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在日本的东京丢原子弹?

当时日本为了支持战争,大多数的军工业都集中在西部的广岛与长崎,而东京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其次,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核武器,也想测试一下核武器的威力,所以要选择比较平坦而且没有受到太多破坏的城市,这样才有前后对比。

当时的东京,在盟军轰炸之后已经满目疮痍,再使用核武器看不出个所以然,而西部的广岛、小仓跟长崎则尚且完好。(小仓因为当天乌云密布所以躲过一劫)

最后,美国使用核武器也是被迫的。日本人在广大战场接连失利的情况下仍旧负隅顽抗,对盟国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使用原子弹也是为了强迫日本投降。东京是日本天皇的所在地,人口密集,万一给炸死了,那找谁来交涉谈判呢?所以放弃了东京。

美国军人西奥多·范柯克,当年奉令在日本广岛扔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多年之后,西奥多公开表示,他讨厌战争,讨厌核武器,但正是因为这种讨厌,所以他从不后悔当年在日本扔下原子弹。因为从长远来看,原子弹强迫日本军国主义投降,避免了更多无辜的人死于非命,所以往日本扔原子弹是正确的。西奥多于2014年安然去世,享年93岁。

为什么美国不在日本的东京丢原子弹?

事件起因编辑1944年底,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浴血苦战,付出重大的代价,攻陷塞班岛。美军全面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意义非同一般,这里距东京两千多公里,致使美国第一次能够从海岛基地空袭日本本土。提尼安岛、塞班岛共有800多架B-29型轰炸机。它们一次能携带几吨炸弹,飞行两千多公里,轰炸东京、佐世保、名古屋,神户、横须贺,几十个轮次下来,日本65个城市已几乎没有完整的建筑物。与此同时,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也有一批B-29型轰炸机飞行员在接受一项特殊训练。这批飞行员是从各个飞行部队严格筛选出来的,他们除了知道将来的某一天要到海外执行任务外,其他一概不准过问,他们的组织代号为“509小组”。这个使用的B-29型轰炸机已经过改装,为了使飞机更快更灵活,所有重武器均被拆除。他们的训练课目十分单调:可载10吨炸弹的弹舱每次只装1颗炸弹,但投掷这颗炸弹时,炸弹飞行距离要超过9000米,弹着点距目标须在300米之内。[1] 1945年4月12日,白宫。一个画家在给罗斯福总统画肖像时,总统突然昏迷,并于当天下午去世。当天晚上,副总统哈里-杜鲁门宣誓就职,继任美国总统。典礼只进行了一分钟。就在这个晚上,陆军部长告诉新总统一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几年前,罗斯福总统接受了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项建议,决定开始研制一种威力空前巨大的新式武器。英美有关科学家被组织起来,在散布于全国的实验室进行工作;有10万以上的人在全国各地极端紧张地工作。计划保持绝对的机密,除了极少数人以外,从事这一工作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研究将被用于哪里,也不知道他们生产的产品是做什么用的。这个能彻底扭转整个战局的武器在后4个月内就会被研制出来,它叫原子弹。1945年2月,盟军发动硫磺岛战役,在付出6871人阵亡,21865人受伤的沉重代价后,美军占领了硫磺岛。1945年4月,盟军发动冲绳战役,盟军伤亡7万余人。此时,美军已经制订了在日本九州登陆的“冠冕”行动和在关东登陆的“奥林匹克”行动计划。硫磺岛和冲绳战役的结果使得美军对日军的抵抗能力和己方可能的伤亡重新做出评估。预计盟军方面伤亡在100万人以上,这是盟军难以承受的。为减少盟军伤亡,加速战争进程,迫使日本投降,并抑制苏联在远东的扩张,美国总统杜鲁门决定在日本东京在内的六个城市(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古都,出于战后对日本统治的政治需要被排除;东京此前受到过多次轰炸,不容易评定原子弹效果;新潟是日本重要的铝制品生产基地,但距离过远;小仓是日本九州的重要工业基地,但投掷当天气象条件不佳;经过考虑,美军把核攻击目标选定为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广岛是日本的陆军之城,是日本防卫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所在地,所有前往中国、朝鲜、东南亚、南洋诸岛的日本陆军均从广岛起航。长崎则是日本工业特别是造船业的重要基地。1945年7月26日,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出于军事和政治的原因,美国政府便按照原定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2] 。[3] 事件过程编辑原子弹爆炸之前的广岛(3张)根据计划,美军将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京都、新泻、广岛、小仓,长崎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广岛,与其在半个多世纪中拼命向世界表现的“和平之城”形象不同,当时是一座陆军之城。它是日本本土防卫军第二总军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中国(日本地名,相当于中部地区)军管区所在地。在广岛市南面的宇品港,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军队,在“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市民夹道欢送下,登上运兵船,前往鸭绿江与清军作战,前往奉天与苏军作战,前去吞并朝鲜,前去占领中国东北,前往卢沟桥,前往哈尔滨平房,前往南京、武汉、平顶山、桂河大桥......广岛附近还有著名的吴海军基地,拥有日本第一流的海军造船厂。长崎是日本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小仓则是日本北九州地区的兵器工业城市。其他备选目标:新潟也是兵器工业城,还是化学工业城。京都在前期的大轰炸中被美军故意遗忘,积累了大量从周边迁移过来的兵工厂和居民。东京则是日本政治、经济中心。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整,3架B-29美机又从高空进入广岛上空。这时很多广岛市民并未进入防空洞,而是在仰望美机。在此以前,B-29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训练,但这一次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此时正奉命来轰炸广岛。9点14分17秒,一架装载着原子弹的B-29(44-86292)上的视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桥的正中时,自动投弹装置被启动了。60秒钟后,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45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具体地点为日本广岛相生桥以西100米的岛病院上空600米处),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1945年6月21日,美军攻陷冲绳。美军虽然胜利,但为期82天的战役造成了48000余人的损失(如加上非战斗减员,总伤亡人数超过7万人)。日本出动2550架次“神风”自杀飞机,击沉美国军舰26艘,伤164艘,受到重创的军舰甚至包括美国王牌航空母舰企业号。6月底。东京。日本军方制定了“在日本决战”的方针。经过塞班岛、硫黄岛、冲绳岛战役之后,日本军阀们底气倒足了。他们手上还掌握着几百万陆军,有所谓“一亿玉碎”的决心,准备打几年,打出个体面的结局。同样是经过塞班、硫黄、冲绳之战后,美国军方心里倒有点发毛。这几次战役全打胜了,但付出的代价之高,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照这个样子进攻日本本土,很难说会付出多大代价。在他们这时制定的计划中,战争要拖延下去,1946年春季以后才进攻日本主要岛屿本州。当然,他们认为,也有缩短战争的可能,他们还有一张牌没打出去,这就是“509小组”。这段时间以来,“509小组”与提尼安岛基地的其他B-29型轰炸机一样,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所不同的只是,他们还是每次只携带一颗炸弹,每次投弹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与以前的训练课目一样,要求弹着点准确,并在视力范围内爆炸。经过实战,他们的这项技术已大为提高,并且熟悉了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这时,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他就是带队的蒂贝斯上校。美国第一颗作战原子弹被分成四个部分,由三架飞机和一艘巡洋舰分别运到提尼安岛,并在这里被组装起来。它将由一架序号为82号的B-29型轰炸机投掷。据美国方面事后报道,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509小组”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4架B-29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完全报废。[3] 1945年8月5日,蒂贝斯上校召集“509小组”全体人员开会,这是一次交底会。他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10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原子弹。44-86292号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斯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成任务且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原子弹被装上82号机。随82号机一同行动的还有五架B-29型轰炸机,其中两架负责侦察,三架随时报告天气情况。然后根据天气情况确定轰炸地点--广岛、长崎或小仓。8月6日凌晨2时40分,“509小组”准备起飞,82号机临时命名为“依诺阿盖依”号,这是蒂贝斯的母亲的名字。飞机滑出了跑道,升空。柏森斯上校爬入弹舱,打开原子弹的保险装置,装上引爆器。从装上引爆装置那一刻起,用丘吉尔事后的话来说,82号机上装了一个“愤怒的基督”,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降临人世了。7时,天空一片晴朗。7时30分,为投弹做准备。因此可以确定把原子弹扔到哪儿了,广岛和长崎相距不远,前者在本州岛的西部,后者在九州岛西北。目标:广岛。7时35分,伴随“依诺阿盖依”号的两架“509小组”飞机迅速离开。8时正,“依诺阿盖依”号机组人员戴上了厚厚的墨镜,这是为了防止强光灼伤眼睛。8时16分,原子弹被投出弹舱。这一天,全广岛的钟表都停止在8时16分。原子弹在离地面600米处爆炸。在闪光、声波和蘑菇状烟云之后,火海和浓烟笼罩了全城,在方圆14平方公里内有6万幢房屋被摧毁。[3] 事件后果编辑原子弹爆炸广岛原子弹后尸横遍野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爆心极点影响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那样分崩离析。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间被烧毁的男人和女人及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目被烧成两个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们仍然可以感到闷热的气流。但是,广岛的事件并未使日本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即无条件投降。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相,对外宣称是有一枚陨石陨落在广岛市。并认为美军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但1945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年,日本从苏联领导人那里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着战争,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这天的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日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宣布投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签字的时间是9点过4分。接着,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签字。他代表美国、中国、英国和苏联及与日本作战的其他国家接受了日本的投降。

为什么美国不在日本的东京丢原子弹?

广岛称为小城完全没有问题,但是非要加个边缘小城就有些过分了!首先原子弹属于核武器,是战略性装备,美国人并非战争疯子,罗斯福也不是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疯子,因此在使用原子弹问题上是慎之又慎,不是想扔就扔的。美国经过多轮的讨论,甚至还听取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意见,而且当时的日本完全陷入了疯狂,号称要1亿人玉碎,最终美国才祭出了杀手锏:原子弹!虽然在爱因斯坦看来,罗斯福批准使用原子弹的行为事实上与希特勒没什么区别!至于为什么原子弹投放地点选择广岛和长崎这样的小城,而非东京与大阪这样的大城市,理由大致如下:

1、东京已经被多轮的汽油燃烧弹烧成废墟,已经炸无可炸了。

虽然原子弹的威力确实非常惊人,但远没有汽油燃烧弹来得那么疯狂,这种没过最新研制出来的凝固汽油弹,对日本的各大城市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有多么疯狂呢?东京城熊熊燃烧的大火将参与执行轰炸任务的B29轰炸机的机腹都熏黑了,整个东京90%被烧成了废墟。东京城除了日本所有高层还集中在这里外,基本已经失去了价值!而日本的其他大城市,比如大阪、名古屋、神户等等同样被烧得满目苍麟。

2、东京是日本的政治中心,为了战后控制日本不能炸

日本天皇、内阁以及海陆军的高层都在这里,如果把天皇炸死了,以日本被天皇的信仰,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日本人心中的神被杀死,恐怕整个日本都会陷入疯狂,那么战后美国要想控制日本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经过多轮讨论后,东京这个目标直接被美国高层否定了!

3、大城市太大了,无法显示核弹的威力!

对于投放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来说,威力并不是那么大,也就2万吨TNT当量,这样的核弹投放在大城市里,虽然威力也很惊人,但一次性破坏半径也就5公里左右,甚至破坏能力并不比一次轰炸机群的汽油燃烧弹来得更大。因此美国专家团经过评估,认为选择一个直径10公里的小城市,一次爆炸直接毁灭一座城的震撼力,远比投放在大城市效果更好。而在这些小城市的选择中,美国则是优选了工业中心和军事重镇为主要目标,最终京都、长崎、小仓、广岛和新泻。

京都本应是第一目标,东京大轰炸后这里变成日本军工业中心,但因为梁思成的一封信送到了美国,这个千年古城作为文物古迹和人类共同的财富而得到了幸免,当然美国考虑肯定不仅限于此,这里也是日本信仰所在(天皇上千来的居住地),美国已经在为战后如何控制日本而做准备了!于是美国原子弹的第一目标选择了长崎(佐世保海军工厂所在地),第二目标则是小仓,但却因为轰炸机飞到小仓上空,天气不好看不到地面而逃过一劫,不幸的当然就是广岛称为了替代者!

对于原子弹的使用问题,美国是经过评估后才做出的决定,美军认为采用常规的类似“诺曼底登陆”形式登陆日本本土,保守估计伤亡人数会在150万左右,而且在太平洋的岛屿争夺中见识到了日本军人的疯狂,一旦登陆作战环境只会更恶劣,日本军队和日本人可能会更疯狂,伤亡也会更大!日本的殊死抵抗会波及更多无辜。因此,经过评估后美国决定动用核武器,通过这样的核威慑方式逼迫天皇下令投降。当然,后来麦克阿瑟顺便就单独占领日本,独享了战争胜利果实!

所以,美军投掷2颗原子弹的意义,在于促成天皇宣布投降,并让美军占领日本。而如果原子弹的目标选择投放东京,这本身就会引起日本全名公愤,如果顺便把天皇和内阁高层全炸死了,那么谁还能代表日本投降呢?更坏的结果是日本选择向苏联投降怎么办?所以美军选择了广岛和长崎作为投掷点,而且这两个城市都是军工重镇,原子弹的威力也确实给日本造成巨大震撼:如果天皇再不投降,还会有更多的原子弹投放到日本的!

为什么美国不在日本的东京丢原子弹?

谢谢邀请: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中国没有参加,而7月26日,发表的“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却是美英中联合发布的,为什么苏联没有一起发布公告?因为苏联还在待价而沽,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用老百姓的话说,还在拿着架子呢,但美国此时早已信心满满,根本不在乎苏联的态度了,因为美国己在会议的前一天的7月16日,原子弹已经试爆成功了。

美国陆军部早在1942年6月就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了,亦称“曼哈顿计划”,该计划的保密程度可谓空前绝后,连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杜鲁门都不知道,你想,连自己的副总统都不知道,别人又怎么可能知道?所有国家全被蒙在了鼓里。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突然在白宫去世,杜鲁门宣誓就职,继任总统后才由陆军部长告诉他整个曼哈顿计划。

盟军在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再实施日本本土的九州和关东登陆,美国军部根据日本的抵抗能力和意志,做了个全面评估,预计盟军的伤亡应在100万人以上,这是盟军难以承受的,自1944年底,美军全面占领马里亚纳群岛后,日本的门户洞开,这里距日本东京只有二千多公里,美军的B-29轰炸机从提尼安岛和塞班岛出发,对日本的东京、名古屋、神户、横须贺、佐世保等城市,进行了几十轮的轰炸,虽然轮番轰炸,但毕竟用的是常规炸弹,一时半会摧毁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意志,好在原子弹试验成功了,美国高层一片欢欣鼓舞,那时也没有不能使用核武器的国际禁令,估计一颗原子弹下去,日本帝国全没了,美国的这颗原子弹也会投下去的。

杜鲁门选择了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六座城市的二座作为投掷点,因为试爆成功的同时,只有两颗,首先,东京被排除在外,因为之前东京已多次轰炸过了,如果再用原子弹,事后不好评估,还有就是头头脑脑包括天皇都没了?盟军找谁去投降?想想京都也不行,京都是日本的文化名城,炸毁了不利于今后的统治,新潟太远,小仓道适合,因为它是日本九州的重工业基地,但投掷当天的气象不佳,所以美军把核打击的目标定在了广岛和长崎。

广岛是日本的陆军城,是日本防守本土的第二总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打掉广岛,日本就很难再组织起大规模的本土守卫战,长崎则是日本造船业的基地,使日本无力再继续建造军舰。1945年8月6日早晨9点,美军在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苏联得知消息,赶忙宣布8月9日对日宣战,日本以为美国只有一颗原子弹,还死硬地不投降,就在苏联宣战的当天早午11时,美国在长崎又投下了第二颗,长崎27万人口,当日就死亡了六万,这下日本傻眼了,日本天皇不得不在8月15日宣读了终战诏书。

谢谢阅读

为什么美国不在日本的东京丢原子弹?

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凭借自己在工业革命时取得的优势曾一度想称霸全世界,进兵中国的同时,又突然对美国发起袭击,轰炸珍珠港。在他们如此肆意妄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愤怒与反击:向日本投放当时的新型武器原子弹。1945年8.6日,在广岛投放名称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原子弹威力之大是不估量的,在事故发生时,大约有71379人受害,房屋土地的毁坏更是不计其数。两天后又用“胖子”把日本长崎炸的遍地开花。

“小男孩”

日本很多人受到了原子弹投放后的无穷遗患。在经历过原子弹的摧残后,大部分幸存者都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6.9446万人。

按照这个数值进行计算的话,那为什么当初美国没有选择把原子弹投放到日本首都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对日本来说惩罚也会更彻底一点。

  • 其实,美国在投放原子弹之前,还曾成立过专门的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最后考虑一系列原因后才做的选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放弃更具影响力的东京而选择广岛呢?
一,为了事后评判原子弹的威力。

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其实也是想借此展示一下它的具体威力。原子弹作为一个新型军事武器,虽然在向日本投放之前曾做过一次引爆实验但却远比不上真正实战中的效果,要想更精准的确定它的威力和伤害值,需要经行一次战时投放,这时的日本就刚好可以作为实验对象。

当时美国针对日本原子弹投放地点形成的目标选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投放地标准是:目标城市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所以,当初选定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面积大的城市和佐世保等小城市就被排除在外。

况且,那时候的东京大部分地区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毁坏,就算投放原子弹也看不出来它的威力,而广岛相比其他城市基本没什么损害,再加上广岛市位于辽阔平坦的太田川三角洲上,附近地势平坦,容易看出原子弹威力(主要是能让日本人看到原子弹的厉害)。

(广岛原子弹投放)

二,东京内居住着日本的天皇和很多高层人物,它本身满面疮痍没有炸的必要。

在日本,天皇在人们心中可谓是神一样的存在,是日本人的信仰,他们对天皇有着绝对的信任与尊敬,如果真的把他们的信仰杀害了,他们还指不定会有多疯狂呢,(单凭日本人在硫磺岛、冲绳岛等地的激战中体现的顽抗到底的精神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在战争中不要命的疯狂)那样一来战争只会更加混乱,美国到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麻烦,而这是只想坐收渔翁之利的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还有就是,东京早前就已经被汽油燃烧弹轰炸过,此时的城内到处都是废墟,除了日本的高层聚集在这里外,基本上已没什么值得提的地方了,这时候再扔原子弹简直就是浪费资源。

(二战东京照片)

三,为了达到以后控制日本的目的以及给对手苏联敲一个响钟。

其实不止是日本,美国心中也一直想成为世界霸主,美国虽然准确的把握住了工业革命的脉搏,并在战争时审时夺度,成为了财力物力军力兼备的强国,但他还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苏联。当时的美国也意识到了自己以后的对手会是苏联,所以在轰炸日本的时候正可以向苏联展示下自己的强悍,想让其对自己敬而远之。

对于日本,美国是想成为他的老大,方便以后控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就需要让日本害怕他的同时还要顺从他,那么天皇就是最好的切入点。让天皇看到和他作对的下场,对其唯命是从,还要留着天皇的命来安抚日本。

总而言之,美国就是想证明他的厉害,让日本以后都服从他的命令。

为什么美国不在日本的东京丢原子弹?

其实一开始美军圈定的六个主要的核攻击目标(广岛,长崎,小仓,新潟,京都,东京)是包括东京的,但是随后被白宫高层给划掉了。后来美军轰炸的两个核攻击目标一个是既定目标(广岛是日本军队重要的陆海军兵力集结地),一个是出击目标的备份(当时准备攻击日本国内的重要重工业基地小仓,由于小仓被浓云笼罩只能转而攻击另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长崎)。至于东京为何没有被列为核攻击目标,主要有如下三个因素。

一是当时的东京从物理角度也确实没什么可炸的了,3月与5月的两次“李梅火攻”几乎彻底摧毁了东京城市建成区的60%,85%的城市建筑都被不同程度地毁坏了,伤亡人数高达20多万。在这种反复轰炸的基础上再投下一枚原子弹,无非是把已经炸完的废墟再炸一遍,造成的威慑效果并不明显,最好是找一个基本完整的、没有被轰炸过的大城市实施核突击才能给日本方面造成最大的震慑;

二是东京作为战争的中枢依然猬集着日本帝国大部分的陆海军高级将领与以大本营与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为代表的指挥中心。在先前的李梅火攻中,由于考虑到消灭高级将领的行为可能导致日本军队的中下层军官更加疯狂与难以控制,因此这些要害部位并未被列为轰炸目标。而原子弹的杀伤效果可不管你是不是高级军官,这些将官被核攻击消灭后怕是鬼子会出现更多的下克上事件(从投降之前日军中下层还能搞出宫城事件可见一斑);

▲李梅火攻下的东京

三是东京还是皇居所在地与昭和天皇的驻地,彼时的美军与白宫高层已经在考虑战后的日本社会天皇的位置与能够发挥的作用,并且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共识,那就是:天皇不能被消灭,日本需要这样一个精神偶像来作为现代化进程的“离合器”,美军也需要这样一个媒介来深入并控制日本社会。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消灭天皇不仅会使得美军同未来占领区民众的关系彻底对立,还会给日本战后的现代化进程造成更多的不可控因素。

▲麦克阿瑟和裕仁天皇

于是经过权衡,美军未将东京列为核攻击目标,东京也就侥幸免于一劫。

以上是《军武次位面》为您解答,赞同回答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_^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