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柱视野盲区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不把A柱设计成透明材料的?

汽车上有些东西是必须有的,比如车轮子,没有轮子的话汽车没办法行驶。所以汽车配置再低都会给你装够4个轮子。

而有些配置是需求极大的,但是没有也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只是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些配置应该有,而且绝大多数消费者也会特别在意。

比如ESP、安全气囊,离开这些东西汽车一样跑得欢实,但是有了这些配置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汽车的安全性,所以很多消费者对这些配置有硬性需求,厂家自然是尽可能大量装配了。

还有一些称为舒适性配置,它既不影响汽车正常行驶,也不影响汽车的安全性,它就是让人开车的时候更舒服。比如座椅加热、座椅通风、自动空调、电动座椅等。这些配置让开车更轻松舒服,但不是所有人都肯为此而买单。

而把A柱设计成透明的也不是不可能,很早以前就见过日本利用车头的摄像头配合全息投影技术在A柱虚拟出路面的真实投影影像,也有一些技术在A柱上装配显示屏显示盲区的影像。

总之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想要让A柱“隐藏”起来并不是特别难。但为什么很少有厂家这样做呢?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需求和成本。

A柱盲区会影响行车安全,但是汽车高速行驶时A柱盲区的影响反而不大,A柱盲区虽然有安全隐患,但不至于让你无法开车。

而且日常驾驶中A柱盲区影响驾驶的情形并不是随时存在,即使出现了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事故,而且有些车也有一些针对性设计开来尽量降低A柱盲区的影响。所以说A柱盲区的影响没有大到必须解决,老司机无所谓,而有些新手还在发愁诸如半坡起步、侧方停车、狭窄道路通行等基础驾驶技巧,A柱盲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以后的事情了。所以人们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

另外就是成本问题,众所周知A柱是汽车钢筋铁骨中最重要的一环,想用透明材料制作A柱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怎样保证强度就难说了。用其他高科技技术虽然可以实现,但是陈本会很高,而且后期维护成本也不低。

既然需求没那么大,成本还高,厂家自然不会主动改进。但是未来的某天一但有厂家改进了,那么后续绝对会有一大波厂家跟风上这个配置。毕竟厂家就是卖产品的,提高产品竞争力是重中之重,为消费者考虑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捎带而已。

汽车A柱视野盲区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不把A柱设计成透明材料的?

开车的人都知道这么一种情况,就是在路上行驶的时候,有时候转弯甚至直行也好,有些障碍物或者行人的被A柱遮挡,没能及时发现,这时就很容易出现刮蹭到障碍物,或者出现蹭到行人的情况发生。如果车速过快的话,那么后果更严重。

那么都知道A柱盲区对于行车安全是有一定影响的,为什么车企在设计和制造车辆的时候,不会讲A柱设计成透明的呢?这样一来不就很好解决了A柱盲区?而车企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原因有这几点:

一、没有合适材料

车企肯定也知道将A柱做成透明的,就可以解决A柱盲区问题,但是并没有合适的材料。并且如今透明材料的刚度,都不足以可以用来作为汽车的A柱。当然,曾有车企将概念车的A柱进行镂空,这样驾驶员可以通过碎片的画面脑补出完整的画面。但是镂空后,钢材的刚性肯定不如完整的一块来得强。

二、没有严重影响行驶安全

A柱盲区虽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存在行车的安全隐患。但其实只要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精神注意力足够集中,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的话,那么A柱盲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就并不大,还没达到必须要寻求一种材料去消除A柱的盲区。

三、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如今的汽车车头会设计成一个溃缩区,也就是“吸能盒”。在发生碰撞的时候,溃缩区能很好的吸收巨大的冲击力,最大程度上去减弱对车内人员的冲击。但A柱的作用是要在发生碰撞的时候,最大程度保证驾驶舱处于完好状态,所以A柱的材料都是使用超高强度的钢材。不然驾驶舱都变形的话,车内的人基本也是九死一生了。

汽车A柱视野盲区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不把A柱设计成透明材料的?

开车的人都知道,A柱附近的盲区很大,经常会因为盲区而造成事故,那么车企为什么不把A柱设计成透明的呢?其实已经有了,造车新势力哪吒N03这款车型就正式采用了“透明A柱"的技术,其实它的A柱也不是完全透明,而是使用显示屏实现了透明的效果。

其实这个所谓的透明A柱,就是利用车身两侧的摄像头将拍摄到的车周边情况实时画面,通过正常的镜像切割和缩放显示在汽车两侧A柱的显示屏上,从而实现透明A柱的效果。效果其实和A柱透明是一样,基本上可以说有效解决了A柱盲区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汽车发展这么多年,其他车企都没想过使用透明的A柱,反而是一个造车新势力设计出了这样的车型呢?

1、A柱很重要

A柱有多重要?可以说A柱的强度直接决定了一款车的被动安全性,还记得大众帕萨特吗?A柱弯折成了三角形,这意味着在正面碰撞中,驾驶舱的空间就会被侵入,造成车内人员非常严重的人身伤害,所以车企不是不想使用透明A柱,而是无法找到一款在强度上媲美钢材,又能够实现透明效果的材料,无论是玻璃、水晶还是其他透明材料,都无法实现和钢材一样的强度和韧性,而且这些材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断裂成小块,对驾驶者造成二次伤害。

市面上也曾出现过没有A柱的车型,那就是超级跑车科尼塞克agerar,它完全取消了A柱,整个前方都是玻璃,但是这个毕竟是超跑,使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料,而且售价过千万。

2、成本问题

除了把A柱换成透明的材料以外,车企还想过很多办法,比如说沃尔沃“埃菲尔铁塔”搬到了车子上,创造了形状类似铁塔的框架式A立柱,减少A柱的盲区,但还是这样做一个是强度达不到,另外制造成本也会大大提高。

大陆集团也研发过透明A柱,利用摄像头捕捉车外的画面,显示在A柱的显示屏上,但是这样做的成本太高,难以在家用车上普及。哪吒能够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一方面是因为哪吒U这款车本身的售价不低,另一方面作为造车新势力,哪吒迫切需要亮点来让大家记住自己。

3、观念问题

此外,透明A柱也很难突破大家的传统观念,在上百年的汽车发展过程中,汽车的设计已经逐渐趋于成熟稳定,各家的车型,在设计上基本都大同小异,大家在心里认为汽车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即使用新材料实现了透明A柱,大家也会在心里对这款车的安全性打一个问号。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透明A柱一直停留在概念,很少有车企付诸实现,而哪吒这次的尝试无疑开了一个好头,至少突破了汽车的传统设计思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车企,能够在提高车辆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方面,不断思考并且投入实践,也许未来,A柱盲区这一车辆设计上的历史难题将不复存在。

汽车A柱视野盲区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不把A柱设计成透明材料的?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汽车A柱是车身前方连接车顶和前舱的关键部位,它是保护驾驶员行车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现在也有很多车型为了让A柱达到一定的承受力,把A柱的造型设计的有点过大,甚至对驾驶员的视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那么A柱为什么不能设计成透明的呢?

壹车热评首先想说的一点是,让A柱透明这可是项黑科技,这项技术在全球都绝对是受到专利保护的,而在去年日本丰田已经就这项技术在美国申请了技术专利。目前丰田采用让A柱隐身的办法是利用光线的折射,通过这个物理可见物变成“不可见物”。

不过这项技术虽然已在美国申请了技术专利,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概念设计的阶段,想要最终量产估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早期的捷豹也曾利用在A柱外侧安装摄像头,内侧做成可视屏幕的造型,通过摄像头来让A柱实现隐身功能。但这种设计所带来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A柱做成可视频后它的强度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后来这个设计在捷豹身上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么让A柱透明化究竟有多难?

限制A柱透明化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保证A柱的强度,目前在制造透明物体方面使用最多的材料是聚碳酸酯板,它具有耐高压、耐高温、抗冲击、透明度高等特点,但想把它做成A柱的形状并与钢架车身焊接在一起的话,那这种材质就无法胜任了。原因就是它的强度远远达不到A柱的设计标准,所以聚碳酸酯板基本只能用于做成型板材。

其实A柱的存在虽然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会造成不小的困扰,特别是在左转的时候更是如此,但A柱的存在还是有它实际的价值在里面。现在汽车很多都是承载式车身,此时车架就需要承担几乎全部的载荷,当汽车发生碰撞时,A柱将承受相当一部分的冲击力。

不过很多车企在减小A柱遮挡面上也的确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将A柱做细并在旁边开一个三角窗。虽然三角窗在结构受力上也会承受一部分冲击力,同时也增大了驾驶员的视野,但在某种程度上却牺牲了A柱的刚性。

所以说虽然现在汽车制造已经发生的非常成熟,但在如何让A柱既不影响驾驶员视线,又具有合格的抗冲击性等技术方面,我们的工程师们还需要继续进行不断地钻研。

汽车A柱视野盲区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不把A柱设计成透明材料的?

谢邀,我是检车家的一名二手车检测师,因为工作原因,我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汽车,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下面就以我个人的视角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首先想说明一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不仅是A柱盲区,所有位置的盲区都已经或即将被解决,而且解决的方案并不是通过改变材料来进行的,而是全车数十个你或能看见,或看不见的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

如今随着工程师们为了设计出更安全的汽车,A柱势必将变得越来越宽,并且由于他们设计出更具空气动力学的汽车,挡风玻璃也变得更加倾斜。从好的方面来说,驾驶员得到的汽车具有更好的碰撞保护,A柱中的安全气囊空间以及更低的油耗和更长的续航。不利的一面是,这些设计都会导致肉眼可视性严重下降。

A柱盲区会影响驾驶员对行人,非机动车甚至是大部分轿车的动向,从而发生事故。盲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车型的设计以及驾驶员的坐姿。对于某些娇小的驾驶员而言,这尤其具有挑战性。想知道原因吗?请尝试实验。伸出您的拇指在您面前的一定距离处,然后闭上一只眼睛。请注意,您的拇指遮挡了一部分视野。而随着拇指越靠近,所挡住的物体从办公桌上的茶杯甚至大到斜对面工位的同事。所以很明显,当驾驶位座椅向前移动得越多,越靠近A柱,挡住的视线造成的盲区也就越多。

幸运的是,随着资讯普及的大大提高,我们都知道了盲区的存在,对解决问题有非常大的帮助。方案简单粗暴,只需要我们多左右探头观察。在驶入交叉路口之前和不同方向转弯之时,以不同角度对来车方向和左右行人观察。就能找到被车身盲区所隐形的任何活动物体。

综上所述,我们对驾驶行为的积极改善会对我们自身的安全以及道路上其他人的安全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等易受害的道路参与者有着更积极的作用。虽然人的懒惰和欲望促使了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但在这些小事上仍要倡导通过积极的主动行为创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毕竟科技是把双刃剑,懂的人都懂。

此回答仅做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老司机补充!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见解,同时如果有任何新车二手车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检车家”咨询了解。或者直接在下方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我一定尽我所能帮你解决。

汽车A柱视野盲区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不把A柱设计成透明材料的?

没有合适的材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