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为何屈服于希腊更名换姓?

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当地时间12日表示,希腊与马其顿已经就马其顿的国名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同意马其顿共和国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结束了27年的“改名之争”。

正如《金枝欲孽》中淳贵人所说:我不需要只手遮天,只要遮住你的头顶,让你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够了。马其顿的南方邻居希腊,就像淳贵人一样。

马其顿之所以同意更改国名,还是因为希腊使绊子。多年来马其顿一直想加入欧盟与北约,但是都因为希腊的反对而被迫作罢。如今马其顿更改国名讨好希腊,就是想加入欧盟而已。

虽然是发达国家中的落后国家,富有国家中的贫困者,西方文明之源的希腊仍旧有自己的优势。

加入欧盟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成为候选成员国;

第二,与欧盟进行漫长谈判;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欧盟所有国家一致同意。

其他两个都还好,最后一点就忧伤了,这么多年,马其顿眼看着就要进欧盟,终究因为希腊的反对而失败。

马其顿是东南欧巴尔干半岛的内陆小国,面积仅仅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曾经是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国。南斯拉夫解体以后继续使用“马其顿”的国号,宣称是古马其顿王国的正统继承者。

然而,南方的希腊就不干了。首先,古马其顿领土广阔,不仅仅是如今马其顿那么一点点,当年马其顿的其他大部分领土都位于如今的希腊北部,希腊认为自己才是马其顿王国的继承者,马其顿文化的正统。

更何况,马其顿这个名字与希腊北部的中马其顿、西马其顿、东马其顿—色雷斯等地区重复,希腊担心马其顿对自己的领地有非分之想,所以一直反对马其顿使用这个国名。

马其顿是东南欧小国,国土狭小国力脆弱,在普遍富饶的欧洲显得格外异类。多年来,马其顿一直想加入欧盟与北约分一杯羹(原本很多穷国加入欧盟后,虽然仍旧穷,但是生活好了很多,比如希腊)但是因为希腊的阻挠而失败。

如今,马其顿终究还是在现实的面前屈从,同意改名“北马其顿共和国”,也算是一个折中方案,希望希腊不要再给自己找麻烦。

马其顿为何屈服于希腊更名换姓?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国名的重要性、神圣性不言而喻,除非发生重大事件,否则不会主动更改国名,至于因邻国不满意而被迫更改国名的现象,更是极为罕见。不过,欧洲某个国家,便因为邻国的抗议而被迫更改国名,着实令世界震惊。这个国家,便是北马其顿。

北马其顿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东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南部同希腊交界,西部跟阿尔巴尼亚为邻,北部和科索沃毗连,面积约2.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08万,首都为斯科普里。北马其顿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其中南斯拉夫人的分支-马其顿族占64.18%,阿尔巴尼亚族占25.17%,此外还有少量的土耳其、吉普赛和塞尔维亚族。

北马其顿在历史上是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而马其顿帝国的主体部分则在今希腊境内,分属中马其顿、西马其顿和东马其顿-色雷斯三个大区。马其顿帝国由希腊人建立,在亚历山大大帝在位时(前336-前323年),曾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但在他暴死后却迅速陷入分裂。从前146年起,希腊各邦国相继被罗马帝国征服,马其顿地区亦是如此。

罗马帝国灭亡后,马其顿地区接受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而从5世纪起,南斯拉夫人开始进入马其顿地区定居,由此奠定了现代马其顿南(希腊人)、北(马其顿人)之分。从公元837年到15世纪初,马其顿成为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帝国和塞尔维亚王国竞相争夺的对象,直到整个巴尔干半岛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日渐衰落,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开展复国运动,马其顿遂成为三国的必争之地。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结束后,奥斯曼帝国被巴尔干同盟击败,被迫放弃巴尔干半岛大部分领地,希、保、塞遂瓜分马其顿地区,而塞尔维亚所分得的部分,便是今日北马其顿的领土。

一战结束后(1918年),塞尔维亚联合先前已经独立的黑山,以及先前被奥匈帝国统治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等地区,组建起联合王国,并在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二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到轴心国的瓜分,就塞尔维亚本身来论,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侵吞,科索沃被阿尔巴尼亚兼并,北马其顿被保加利亚吞并,其他地区则被德国占领。

1945年,铁托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驱逐侵略军,并将原南斯拉夫地区重新整合在一起,组建起包括6个加盟共和国在内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此时,北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分离出来,获得加盟共和国的地位。南联邦存在46年时间,因为各民族内部矛盾甚深,导致南共政权终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9月17日,北马其顿宣布独立,定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独立后,大力发展同欧盟国家的关系,将加入欧盟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目标,同时致力于加入北约,以便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对于马其顿的入盟意愿,其他欧盟国家纷纷表示支持,唯有邻国希腊表达强烈的反对意见,后者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在于“马其顿”的国名争端。

在希腊人看来,马其顿共和国属于斯拉夫国家,而马其顿帝国则是希腊人的历史遗产和精神家园。更何况,马其顿帝国的主体部分都在希腊境内,而马其顿共和国在历史上不过是马其顿帝国的边缘地区,不足以代表整个马其顿。不仅如此,马其顿共和国曾多次强化亚历山大大帝在本国的地位,声称它才是大帝的合法子孙,更让希腊感到不满。

正因如此,自从马其顿宣布独立之日起,希、马两国间就“马其顿”国名问题纠葛不断,严重影响到双方关系的发展。为了迫使马其顿“更名换姓”,希腊屡屡在后者加入北约和欧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声称若马其顿的国名一日不变,它便永不会改变立场。1995年,希腊同意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加入各种国际组织,但仍阻止它加入北约与欧盟。

希腊的强力阻扰,令马其顿迟迟无法加入欧盟和北约,严重影响到它融入西方的进程。2017年,扎埃夫出任马其顿总理后,为了早日扫清入盟障碍,最终决定在国名问题上做出巨大让步。2019年1月11日,在扎埃夫的提议下,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将国家名称改为“北马其顿”,14天后,希腊议会批准协议。

同年2月8日,希腊议会表决批准北马其顿加入北约议定书。至此,希、马之间关于“马其顿”国名的争端结束,北马其顿入盟的障碍被全部扫清,即将成为北约第30个成员国。作为欧洲唯一一个因邻国抗议而改名的国家,北马其顿为了入盟,真可谓付出沉重的尊严代价,跟昔日强大的马其顿帝国相比,地位真可谓一落千丈。

资料来源:《列国志: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为何屈服于希腊更名换姓?

文/王凯迪

日前,从巴尔干传来消息,一个我们在地图上熟知的国家马其顿将要改名了,他们的国名全称将由马其顿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别看只是加了一个“北”字,其历史文化内涵却相差甚远,这其中又有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图/马其顿风景

横空出世的斯拉夫马其顿

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在历史上独立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公元837年,保加利亚王国最先征服了今天马其顿地区,甚至在公元10世纪末在该地的奥赫里德定都。后边的的几个世纪里,马其顿地区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之间转手,但是其民族主体都是从北方迁来的斯拉夫人。

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征服了马其顿后,该地区便和其他斯拉夫人一样成为了苏丹的臣民。20世纪的巴尔干战争后,塞尔维亚取得了今天的马其顿地区,直到1946年时,前南领导人铁托才正式将马其顿地区从塞尔维亚地区单独拿出来成为加盟国,这一局面也维持到了南联盟独立。

希腊与马其顿的名誉之争

马其顿国家的名称一经采用,立马引起了南方希腊人的不满。首先,在历史著名的马其顿帝国与亚历山大是其实是希腊人、色雷斯人与伊利里亚的混合体,与今天的斯拉夫马其顿没有半毛钱关系。另外,当时的马其顿帝国其实是以今天希腊北部的塞萨洛尼卡为核心建立的王国,与今天的马其顿没有地域上的关系。

然而,今天的马其顿人为了增强自己的所谓民族历史自信,居然将自己视为亚历山大大帝的直接后裔,将民族与地域完全与本国无关的历史王冠戴在自己头上,也就招致了希腊人的坚决抵制。

图/以希腊北部为核心的古代马其顿

另外,马其顿人对于马其顿名号的执着也让希腊人觉着他们对自己的北部马其顿区暗含领土要求,因而在马其顿国号方面始终提出抗议。今年6月,为了让自己在加入欧盟的过程中减少来自希腊的阻碍,马其顿正式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