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德国在二战的前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直到了莫斯科战役这个转折点,德国的缺点被无限的放大,那就是后勤补给问题,和国力没有那么强大,跟苏联相比,无论从坦克、飞机、大炮,苏联都是碾压德国的,虽然德国在一战之后,发展很快,但是苏联凭借一战的一个战利品还有占领了很多领土,苏联的国力又得到了很大的提成,而作为法西斯的队友日本,也同样和德国面对同样的问题,日本国土小,资源匮乏,当在中国占领了很多地方之后,战线拉得越来越长,而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拖垮了日本的后勤补给问题,所以日本想在东南亚占领更多的领地和掠夺更多的资源,那么只能又去攻打另外一个国家,这种以战养战的方式,如果时间过长,士兵的减少,资源的下降都会面临失败,所以日本攻打珍珠港也是被迫无奈之举。在前期的时候,德国利用闪电战术,快速的攻破苏联的一个防线,德国利用飞机快速轰炸,然后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坦克飞快的进入苏联边境。而这个时候的苏联正好在大清洗,因为斯大林想巩固自己的一个地位,对他有威胁的军官将领都被杀死了,而斯大林实行这个大清洗的前提,就是觉得希特勒不会那么快攻打苏联,因为德国跟英国打得非常的火热,斯大林觉得应该到1942年这样,德国才会攻打苏联,就是因为斯大林用我们常人的思想去揣摩希特勒的一个作战思想,但是他却忘记了希特勒对战争的狂魔心理,和希特勒被苏联的郁闷心情,因为这种判断的失误,在加上清洗太多老将,导致了德国攻打苏联的时候,刚刚上任的军官都不会指挥作战,不知道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希特勒,而且闪电战术的一个快速性,让苏联乱了阵脚,方寸大乱。希特勒之所以可以那么快的打进苏联,就是因为准备了很久,而苏联这边,还在忙着政权的一个纷争,很多人都无心恋战,而且斯大林的一个政治手段,让很多人都感到了一个恐惧,苏联当时是一个内忧外患的一个时期,当斯大林对抗希特勒的时候,对战场的判断出现了巨大的一个失误,当时苏联把兵力都放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因为斯大林知道希特勒想攻打苏联,肯定会想办法切断苏联战场的一个后勤,而乌克兰是粮食和石油的一个根据,如果可以占领乌克兰,那么对于德国来说,可以为后面的推进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希特勒这个战争狂魔却直接打中路,而不是南路,因为部署失误,让德国趁虚而入。

而在战前的时候,因为斯大林的一个自大,不听英国首相的一个情报,因为德国跟英国打的时候,德国的一个制空权已经失去了,那么德国想继续在欧洲战场打下去,那么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苏联,因为对情报的忽视,导致一个时间的浪费。在二战前期,德国无论在指挥官、士兵的作战能力、准备工作,都做得比苏联好,而且德国攻打苏联太突然性,才让德国在前期可以快速的推进战场,但是当战线拉长,苏联反应过来,年轻指挥官的学习能力,很快摸清了德国的一个作战方式,再加上飞机大炮都比德国强,而T—34坦克,是二战最威猛的坦克,让德国吃紧了苦头,再加上后勤补给出现很多的问题。莫斯科战役再遇见百年一遇的寒冬,德国的缺点暴露无遗。

很多都说,如果美国不加入二战的话,苏联会输给德国,这就是这一个笑话,凭借苏联当时的一个国力、武器装备,领土那么多,德国占领苏联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没有美国帮忙,德国希望会失败,耗都能把德国耗死。

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说真的,标题出的不够明朗,战争其实就跟拳击比赛或者街斗一样,一旦进入状态就得使出全力进攻,一定要置对手于死地。

使七分力?对手苏联是足够的强大,不使出十分的力把对手打趴在地,还预留三分干么?

话是如此的说,不过在整个的二战当中,德国用于进攻苏联的军队,大概只占其总兵力的七成,这倒是真的,而苏联呢,则是倾尽全国之力在战!

二战之中的德国,在和苏联开战的同时,还在欧洲的西部保留着大量的部队,用以对付英国佬的反扑。

同时在北非的苏伊士运河地区、阿拉曼地区、班加西地区驻扎着大量的部队。

南欧的巴尔干地区、北欧的挪威地区、波兰、捷克、法国等等,都住有大量的德军部队。

因此说,德国用了七成的力量把苏联捶得半死倒也符合事实。

但是,如果说到用于东线的苏德战场的德军部队只用了七成的力量便把苏联捶得半死,这就不符合事实了。

这是因为,在苏德战场上的德军,一开始就是在把苏军部队往死里整,一点后手都没有留。

就算是如此,也最终没有攻下莫斯科,也最终没有拿下斯大林格勒,也没有赢得库尔斯克大会战。

诚然,苏联的伤亡比德军更为严重,根据以前我所看到过的二战伤亡记录,苏联的损失是惊人的,除了数不清的工厂和民生基础设施都基本是被夷为平地之外,人员的损失也是非常的严重。

在苏德战场,战争直接造成苏联人口死亡是2200多万,其中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名人员在战争中牺牲,就连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大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里也在战争中被俘、惨死于德国集中营。

仅参战的军人损失就有950万人直接死在战场上,另外还有大约560多万苏联红军战士被俘,其中大部惨死在德国集中营。

而德军部队的损失也是十分的惊人,在其它战场打得顺风顺水的德国军队,一旦到了苏联战场那就是犹如到了绞肉机工厂。

有资料说明,德国在二战之中共造成人口死亡是730多万,二军人的损失是370多万,一种说法是造成人口的直接死亡是800多万。

这其中有280万至300万名的德国军人死于苏联战场,占战场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二还要多。

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有谁还能说德国只用了七成的力气就打的苏联半死不活了呢?

这种说法是明显的靠不住的,其实不仅仅是德国和苏联在拼尽全力的打,从一九四三年开始的英美两国对德国的大轰炸来说,英美两国的空军也是在不遗余力的作战,在遭受巨大伤亡惨重的情况之下,仍然没有丝毫的停顿,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战争一旦的进入有利状态,就不能给对手丝毫的喘息机会,不置对手于死地就绝不能停下。

这是因为战争打的就是你死我活、没有什么客气讲,一方如果有半刻的心慈手软,就很有可能让对方喘息过来进行反扑。

所以,在战争中一旦得势,就要更加的拼尽全力将对手置于死地,那种德军只使用了七份力就将苏联捶得半死的说法是不存在的,纯属子乌虚有!

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

苏德战争时期,德国把苏联捶的半死,原因有以下几点。

1.斯大林判断失误

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对德问题上,出现了差错。在苏德战争前夕,左格尔等情报人员已经把相关情报传回了苏联,甚至英美的一些报刊也报道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可是斯大林却始终不相信这些。

斯大林认为,苏德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绝对不会是在1941年。1941年,纳粹德国还没有解决英国,而且美国的态度暧昧不明;这时如果贸然与苏联爆发战争,德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之所以输掉战争,与两线作战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斯大林不认为德国会在一个地方上跌倒两次。

可惜斯大林还是不够了解希特勒,斯大林以正常人的思维来揣测“疯狂”的希特勒的心思与意图,结果自然就是悲剧。

2.肃反运动,致使军心动荡

斯大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打压政敌,发起了肃反运动。肃反运动对苏联军队的影响很大,包括90%的将官,80%的校官在内的35000名军官被处决。这么大规模的清洗,使得苏联军队内部军心动荡,部队指战员每天提心吊胆,无心训练。而且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级别低且年轻的军官,造成苏军从军到营的指挥宫素质低下、缺乏经验。种种因素叠加,是苏军部队战斗力不高。与德国的百战精锐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

因此,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军队指战员可以说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好在最后苏联学习有成,苏联军队开始碾压德国军队。可是那时,苏联也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3.苏联军队战争准备不足

由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刚愎自用的认为,德国不会在1941年与苏联开战,使得苏联军队的战争准备不是很充分。苏联红军一线军队,直到直到这场大战爆发前的三个小时,才收到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于是军、师、旅、团各级仓促传达、各级紧张指挥、各级忙碌的进行战时调整和准备,可还没等苏联军队反应过来,就大多被德国军队击溃了。

4.苏联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兼并了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

苏联建立后,也继承了沙俄时期的民族问题。而苏联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与沙俄一样,采取了高压政策,制定并实行了严苛的民族政策。这就使得苏联国内很多民族觉得苏联剥夺了他们的自由。而德军的入侵,瞬间引爆了苏联国内部分地区的民族矛盾。这些苏联人视德军为“解放者”,并与德国展开密切合作。比如,德军开始入侵的当天,立陶宛就爆发了反苏联运动,隔日便宣布独立。

苏联内部的不团结,也给苏联对德作战,产生了不少的掣肘。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原因就是德国工业制造能力强,所以,开战前期是占有优势的吗,

德国在战术上是做的很好,但是战略上的错误,抵消了它的工业能力,德国四面出击,造成了敌太多,在多国打击联合打击下,哪有不败的道理?

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在二战时,德国军队在欧洲可谓是无人可挡,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不到就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唯独只剩下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大英帝国”还在担惊受怕中对抗着德国军队的猛烈进攻!然而,在1941年德国军队突然把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在东线的苏联,拥有着世界上最大面积国土的苏联军队为何在前期抵挡不住一个小小的德国进攻呢?

国土辽阔的苏联为何抵挡不住德国军队的进攻?小编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苏联军队在当时的武器装备相比于德军要落后得太多太多。

德国军队当时的武器工业制造方面可谓是世界顶尖。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几乎所有的工厂都转为制造军事装备,并且当时的德国军工产值比美国少不了多少,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所以大量性能顶尖的武器装备被制造出来以扩充军队。所以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前期,当时德军依靠着性能先进且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对苏联进行反击作战,武器装备落后的苏联军队根本没能反应过来就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第二点,当时苏联军队高层的战略判断失误。

虽然当时德国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但苏联人依然认为德国人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对苏联发起进攻,因为当时在欧洲还有一个英国并没有被德国人占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认为如果德国在这时进攻苏联,那么德国将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两线作战要想获得成功是多么的难德国人肯定也想到,因为在一战时德国就是因为多线作战而战败。不过“斯大林”低估了德国“希特勒”侵略的疯狂野心,在1941年就疯狂了派遣几百万大军向苏联发起猛烈的进攻!♦第三点,当时苏联国内军队刚刚经历“大清洗”!

在1937年到1938年期间,苏联国内爆发了一场“肃反运动”(大清洗),这场运动导致了当时苏联军队全部几万名军官以及将领被停职调查或逮捕。而大量新上任的年轻军官及将领,对德国军队来说根本就是一群毛头小子对军事作战“一知半解”,在苏德战争前期面对德军已身经百战的装甲集团猛烈进攻下,这群年轻的军官根本想不出阻挡德军进攻的绝佳方案,所以才导致了前期苏联被德军打得节节败退的情况。直到德军打到斯大林格勒附近时,这些苏联年轻的军官才慢慢的算是成熟经历过战争,所以才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全面获胜将战局反转。苏联军队在二战前期的节节败退是有非常多的原因,不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是绝不可能被轻易的打败。在二战后期德国国内资源慢慢匮乏,根本无力再支撑大规模的进攻战争,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全面战败后,德军由之前的主动进攻被迫转为被动防御。综合原因就是当时的德国是被苏联慢慢的耗死最后被迫接受投降!

❤头条“军器战位”报道!

作者:牧小明

编辑:牧小明

发布:牧小明

作者 : 感谢我们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愿世界没有战争。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军器战位:关注每天为你讲解军事武器装备知识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军器战位”每天讲解军事知识

苏德战争时,使了七分力的德国为何能把苏联捶的半死?

题主所说的苏德战争德国只出了七分力,我觉得是指前期德军对苏联发动闪电战,首先,德国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是斯大林万万没有想到的,可以说德国给苏联打了个措手不及,在苏联不知情的情况下,纳粹德国开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并且从多个方向包抄,这是苏联意想不到的,而且毫无防备,因此损失惨重,德国在苏德战争初期确实没有花太大的精力就把苏联锤了个半死。

德国一战战败之后,国家经济萧条,还有割地赔款,国家和人民都不堪重负,这个时候希特勒站出来了,法西斯分子元首,在危急时刻带领了德国迅速崛起,甚至可以与美国抗衡,在短时间内发展如此之快,确实让人震撼,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纳粹德国更是横扫欧洲,甚至想称霸世界,而使用著名的闪电战,对苏联发动快速而出其不意的袭击,让苏联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且伤亡惨重。

苏德战争时二战当中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大型战役,在此次战役中苏军出征人数是德军的三倍之多,而死亡人数苏联红军确实纳粹党的三倍,在战斗人员大大超过德国的情况之下,苏联不仅没有取得优势,反而伤亡人数比德国还多,不得不佩服纳粹党的勇谋,单论打仗,德军在战场上可以说是所向披靡,不怕死就是干,正面交锋苏联红军完全不是德军的对手。

德国经过了一战战败,在压榨之下生存,深深的感受到被欺负是多么痛苦,因此脑子一热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被压迫久了之后反过来压迫别人,二战中欧洲多数国家都臣服与希特勒,但是最终败在了苏联的手上,一方面是深入苏联,对地形和天气都不是很了解情况,另一方面苏联红军的作战人数实在太庞大,哪怕是3个换一个,都够反抗德军的了,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受到了挫败,苏联红军才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回头打反击,由此才一扫颓势,一步一步将德军歼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