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信为什么会成为城隍爷?刘邦是怎么报答纪信后人的呢?

纪信是刘邦的救命恩人!

刘邦这一生,人缘是极好的。落草芒砀山,好兄弟樊哙卢绾生死相随;起兵争天下,萧何张良尽心辅佐。尤其是在楚汉相争期间,虽多次被项羽击败,陷入绝境,但总是有人能挺身而出,舍命相救,帮助刘邦逢凶化吉,绝处逢生。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困于荥阳,因项羽派兵阻断敖仓粮道,刘邦陷入粮食危机。由于刘邦在楚汉对峙期间采取的是策略是“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所以,当时韩信正在开辟北方战场,英布彭越正在扰楚后方,刘邦短时间内没有援兵。期间刘邦向项羽请降,请割荥阳以西为汉地,让项羽退兵但遭到项羽拒绝。在城内粮食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刘邦陷入绝境。

此时,刘邦手下一个叫做纪信的人挺身而出,他献计刘邦。首先以开城投降项羽为由,打开东城门,为刘邦创造出城的机会。然后由他穿上刘邦的衣服,坐上龙车假扮汉王,吸引项羽和楚军的注意力。最后刘邦随着出逃的妇人们,从西城门离开荥阳城。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王可以间出。”——《史记》

项羽这个人向来自负,根本就没有想到刘邦堂堂汉王,会跟着一群妇女出逃。而当时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也在陈平的反间计下,负气身亡,无人点出其中破绽。等到项羽发现面前的汉王不是刘邦时,刘邦早已经不在荥阳。

感到被欺骗的项羽不甘心,他将假扮刘邦的纪信抓起来,逼问其刘邦下落。纪信本就带着必死之心前来,自然是不惧项羽,他坐在得意的告诉项羽,汉王已经成功离开,项羽失去了抓住刘邦的机会。随后项羽又想诱降纪信,可纪信坐在龙车之上,宁死不降。最终项羽忍无可忍,派人在龙车下堆上柴火,将纪信和龙车一起烧成了灰烬。

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史记》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纪信第一次救刘邦了。当初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欲杀刘邦,使刘邦陷入险境。虽然席间有着项伯出手相护,樊哙也及时闯入宴会护卫刘邦。但毕竟是在项羽军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刘邦的处境依旧很危险。于是后面赶紧找了个上厕所的借口离席,随后在随行护卫的护送下,从小道逃离了项羽军营。而这一路上,纪信都护在刘邦左右,力保刘邦安全返回自己军营。

所以,对于刘邦,纪信可谓是忠心耿耿。而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也并没有忘记自己这位救命恩人。他将纪信家乡从阆中县分出,特赐名“安汉”,以此来表彰其保刘安汉之功劳。安汉县也就是咱们今天的南充市西充县。

此外,据说刘邦还为纪信塑像建庙,亲自写下诰词:

“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而历代王朝对于纪信也有追封,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

而荥阳当地的老百姓,将纪信奉为守护城池之神,也就是咱们今天常说的城隍老爷,而纪信的庙便是城隍庙了。

纪信为什么会成为城隍爷?刘邦是怎么报答纪信后人的呢?

纪信,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却改变了楚汉战争的结果。公元前204年,楚汉双方在荥阳相持对峙。项羽切断汉军粮道,将荥阳城团团包围。而刘邦在荥阳城内弹尽粮绝,在束手无策之际,身材和长相与刘邦相似的纪信挺身而出,建议刘邦用诈降之计逃出荥阳。纪信换上汉王服饰,冒充刘邦坐上龙车,从荥阳东门出城向项羽投降,刘邦则乘机从西门逃出。项羽发现中计后,敬佩纪信的忠心,封官许愿诱降纪信,可纪信宁死不降,最后被项羽焚烧致死。

这一情节,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

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汉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可以说,如果没有纪信舍身救刘邦,刘邦等人就死在了荥阳,楚汉战争的结局就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完全改变了。而事实上,纪信救刘邦还不止这一次,早在刘邦赴鸿门宴时,纪信就是护送刘邦从骊山抄小道回霸上的勇士之一。《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因此,刘邦称帝后,一直对纪信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刘邦追谥纪信为“忠右公”,封他为都城隍,给纪信家乡赐名为安汉(今西充县),在长安建庙塑像,永受香火。此外,刘邦还下令全国各郡各县建城隍庙,供奉纪信尊像,纪信也因此成为城隍神。

刘邦还命萧何寻找纪信后人,要给他们封赏,可惜正史里没有关于纪信后人的记载。三国时期的张晏在注解《史记》时,曾声称纪通是纪信之子。但司马迁在《史记·功臣表》明确写了纪通之父名叫纪成,在平定三秦时立有战功,但在攻取好畴时战死了。而纪信则是被项羽烧死的,所以纪通是纪成之子,而不是纪信之子。

到了隋唐时期,民间已经形成祭祀城隍神的固定风俗,城隍神也由此成为了保城护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祛除灾厄的化身,在忠义仁爱的基础上,赋予了城隍神更广泛的文化内涵,由此出现了很多由当地名人名士作为城隍神的现象,比如上海的城隍庙供奉的就是上海本地人秦裕伯,浙江义乌供奉的城隍神为项显佑,杭州的城隍神为周新,苏州的城隍神为春申君黄歇,北京的城隍神为杨继盛和文天祥,福州的城隍神为陈文龙和周苛。

在全国各地,城隍庙很多,不是所有城隍庙都供奉着纪信。但纪信作为古代第一位城隍神,在民间有着广泛且独特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川、陕、陇、豫地区,几乎每一座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供奉纪信的城隍庙或纪公祠。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也感佩纪信的忠勇仁爱,对纪信屡有追封,宋朝追封纪信为"忠佑安汉公",元代追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代追封"忠烈侯"。文人墨客、达官贤士祭悼纪信的文章、诗词、碑刻更是不计其数。

总结:虽然纪信的时代已相距二千多年,但他忠义仁爱的精神却从未离开。后世的关羽、岳飞、文天祥、秋瑾、夏明翰等中华儿女,也一直将他的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成为滋养、激励人们报效家国、忠诚使命、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汉业艰难百战秋,焚身原不为封侯,敢于诳楚乘黄幄,遂使捐躯重泰丘。隆准单骑从此脱,重瞳双眼笑谁酬?天今荒草空祠宇,一片忠魂万古留。纪信和纪信精神,都将永垂不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