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六郎”张昌宗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张昌宗是张易之的弟弟,兄弟两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男宠,而张氏兄弟所服侍的人就是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武则天。张昌宗因为长相儒雅俊美,所以被当时的宫廷宗室、朝中要员称作“莲花六郎”。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比喻虽然不是很恰当,但用来说张昌宗泽勉勉强强。在张昌宗入宫之前,最先得宠的是其弟弟张易之。兄弟两人没什么别的本身,却天生一副好皮囊,所以被武则天看中。

张易之得宠以后,每天侍奉武则天似乎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就向武则天举荐了自己的哥哥张昌宗。张昌宗身形修长皮肤白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小鲜肉”。不仅长相养眼,而且张昌宗精通音律歌舞,多才多艺,很快就得到了武则天的宠信,成为洛阳皇宫中的女皇新宠。

武则天称帝以后,也拥有自己的后宫,也就是所谓的“控鹤监”,而张昌宗也被封为春官侍郎,相当于寻常后宫中的贵妃一样。作为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仪仗宠爱曾经把持朝政玩弄权术,在历史上争议颇多。

“莲花六郎”张昌宗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感谢头条同道邀请。

张昌宗是武则天男宠,小人,幸进之徒,跳梁小丑。

唐高宗李治时期有个不错的宰相叫张行成,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是他的族孙。

因为家庭原因,张昌宗和太平公主有来往,并被太平推荐到宫中给武则天当侍卫,太平是收钱办事、还是为了人情、或者是个人关系好,不得而知。张昌宗去了之后挺讲义气,对武则天推荐了他哥哥张易之,说张易之才干更高,而且擅长炼制药物。

当时张易之因为家族的原因,有一个尚乘奉御的武官头衔,有点儿像清朝大臣的子孙都挂一个几品侍卫的头衔,基本上算是个荣誉虚衔。这个小伙子当时二十刚过,皮肤白净、相貌俊美,擅长音律歌词。史书中没有张昌宗的外貌描绘,但估计差不多也是个美男子。

武则天见了张易之之后,“甚悦”,很高兴,高兴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之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都在皇宫中找到个侍卫的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是“傅粉施硃,衣锦绣服,俱承辟阳之宠”,描红施粉,穿漂亮衣服,最后一句明确说了他兄弟俩的宠幸来源,是“辟阳”一样的宠爱。辟阳是西汉初期吕后的男宠,辟阳侯审食其。是因为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给武则天满足就不得而知了,总之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史书上并没有“天后(武则天)幸某某人”之类的文字,看读者的理解了。

当时武则天73岁,一直到神龙革命兄弟俩被杀,兄弟俩极受武则天宠爱,屡次升官,权倾朝野近十年。他们的族祖张行成爵位不过是个县公,狄仁杰这样的人物死后武则天都没给个公爵当当,是后来李旦给追封的,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被封为国公。武三思、太子李显、相王李旦也都拼命巴结兄弟俩,甚至李显李旦请求武则天给他们封王。

《旧唐书》对武则天最后评价有“秽亵皇居”四个字,意思是说在皇宫里就乱七八糟,估计他们兄弟俩男宠身份是真的。

武则天就是那个爱上小伙子的老女人,涉及小伙子的事情就失去智慧了。小伙子们并没有爱上老女人,只是借着老女人的权势胡作非为罢了。他俩低调些,还有一线希望活下去,这么作死,下场活该。

(死无葬身之地的张昌宗兄弟俩,没找到图)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

“莲花六郎”张昌宗和武则天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吃"软饭"的典型下场。

不论过去,还是——尤其是"美色泛滥"的今天,小鲜肉是人见人好(hao四声),所以,古人有登徒子好色赋,历代帝王因色误国比比皆是。

一个亡国之君,不论自己怎样品德高昭,一旦亡国,有一条铁打的罪恶"荒淫好色",宠幸XXX,横空飞来,记在头上,翻身不得。然后,圣人痛心疾首告诚: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色。

历览古代功成名就的女人,说实在的,也廖若星辰。宣太后算一个,她有多少个男人,不知道,但有个义渠王是有记载的,而且有二子为佐证。秦始皇母亲赵太后,也有吕不韦和嫪毐;吕太后有审食其……从此以后至盛唐,有武则天。后者简直就更加出类拨萃了。

但凡男人,立了皇后(正妻),还有妻妾嫔妃宫娥,三千五千不在话下。而女主找"面首″,那怎么都是在老公没了之后才敢公开。宣太后,赵太后,吕太后,武后均是这样。老公在时,出轨也只有搞地下活动。相比较而言,对于"天性"里的"性爱",男女极其不公平,男人尽可乱来,而女人则要遵循"妇德",除非有势力地位改变这种卑陋的道德规范。

上面四女,都办到了。女皇武则天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有自己的后宫。

张宗昌,张易之兄弟就是武后"后宫"的"贵妃"级男宠。取名为 "春宫侍郎"。顾名思义,有"春游春从夜专夜","春风桃李花开日"的无尽缠绵之春情。官阶为郎中,侍者副也。所以,官品不高但幸于帝后,也是富贵极溢的事了。名扬朝野,享受" 莲花六郎"之美称。

小鲜肉,小,年纪轻轻的,鲜,掐得出水,肉,丰腴有弹性。异性相对,情不能自己,必有所动作。就好上了。

汉成帝要了两姊妹,把身体搞垮了;武则天要了两弟兄,却是性趣盎然。这都是权势者的欲望无涯,至于结果,姊妹兄弟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是被玩弄者的相同的或废或死的悲催命运。

武后晚年,面临归权于唐,还是择武家自承,陷入矛盾之中。在这期间,她立了自己的儿子李显为太子,这表明,武后一旦归西,大唐随即恢复。但是,武后年老体弱,把朝政让张宗昌兄弟去处理,权利就转移到张宗昌兄弟手中。朝臣自然不满,又怕张氏借此篡权。就同太子李显商议,发动第二次"玄武门事变",直接让御林军从玄武门杀入皇宫,杀了张宗昌兄弟二人。武后此时午觉,醒来后厉声问道,谁造反?大臣们说,张宗昌兄弟。武后一看太子李显在列,什么都明白了,说,乖,是你带头的吧?你可以回去了。太子和大臣,军队士兵不动,拿眼看武后。武则天不得已把权利交给太子。太子才和大臣及军队出去了。这样唐朝就恢复了。

武后是大臣不信,儿子不信,侄儿不信……除了张宗昌张易之外,什么都不相信的人,这也怨她不得。

张氏兄弟不干政也不得好死,自古"小鲜肉",都是昙花一现,何况,主子是非常人。她自然善待所幸,一旦死了,别人就动手了。

所以,"面首""小三″命多悲,人生一世,千难万苦不足困厄,都可克服。

记住一点:千万别吃软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