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自动挡,双离合和手自一体有哪些区别?
双离合和手自一体变速箱可以说区别很大,双离合变速箱是由一对同轴布置的离合器分别控制档位,通过两个离合器的分时工作来实现自动快速换挡。可以简单理解为有两个手动变速箱,一个管135档位,另一个管246倒挡,一档工作时另一个变速箱自动换入2档,需要升档时第一个离合器分离第二个离合器结合,可以瞬间换入二挡。响应速度非常快,而且传递效率高。双离合变速箱结构相对简单,体积比手自一体更小,但是早期的干式离合器在拥堵路况下长时间半联动会导致过热,影响正常使用,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干式双离合想要保持动力的柔性连接只能依靠半联动。后来改为是湿式离合器,这就比干式离合器好多了,通过摩擦片之间的滑动摩擦来保持动力的柔性连接。比如我们开自动挡车堵车缓慢前进时稍微松点刹车车就会向前移动,这时候离合器片就没有完全结合,带有滑动摩擦,这样才能保持车辆很低速度前进。而正常情况下如果离合器完全结合哪怕是怠速下车速也不会这么低。这都是靠离合片相对摩擦来实现的。
而手自一体变速箱在发动机变速箱之间有液力变矩器作为动力柔性传递的机构,液力变矩器是通过变速箱油在变矩器内部流动传递动力,由于液力变矩器可以很好地解决动力柔性连接的问题,所以变速箱只需要安心进行换挡操作就行。变速箱内部通过多片离合器和行星齿轮组的配合进行档位切换,换挡速度没有双离合快,但是它配合液力变矩器后整体工作性能相当可靠,因为他的结构决定了在任何驾驶模式下它都可以稳定工作,堵车,激烈驾驶,都可以轻松应对。所以我觉得手自一体变速箱的优点就在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先进性。只要保养到位,正常用到车报废都不会有问题。而双离合变速箱由于其工作特性决定了有短板,就是动力的柔性连接。但是手自一体变速箱制造成本高,双离合变速箱则低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厂家都喜欢双离合。当初大众的DSG推出的时候由于其独特性确实轰动一时,很多人并不了解,认为这是非常先进的技术,实际并非如此。
大家如果打算买车的话我觉得还是选择AT变速箱比较靠谱。
同是自动挡,双离合和手自一体有哪些区别?
自动挡、双离合、手自一体三者的关系是:双离合为自动挡变速箱的其中一类、手自一体是所有自动挡变速箱都可以实现的功能,而自动挡变速箱的类别有很多。
自动挡变速箱的初始形态是AT变速箱,AT是automatic transmission的缩写,释义为自动的、传送、传动装置,简化翻译则为自动变速器。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自动挡都以用AT简称,只是不同的结构也有不同的缩写而已。
AT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可以量产的机型在30年代末研发成功由通用汽车量产装车,在40年代末已经普及百万台,所以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
第一台量产变速箱是4AT,也就是4挡自动,实现了在drive挡内四个档位通过车速转速的变化自动升降挡,这是自动挡的意义所在,后期不管什么类型都是以这种运行模式实现自动升级档位。
AT变速箱的动力传递依靠液力变矩器,内部结构是行星齿轮组和液压操控换挡系统,利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涡轮等结构直接接收发动机的扭矩传递依靠液力起到结合分离作用,实现不论齿轮组合进行换挡。这种结构其实也是基于手动挡的升级研发,但传递方式不同,耐久性要比手动变速箱更高,是目前最理想的自动变速箱。随着技术升级目前主流的AT有6个档位,高级一些的变速箱有8、9挡甚至更多。
其次要看AMT机械齿轮自动变速器,这种自动挡的结构与手动挡相同,是在手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加入自动离合和换挡机构,其次加入多个传感器实现通过车速转速节气门可合度的信号反馈自动判断换挡。AMT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了手动变速箱的自动化,但因结构与手动挡相同换挡步骤也一致,所以换挡瞬间还会有顿挫中断出现顿挫,造成体验非常一般,所以只能匹配低端车型。
DCT双离合则是在AMT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用两台AMT组成一台自动变速器,假设是AB两台AMT变速箱,A在换挡的时候会出现动力中断,那么就让A只出现分离动作,同时让B进行档位结合,AB两台AMT的离合器同步运行在A准备分离的时候B预计结合,分离的瞬间结合且同步半联动,在半联动的时候也是有动力输出的,所以不会出现动力中断。
双离合就是这样的一台变速箱,简化之后如7挡DCT为A控制1357挡、B控制246挡,交叉式换挡能实现最高的换挡和动力传递效率。所以双离合是一种非常有优势的变速箱,不过要区分类型。干式双离合是AMT*2的初始形态,结构与手动挡相同,但两组离合器频繁同步半联动会容易高温,所以故障率非常高;为解决这个问题后期升级为湿式,把离合器浸泡在变速箱油里实现润滑和流动散热,稳定性已经与AT相同但效率更高,所有湿式DCT会是继AT之后的第二大类变速箱。
再有就是CVT,这种变速箱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已,由荷兰人发明被资源匮乏的日本车普遍使用。传动依靠锥轮钢带,由于是没有固定齿轮比的,所在在设定范围内等于有无数档位,这也是叫做无级变速箱的原因。
理论上会非常平顺,但由于没有单向离合器在高速丢油的时候发动机会严重制动,在速度降低后发动机制动消失,这两次状态为一次拖拽感一次释放感,也可以理解为顿挫。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所有CVT的顿挫其实要比AT/湿式DCT更明显,因为这两种变速箱可以通过档位的增加以及匹配调节解决顿挫,CVT则不能。
其次钢带的耐磨性很差,乘用车使用极限也不过30万公里左右就要报废,所以CVT也只能用在普通乘用车而不能用在商用车。在低温状态下CVT还会有明显的低温保护,需要热车或低速不升档行驶1~2公里才能解除,这种变速箱实际是没有任何优点的,只是对于厂商来说便宜。
常见的自动变速箱就这么四种,如何选择实际看预算,供参考。
同是自动挡,双离合和手自一体有哪些区别?
自动变速箱分类:AMT、AT、CVT、DCT
AMT变速箱是技术最low的一款,原理就是手动操作的档杆+离合器变成电控操作。也称之为是半自动变速箱,造价较低,用于低端车,如(F3等),有点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成本低。
cvt变速箱又称之为无级变速,特点:没有档位,无顿挫感。采用钢带传动,所能承受的扭矩有限,适用于小排量的车,如(奇骏,15款A6)等,有点操作平顺,舒适性强,操作简单,平顺。
AT:是使用率最高的变速箱技术最为成熟,可靠性高,耐用承受的扭矩高,一般用于越野车和中大型SUV上,如(极光,帕杰罗)
DCT90(双离合变速箱)这是后起之秀,性能表现优异,效率高,换挡快承受扭矩大,燃油经济性好,但是技术不成熟,低频低速换挡易出现顿挫。
同是自动挡,双离合和手自一体有哪些区别?
下述的操作方式就能看出它们的区别了:
自动挡在你挂入前进挡时(D) ,在行走时,变速箱更具发动机的转速自动加档或减档。
手自一体,在自动挡上增加了手动档位操作模式
双离合。两个机械变速器组合,分别交替传的动力。打个比如:一个人在打拳时,始终在用一个胳膊来回出拳,如同自动变速箱升降档一样, 来回的速度慢。 而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就像一个人在用两个胳膊分别在交替出拳一样,反应速度快。
同是自动挡,双离合和手自一体有哪些区别?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首先有一点错误,那就是不管是双离合还是手自一体或者CVT都叫做自动档,可能题主是想问双离合、CVT、手自一体的区别是什么,这三者无论是工作原理,还是实际驾驶过程中,差别还是挺大的。
CVTCVT又叫CVT无级变速箱,这种变速箱没有齿轮传动,主要是靠两组带轮进行变动来实现变速,因为两组带轮可以实现连续改变,因此理论上来说,使用CVT变速箱的车子会十分省油。
然而实际上,国产车的CVT变速箱,并不省油,这主要还是变速箱与发动机工况的匹配调教不到位,因此一样油耗高,而且耐用程度上比较低,也不适合高扭矩发动机,小排量低扭矩的紧凑型轿车,可以选择CVT变速箱的,平顺操作也舒适。
双离合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英文简写就是DCT,其实可以看成是通过两个手动档变速箱组合的,通过两套离合器组合工作。双离合变速箱分湿式双离合和干式双离合,在国内的道路情况下,不适合干式双离合,因为容易发热从而导致出现故障,但是如果是在郊区之类的,就完全没问题,干式双离合比起湿式双离合更耐用和传动效率更高。
而湿式双离合因为是靠液压推动,所以会发现实际驾驶中,有一定的延时,只是有的调教好,感受不出来。目前很多SUV采用的都是双离合。
双离合如果没调教好,就会有顿挫感,对驾驶体验上影响还是挺大的。
手自一体变速箱手自一体变速箱主要由普通的齿轮箱(和手动变速器一样)、电子控制离合器、自动换挡操纵机构和电子控制部分等组成。电子控制离合器的作用是根据需要自动地使离合器分离、接合或者"吊"离合器,工作时由变速器ECU控制步进电机推动离合器拨叉,使离合器分离或接合。
手自一体如果是6AT以上的话,还是比较好,当然也要看是哪个厂家的6AT或者8AT,目前公认最好的就是爱信的,当然还有一个采埃孚的变速箱。
综合来看,三款自动变速箱都有优缺点,那么怎么选择呢,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小排量车型可以优先选择CVT,家用首选AT,稳定耐用更符合家用车定位。喜欢刺激的驾驶感就选择DCT,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换挡的乐趣。
同是自动挡,双离合和手自一体有哪些区别?
双离合变速器,其技术关键在于两个离合器,其中一个负责奇数挡(1、3、5、7挡),另一个离合器负责偶数挡(2、4、6挡),总体基于手动变速箱,只是多了一套离合器而已。
自动挡手自一体变速箱通过齿轮传递扭矩,并且由液力变矩器缓冲调速。液力变矩器负责传递动力,而行星齿轮负责换档。这种变速箱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技术成熟,结构稳定,可以进行大扭矩传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