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河西走廊是指哪里?

如果说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要塞,那么能胜过“河西走廊”的寥寥无几。地处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地带的河西走廊,指的是甘肃省内的一块狭长堆积平原。

在我国乃至东西方数千年历史上,河西走廊都具有重要意义,辉煌地位无法替代。“佛教东传”、“丝绸之路”、乃至如今的“一带一路”,这里都发挥着无比的魅力。

如果说河西走廊具体位置,那么就是祁连山脉东北、甘肃省与新疆边界东南、乌鞘岭西北,长达千里的狭长地带,宽度不过两百公里左右。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西方,由于两侧都是高耸的山脉高原,古代,这里是唯一的交通要道,形同一条走廊,也因而得名。

所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所说的天山指的其实是祁连山,而祁连山东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

虽然地处西北,但是河西走廊是一片风水宝地。这里自古以来水土肥沃降水丰富,养育了众多游牧民族。犬戎攻入镐京灭西周以后,周王室认识到了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因而设立“雍州”,将其纳入中原管辖。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华夏、伊斯兰、印度、希腊汇聚于此独一无二。除了文化交融之外,河西走廊向来是中原经略西域、遏制漠北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冲。这里地处我国第一、第二级阶梯交汇之处,是各方势力的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的河西走廊是指哪里?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分布。这样的地势,造成了交通不便。在甘肃西北部,有一片土地肥沃,水量充沛的带状区域,是沟通中亚与中原的重要纽带,这就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与河西走廊颇有渊源,至今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抵玉门关,南依祁连山,北靠合黎山,全长约一千公里,宽度从几公里至二百公里不等。整体形状如带,又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俯瞰河西走廊,北面是阿拉善高原,戈壁遍布,人迹罕至,南面是青藏高原,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河西走廊处于两者之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1 祁连山的走向

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河西走廊水草丰富,环境适宜,夏商时期,就有游牧民族在此定居,由此诞生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到了西周,河西走廊先后出现了西戎、犬戎、北羌、马羌等游牧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明。

文:计白当黑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历史上的河西走廊是指哪里?

许多人都听说过“河西走廊”这个词。

可是,所谓“河西走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河西走廊”,顾名思义。

河西,是指的黄河以西。

走廊,是指一条长长的、两边地势高、中间地势低的,而且平坦的一条通道。

这条长长的通道,就叫做“河西走廊”。

事情是这样的:

在古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等物产,出口到西方,需要从中原运往西方。

西南走不通,为什么?因为有青藏高原。

西北也不好走,为什么?因为有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

所以对于当时的古人来说,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河西走廊”。

当时有商队走通了这条路,它从甘肃的乌鞘岭开始,出玉门关,沿着祁连山脉边上的平原,一路往西走,避开了西南的青藏高原,也避开了北方的蒙古高原。

这条路,最好走。

所以,自古商队,都从这里走。

所以叫“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的河西走廊是指哪里?

“河西”是以地理为分界而言的,以乌鞘岭为界。乌鞘岭东面的水系是向东流入黄河的,所以称为“河东”。乌鞘岭西面的水系是向西流入石羊河流域的,所以称为“河西”。“走廊”是以人文而界定的,乌鞘岭以西绵延千里的八千多年人文荟萃、英雄辈出、山河壮丽。大禹治利水系的最后一州,故命名“雍州之地”,并在此处留下众多地名至今尚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