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说朱载垕“窝囊无能”实在有点肤浅。明穆宗朱载垕时代,出现了著名的“隆庆新政”,相对于之前的嘉靖时代,明帝国的经济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改观。

《明史》记载,明穆宗“端拱寡营,躬行俭约。,用人不疑,而且为人比较宽容,所以造就了当时明朝的承平时代。

有些荒唐的隆庆帝,却也并非昏君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史称“隆庆帝”。明静宽仁的朱载垕,在明朝众多皇帝中,算得上是最谦和的一个,他一生追求的就是“垂衣拱手而治”,朝堂之上大臣们吵得再凶,朱载垕也表现得相当淡定。

《明史》:“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虽然最终,明穆宗死于服用媚药纵欲过度,虽然死得非常荒唐,但除此之外,朱载垕也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隆庆新政,成就非凡

因为朱载垕的恬静性格,以及对朝臣的信任,创造了当时明帝国一个非常强盛的时代。明穆宗最大的两个成就就是著名的“隆庆开关”与“俺答封贡”。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主要施行“海禁”,原本宋元时代称雄世界的远洋贸易大规模衰败,但这期间也有不少例外,比如隆庆时代。朱载垕不惜违背祖制,解除了海禁,促进了当时东南沿海诸商帮的崛起与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开关后大约70年,大约有3.5到5亿两白银流入中国,大约占据了当时全球流通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当时的明朝被称作“白银帝国”,垄断着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际贸易。

明穆宗一生都追求“垂衣拱手”,将朝廷大事几乎都交给了朝臣,对于臣子与百姓都非常宽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皇帝,才促成了“隆庆新政”的诞生。

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明朝中期以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官僚行政制度,即使皇帝长期不上朝,这套体制也能照样运转。尤其是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基本不见大臣,以至于大臣们都习惯了这种没有皇帝的运转模式。突然有一天宣布要上朝,大臣们反倒觉得很奇怪。

隆庆帝之所以给人一种无能的感觉,正是仰仗了这种奇怪的统治方式。皇帝不用啥事都亲力亲为,自然会有贪图省心省力的心理倾向。有精力宁可放在性趣上,事情交给大臣去办就好了。所以,隆庆帝并不是无能,他只是比较识趣而已。

因为嘉靖给他留了一群人才,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等。这都是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有这些人的辅佐,隆庆还需要自己干事吗?大明的成化朝也是人才济济,但由于皇帝的限制,他们终究没有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笔。隆庆帝作为后生辈,这种前朝的教训必须要避免。所以他才会知人善任,尽可能的放权,让人才发挥他们的才干。

其实隆庆皇帝和嘉靖是一样的,都不怎么见大臣。但是他对大臣很信任,这种信任不管是自己主观的,还是被动的迫不得已的,隆庆皇帝的做派都是最适合那个时代的。(皇帝能力不行就少掺和事)

至于隆庆帝在位时期为什么会取得一种中兴的局面,这就要从中国古代的发展规律上研究这个问题了。

因为,古代社会的进步是停滞的。所谓的中兴无非就是两种情况:

第一,建立在废墟之上。这个很好理解,凡是改朝换代或者大规模的起义后,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无主荒地。人少地多,老百姓都忙于种地造娃儿,人人有饭吃。社会自然就稳定了,国家自然也就富裕了。

第二,改革。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古代的土地私有,长时间的和平必然会导致土地的大量兼并。穷人增多,朝廷的收入就会降低。朝廷为了自救,只能进行资源的再分配,这就会再次刺激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形成新的盛世局面。

隆庆时期的中兴盛世,就属于第二种。因为经过宪宗、孝宗、武宗以及嘉靖四朝的发展,明朝的社会已经是一潭死水了,暮气太重,朝气不足。只要朝廷的改革不跑偏,就能刺激整个社会的朝气。明朝的仇英就经常画这种市井百姓的长篇画卷,从他的画中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明朝当时的经济繁荣。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

从结果来说,隆庆的改革是成功的。他在登基后做了四件事:

一,实行革弊施新。

革弊,一方面平反前一朝冤狱,因谏言而获罪的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另一方面是严惩方士,罢除斋醮,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施新,即整治吏治,奖廉惩贪。说白了,就是改革嘉靖后期的一系列弊政。

二,抑止土地兼并。

一方面,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谓限田,另一方面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谓清田。缓解了明朝宗室对朝廷的财政负担。

三,开放海禁。

允许民间私人在海上自由贸易,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但还是要说清楚,隆庆时期的海上贸易主要还是官方贸易,民间贸易的体量并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南方。但是隆庆开关,确实赚了不少银子。

四,实现了明朝与北方蒙古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

历史上被称为俺答封贡,明朝用边境贸易换得与蒙古的和平相处。从隆庆之后,明朝和蒙古基本没有大的战事了。

实事求是的说,隆庆的四项改革,其实都不是什么很有难度的工程。只不过前朝皇帝们都是得过且过,把积弊都压倒了隆庆帝身上,不改不行了,属于顺势而为。真正的大改革,还是要看张居正在万历前期的改革。

总的来说,隆庆帝的一生,除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隆庆皇帝的亮点在于谦和,是明武宗以后历代皇帝中最谦和的。(包括清朝在内)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后,是一个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的万历皇帝。大臣们被绑住手脚,得不到发挥空间。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

隆庆一朝虽然很短,只有六年。但是这六年里面,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由此也可见,当皇帝要么就是朱元璋这种有手腕的强势皇帝,要么就是隆庆这种有自知之明的聪明皇帝。没有能力,还硬要找存在感的皇帝,是最可怕的。

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幸运,首先是幸运,大明三大名臣都让隆庆赶上了。高拱在隆庆当裕王时候就是潜邸之臣,高拱一辈子没孩子,真的把没有父爱的隆庆当自己的孩子,精心培养(当然培养的真不咋地)。徐阶和严嵩斗了半辈子,可谓政治经验丰富。张居正大明的未来之星。三大政治巨头齐聚隆庆一朝,真是隆庆的幸运。

隆庆学识浅薄,没有政治历练,造成他无法掌控朝局,只好放任自流。隆庆的最大特点是,不干预内阁事务,只要内阁同意,他就同意。隆庆也许不会,但他知道谁能做好这就可以。隆庆生性宽厚,这在大明的皇帝中很少有。也极少处置大臣,使得隆庆一朝,大明的官员很有些人格和体面。

三大名臣基本上也能充分协作。仅隆庆开关一项,就给国库带来数百万白银。给日后张居正的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让殷茂卿平定广西叛乱,并不因为殷茂卿是大贪污犯而不用。也充分显示了隆庆的务实。

可以说幸运的隆庆遇见了大明的人才大爆发。隆庆一朝是大明中后期最发达的时代。只能说隆庆会用人,是个幸运儿。

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隆庆,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年号。

朱载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个儿子,嘉靖十八年被封为裕王。16岁时,因他的母亲杜康妃不受朱厚熜喜欢,自己又不是长子,所以就住到了宫外裕王府。

在裕王府生活的13年里,虽然没有得到朱厚熜的宠爱,对朱载垕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远离了朝廷纷争,深入了百姓底层,使得朱载垕能清楚地看到嘉靖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冷静地分析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嘉靖朝的奸臣专权,吏治腐败,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体验。这些认识对于朱载垕即位后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载垕剧照)

《明史》对他这段时间的评价是:“端拱寡营,躬行俭约。”

嘉靖帝去世后,朱载垕继承了皇位,在朱载垕六年的帝王时间里,他依靠众多贤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行新政,一扫嘉靖后期的颓势,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史称“隆庆新政”。

首先,朱载垕整顿吏治。

朱载垕刚即位就立即纠正了嘉靖朝的弊政,为嘉靖朝因敢于直谏而获罪的大臣平反,释放并重用这些人,“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其中一身正气的海瑞就被官复原职。

同时,严厉惩治了备受世宗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人,禁止斋醮等一切道教仪式,拆除跟道教仪式有关的一切题字或匾额,废止因道教而设的织造及采买。

朱载垕还着力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扩大了监督范围,将王府的官员也纳入了监督之列。大力倡导廉政,奖廉罚贪,对敢于贪腐的官员一律下狱问罪,“赃多迹著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

经过朱载垕的努力,在隆庆初年就一举扭转了腐败的吏治,营造了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

(“隆庆新政”)

其次,朱载垕大胆放权。

朱载垕执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垂拱而治。他善良仁厚,特别信任和重用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凡属国家大事,均交朝堂诸大臣商议,即使大臣争得面红耳赤,朱载垕仍不发一言。

朱载垕六年的执政过程中,他只召见过两次阁臣,但也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不发表任何意见,以至于大臣们都觉察不到朱载垕的存在,甚至还要精心为他设计和安排一些盛大的活动,邀请他出席,为他树威。

第三,朱载垕开放贸易。

隆庆元年,朱载垕宣布解除海禁,开放港口,允许私人进行海外贸易,将其合法化。设置了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规范私人海外贸易,收缴税赋。

这一系列的措施,史称“隆庆开关”。

(张居正剧照)

这些做法不但遏制了民间非法走私的现象,还极大地增加了朝廷的税收。在朱载垕实施“隆庆开关”后近80年的时间里,明朝通过海外贸易得到的白银总数达到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第四,朱载垕实行和平外交。

隆庆四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因内部权力争斗,其孙投奔明朝避祸。俺答屯兵明朝边境,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朱载垕听从张居正的建议,派出使者和俺答谈判,最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制止了一场战争。

俺答还主动提出纳贡并开通官方贸易,朱载垕答应了俺答的要求,并封俺答为顺义王。

第五,朱载垕强化边防。

朱载垕重用谭纶、戚继光等人,封谭纶为蓟辽总督,负责修建了居庸关到山海关的3000多个防御台,加固了长城的工事,极大地强化了东北防线。同时,强化军队管理,严格训练士兵。在整个隆庆年间,北方边境安定,蒙古不敢来犯。

(朱载垕纵情声色)

但朱载垕在位期间懒于朝政,纵情声色犬马,不但服用大量春药,还将后宫里各种物件都绘上美女。

由于长期浸淫在成堆的女人里,朱载垕终于不堪折磨,一病不起,36岁就去世了。

纵观朱载垕执政的六年,不能说他窝囊无能。他之所以能有“隆庆新政”,关键一点是他懂得识人用人,并大胆放权,将大臣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隆庆帝虽然能力有限,但是确实是一个深谙帝王之道的人,并且识人用人的能力超过寻常帝王。可以说隆庆帝一辈子只做了一件有用的事情,然后自己就安安心心的过舒适日子了,全部的政事都被他托付给了三大臣,而隆庆只是听听结果,发发诏书,盖盖章。但是正是这种他人所没有的用人能力,使得隆庆确实创造了一个盛世。

首先就是隆庆帝是个仁慈的帝王,知道民间的疾苦,这自然与他早年的经历分不开。因为不受嘉靖待见,隆庆一开始是裕王,可以说隆庆的性格温和,舍得花时间去体察民情。正是早年形同流放的经历,使得隆庆发誓要给百姓安定的日子。这样的仁义之君克不多得,虽然隆庆确实是才能有限。

隆庆登基之后,知道自己治国理政能力有限,于是干脆直接交给了那些有才能的大臣,丝毫不猜忌他们,仅仅是这一点上,隆庆超过了历代明朝君主。隆庆登基之后便废除了嘉靖年间的恶政,启用了大批被严嵩打压的官员,其中就有改革派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正是这三人奠定了一个盛世。并且在处理同蒙古的关系时,隆庆也能够妥善处理,减少了边境的战事,隆庆也算是能屈能伸的帝王。只不过隆庆毛病还是挺多的,他把一切都交给了大臣们,自己直想过安生日子。可以说隆庆有一种小老百姓的心理,他重视太子的培养,就是为了早早的把皇位交给太子。或许对于隆庆来说,帝王之位来的非常突然,以至于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自己该怎么样。

窝囊无能的隆庆帝,如何开创了中国又一个盛世王朝?

首先第一点,大环境。当时的历史政治环境已经被之前的皇帝们稳住了,第二,当时好的政治环境,能人辈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