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能知道未来,为什么还要跑到如来那里送死?
六耳猕猴与孙焐空本是同一体的两个心灵。被如来收了恶心灵,留下善心灵保唐僧取得真经。
六耳猕猴能知道未来,为什么还要跑到如来那里送死?
谢邀
这个问题其实你才是真正知道真相的人,你就是当年参与的悟空呀,六耳猕猴能知未来还要去如来那送死,为什么呢?问我?我只能是在大圣面前说说看法吧,说得对与不对,休怪,休怪。
说起真假美猴王这个话题还真忒有意思。我国人们对《西游记》大概都不陌生,特别是小朋友,没有几个不喜欢的。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就是个西游谜,电视剧《西游记》不知看了多少遍,有的章集几乎每句台词都能说出来,电视每晚两集还看不过瘾,后来又买了一套DVD影碟,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有一天他就问我:爸爸,假猴王能算生死,知未来,为什么还要去如来那里送死?当时我还真愣住了,因为自己虽然也读过看过《西游记》,但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当时我只好反问儿子:你天天看《西游记》,你说为什么?你猜他怎么说的?他说:假猴王是蠢死的,知道自己生死还去送死不是蠢是什么?我听后哑然失笑。
这个问题引起我浓厚兴趣,也想知道个究竟,所以专门查阅过一些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样一个小小问题,史学家们居然也是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如来造假说
如来在真假悟空闹来时说过这样的话: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既然能知前后,万物皆明,又岂会蠢成?史学家们如是说:如来是最高统治者,又怎能容忍闹天宫闹龙宫闯地宫的真悟空如此胡来,所以就造出一只一模一样的假猴王出来,目的就是为了混淆是非,趁机把真的打杀了,还留个除恶的美名。杀死六耳猕猴后,悟空保唐僧在取经的路上的确再也没有任性胡来,这就是证据。这个说法是不是也很有道理?细思极恐。
其二、悟空改过说
说六耳猕猴是以前天不怕地不怕的悟空,由于天庭势力太强烈,悟空无可奈何,也只好弃暗投明,所以自己弄只假的出来,然后让自己杀死,表明对过去你彻底了断。这种说法也说得通,但太玄幻。
其三、六耳假死说
研究《西游记》的专家分析,可能六耳猕猴曾经拜师如来的门下,受过如来指点迷津,但是猴子桀骜不驯并未听从如来教诲,如来未修得金身之前,六耳猕猴不信他的佛法,后来如来成佛修成金身,希望普化他,六耳猕猴依旧不信,冥顽不灵,后来如来送了六耳两件本事,一双灵明金目,能识万物本真,一副聆察六耳,能听众生本心。 让六耳猕猴可到那六道轮回之内,万世万劫之中,去印证因果的道理。不料六耳猕猴傲慢堕身阿修罗入魔界, 佛祖慈悲曾劝六耳:“轮回注定,并非你我所能作为。你也不必怨我。” 引起如来十分不满,如来本事真假猴王是知道的,出于正义,如来默许并帮助悟空打死了他。 但六耳猕猴其实并没有真死,因为六耳猕猴能预知未来,肯定会知道自己会死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但是为什么还去送死呢?那可能就是因为六耳猕猴知道自己之后会复活!
三种说法都有成立的理由,但我宁愿相信是第三种,真猴王打死了假猴王,至于他能不能复活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本来自古传承的就是邪不压正,而现代文化宣传的是正义总是能战胜邪恶,对于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封建邪恶势力都应该去反抗,去推翻打倒它。真猴王打死六耳猕猴假猴王,这也正是正义必胜,人民必胜的体现。
所以我的看法是:相信后一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是怎么认为呢?

六耳猕猴能知道未来,为什么还要跑到如来那里送死?
六耳猕猴其实没有死!因为没人能够打死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孙悟空身上看到,在孙悟空学艺的时候,菩提祖师曾问他要学什么,孙悟空说长生不老!于是菩提祖师授予了孙悟空地煞七十二变,等于是给了孙悟空七十二条命!可以死七十二次,然后孙悟空再经过自己修炼,把自己身上八万四千多根毛也一同修炼起来,等于有了八万多条性命!这是孙悟空被打不死的主因!而六耳猕猴的技能几乎持平孙悟空,并且有部分能力超过孙悟空!因此,孙悟空打不死,六耳猕猴同样被打不死!
其次,六耳猕猴是弥勒的属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得到佐证!比如,如来是西方的佛,弥勒是东方的佛!两地相隔十万十万八千里,两人分庭而治!如来是大乘佛教的教主,弥勒是小乘佛教的教主!但是呢,其中的关键是唐朝是东方的国土!也就是弥勒佛的治下!这如来的人跑到大唐弥勒佛的领地里说,小乘佛教不行,应该信我大乘佛教,这不是摆明砸人家弥勒佛的招牌嘛!弥勒肯定不痛快,比如,也派人到西天路上建个小雷音寺,宣扬小乘佛教。这件事上面,如来理亏,所以,六耳猕猴只是被假装打死了,他的尸体被送回之后肯定会被救活的!
六耳猕猴能知道未来,为什么还要跑到如来那里送死?
六耳弥猴,也就是假悟空,按如来的说法,此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本事不相上下。
六耳弥猴虽“知前后”,但一心想代替唐僧等一行到西天取经,取经成功后成仙成佛,明知此举有风险,但利令智昏,仍抱侥幸心理,最终失败并搭上性命。
六耳猕猴能知道未来,为什么还要跑到如来那里送死?
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他去如来佛祖那里,是讨要佛位去了。
从哪里可以知道,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呢?原文中如来佛祖早就点明了。
如来佛是怎么评定真假美猴王事件的呢?
听闻灵山下喧哗,如来佛停止讲经,以慧眼遥观,已经看明一切。当时,如来佛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也就是说,如来佛最初认为,在座诸位都是一心,而孙悟空是有了二心。
什么叫做二心呢?
一种说法认为,所谓二心,即孙悟空心中的善念与恶念。假孙悟空就是恶念所化,即孙悟空的心魔。于是,在将六耳猕猴打死后,孙悟空和唐僧关系和睦,再也没有吵闹,孙悟空一心向佛,再也没有二心。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根本就不是。在以后的章节中,唐僧还是一贯胆小怕事爱唠叨,孙悟空还是常常训斥师父、批评师弟。孙悟空和以前根本就没有变化。
真正变化的是什么呢?是唐僧对孙悟空的态度。唐僧对孙悟空完全放弃了此前的师道尊严,对孙悟空言听计从,倚为心腹。正因为唐僧的处处退让,师徒关系这才非常融洽。
我认为所谓二心,可以用《华严经》的解释——凡人皆有二心,一为真心,一为妄心。
取经的前半段路程,唐僧经常训斥孙悟空,或借助猪八戒来打压孙悟空,但是,孙悟空对唐僧是非常真挚的,对于取经也是最为热心的。
平顶山一回中,孙悟空平生第一次被对手弄得七窍喷血,受了重伤,当时,孙悟空又哭又叫说:“师傅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贴,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予法旨,我和你同往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哪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此处,吴承恩用了六个“同”字。
金兜山遭遇青牛精,孙悟空被收走了金箍棒,他再次流泪哭泣说:“师父啊!指望和你——佛恩有德有和融,同幼同生意莫穷。同住同修同解脱,同慈同念显灵功。同缘同相心真契,同见同知道转通。岂料如今无主杖,空拳赤脚怎兴隆!”此处,吴承恩一口气用了十个“同”字,来表现孙悟空与唐僧形同一体,心为一念。
应该说,许多时候,孙悟空都与唐僧同心同德,对唐僧一心一意,都希望前往西天取经。这份真心,是猪八戒与沙和尚绝对无法相比的。
可是,一贯一心、一直真心的孙悟空,此刻却有了妄念、妄心。
有了这个初步印象,我们可以预料,如来做出的决断,对孙悟空必定是很不利。
真假美猴王都把前因后果分说了一遍,最后强调:千乞大开方便之门,广垂慈悯之念,与弟子辨明邪正,庶好保护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东土,永扬大教。
孙悟空一番话说得很含蓄,但已经表明了态度——只要如来帮忙分辨正邪,自己就会保护好唐僧,一定完成传经重任,让东土百姓永远供奉佛派。
正因为如此,如来佛祖才告诉孙悟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答应孙悟空与唐僧一起成佛。
六耳猕猴能知道未来,为什么还要跑到如来那里送死?
六耳猕猴能知道未来,之所以还要跑到如来那里送死,实际上也是骑虎难下的一个结果!
六耳猕猴看到孙悟空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即将修成正果。因此,就冒充孙悟空来欺骗唐僧。最终的结果是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打的难解难分,唐僧甚至观音菩萨都不能分辨清楚。最后,孙悟空只好说要去找如来来分辨。而六耳猕猴显然知道,如来一定可以分辨出来。但是,此时他已经骑虎难下。他若此时不敢去见如来,恰恰说明他是假的。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见如来,果然被如来识破,孙悟空又乘机打死了他。
可见,六耳猕猴虽然能够知道未来,也不得不赌一把,也许还有一丝机会,可以取代孙悟空。毕竟如果不赌这一把,也许就永远就没有机会了。但是,他的对手孙悟空,经过大闹天宫、太上老君炼丹炉里了七七四十九天,五行山下被压500年,以及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使得孙悟空再也不是那个,只会打打杀杀的愣头青。他瞅准时机,打死了六耳猕猴!了结了六耳猕猴的一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