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还有可能缓和吗?

暂时不可能,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虽然在历史上很长时间内双方都属于同一个国家,然而却是离心离德。当初苏联解体的时候,就是从波罗的海三国开始崩溃,立陶宛第一个从苏联独立。波罗的海三国甚至发生了上百万人抗议苏联的活动。

波罗的海三国包括立陶宛、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总面积大约17万平方公里,虽然地理上属于东欧而且被沙俄统治了数百年,但是文化上,波罗的海三国的文化与北欧的芬兰、丹麦等更接近,与俄罗斯却差很多。

因为地处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波罗的海三国在历史上长期被丹麦、瑞典、普鲁士与沙俄等势力攻击占据,屡屡被外敌入侵,使得波罗的海三国形成了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

波罗的海三国不但被沙俄入侵统治数百年,而且在二战期间,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爱沙尼亚、立陶宛与拉脱维亚,三个国家有大量领土被强行划入俄罗斯,苏联对三国进行了高压统治,让三个国家蒙受了巨大伤害。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面对俄罗斯这个巨兽,弱小的波罗的海三国是非常害怕的,所以即便当年面对巨大威胁,波罗的海三国也想尽办法要加入北约,与俄罗斯对抗。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还有可能缓和吗?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之所以紧张到今天的地步,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国家历史上曾遭沙俄和苏联侵占并在其统治下经受不公待遇有关。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波罗的海国家与俄罗斯积怨已深,对俄罗斯的防范与仇视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化解。在美国主导北约不断抹黑并散布“俄罗斯威胁论”的背景下,要实现双方关系的缓和更是难上加难。

1. 波罗的海三国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但因为领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等,而长期受到周边几个强大国家,例如德国、瑞典、波兰等国的入侵与占领;并且,最终均于18世纪被沙皇俄国兼并。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波罗的海国家宣布独立。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与苏联签署《苏德条约》(又称《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德国在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

波罗的海国家民众要求加入苏联(1940年6月)

苏联则在1940年依据《苏德条约》将波罗的海三国划入自己版图。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发起猛攻,波罗的海三国很快被德国占领,直到1944年被转守为攻的苏联红军解放,并再次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

2. 复杂的历史遭遇在波罗的海国家主体民族中种下仇恨的种子,结果导致上世纪80年代末苏东剧变期间,这些国家主体民族居民对苏联、俄罗斯族的仇恨情绪大爆炸,三国先后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波罗的海国家的仇俄情绪持续高涨甚至达到歇斯底里的地步,他们宁愿给纳粹德军歌功颂德,视其为“拯救者”,也不愿承认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将波国的海地区从纳粹铁蹄下拯救出来的历史功绩,并视其为“侵略者”和“占领者”;更有甚者,不少曾在抗击纳粹德军的斗争中做了贡献的苏联军民,还被冠以“大屠杀”等罪名受到审判。

在苏联解体之后,由于在边界划分、俄语居民在波罗的海国家地位以及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俄罗斯与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关系始终难以改善。随着普京上台并在美欧外交和军事围堵之下奉行强硬政策,波罗的海国家在“俄罗斯威胁论”的刺激下,对俄罗斯的戒惧之心进一步强化。

由于民族仇恨由来已久,加之美欧国家在背后推波助澜,目前很难看到波罗的海国家与俄罗斯关系缓和的可能。

3. 波罗的海国家部长理事会和议会大会11月17日发表声明,呼吁三国政府加强军事合作以应对俄罗斯“侵略”。联合声明中还指出,北约是海罗的海国家“集体安全与防御的坚固基础”。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政治与社会学教研室主任、军事-政治问题专家安德烈·科什金指出:“在新闻领域,必须经常制造出类似的无稽之谈,否则北约就会失去大量资金、很多人也会失业;他们要不断地想出新手段,继续抹黑俄罗斯并在边界地区大搞军事演习。”

科什金接着解释道:北约通过在边界地区频繁军演来挑衅俄罗斯采取回应行动,然后再据此散布“俄罗斯威胁论”。

“北约战机飞抵波罗的海国家,并显示出侵蚀俄罗斯领空的企图。他们迫使俄罗斯战机被迫升空拦截,然后再给俄罗斯扣上‘粗鲁’的帽子。”科什金说。

据俄方统计,2018年年初至今俄军战机已升空120多次以拦截北约飞机越境飞行的行为。俄防长绍伊古今年10月曾经表示,北约军事行动的积极性已经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水平。按照他的话说,北约越来越常在波罗的海和黑海地区对俄实施侦察。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还有可能缓和吗?

波罗的海三国历史上遭受多次俄罗斯入侵,现实中遭受着俄罗斯的威胁,摆脱俄罗斯是三国首要战略目标,另一面俄罗斯一直视波罗地海三国为自己西进欧洲之要地,占领三国,至少不被敌人控制是俄罗斯对三国的战略目标,这俩目标本身毫无兼容性,甚至完全冲突,决定了俄罗斯与波罗地海三国绝对没有彻底缓和的可能。

历史上,沙俄不断扩张过程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地域也成了俄罗斯帝国一部分,通过这一地区,沙俄军事上得以西进欧洲,文化上可以更便利滴吸收西欧文化,沙俄在欧洲势力得到巩固。一战后,沙俄崩溃,三国得以独立,但是后来的苏联一直没有放弃该地,再后来希特勒德国崛起,苏德大战已成必然,这三个小国夹在中间,被任何一方吞并也是迟早的事。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苏联从西面也进入波兰,分了一大块波兰蛋糕,顺势1940年吞了波罗的海三国,波罗地三国无奈成为苏联为抵御德国而建的“东方战线”的一部分,美其名曰加盟共和国。三国当然很不爽,于是在1941年德国闪击苏联时,三国夹道欢迎德国人的到来。不过,站错了对,1944年,又被苏联重新“光复”成为加盟共和国,并且大加惩戒,流放西伯利亚喝西北风算好的,直接枪毙也不在少数。这样的武力威胁在三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极大的创伤,以至于几十年后,苏联风雨飘摇之时,三个国家毫不犹豫地独立了出去,并且加入了北约,为的就是防止俄罗斯势力再度进犯波罗的海三国。不过波罗地海三国没得选择了,只能跟北约一条道跑到黑,不然,再让俄罗斯抓住,流放 西伯利亚也不是没有可能,甚至更重。

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一度要和美国搞关系,带着众小弟要投靠美国,可惜美国只收了这帮小弟,却将俄罗斯轰了出去。这下可惹恼了俄罗斯,美俄重新对立。这个时候的俄罗斯一看那帮子小弟,大部分都跑美国那边去了,就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甚至加入了北约,好家伙,北约的炮弹和大兵直接摆到了自家门口,这还了得,于是俄罗斯展开反击,首先是阻止剩下的小弟再次倒戈,比如乌克兰,其次就是吓唬已经跑了的小弟,比如波罗地三国:别找事儿,不然没好果子。这一吓唬,反过来造成更深的对立,又让这些国家更加投向北约。

总之,波罗地三国要依靠北约防止俄罗斯入侵,而俄罗斯不断反击北约,双方目标冲突,矛盾不可调和,绝对没有缓和的可能。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还有可能缓和吗?

这三国悲哀的地理位置…是夾在大国地綠政治安全防护带上…为了各自安全缓冲地带…成为争夺控制的目标国,…纵观欧洲历史再清楚不过了。

北约解散…俄欧和解时…这三国与俄罗斯关系自然缓和了。现阶段只能悲哀地被利用…应可缓解恐俄情绪…但不会真正缓和…和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