移到俄罗斯的非常少。除了冷战等因素外,主要还是俄在轻工业领域的发展吸引力实在不行。

俄罗斯地广人稀、气候比较严寒,除了劳动力成本比较高之外,当地也非常缺乏各种轻工业的原料。俄轻工业领域发展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严重失衡,在国际上竞争力相当薄弱。

以俄轻工业中“引以为豪”的纺织业为例,其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除了100%进口的棉花之外,石油资源丰富化工业发达的俄竟然还有近一半的化纤材料也要进口。

由于自家轻工业的薄弱,俄如今大多数的服装、玩具、家电等生活日用品主要都是进口。很多前往俄旅游的外国游客很难购买到俄本土出产的纪念商品。

在经济领域有所谓的“比较优势”,顾名思义就是原则上只发展最优势产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全球除了中美之外也的确都是这么做的。不过澹奕认为,体量巨大的俄过度轻视轻工业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今想要亡羊补牢却又迟了。

俄罗斯轻工业怎么样?

最简单的描述,重工业是俄罗斯亲生的,轻工业则是捡来的。目前俄罗斯轻重工业比例失衡,根据2014年以来的数据统计,到现在俄罗斯的轻工业商品仍然有70%的市场份额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能形成自产自销产业链,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善。

什么是轻工业?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自然资源原材料需要工业行为才能进行加工与装配过程形成消费品。所以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高,涉及种类全,发展均衡,意味着这个国家有着充足的经济来源与独立自主的保障。

通常情况下,工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指的是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比如将原油提炼成各种油品,将铁矿冶炼成各种钢铁制品。

而轻工业则是为社会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比如制衣、造纸、日用品制造等等。

什么造成了俄罗斯产业结构失衡?

俄罗斯产业失衡还是得从苏联说起。

自苏联成立以来,由于成立初期急于从农业国升级成工业国,当时的斯大林将全国资源集中起来发展重工业。后来由于崇尚平均分配与消除资产阶级价值观,又从终端对制造消费品的轻工业发展形成了限制,底子就没打好。

在二战时期由于战争造成资源紧张,有限的资源不得不集中重工业生产军工制品使用,进一步压缩了轻工业比例。

二战后,一方面由于冷战的发生,恶劣的外部环境迫使苏联通过重工业维持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僵化的计划型经济对生活消费品没有形成良性发展空间,所以最终造成重工业大于轻工业的格局产生。

苏联晚期,尽管重新鼓励轻工业发展,但是长期的制约已经使得苏联消费品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而在解体后初期,俄罗斯经济一落千丈,既没有竞争力,又没有政府支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产业极度萎缩,形成目前现状。

(视察服装厂的赫鲁晓夫↓↓)

当代俄罗斯轻工业现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因为直接对接市场化一落千丈,轻工业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俄罗斯政府也没有钱扶植,只能依靠重工业来勉强创造收入。有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俄工业水平仅为1990年的45%。

为了扭转产业结构失衡,俄罗斯政府在2009年制定了《2009-2011轻工业发展计划和措施》以及《2020年前俄罗斯轻工业发展战略》。根据发展路线图,从稳定现有行业入手,制定技术规范、市场保护与吸引外资,逐步发展到行业自给自足并逐步增长出口和进行进口替代。预计将在2020年产量达到5503亿卢布,市场份额上升到50%。

根据这个计划,俄罗斯已经在伊万诺沃和圣彼得堡地区打造了新型轻工业产业园区,这两个地方占据了全俄棉织品的80%以上,并且自2017年开始提供每年22亿卢布的财政支持。而且俄议会还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250名员工以上的轻工业行业制造商更容易获得贷款与政策扶植。

(视察服装企业的普京↓↓)

总而言之,尽管俄罗斯曾经严重产业结构失衡,但现在俄政府已经着手转变这一情况并制定相应规划。而目前俄罗斯在人力成本上也具有竞争性,产业配套设施发展基本到位,所以还是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马克观察原创,谢点关注)

俄罗斯轻工业怎么样?

不要说轻工业,就是俄罗斯的全部工业加起来,规模都不算大。再者不算大的工业规模汇总,重工业有占了大头,轻工业的比重很低。(俄罗斯最知名的轻工业产品——伏特加)

目前,俄罗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30%。2018年,俄罗斯GDP是1.65万亿美元,按此计算,其工业增加值约为5000亿美元。这5000亿美元中,油气、矿产资源又占了一半多的比重。因此,真正落到制造业头上的份额就更低了,大约为2000亿美元。(俄罗斯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2000亿美元看起来规模很大,进入全球前15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和中美日德韩等制造业大国企起来,这个规模不值得一提。中美日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三个国家,2018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和1.1万亿美元,分别是俄罗斯的20倍、12倍和5.5倍。即使是我国的一个广东省,2018年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就达到了2700亿美元。

这么弱小的制造业,你指望俄罗斯有什么知名的工业品吗?最大的工业制成品就是武器——导弹、军舰、飞机,还有风靡全球的AK47。最为知名轻工业品或许就是伏特加了吧?你听过俄罗斯的什么消费品牌吗?有服装品牌吗?有电子品牌吗?有电器品牌吗?有饮料品牌吗?有汽车品牌吗?

在俄罗斯的十大品牌中,绝大部分都是油气、矿产领域的,在民用领域仅有一家,就是斯米诺(Smirnoff)。它是全球最为知名的洋酒品牌之一。斯米诺以其纯劲口感风靡全球,其根源可追溯到 19 世纪的俄罗斯。品牌创始人斯米诺于1864年开始酿酒,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成为沙俄皇室御用供酒商。

2018年,俄罗斯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约为1082.8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对中国出口560.76亿美元商品中,“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类型产品占据了绝对主力地位,总额高达412.18亿美元,占据了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总额的73.5%。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中,以“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类型产品、“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类型等科技产品为主,合计占比50.7%。

俄罗斯轻工业怎么样?

近日俄罗斯总理在政府轻工业发展问题会议上指出,民族轻工业发展相当缓慢,技术落后,人才完全流失,就业岗位减少,生产下降,走私品比例较大等问题严重,据资料显示,俄罗斯市场上三分之二的鞋和服装是非法产品,所以政府必须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合理措施,大力发展轻工业,摆脱危机。俄罗斯轻工业系统规模较大,包括17个工业领域,在全国各地有1.4万个企业和组织,其中包括1437家大中型企业,全部私有化,总就业人数55万人,绝大部分是女性80%,消费品市场主要采用零售交易,批发贸易事实上缺乏,资金周转较快,每年2-4次。1990年轻工业在俄罗斯整体工业规模中的比例为11.9%,现在降为不足1%,生产还在继续下降。2005年各类轻工业生产仍在下降,其中纺织和针织品生产下降1.5%,皮革,皮革制品和鞋类生产下降207%,尼龙纤维加工生产下降23.6%。俄罗斯总理表示,各类轻工业生产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生产潜力低下,结果导致市场严重失衡,走私品规模空前巨大,企业竞争力不断下降。现在俄罗斯的民族轻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完善,规范的消费品市场,打击产品走私。现在有600多项联邦法律和地方法规协调消费品市场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法规经常互相冲突,造成市场混乱,漏洞较多,结果现在市场上62%的鞋和服装等轻工产品是地下生产或非法进口的,联邦中央和各地政府必须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制体系。2004年12月17日俄政府通过的刺激生产的决议效果显著,使轻工企业商品生产增长11.6%,2005年达到了1357亿卢布的规模,今年第一季度纺织和针织品生产增长9.6%,皮革、皮革制品和鞋类生产增长11.8%。2005年轻工企业整体首次赢利,达到7亿2470万卢布,57%的企业摆脱亏损现状。与其他经济领域相比,轻工业产品价格增长较慢,年均4—5%。许多企业设备严重老化,只能通过信贷和自筹资金进行维护和更新,每年机器和设备更新率不超过3—4%,发达国家技术设备的年更新率为14—16%。企业生产潜力低下,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能投入微薄的企业利润维持和扩大生产,无法顺利发展,结果导致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的情况下,民族企业的份额却在不断减少,竞争力下降。2005年,俄政府决定对进口技术设备实施零关税优惠政策,结果去年一年企业用于设备更新的支出就超过30亿卢布,同时吸引了3300万美元的外部投资。为降低非法产品流入量,俄政府今年1月23日通过第29号决议,把公民进出国随身携带物品重量由50千克降至35千克,加大边境检查力度,成效显著。为更好地促进民族轻工业的发展,俄政府正在制定相应的系统计划,要求各部门、各联邦主体、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轻工业联合会共同努力,建设健康的消费品市场,刺激投资,发展原料基础,扩大出口,培训人才,切实摆脱危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