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如果农民拿2块钱下馆子能吃到什么东西?

一菜一汤,两馒头。很不错的火食!比一大家子好多了。

生产队时期,如果农民拿2块钱下馆子能吃到什么东西?

我是一个70后,对于小时候的很多事至今还记忆犹新。因为那个时代物质还比较贫乏,人们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因此我小时候没有一个小孩是不馋的,所以当年大人口中的“小馋孩”绝不是一句贬义词。

我的父母老家都是一个村的,因为父亲上大学后参军,所以一直都在外地工作,但是老家的长辈和亲戚每年都是要回去探望的,所以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因为一到年底可以回老家和吃好东西,毕竟当年农村能够出个大学生并且在城里吃“商品粮”的人,在整个十里八乡也没有几个,我父亲可以说是他们家族的骄傲。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79年年底回老家过年下馆子的事,当年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回趟老家是要坐轮船然后倒绿皮火车,这一趟在路上就要一天一夜,下了火车还要坐马车走30多里地才能到老家的村子。

那年回老家在小县城下的火车,当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钟,我三叔接到我们回来的电报,赶着马车到火车站来接我们。

因为当年我父亲工作比较忙,他还在外面出差,因此我和哥哥是跟妈妈一家三口回的老家。

做了一天一夜的船和火车,可以说是又饿又乏,出火车站的时候被车站旁边一家国营饭店传来的饭菜香味所吸引,于是央求妈妈领我跟哥哥还有三叔进去吃点东西。

当年的饭店是要粮票的,而且是要好饭菜先开票交钱,然后自己去窗口端。我们因为是外省的,所以只能用全国粮票,不过全国粮票要比地方粮票多买点东西。

当时的国营饭店也不像现在的饭店什么都有,主要经营的就是那么几种炒菜和一些主食,我们去的这家饭店是老家县城里的老字号锅贴铺,当年一个锅贴1毛钱,里面主要都是羊肉的,我们四个人要了10个锅贴,然后外加一人一碗馄饨,记得当年花了不到3元钱。

这家店的锅贴可不是像我们现在饭店要的那种比饺子大一点的锅贴,而是用发面做的类似现在的馅饼一样的小肉饼,里面的馅就是羊肉和大葱的。

当时我们四个人两个大人和两个孩子,10个馅饼也就吃了6个,剩下的4个被三叔揣回家给我的堂哥和堂妹吃,给这两人乐的直蹦,因为他们长那么大还没有吃过“馆子味”。

生产队时期,那么拿2元钱下馆子能吃到什么东西?

生产队时期农民都是靠挣工分生活,一般自己家里也就养点鸡下的蛋可以换两个零花钱,而且农村也根本没有饭店,即使是县城里的饭店也不是很多,因此当年的农民如果能够下一次馆子,那是值得炫耀很长时间的一件事。

我父亲回老家领我姥爷进城看病的时候,在饭店里领着他吃了一顿饭,当时花了3块多钱,我姥爷活着的时候是四处跟人炫耀,说是自己得了大女婿老大的“济”。

当年我父亲请他吃的是一家清真饭店,也就是一碟酱牛肉、一个扒牛肉条,然后外加一屉烧麦,但是姥爷非要再要一屉,全都用纸包着带回家给孙子和孙女吃,为这事我父亲还念叨过:“看来孙子永远都比外甥亲,老爷子走哪都惦记着家里的小的。”

结语:

生产队时期农民除非有事进城办事,实在赶不上饭口才会舍得在城里下馆子,不过大多是吃2毛左右一碗的素面,如果奢侈点的会点上3毛钱的三鲜面,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如果2元下馆子完全可以整2个纯肉菜,然后还能把主食吃到饱,不过有这样经历的农民基本上都是凤毛麟角。

生产队时期,如果农民拿2块钱下馆子能吃到什么东西?

看到这个话题我就想起来在七七年的一件事情,那时候我当兵时间不长,有一次上级拨发一些个人装备,领导看我城市入伍到外办事不能懵圈,在平时交谈中得知我向往到齐齐哈尔市玩一回,因为我临床战友是齐市的人他经常说一些故事给我听。指导员还真好,把这次公差交给了我去完成,让我准备了一条大麻袋领的物品好装着,又开了一封介绍信和借贰拾元钱。并告诉我省点花钱,每天就七角钱的公出补助标准,我又把我平时省下的十元津贴费一起带上。(当年第二年兵每月七元钱的津贴)。乘坐长途汽车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齐市,找到招待所安排完住宿之后就放开自我玩耍吧!进公园划木船回招待所吃晚饭只收四角钱的饭费。将物资托运走之后办完所有事情,第三天上午十点左右准备返回,走进南味饭店买了一盘炒鸡蛋七角钱,又买了一个凉菜三角钱。一大怀啤酒🍻加上半斤油饼,酒足饭饱之后岀了饭店门口我又买了两根大麻花,我记得是一角八分钱一个。那个大麻花比我家乡哈市大多了,贰元人民币还乘下几分钱。回到中队同寝室六人每人一单条,每根是三条拧巴在一起的。那个远去的岁月,如今两元钱市内交通费的起步价格。

生产队时期,如果农民拿2块钱下馆子能吃到什么东西?

票证年代,虽然下馆子很便宜,但也不容易。首先粮票就是个大问题,限制了人们在外面吃饭。只是早点部生意还可以。我们单位在文革期间去南方外调,回来时说:在饭馆吃饭还喝的酒,一共花了不到两角钱,那时南方的物价非常便宜,看来南方的经济很落后,物价便宜到如此惊人,如此看来物便宜也不是好事,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生产队时期,如果农民拿2块钱下馆子能吃到什么东西?

谢谢你的邀请!

生产队时期,一个农民手上有2块钱,那可是大钱哩!

当时的2块钱相当于我们公社干部一个月工资的十分之一,因为当时的公社干部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0来块钱。

如果当时的2块钱拿到今天作比较,相当于500块钱用。

我是这样换算得来的:

现在的公社干部工资水平扯平均差不多有5000块钱一个月,按照十分之一换算,就是500块。

生产队时期,肉凭票砍是七角六分钱一斤,2块钱可以砍2斤半肉;

那时候公社有饭店,是对社员群众开放的,饭店里每逢赶集才有小饮食吃,有麦面条、馒头和油粑粑之类,包子只有糖包子,没有肉包子,那时候肉买不到,吃的都没得哪还有肉包包子,岂不是浪费?

馒头三分钱一个,嗦一碗面8分钱一碗,一碗称做2两,先到饭店窗口买个小竹牌牌,上面写的有:2两两个字。

面条有肉臊子,我们当地喊哨子;肉,也不是正料子肉,没有正料子上的肉给你吃,都是些猪脸包皮之类的边角料。

不过,那时候的面的确是好吃,小时候想嗦一碗面要想上半年才有的吃。

可见,能嗦上一碗面都是何等奢侈的事!

生产队时期,一切都是凭票,物质资源相当的稀缺,莫说下馆子,就是想吃个小饮食都得费好大的功夫。

所以那时候没有馆子,不准开,开了就要割资本主义尾巴。

如果你身上有2元钱,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嗦上二十几碗面,吃上六七十个馒头。

这是理论上的算法,真正的让农民去下馆子吃一歺,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不舍得,因为没有哪个农民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

你晓得2元钱在当时能做什么不?

可以到公社供销社扯布做一件棉衣,包括扯布,自己出点棉花,再拿到裁缝铺里做的工钱,总共加起来还不要2元钱。

这才是当时农民急迫想要的。

嘴巴可以歺把几歺不吃做得,但冬天来了没有棉衣穿,那才叫没日子过。

那年代,穿不起棉衣。

好不容易攒几年的钱做一件棉衣,要穿几代人呐。

你想想,棉衣对于农民是多么的珍贵!

好了,不说多了,至于那个时期的2元钱能到馆子里吃到什么东西,概念我是讲清楚了的,你自己划算划算就晓得了。

你怎么看?

生产队时期,如果农民拿2块钱下馆子能吃到什么东西?

1979年我高中毕业,三月份学校照毕业相,但我们班上几名成绩好的同学都留着光头。老师要我们照毕业照,我们虽然都交了照相费,但我们都不原意照。意思是要等头发长长了再照。至少再过二十天。老师说,如果你们几个人要过二十照相,看师傅是否同意,师傅离学校还在十七八公里路(但也是一个区的),你们必须自己到师傅家去照!师傅同意了。于是我大约是六同学决定二十天后,自己步行去找师傅照相。

大约二十天后的一天,上完了正课,我们六人就请假去照相。师傅告诉了我们他家的地点,我们六人没有一个人去过师傅家!但我们还是知道师傅家的大致方位。那时我们都是17 岁的农村青年,走路很快,问了几次路,还没到黄昏就到了师傅家,师傅说,这时候的自然光线正好照相。很快我们就照好相并返回。返回了一小半的路程,天完全黑了,甚好还有点月光。我们来了我们这个区的一个上车地点,这里有一家小饭馆。我们又累又饿,实在走不动了。我们很想吃饭。我们搜尽各自己口袋,六人共有四毛六分钱。其中有一名同学的父亲是在粮站工作,他翻出了一斤二两粮票。我们实事求是向饭店老板说明了情况。因为已经比较晚了,小饭馆也不可能再有生意了。他告诉我我们还有四钵饭,但要一斤二两粮票。我们刚好有一斤二两粮票,又交了四毛六分钱,我们说除便搞点什么菜都行,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老师炒了三个小碗菜,有豆腐蔬菜之类,端出四钵饭,让我们吃。老板又说,还在一个菜,是别人吃剩的,好像是辣椒炒肉,就送给我们。那么就共有四个菜,一个辣椒炒肉,一个炒豆腐,一个青菜,还个什么菜,对了,正是炒鸡蛋。我们将四钵饭分成六份,将四份菜全部吃光,然后再步行回家。还有十多里路!

用四毛六分钱买四碗饭(每碗三两米)四个菜(有一个是现的可减去),你就可以推知两块钱能吃什么东西了。回答供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