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不仅仅是清朝,除了唐朝短暂囊括、元朝在朝鲜半岛设立“征东行省”之外,中原王朝甚少对朝鲜半岛产生兴趣。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朝鲜半岛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前,女真铁骑几乎踏平了半岛,然而最终并没有选择吞并,而是让李朝继续成为中原王朝的第一藩属国存在:
第一,李朝物产匮乏并不富有,没有吞并的好处;
第二,半岛地势崎岖复杂易守难攻,攻打容易守住难,代价太大;
第三,清朝想取代明帝国“天下之主”的位置自然不能灭了自己的藩属国。
朝鲜王朝又称李朝,几乎与明朝同时开国。对明朝采取“事大主义”,忠心不二,几乎所有制度都照搬照抄明朝,朝鲜国王与明朝郡王同级别,在所有明朝藩属国中地位最重要。后金崛起以后,李朝联合明朝抵抗女真,但遭受了女真的入侵。
朝鲜半岛大多都是山地,平原稀少,而且气候等条件决定其在封建社会就不是什么富有的地方。李朝资源匮乏,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百姓困苦,对于清朝来说根本就没什么吞并的价值。
更何况,朝鲜半岛的地形下场,多山地,在封建社会如果清朝想要吞并,必然要驻军,然而这样的地形,肯定需要耗费大量实力,且收效甚微非常不划算,对于本身人口就不算多的女真来说,是个很亏本的买卖。
女真(满洲)的最后目的是取代明朝成为新的天下之主,继承华夷之辨的核心之位。既然如此那自然就不能自己先去吞并藩属国,这有违古代华夏的王道思想与天下观。
清朝时为什么不收朝鲜?
满清和朝鲜的第一次战争,其实是满清军队和大明军队在朝鲜境内打的一场战争;朝鲜方面称之为“丁卯胡乱”。此役后金为消灭明朝东江镇毛文龙部,解除南下后顾之忧,乘冬季冰坚,在朝鲜人的配合下出动主力围攻东江,但战果不大,因而迁怒朝鲜,转而掳掠朝鲜北方。 明军援师入朝,又将后金军赶回鸭绿江北岸。此役参战各方皆蒙受重大兵力损失,但后金的战略目标都未能实现,又损失了宝贵的有生力量。李氏朝鲜史料称是朝鲜民间义军打败了后金军,明军毛文龙部坐困穷岛,毫无作为。满清和朝鲜的第二次战争,清军为了攻打明朝解除后顾之忧而发兵朝鲜的一场战争。这是后金第二次入侵朝鲜,在韩国史书中又被称为丙子胡乱。1636年12月2日,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仅仅去世三年,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朝鲜京城下。 此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接受清朝的册封, 朝鲜断绝与原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使用的年号由明朝年号改为清朝年号。朝鲜仁祖以其长子李溰、次子李淏赴清朝作人质,朝鲜向清朝朝贡。虽然朝鲜人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朝鲜已经被满清彻底把控。明明满清完全可以吞并朝鲜,可是为何没有将朝鲜吞并呢?这还是源于朝鲜千年来的“臭名昭著”,朝鲜这一块弹丸之地,似乎从来就没有被完全征服过;在不断的被征服和反叛中度过了千年,纵然中原帝国经历数代改朝换代,但朝鲜却依旧在那里,也是不无道理。 这点从后世二战日本入侵朝鲜也能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二战时期谁的抵抗让日本最难受,此起彼伏不断的起义;各种暗杀日高官政客,甚至连日本当时天皇都数次受到朝鲜刺客刺杀;虽然朝鲜国小民弱,却从不肯屈服,这也是让历代征服朝鲜的强国实在难受的一件事。其实这只能说是中原王朝运气实在不好,碰到两个邻居,一个是朝鲜半岛,一个是越南,都是素来以反叛背主坑队友的存在,还特有韧性,极难征服,且国土贫瘠,宛若鸡肋,食之无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