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在拿到驾驶证后就不再联系教练了,这是为什么?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觉得这句话并不是说真把师傅当亲爹,而是教会人们懂得感恩。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但是感情是要培养起来的,老师、师傅在中国文化里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职业,虽然行动上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口号喊得确实挺厉害,前段时间学生二十年后打老师的事情一出不知道有多少人崩溃了,由此也导按照行为来说只是治安处罚的打人者活生生被判了刑。我不知道在这件事中那些高喊着严惩凶手的人们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如此尊师重教。也不知道这位老师到底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以至于让学生几十年后仍旧怨愤难平。但是我知道的是社会很复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并不能证明只要是老师就一定就高尚。
我是2009年学的车,当时驾校里教练都是以前的老司机,年龄都在40朝上,也有年龄更大将近60的,有着精湛的驾驶技术和驾驶经验。但是无奈当年的驾考规则决定了驾校的教学模式就是纯粹的应试模式,车头放吸铁石,你不需要练习怎样对车身位置和车辆行驶轨迹进行整体判断,你只需要记住看到某个点后打多少方向盘,再看到另一个点时把方向盘打死,口诀背会了你就可以成功通过考试了。因为在考驾照前我已经会开车了,甚至中间下雨天都是自己开车去驾校的,所以我练车时也就不需要看点,完全按照正常驾驶的方式去练习,毕竟当年没办法直接考试,都必须通过驾校培训。
当时一个教练带7个学员,教练在教每一项之前都会传授相应的看点打方向经验,看着那些学院们坐在车里紧盯着发动机盖上的吸铁石和寻找着后视镜里的杆子我就很无奈,在倒车时大部分学员都不知道前轮是什么状态,只要按照规定数着方向盘圈数就行了。当时我跟教练聊天,教练说的话很有意思,他说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应付考试,上路就不会开了。但是要想教好肯定有办法,以我的技术和经验下工夫教肯定能把你们个个都教成高手,让你们真正懂为什么要那样打方向,让你们对车有个整体的控制,但是学费才一千五,那样的教法需要时间和成本,这点钱不够啊。但是价钱太高很多人一听就不来了,就算有人来校长也不同意啊,你想,按照这个方法练习很多人只要完全照做都能应付得过考试,基本上快得一个月拿照,慢的也就一个多月,实在不行还能让学员花钱保过,这一年很多批学员学校能收不少钱,如果按照我的方法来认真教的话估计一年也就能教会几批人,哪个驾校都不会这样做。
我这个教练人不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坏人,只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有时候你们性格合不来就会彼此把对方当做坏人。我这个教练就是嘴碎,爱吼人,动不动骂你笨蛋。但是我觉得这都可以理解。平时别人练车时我就跟教练坐一起抽烟,教练抽烟但是从来没向学员要过,但是你真买一盒给的话他们推让一番后也会收下。我们都喜欢唱高调,总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现实社会中徒弟孝敬师傅演绎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常见。但是我们那时候教练对于收礼还是很忌惮的,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咱真没教人家真技术,受之有愧,拿着脸红”。拿到驾照后我也没跟教练联系过,因为我觉得没必要,各有各的生活圈子,各有各的家庭,也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人,为什么非要为了点说法刻意去联系呢。但是我遇到过几次教练,每次见面都格外亲切,买了水果刚好遇见就硬塞给他,教练拿到手里也很高兴,旁边有熟人问他他很自豪地说这是我以前的学生。但是他绝不是因为你送他东西,而是被尊重和认同的满足感。我觉得有这份情感就够了。
大部分人在拿到驾驶证后就不再联系教练了,这是为什么?
问得挺滑稽,就跟问“为什么大部分人买完车后就不跟销售员联系了?”一样可笑,如果车是白送的,教练是白教的,那我应该心存感激经常问候一下他,或者请他吃吃饭,但是是我交了钱买的服务,拿到驾照后本次交易就完成,不知道为何要去经常联系教练?按理说我是付钱的“顾客”,顾客是什么?没有我们这些“学员”他们就吃不成“教练”这碗饭,现在你来说说应该谁主动联系谁比较合适?真处成朋友自然会有联系。
大部分人在拿到驾驶证后就不再联系教练了,这是为什么?
我的教练不咋滴,科二不是他教的,是另一个年轻一点的教的,脾气挺好的,一遍遍的很有耐心。科目二过了,自己也挺高兴的。科三昨天去学了下,他就让我上车在马路上转转转,我的离合和油门控制不好,加减档不平顺,总是被他骂,主要是他也没说几码该加档,几码该减档。如果让他教,我想我科目三肯定得挂了,他没耐心,一个劲的叹气叹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