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为何后世对他评价这么低?
那倒也不是,虽然张勋复辟,死心塌地拥护清廷,但是对于这么死心眼儿的人,后世对其也并非完全一边倒的批评,对于这么“愚忠”的人,倒是也让很多人心生敬佩。
孙中山:“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正面:平步青云,能力非凡张勋出身贫苦而且幼年丧母,很小的时候就参了军,经历了中法越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镇压过义和团,也曾经做过袁世凯的部下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御用扈从。溥仪登基之后,张勋成为了江南提督。
这么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能够手握重兵成为朝廷重臣,更何况还能够利用民国时代的府院之争成功策动这样的闹剧,也可见张勋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无论是非对错,张勋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这是没有疑问的。
负面:对抗革命,愚忠死板张勋虽然成为了重臣,但是他忠心的对象始终都是清王朝,甚至可以说非常死板。武昌起义之后,张勋拒绝接受事实,妄图对抗历史洪流。成为江苏巡抚兼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之后,对革命派进行大规模残酷镇压,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凯之命,疯狂镇压屠杀南京的民众。
张勋是个实心眼儿,而且憨厚却又狂躁,这样的性格集中在这么个武将身上,那么就相当怕人了,甚至非常的顽固不化。然而说张勋是个恶人,却也谈不上,历史上真实的张勋也是个非常实在的人,只不过在历史的大格局之下,张勋的行为确实有些“倒行逆施”的意思。
相对于康有为等伪君子,张勋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汉子。张勋是江西人,发家之后对于父老乡亲,张勋确实照顾有加,但凡有同乡有求于他无论贵贱,他几乎都是有求必应。
蔡东藩:“张勋以数年之心志,乘黎菩萨危急之余,冒昧求逞,遽尔复辟,此乃所谓行险侥幸之举,宁能有成?况清室已仆,不过为残喘之苟延,欲再出而号令四方,试问如许军阀家,尚肯低首下心,为彼奴隶乎?但观民国诸当局之各私其私,尚不若张辫帅之始终如一,其迹可訾,其心尚堪共谅也。”张勋的倒行逆施,虽然的确是非常荒唐可笑,也非常不明智,但是这种“愚忠”也是一种忠,就像《封神演义》中的闻太师,哪怕纣王再怎么荒唐,但是闻太师对于商朝也是忠心耿耿,死后封神,敌方对其也非常敬佩。
张勋死后,社会各界无论是敌是友,几乎都对张勋表示了哀悼。或敌或友纷纷都对其孤忠表示称颂。
张勋复辟,为何后世对他评价这么低?
从晚清到北洋政府时期,这几十年的中国近代史,就好像一堂“折子戏”盛会,乱糟糟,吵嚷嚷,你方唱罢我登场,南腔北调演世象。
“张勋复辟”便是这其中的一场闹剧。说它是闹剧,一点也不为过。这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活动,前后不过半月,影响仅及京城。
“复辟”上演之时,即遭全国上下几乎一致反对,讨伐之声不绝于耳,讨逆之军即刻誓师。明眼人都知道,复辟一事断不可成。张勋的鲁莽之举,只是给中国近代史留下了一段笑柄而已。
被部下放鸽子,“四十盆花”让张勋万般无奈
张勋从徐州北上之时,曾招呼部下张文生在徐州好好看家,并且约定一个暗号:搞起复辟之后,给徐州发电报,电报上只写“速运四十盆花来京”,即由张文生调四十营兵力开往北京,此电一到,大军必须出发。
当时,张文生满口答应,表示一定照办,绝不误事。
当复辟宣布后,张勋如约发电报调兵,张文生接电后却真的从徐州花园里取出四十盆花卉,派两个副官押运送到北京。张勋一见气得哆嗦,连说:“坏了!坏了!这小子也抽我的梯子了!”
后来,张勋的一位秘书问及此事,张文生坦然回答:“我看,老帅这件事干得不太妥当,40个营的兵力送去,也不会成功。”
康有为剃了胡子,张勋没敢让他当宰相
在这些复辟大佬中,众人的辫子都保留得完好无损,唯独康有为的辫子既短而秃,垂下来也不过六七寸,蓬蓬然如蒲草一般。
当有人指斥他不像个复辟派时,康夫子辩解道:“我自从戊戌年后亡命海外,不得不剪发易服。自从辛亥国变后,这才返回祖国,重新蓄发,距今五年有余,所以长不盈尺耳。”
众人问他,辛亥年后,别人都剪发,为何你反而要蓄发?康夫子得意地说:“我早料到必有今日也!”
康有为不但发辫短,胡子也因为化装入京、掩人耳目的需要给剃掉了。
当复辟大功告成之后,康夫子希望获得首揆(首席内阁大学士)一席。
张勋向宣统请示的时候,瑾太妃以为不可,说本朝从未有过没胡子的宰相。康有为得知后,极为懊丧,急忙从药店买来生须水,一小时内抹上两三次,且时时揽镜自照,不啻于农夫之望禾苗也。
这场闹剧到底在社会有没有引起强大的轰动?
张勋复辟这种有违历史的行为很快也遭到了进步人士的反对,就在那一天李大钊就直接离开了北京跑到了上海去,而鲁迅更是冒着大雨也要把这件事提到教育部,并且提出辞职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
就连孙中山也十分的愤怒,最后干脆立即就发表了宣言,表示要对张勋复辟的行为进行讨伐。其实张勋复辟确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时间中国爱国人士纷纷表示要同他的行为进行抗议,各地有组织的人士也都誓要讨伐张勋,中国各地对此更是愤慨不已。
张勋的复辟几乎引起了举国上下的轰动效应,这也是他很快就失败了的原因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