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里达鳖是怎么传入我国的?为何说它们容易泛滥成灾?

6月22日,江苏一位渔民将一只16斤重的鳖放生,不过随后就有人认出那不是一只普通的中华鳖,而有可能是一只佛罗里达鳖,一听说可能是佛罗里达鳖,当地人立刻就展开了捕捞工作,不过,能不能捞回来就难说了。

为何一只佛罗里达鳖会让人们这么在意呢?

外来入侵物种

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佛罗里达鳖是一种外来物种,而且入侵性很强。

这种鳖源自美国,主要分布在佛罗里达州、南卡罗来纳州以及乔治亚州附近,属于鳖科软鳖属动物。外形上与我们的中华鳖有点类似,体型圆润、外表光滑、鼻管较长,经常让人误以为是中华鳖。

因为佛罗里达鳖对环境适应性强,而且繁殖快、产肉多,所以很多国家都抱着振兴养殖经济的目的予以引进,但也正是因为其上述特点,让它们在一些地方得以迅速繁殖,并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态平衡。

1978年,西班牙将90多万只佛罗里达鳖引进国内,当然,初衷也是为了发展自身的养殖经济,不过,在随后的饲养过程中,由于养殖场管理上的疏漏,出现了佛罗里达鳖外逃的情况。那些逃往自然中的佛罗里达鳖,在西班牙的河流、湖泊中迅速蔓延,数量剧增,严重威胁到了当地一些原有物种的生存,成了臭名昭著的“生态杀手”,当地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其数量。

佛罗里达鳖是如何进入我国的?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内还主要以中华鳖为主,不过那个时候中华鳖正处在一个低谷时期。一方面,这时期的中华鳖数量锐减,另一方面,中华鳖的质量也越来越差,成熟过早导致它们个头越来越小、生长发育逐渐趋于缓慢。同时,由于个体质量的下降,抗病害能力也逐渐弱化,这种情况之下,市场上的中华鳖数量越来越少。

为了填补此时市场上的空缺,有人将目光探向了国外,而经过考察和研究,佛罗里达鳖被引进了国内。

不过,在最初引进的十年时间内,佛罗里达鳖并没有形成规模,一直在南方进行试养,流通到市场上的数量非常的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在经历了试养阶段后,人们的饲养技术已经成熟,而佛罗里达鳖也适应了国内的环境,养殖规模也大了起来,大量的佛罗里达鳖最先出现在南方的市场上。

处处被提防的佛罗里达鳖

在利用佛罗里达鳖赚钱的同时,人们也逐渐注意到了它们的危害性。

一方面,这种鳖的生存能力超强,它们不仅可以在汛期时潜伏在水中,而且即使是到了旱季,也照样能够在泥中生存,兼之它们的食谱多样化,对温度要求也不高,使得它们很容易在陌生环境中存活下来。另一方面,它们的生育能力也同样强悍,每年能产卵3次,每次可生育20多只,而且,幼崽的成活率还贼高。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国内的食物链条当中,佛罗里达鳖作为外来物种,还没有天敌存在,它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繁衍生息,这也使得它们的数量急剧上升。

可以说,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国内的大大小小的河流当中必然都将有它们的身影。不过,即使是已经加强管理了,仍然有漏网之鱼存在,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十几个省的河流里发现了它们的踪迹。

既然已经格外注意了,为何在野外还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呢?

第一种原因,就是养殖场里有“越狱者”出来了。因为很多养殖场都是露天管理,而且很多都是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建造的,再加上一些养殖场本身管理就不规范,有个别的佛罗里达鳖跑出来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二种原因,则是源自于人们的“善心”。在民间一直都有“放生”的做法,尤其是对于乌龟和鳖类,人们总是当做灵物来对待,再加上佛罗里达鳖本身就跟中华鳖非常的像,也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放生的鳖会是一个外来物种

与中华鳖的区别

最后再来说说佛罗里达鳖和中华鳖的一些区别吧。

首先,可以从体型上加以区分,中华鳖的体型较小,最多也超不过四十公分,而体重一般也就在3斤以内。而佛罗里达鳖体长一般都比较大,最长甚至可以达到一米,体重更是达到几十斤,所以,超过四十公分以上的,一般就可以认定为佛罗里达鳖了。

其次,还可以靠背部颜色区分,中华鳖的背甲部分大多为青色,而佛罗里达鳖的背甲部分则以灰黑色为主。

再有就是鳖甲边缘的裙边了,佛罗里达鳖的裙边又宽又厚,中华鳖则不然。

最后,两种鳖的脖子也不一样,中华鳖的脖子细而长,而佛罗里达鳖的则是短而粗。

写在最后:放生确实是好事,既体现人的爱心,也让动物多一份安全,不过,放生也要做到有度,尤其是要了解放生物种的属性,切不可盲目放生,否则,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更多的物种要遭殃,这与放生的初衷也是相悖的不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