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车尾气超标是造车和炼油的责任还是开车的问题?

经常有人抛出这样的问题:“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有合格证的车、油是国家两桶油的合格油,但是尾气仍然超标,难道是自己开车姿势不对?”,这样自嘲的言语透露着一丝不满。究竟尾气不合格是谁之过?我认为都有责任。

1、厂家的问题

厂家生产某个车型其排放必须符合当前法规要求,比如当前实施国四排放标准,那么厂家首先要向工信部申报车型信息以及排放信息,等工信部备案后你生产的这种型号的汽车就是国四排放标准了。等到国五排放出台后厂家再次向工信部申报符合国五排放标准的车型。所以理论上来说厂家是在生产符合要求的汽车。但是标准只是一个限值,只要不低于标准都算通过,那么有些厂家技术好,使用的三元催化器贵金属含量高,更贵但是催化效果好寿命长,排放数据远高于国标。而有些厂家技术水平不高,三元催化器性能稍微低,排放数据虽然符合国标要求但是高不了多少,那么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磨损、老化、损耗有些车排放水平就降低了。

2、油的问题

汽油的质量对排放水平影响很大,因为不合格汽油里某些化学元素超标会严重损坏三元催化器,使其净化能力下降。所以说加油站的油如果能够符合国标的话并不会对排放造成影响,而油的质量一旦不符合标准的话那后果就难说了。事实是很多加油站的油表现并不怎么样。虽然我们不能通过外观去判断汽油是否合格,但是发动机不会撒谎,长期使用不合格汽油必然导致尾气恶化。

3、车主的问题

汽车出厂时都是合格的,但是厂家不会给你保证使用一段时间后还是出厂的状态,毕竟汽车不是工艺品买回来放着不动只看,汽车买回来要用的,有使用就有损耗,就需要定期保养。只要合理保养让发动机正常运行基本上尾气都不会有问题。而有些车保养不到位,发动机长期带病行驶,发动机故障灯常亮车主也不理会。这种车尾气恶化也是必然的。记得上个月看新闻交警查获一辆脱审的五菱之光,看车型那是国四的车,交警问其为何不年检,车主竟然说尾气要求太严格过不去。当时听了后整个人都凌乱了,我们国三的车尾气检测数据还是非常好的,你国四的车过不去?不过从那辆车的状态也能大概知道个原因,车里布满灰尘,车身多处磕碰损伤,有些地方都生锈了,这种朝死了造的用法就是给你一辆国100的车你尾气也过不去。

我们的尾气检测还是按照车辆公告标准进行的,比如你是国三的车,即便国六实施了也是按国三的标准给你检测的,不存在强制要求你按国六标准检测的情况。所以我们只要平时安时保养、尽量到正规大型加油站加油,基本上尾气都可以轻松通过。就拿现在来说,加油站都是国五的汽油了,而你国三的车当初达标时用的可是国三的汽油,现在用国五了,影响排放的重质成分越来越少,对尾气都有好处。

你们说车尾气超标是造车和炼油的责任还是开车的问题?

只要你是在国内开车。不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责任。要不怎么让你掏钱?

你们说车尾气超标是造车和炼油的责任还是开车的问题?

确实是厂家(包括配件厂)和油品的原因。现在通过年检,这些后果却转嫁给车主。所以,建议大家都不要买车

你们说车尾气超标是造车和炼油的责任还是开车的问题?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经历过汽车年检的车主,应该对工作人员大脚轰油门检查汽车尾气的做法影响深刻,汽车尾气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这是关系到爱车能否顺利过检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经常在国外可以看到很多超龄服役的老爷车,但在我们国家,很多新车却都容易出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情况,这究竟是怎样的原因造成的?

你要说尾气不达标和驾驶员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壹车热评觉得有是有,毕竟某些驾驶习惯不好、汽车保养不到位、驾驶环境不好等情况确实会让发动机更容易形成积碳、油泥等,也容易让三元催化器失去它应该发挥的功效,这就容易让汽车的尾气排放不达标。

但如果把所有影响尾气排放的因素按百分比来排列的话,壹车热评觉得油品因素、车企因素、人为因素、其他因素之间的比例大概应该是:50%:30%:5%:15%的关系。

我国的燃油供应主要是被“两桶油”控制着,即:中石化和中石油,其他比如中海油的市场份额则相对很小,而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之间,民间也流传着“北石油、南石化”的说法。

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主要是一种市场潜规则所致,大家各占一方,虽然也会偶尔穿插一些自己的加油站在对方的市场,但相互间依旧不会形成恶性竞争。不过这种垄断的做法同时也让市场失去了应有的调节功能,让原本应该由市场决定产品的良性循环无法得以体现,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油品总是和国外差很多。

我们的油品是从2000年才开始实现使用无铅汽油的标准,而在国外,例如美国早在1974年就开始全面实行无铅汽油的使用。我们在2017年开始推行的国五排放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燃油的含硫量降低至10μg/g以下(这点已和美国的燃油标准基本一致),而在2013至2017年期间,我们的燃油含硫量标准则是50μg/g以下。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还是以美国为例,美国在2013年之前的燃油平均含硫量仅为30μg/g,也就是说2017年以前我们燃油的含硫量几乎达到了美国的一倍。而含硫量又是衡量燃油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老百姓喷“两桶油”的油品不如国外,并不是空穴来风,这就是赤裸裸的事实。

在全球都开始整治汽车排放污染的今天,对于汽车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也越来越成为全球车企的重点项目,所以我们国家在近几年也开始着全面提升我们的燃油品质。于是从2013年开始,国家陆续推出了国四、国五、国六的政策标准,在短短6年时间里就实现了排放标准的“三连跳”,目的就是促使“两桶油”对油品进行全面的提升,完成发达国家花了二三十年才实现的目标。

不过从壹车热评的角度来看,国家的初衷是好的,这不仅对车企在制造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两桶油”提出了更严格的油品标准,而全面推广乙醇汽油,则是“两桶油”对提升油品所做出的最直接反应。

使用乙醇汽油并不是我们独有的特色,美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E10乙醇汽油进行过推广,此外欧洲很多国家也都在使用乙醇汽油,而巴西则早在1920年以后便开始使用乙醇汽油。

乙醇汽油确实可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放,它也算是一种较为清洁的混合汽油,能帮助解决汽车的排放问题,降低环境污染,甚至是对我们的雾霾也可能带来良好的缓解作用。同时乙醇汽油中所含的乙醇成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洗发动机的积碳,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从目前各个国家对乙醇汽油的使用情况来看,当乙醇的含量不超过10%的时候,乙醇汽油对发动机的危害性还是很低的。不过很多国家依旧是把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含量,控制在3%-8%之间,也就说是他们的乙醇汽油依旧是几乎接近于传统纯汽油。

但乙醇汽油并不是只有优点,就没有缺点,从反应原理上来说,乙醇汽油也确实会对发动机的金属部件带来一定的腐蚀性,但这个腐蚀并不是乙醇汽油自身所带来的。由于乙醇汽油中的乙醇除了在燃烧后,会比纯汽油产生更多的水分以外,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吸水性。

因此使用乙醇汽油的汽车,时间久了会容易让发动机、油箱、排气装置内的含水量过高,对这些金属部分则会带来一定的氧化腐蚀,哪怕是使用了全铝缸体材质的发动机。

铝合金属于一种表面极易钝化的材质,这种表面的钝化现象是因为铝合金在氧化反应时形成了一种致密的氧化膜,它的作用是为了保护内部的铝合金材质。但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成分在高温环境下,会与空气接触形成乙醇酸等氧化副产物,而乙醇酸是会对铝合金材质产生一定的腐蚀性。而且将铝合金材质长时间置于含水量较多的环境中,它本身也会逐渐产生一定的腐蚀。

虽然这种腐蚀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且如果乙醇汽油的乙醇含量较低的话,腐蚀速度也会进一步降低,但它依旧是存在的。所以虽然国外也比较推崇使用乙醇汽油,也证明乙醇汽油确实具有可实施性,但那些国家并没有对所有车主进行强制性推广,对车主来说,他们依旧可选择使用传统纯汽油。

如果我们国家在今后实行强制使用乙醇汽油的措施,那么这就给我们的车企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也就是你的发动机、排气系统等中的金属部件,是否能经受住乙醇汽油的氧化腐蚀性。这里姑且不谈我们的“两桶油”在生产乙醇汽油时,对乙醇的脱水处理究竟做的如何,我们的车企在生产发动机时,金属材质的防锈处理工艺水平究竟如何,恐怕也就只有车企自己心里最清楚。

毕竟很多关于汽车生产的基础标准,都是有这些汽车大佬们参与制定的。

综上所述,对于国家在提高尾气排放标准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壹车热评是全力支持的,但基于我们对“两桶油”生产的油品的“信任”,以及对这些车企对我国消费者的“良心”,我们现在所购买的汽车,它们的尾气排放究竟能否达到国家的设计初衷,唯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你们说车尾气超标是造车和炼油的责任还是开车的问题?

过去都是公家的车,只要能走就只管开,车和油的质量也不行,才有冒着黑烟也要跑的现象。现在车和油的质量都提高了,发动机出了问题就无法启动,特别私家车,那是心肝宝贝,每年二次保养,再说谁会拿自己的命不当回事,再退一步说,现在的车祸原因基本上是车主不当操作引发,基本上没有因车辆问题引发的。每年扎腾数亿私家车主实在不应该。且年检毁车事件频发,民心凉凉,强烈要求取缔非营运私家车年检。

你们说车尾气超标是造车和炼油的责任还是开车的问题?

呵呵,有点明知故问了。

车是制造商生产的国标车;

燃油也是检验合格上市售;

唯有车主买后审车不达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