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后期,有人说文鸯勇武堪比赵云赵子龙。你认同吗?

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如果赵云仍然最强,那社会就不能发展了。

《三国演义》后期,有人说文鸯勇武堪比赵云赵子龙。你认同吗?

好象蜀国无能人,廖化为大将一样。三国前期的名将死的死了,老的老了,文鸯自然出名了,堪比赵云。其实还是差很远。

《三国演义》后期,有人说文鸯勇武堪比赵云赵子龙。你认同吗?

这个说法不对,在《三国演义》中文鸯的武艺比赵云还是要差了不少。

文鸯是三国后期的猛将之一,他最出彩的一战就是夜袭司马师大营,杀了一个天翻地覆,无人能敌。随后文鸯又和赶来增援的邓艾打成平手,最后因为寡不敌众才主动撤退。在撤退时,数百员魏将前来追击,也被文鸯连续返身击退四五回。

应该说文鸯这个表现非常不错了,不过演义后期武将武艺水平普遍不高,文鸯也没法和前期的顶尖高手相比。

文鸯夜袭司马师大营虽然打的热闹,但是司马师当时不过万余人马而已,文鸯自己也有两千五百人。相比之下,在演义前期甘宁百骑就敢夜袭曹营,杀了曹军一个人仰马翻,文鸯的表现还要弱于甘宁,并不算太强。

而且文鸯遇到邓艾时不过打了五十合战平而已。虽然两人交手时文鸯已经厮杀多时,不过邓艾也是远道赶来增援,双方基本可以视为公平条件下交手。邓艾此后还和姜维多次战平过,可见三人武艺相当或者接近。

但是姜维的武艺在诸葛亮时代不算顶尖,曾经被王平和张翼两人击败,明显要弱于魏延、张郃。而穰山之战时赵云保护刘备杀出重围,又力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人,枪挑高览以后对上张郃,还能三十多合将他杀败。所以张郃和赵云相比都要差一截,姜维就更不要说了。即使保守估计,文鸯的武艺要比邓艾、姜维稍微强一些,也不过和张郃持平,和赵云还是要差一个档次。

因此综合看,文鸯的武艺并不算很强,最多和张郃等人并列,距离赵云等顶尖高手要差着不少。

《三国演义》后期,有人说文鸯勇武堪比赵云赵子龙。你认同吗?

文鸯是三国后期涌现出来的一员虎将。乐嘉城一战扬威天下,数次返身杀敌,震慑追军不敢近前,于是就经常拿出来与赵云的长坂坡之战相提。

但实际上呢?双方的差距还是蛮大的。与赵子龙比较,无论武艺、胆气、智慧、战绩,文鸯还是太嫩了。

长坂坡是赵云的成名之战,此战过后,提起长坂坡这个地名来,必须要说到赵子龙;说到赵子龙来,不能不提长坂坡。在这场战斗中,赵云单骑突阵,七进七出,救简雍、糜竺、阿斗,夺青釭剑,杀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顗四将围攻,“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这样的战果是文鸯的乐嘉城突围所能相比的吗?完全不是在一个层次上。不要说长坂坡了,咱们就拿赵云的穰山突围战来与文鸯的乐嘉城突围来进行一下对比。

一、战斗性质

乐嘉城之战是文鸯夜袭敌营,战斗失败后撤退;穰山之战,赵云是在撤退途中遭到敌人的伏击,保护主公刘备突围,赵云所面对的战斗形势比文鸯要险恶得多。

二、战斗时间

乐嘉城之战,文鸯是“三更时分”杀入敌营,然后“直杀到天明”,就算五更天明,文鸯的战斗时间顶多也就三个多小时;穰山突围,赵云是头一日“候至天黑”开始撤军时遭到重兵伏击,一直打到次日“比及天明”,苦战了一整夜,战斗时间数倍于文鸯。

三、敌方主帅

文鸯乐嘉城之战对付的是卧病床上的司马师,军事水平渣到不堪一提,文鸯是主动打被动;赵云穰山突围,面对的敌军主帅是古今闻名的大军事家曹操,还早有埋伏,赵云是仓促应战。

四、敌军战将

文鸯乐嘉城之战中遇到的唯一的敌军战将是邓艾;赵云在穰山突围中陆续遭遇到的敌将有许禇、于禁、李典、高览、张郃。敌方势力要强大得多。

五、战斗成果

文鸯乐嘉城突围,杀死无数小兵,再与敌将邓艾大战六十合不分胜负;赵云从许禇、李典、于禁的夹击中突围而出,冲阵枪挑高览,杀散后军,再三十合击退张郃,战绩要比文鸯辉煌得多。

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文鸯都无法与赵云相提并论。

三国前期,烽烟四起,群雄纷争,武艺高强的猛将层出不穷。许多狠角色都是昙花一现,就殒命沙场,比如华雄、武安国、麹义、高览、管亥这些人,如果能活到三国后期,完全可以成长为叱诧风云的一方名将,其战斗力难道还不如个邓艾?又何惧文鸯。

到了三国后期,武将的战斗力明显下降了一个档次,像张郃这种前期只配充当绿叶的战将到了后来居然也大杀四方,所向披靡;魏延也成为以勇武而横行沙场的猛人。

文鸯正是在这种万马齐喑的大形势下展露头角,偶现峥嵘。如果把他放到前三分时代,也就能与张郃、关平等人并驱争先。放到战场上,连庞德、曹彰这些猛将不会让他逞威风。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文鸯从司马突围时,遇到的敌将并不是邓艾,而是曹彰、庞德或者夏侯惇这些狠角色,文鸯还想大战六十回合?

所以说,文鸯能与赵云相比的只有一样――勇气,其它的都不能提。

《三国演义》后期,有人说文鸯勇武堪比赵云赵子龙。你认同吗?

昔日血染长坂坡,赵云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战无敌,只见文鸯胆气高。

这诗前两句是说赵云赵子龙的,后两句是说文鸯文次骞的,前者是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曾经七进七出大战长坂坡,后者是三国晚期力敌万人的猛将,曾经进出六七次大破乐嘉城,导致司马师惊吓而死。

以三国演义为背景,赵云和文鸯其实非常像,赵云在长坂坡为了救出刘备的夫人和儿子,面对83万曹军毫不胆怯,怀抱阿斗,七进七出,一路过关斩将,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全部不到三个回合死在赵云手中,张郃挡不住赵云,十个回合败走,马延、张顗、焦触、张南四将围攻赵云,仍然挡不住赵云,青釭剑一出,血光四闪,赵云面前不断出现曹军的尸体。

赵云血战长坂坡

赵云硬是单人单骑怀抱阿斗从83万曹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就连身经百战的曹操也称赞赵云是一员虎将,并且下令活捉赵云,总有人说如果不是曹操下令,赵云早就死了八百回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三国演义就会明白,曹操说这话时,赵云已经冲出曹军包围了,远离曹军大阵了,这是事后诸侯亮,如果曹营将领真有能力的话,无论赵云是死是活他们肯定会想法子拿下,但是显然不可能,原因就是技不如人。

再看文鸯大战乐嘉城,这是三国历史上的淮南第二叛,由扬州刺史文钦和镇东将军毌丘俭两人发起,名将邓艾率军平叛,并迎来司马师的大军驻扎在乐嘉城,为了打击敌人的士气,文钦和文鸯父子各自率领2500人,攻打几十万司马师大军驻扎的乐嘉城,挫其锐气,于晚上发动突袭,一直杀到天亮,毫不畏惧。

文鸯

文鸯在此战中遇到了名将邓艾,并与邓艾单挑50回合,不分胜负,由于魏军人数众多,文鸯手下的兵马也不知去向,打到最后,只有文鸯一个人在迎敌,当时有数百名魏将围攻文鸯,注意是数百名,文鸯原本在逃走的状态突然调转马头,杀向这数百名魏将,这数百名不是被打落马下,就是被文鸯挥鞭打死,然后文鸯再撤退,几百魏将继续追,文鸯再次冲向魏将,如此四五次后,魏将不敢再追,文鸯轻易逃走。

要知道赵云大战长坂坡时已经是人到中年,正处于武力的巅峰期,而文鸯大破乐嘉城时只有18岁,初出茅庐正处于青涩期,如果同处巅峰期的赵云与文鸯交战,谁更厉害?

先得比较两人的战绩,赵云并不只有长坂坡之战,从刚出道到七十多岁,赵云还要征战,少年时期赵云刚出道就战身经百战的河北名将文丑,五六十回合打成平手,一个回合斩鞠义,30回合平许褚,赵云一个人面对许褚、于禁、李典的围攻而不败,双方打成平手,以一敌三猛将是赵云的战绩。

常胜将军赵子龙

赵云还有一个回合斩杀与许褚平手的高览,30回合打败了河北名将张郃,10个回合打败李典,赤壁之战中,赵云一个人对战张郃、徐晃的联手,双方平手,汉水之战,张郃与徐晃胆战惊,再也不敢出战了,赵云一个回合斩杀三国猛将邢道荣,赵云七十多岁时一人斩杀西凉名将韩德一门五将。

再说文鸯的战绩,文鸯除了五十回合战平邓艾,四五次击败了追击自己的数百魏将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战绩了,如果要比较赵云和文鸯的武力,那只有唯一的一个邓艾可以参考,三国二十四名将中,邓艾和姜维是垫底的,武力排在整个三国演义中的24位。

三国二十四名将

赵云的武力在三国演义中是仅次于吕布排名第二的名将,就算有争议,也远远比邓艾的武力强得多,而且整个三国演义中的名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在前三国,比如吕布、马超、张飞、关羽、典韦、许褚等猛将,都是三国前期的武将,后期的武将作战基本不靠武力而靠谋略了。

而文鸯是一个特殊的代表,他能与邓艾五十回合战平,武力与邓艾相当,但是跟赵云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文鸯在乐嘉城这么厉害呢?

其中的原因还是对手的武力太弱。邓艾当时是魏军的将领,率军追击文鸯,几百人追杀不一个人,包括主将都打不过文鸯,只能说邓艾武力一般了,其实邓艾也是偏向智谋型的将领,从他最后灭亡蜀汉以偷渡阴平来看,使用的就是计谋,邓艾手下的将士武力也明显不如当年的曹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人了。

游戏中的文鸯角色

要知道当年赵云面对的可是83万曹军,他是从头杀到尾,从整个曹军军阵中一路杀过去的,相当贯穿了整个的军阵,文鸯却不同,文鸯是逃走的时候,背后的数百魏将追过来,文鸯回头杀过去,杀倒一片人,然后再逃,魏军再追,文鸯再杀,如此反复四五次,因此,比较起来,赵云所面对的敌人比文鸯要强大得多,也不是文鸯可以面对的。

三国以武力排名的二十四名将中并没有文鸯,这只能说明文鸯的勇猛只是相对的,前面说过文鸯与邓艾武力相当,当时邓艾可是率领几百人追杀文鸯的,仍然让文鸯逃走了,因此真的比较起来,文鸯的武力是强过邓艾的,因此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排名应该在邓艾之前,大概在20名左右。

但是,文鸯一生没有与多少名将有过交手,除了个邓艾之外,也没有其他人了,文鸯的武力除了比邓艾稍强外,还强于姜维,大概与魏延、张郃、张辽等人武艺相当,但是跟赵云比起来的话,就差了一两个档次,虽然他很猛,但并不是赵云的对手,如果两人单挑的话,赵云可以在30回合击败文鸯,就像赵云用三十回合击败张郃一样,这就是文鸯的真实的水平。

赵云

最后说句题外话,正史上的文鸯还是很勇猛的,与三国演义有些不同,但大致相同,文鸯在正史上同样是大闹司马师的营地,司马师之死有文鸯的原因,因为司马师的眼睛有肉瘤疮口并受到了惊吓,这在古代没有抗生素的时期简直就致命的,当司马师派出司马班率领七千人围攻文鸯一个人时,文鸯单人单骑冲入敌阵,杀了个七进七出,而且还平安逃走,这可是正史记载的,相反,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却是虚构的,正史上不存在。

另外,在正史上文鸯后来成为晋朝的封疆大吏,都督凉州、秦州、雍州三州军队,同时在战争中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逼得鲜卑人部落二十万人归降,因此而名动天下,但因为晋朝的存在感低,所以文鸯在正史上的知名度不如赵云。

《三国演义》后期,有人说文鸯勇武堪比赵云赵子龙。你认同吗?

我认同,三国演义中,文鸳勇武堪比常山赵子龙,而在正史上,他比赵云厉害十倍。

演义第四十一回,常山赵子龙怀抱小阿斗,在曹营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一共杀死夏侯恩、淳于导、晏明、将钟晋、钟绅等曹营五十余员部将。此时的赵云,在三国之中是无敌的存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是曹营那几个三脚猫所能抗衡的。

然而,在《三国演义》后期,却有这样一位少年英雄,勇武堪比当年长坂坡的赵云。

他就是演义中第一百一十四回的主角文鸯。文鸯是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中子,小字阿鸯,有万夫不当之勇。文钦是被诛杀的大将军曹爽亲信,时刻想着除掉司马师,为其报仇雪恨。在起事前,文鸯年仅18岁,身长八尺,满身盔甲,威风凛。

在司马师大军来到乐嘉城时,文鸯自告奋勇,亲自带队半夜奇袭司马师大营。这时候的司马师,眼睛刚刚做了手术,疼痛难忍,受到文鸯奇袭的惊吓,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血流成河,刻骨铭心地疼。他怕扰乱军心,只能咬被子忍着,把被子都咬烂了。

只见文鸯军队在司马师大营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没有一个人敢直面锋芒。凡是和文鸯交手的,都被他无情斩杀。他本来想杀进中军大帐,无奈中军守护极严,多次都弓弩射回。他一味地在曹营乱杀一通,没啥用,只能等待父亲接应,里应外合,夺取胜利。然而,文鸯杀到天亮也没等到父亲文钦,反而等到了邓艾。

文鸯和邓艾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突然冲进来一批魏军,冲散了文鸯的士兵,文鸯只剩一个人了。背后有数百魏将追杀而来,文鸯单枪匹马,大喝一声,挥舞着钢鞭,击退了众多魏将,冲出包围圈。数百魏将继续追杀文鸯,都被文鸯杀退,又被文鸯用鞭打死数人,他才扬长而去。

文鸯之勇武,堪比常山赵子龙,他在乐嘉城的表现,已经不弱于当年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的风采了。有诗为证:长板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正史上的文鸯勇武不次于演义中的文鸯,也是独自一人,单枪匹马,出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比正史上的赵云厉害十倍。

正元二年(256年),文钦和毌丘俭准备联合邓艾,讨伐司马师,没想到邓艾斩杀来使,率军与司马师一同讨伐文钦。两军在乐嘉城相遇,18岁的文鸯向司马师挑战,敲了一个晚上鼓,眼疾沉重的司马师也没敢出战。这时,文钦准备撤回寿春,文鸯却认为,即使要撤退,也要给司马师军队一个教训,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

他于是带领十几个骑兵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乱杀一通,然后扬长而去。司马师派遣左长史司马班率八千人追杀文鸯。文鸯独自一人断后,单枪匹马冲向司马班的数千骑兵阵中,斩杀伤百余人,来回冲杀六七次,吓得司马班等人不敢追杀为止。《资治通鉴》中相关记载如下:

乃与骁骑十馀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以上就是正史上的文鸯,论勇武,不次于演义。而正史上的赵云,相对演义中弱多了。

正史上的赵云,早期跟随公孙瓒,后追随刘备,虽然久经战阵,却没有文鸯单枪匹马冲杀敌军的勇武记录。就连他演义中引以为傲的长坂坡救援甘夫人及小阿斗,也是他趁乱救出的,并没有演义中七进七出斩杀五十余战将的故事。关于赵云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览、东吴大将朱然、袁绍手下大将麴义、零陵郡上将邢道荣,都是子虚乌有的事。

而正史上的文鸯,乐嘉城下,有独自一人单枪匹马挑战司马师大军的明确记载。文鸯的勇武,并不是罗贯中在演义中的虚构,而是在《资治通鉴》中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正史中的文鸯勇武不次于演义中的,当然比正史上的赵云厉害十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