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怠速时抖动很厉害, 行驶时油门提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题主的车很大概率是汽油车,所以我们就按汽油车来分析。
现在的汽油车都是电控发动机,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没有太大区别。某些控制单元或者执行单元出现问题后引起的故障都有共同特征,所以一般维修这种故障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根据故障现象的普遍代表性推测故障原因,另一种是读取故障码或者发动机控制数据流,快速锁定故障部位。
由于题主只描述了故障现象,而且在线解答也无法读取数据,所以只能根据故障现象大概推测其原因。
故障现象:怠速抖动厉害,行驶中加不起油。
这种故障现象比较有代表性,一般出现这种现象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发动机缺缸。
缺缸就是某个甚至多个气缸不工作,会导致发动机抖动、动力不足。
发动机工作时每个气缸有规律地做功,所以整体运行平稳。而某个气缸不工作了就会导致工作的平衡性被打破,发动机会出现抖动。缺缸时的抖动和转速不稳的抖动不同,转速不稳的抖动本质上是发动机转速在短时间内波动,主要是发动机自身由于转速升降产生的轻微动作。
而缺缸时发动机抖动是由于内部发力不均匀导致发动机晃动,而且这种晃动是有规律有节奏的,同时会引起车身跟着一起晃动。
所以缺缸时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转速基本上没有波动,但是车身晃动比较明显。
缺缸对动力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比如一个四缸发动机,一个四缸不工作时会失去25%的动力,而不工作的气缸不但不提供动力,反而会消耗发动机动力,所以实际上动力下降会更明显,实际驾驶中每个挡位都会觉得加速无力,没有爆发力。
另外供油压力不足也有可能导致同样的故障,因为ECU是通过控制喷油嘴的喷油时间来调节喷油量的,精确调整的前提是供油压力正常,如果供油压力不足就会导致实际供油量偏低,这时候混合气稀,动力下降明显,汽车就会出现提速无力。
题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检测。
汽车在怠速时抖动很厉害, 行驶时油门提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我遇上的情况是节气门太脏,积碳太厚还有一些是因为嘴子积碳了和三元催化等问题。
汽车在怠速时抖动很厉害, 行驶时油门提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汽车在怠速时抖动很厉害,行驶时油门提不起来。引起这类故障的原因,在日常维修中常见的无非以下几种情况。
<1>节气门损坏或过脏
节气门因过脏导致卡滞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损坏时,很容易导致汽车怠速时抖动并伴随行驶时加油不畅等故障。
检查办法:
用电脑检测仪读取故障码及数据流,同时拆下进气软管、观察节气门腔内是否过脏。
处理办法:
先清洗节气门并用检测仪消除故障码,清洗后需要匹配的车型,一定要进行节气门匹配。
然后路试,若故障不再出现,则在以后行车时继续观察;若故障依旧提示节气门相关故障,建议更换新节气门。
<2>燃油系统故障
a、因长期使用劣质燃油,导致燃油系统滤芯、喷油嘴堵塞。
处理办法:
建议清洗喷油嘴、更换新燃油滤芯,必要时更换新燃油。
b、油泵损坏
当油泵损坏后,不能提供给燃油系统正常压力的燃油,导致燃油系统压力过低。
检查办法:
在油路中串联油压表,在着车后或行车中观察燃油系统的压力是否正常。
处理办法:
若燃油系统压力过低,建议更换新汽油泵。
<3>排气系统堵塞
当三元催化器堵塞后,导致排气不畅,甚至车辆难启动等故障、特别是易引起行车时,加速无力。
检查办法:
拆下前氧传感器,用内窥镜观察三元催化内部是否堵塞。
处理办法:
若发现严重堵塞、建议清洗三元催化系统,必要时更换新三元催化器。
<4>发动机缺缸
因火花塞、点火线圈、喷油嘴损坏,或因气门间隙不当、疵气缸垫等原因引起发动机某一缸或多缸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发动机在怠速时抖动厉害,加油时提不起速。
处理办法:
查明原因,根据检查结果更换相应损坏部件。
朋友们有好的建议或实际开车时遇到的故障,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一起学习!
汽车在怠速时抖动很厉害, 行驶时油门提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以老福克斯为例。故障现象:怠速间歇性抖动,像抽筋一样;同时,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时加油提不起速,抖动厉害,过2000转或低于2000转,加速又正常。修复过程:1. 更换了火花塞,有好转,但故障依然。2. 清洗节气门,没用。3. 清洗喷油嘴,没用。4. 更换一只点火线圈,好转,故障依然。5. 更换全部点火线圈。结果:故障消失,加油转速平稳,提速有劲!
汽车在怠速时抖动很厉害, 行驶时油门提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这种故障大机率是某一汽缸不工作,俗称缺缸,而不工作的原因基本为分缸高压线或火花塞损坏。
汽车在怠速时抖动很厉害, 行驶时油门提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汽车怠速抖动的原因有很多,
1、节气门过脏,可拆下清洗解决
2、发动机机脚橡胶老化,需要更换
3、火花塞点火质量差,燃烧不良,可进行检查更换
4、喷油嘴雾化不良,可进行清洗
5、缸内积碳过多,可使用灌注清洗剂或干冰清洗
6、汽油滤芯堵塞、油压不足,可进行检查并更换
7、进气歧管漏气,可进行检查是否漏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