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劳民伤财是对的,“没什么意义”就是瞎扯了。汉武帝对匈奴主要是进攻,而不是抵抗。自汉朝开国,北方的匈奴就一直对汉朝虎视眈眈,汉高祖“白登之围”被视作奇耻大辱,哪怕匈奴单于羞辱吕太后,汉朝依旧在忍耐,没有对匈奴出击。
经过汉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强盛,加上国内诸侯国问题的解决与君权的强化集中,窦太后薨后,“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朝从此终结,武帝对匈奴的态度更加强硬。匈奴在边境烧杀抢掠,祸害汉朝臣民。汉武帝主动出击,远征漠北将匈奴打得四处逃窜,最终大部分远遁,从此,汉朝基本消灭了北方的巨大威胁,朔方设郡也巩固了汉朝的北方疆域。
而匈奴问题的解决,也为汉朝开拓河西走廊与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对后来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东西方的交流是非常有利的。不过汉武帝的征战的确“劳民伤财”,但武帝晚年,与汉景帝时代相比,全国人口锐减了一半,尤其青壮年人口损失惨重,出现大量鳏寡孤独。而汉初以来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也基本亏空。
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应该站在当时的背景下看问题,而不是用历史了解历史而妄加评论,通过这次疫情西方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以前我们总是遭攻击和曲解。
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了,不过劳民伤财也是事实,下面谈谈抗匈的意义。
首先是撑起了汉人的自信心吧。过去都有恐匈症,七十年间被打怕了,每次遇到匈奴人南侵,都只能屈辱的送女人、送钱财。自己的国母被辱也不敢吱声,时不时被敲诈勒索一大笔钱,就算损失的不是自己口袋里的钱,经常发生这种事,面子上过不去啊。现在好了,就是他丫的干,谁怕谁啊,咱不争馒头也得争口气,从此挺直腰杆活着。
然后是战场转移。过去匈奴人南下,劫掠的都是内地,别人来抢劫了,生产就得耽误了,搞不好秋天就得闹饥荒。按照游牧民族的尿性,过段时间就会来抢,你得日夜提防他,因为战场都是你自己家里。现在主动干过去,让他天天在草原上搬迁,让他六畜不繁衍。反正总是要打架的,最好是到别人家里去打,这样砸坏了瓶瓶罐罐,咱也不心疼。
再有就是抢钱抢粮抢地盘。河西走廊和西域多好的地方,放在匈奴手里只能放放马,多么可惜,咱们要抢过来了,这样地盘不就扩大了,人口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顺便再移民过去一些人,输出一下汉文化。另外作为硬通货的丝绸茶叶,可以通过丝路,大量的赚取外汇,毕竟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有了钱粮和地盘,成为整个东亚的霸主,岂不美哉。
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威胁,比如初唐的突厥,北宋初期的辽、南宋末年的蒙古等,如果中原王朝不对这些崛起的游牧民族国家实施军事打击,其后果是非常致命的,两宋先后被金和蒙古灭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说汉武帝对匈奴实施的全面军事进攻从长远看对国家是利大于弊的,虽然牺牲了武帝时期老百姓的民力和财力,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领土实现了巨大扩张,压缩了匈奴的活动空间,极大的削弱了匈奴的实力。景帝时期,匈奴西北部控制了河西走廊和西域,中东部控制着河朔草原,直接威胁汉朝边境城市和都城长安,武帝通过河南河西漠北三大战役,拿下了河西走廊控制了西域并且切断匈奴和西域的联系,同时在河朔之地建立朔方郡控制了今天内蒙古以北大片草原,这些草原为汉朝强大的骑兵军团源源不断的提供战马,得益于此,汉宣帝继位第二年便可以向匈奴一次性出动16万骑兵。纵观西汉,即便是王莽时期,中原地区一片混乱时,匈奴也没有敢趁机南下混水摸鱼,正是得益于武帝对匈奴的长期的军事打击一方面削弱了匈奴的实力、另一方面让匈奴对汉朝产生了恐惧。。。。
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从根本上摧毁了匈奴赖以发动骚扰战争的军事实力,使匈奴 再也无力对汉王朝构成巨大的军事威胁。战争中,匈奴被歼人数累计高达15万之多,无 力再与汉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丰盛、气候温和的河南、阴山和河西两大基地,远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开始走向衰落了。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的胜利,也为汉王朝 加强和巩固边防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开辟了道路。汉武帝在反击匈奴的同时,移民垦边,加强了北部的边防。在对匈奴作战过程中,汉朝为了争取与国,曾派遣张骞等人通西域,扩大了中外交流。
而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则帮助解除了东北、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胁,送去了汉族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文化 成就,促进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 也使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通畅地开展起来。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的胜利,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推动了骑兵队伍的建设,积累了大规模骑 兵作战的经验,促进了战术的革新。
对于古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战争实践的发展均具有 深远的影响。当然,战争也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严重损耗了军队的实力;财力、物力 损失惨重:“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阶级矛盾尖锐,即所谓 “盗贼滋起”等等。但所有这些与这次战争的正面意义相比较,无疑是次要的问题。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
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进行充分 的战争准备,做到了“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根据对匈奴作战 特点,大量建设骑兵,选用青年将领;军事和外交密切配合,以孤立匈奴;实施战时经 济体制,保障对匈奴作战的后勤供应。第
二,高明运用骑兵战术,采取积极进攻的方针。 汉军在几次重大战役中都充分发挥了骑兵快速机动的特点,实施远距离迂回、包抄、突 袭,连续进攻,不给敌手以喘息的机会,既能出其不意,又能威加于敌,给匈奴军以大 创聚歼,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第
三,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汉军先弱后强,循序推进, 切断匈奴各部之间的联系,分而制之,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同时,还能注意主力 与偏师之间的战略配合,以偏师牵制敌人,以主力重创敌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汉武帝抗击匈奴,真的只是劳民伤财而没什么意义吗?
这史学家就是个"公知",什么都觉得不对。殊不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只想自己和当前迟早是要灭亡的。还有汉武帝给名族树立的自信也是很重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