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秦朝末年,苛政杂役,昏君无道,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六国残余势力也乘机自立,大秦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公元前208年,陈胜发难于野,携诸侯数十万大军逼近函谷关。时秦国虽有大军,但长城军团守北疆,岭南军团戍百越,来不及救援。仅凭关中守卫京畿的那数万秦军,怕是难以抵挡起义大军。

时少府章邯,临危受命,率骊山数十万刑徒参战,一举击溃起义大军,解了关中之围。此后,章邯乘胜追击,先破陈胜,后灭项梁,以一己之力,差点将秦末起义的燎原大火扑灭。

正是由于章邯的亮眼表现,导致大家忽略了另一个人的发挥。他叫王离,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子,他的手里,掌控着秦朝最为精锐的野战军团——长城军团,也就是大家所常说的蒙家军。

当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击匈奴,其后驻军上郡,修长城,拓北疆,这便是蒙家军的由来。而后秦始皇驾崩,胡亥即位,赵高当权,其矫诏赐死扶苏,夺了蒙恬的兵权,长城军团群龙无首。于是,由当时在蒙恬麾下裨将王离暂代主帅之职。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长城军团作为秦军主力,自然是要回师救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记载,“诸秦所徙适边者皆复去”。

这是必须的,古往今来,攘外必先安内,自己政权都不稳,哪有什么闲工夫去管外面的事儿?唐朝那么强大,安史之乱时,还不是一样弃车保帅,放弃西域,调大批安西军队回国平乱?

除非像南方的赵佗那样,封闭通道,自立为王。但是相对而言,长城军团没有这个条件。一来长城军团大都发于关中,是秦人,加上主帅王离等人,出身将门,对秦国忠心耿耿。而赵佗的南越大军,其兵卒大都就近征发,对于秦国的忠诚度不算高。

而且长城军团主要作用是戍边,抵御匈奴,补给皆来自内地。而南方军团更多的是屯驻开发,其完全可以实现自我补给,对于朝廷的依赖性没有那么高。

所以,长城军团,没有自立的条件。

总之,秦朝内乱爆发后,王离是率领着长城军团回来救援了的。只不过,他们没能赶得上在关西的大战,让章邯出了风头。而既然关中之围已解,长城军团也没有回师咸阳的必要。其从上郡直接向东,直击起义军,显然要近上许多。

于是我们看到王离和长城军团并没有参与到章邯灭张楚,破项梁的这些重大战役中来。

定陶之战中,长城军团虽然增援了章邯,但其只是担当一个侧面辅助作用。而且期间还被刘邦两度击败,实在是有损长城军团的名头。

长城军团作为主力登场较晚,已经是在巨鹿之战中了。其从太原至井陉,与出函谷关一路向东的章邯大军会合,共同围攻赵国。

而后面的结果大家也都比较熟悉,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破了长城军团。主将王离被擒,大将涉间自焚,苏角被杀,曾经的代表着大秦荣耀的蒙家军全军覆没。

当然,关于长城军团的覆灭,其实也有几分悲情色彩。与其说长城军团是被项羽所击破,更不如说是输在了自己人手里。

当时秦朝就两大主力,一个是王离的长城军团,一个是章邯的关中军团。注意,此时的章邯大军,可不再是最初的刑徒军。而是由关中子弟组成的虎狼之师,当初定陶之战,章邯之所以能击破项梁,就是因为秦朝的大量增兵。

而换血之后的章邯军团,在战力上甚至于要强于王离军团。毕竟在巨鹿之战前,章邯几乎是屡战屡胜,而王离军团则是在在与刘备军队的遭遇中,两度被击败。但是,在巨鹿之战,担当主攻任务的却是王离军团,章邯的大军只是负责后勤。

因为此时的章邯已经开始动摇了,他虽然贵为秦军主将,又统率关中大军。但其出身并不算高,在领兵之前只是一个掌管皇帝内务的小官儿。如今战功卓越,早已经引起了权臣赵高的猜疑。其部下司马欣曾告诫章邯,无论胜败,他都是赵高诛杀的对象。

所以在整个巨鹿之战中,章邯实际上是一个消极作战的态度。

后来项羽绝断章邯为王离大军运粮的甬道,导致王离陷入断粮的危机。

“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

对于军队来说,断粮本就影响军心,甚至意味着败局,章邯作为一代名将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可他却作壁上观,不去救援。最终王离何他的长城军团在项羽大军和众诸侯的围攻中全军覆没。

若是当时,章邯能发挥昔日之豪勇,率大军救援。巨鹿之战的结局可能就会被改写。

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所谓的“蒙家军”,应该就是蒙恬统率的长城兵团。关于这支军队的去向,在《史记》中的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

蒙恬时期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鉴于匈奴势力扩张,威胁大秦北部边境,于是,派蒙恬统率三十万大军,讨伐匈奴,修筑长城,取得辉煌战绩。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西汉贾谊《过秦论》)

在秦始皇时期,这支军队就一直驻守在秦朝的北方,防守着匈奴。后来,公子扶苏因为触怒秦始皇,被派去做监军。

在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始皇巡游到沙丘病逝,李斯、赵高和公子胡亥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并下令扶苏和蒙恬自杀,蒙恬临死之时曾说,

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正是对秦国的忠心,使得蒙恬最终选择了自杀,而不是反抗。

王离时期

蒙恬和扶苏死的时候,将兵权移交给了裨将王离。二世胡亥继位不久,就爆发了秦末起义,群雄纷纷而起,秦二世一方面任命章邯为统率,总理一切军务,镇压叛乱,另一方面,命令驻扎在长城沿线的北部军,也就是长城军团内调,配合章邯镇压叛乱。

此时,长城兵团主力渡过黄河以后,一部分堵截镇压赵国的叛乱,一部分编入章邯的主力部队。章邯短短两个月以来,消灭了陈胜张楚军队各部主力,收复了三川、颍川、南阳、陈郡等失地。之后,章邯又消灭了魏国,在定陶之战中击杀了项梁;并与进攻赵国的王离军队在赵国会师,准备一举消灭赵国。会师后,秦军大破赵、齐联军,攻下邯郸。赵国被迫退入了巨鹿城。这时,章邯对部署也做了调整,王离军继续围攻巨鹿,而章邯留在河内和邯郸郡,掩护王离军团。

没落时期

之后,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也是长城军团的覆灭之战。赵国向楚国求援,楚国派宋义、项羽和刘邦兵分两路进攻秦国。途中,项羽杀死宋义,夺取楚军指挥权。项羽夺得指挥权后,指挥军队迅速渡过黄河,最先渡河的猛将英布和浦将军统率的两万精锐,取得胜利后,项羽统率大军渡河,破釜沉舟,以示必死之心。面对战神项羽,首当其冲的,就是包围巨鹿的王离长城军团。《史记》对两军交战描写,虽然简洁,但十分生动。

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楚军破釜沉舟,除了三日以内战胜精锐的长城兵团,没有任何生还可能,人人誓死决战。一日之内,双方交战九次,楚军连战连结,攻破秦军甬道,主帅王离被俘,副将苏角被杀,另一名副将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虽然聊聊数语,不仅可见楚军英勇,也可见秦军惨烈。

项羽擒王离

威震匈奴的长城军团就此在湮没在了秦末大起义中。或许长城军团还有部分在章邯军中,但是这些人也未能侥幸逃脱。不久,章邯在秦二世和赵高的猜疑和项羽的步步紧逼之下,投降了项羽。因为担心秦军人心不服,(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项羽将二十万投降秦军尽数坑杀。

从此,不仅长城军团乃至整个秦军消失在了历史之中,随即到来的就是整个秦王朝的覆灭。

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蒙恬,一位值得后人赞叹的忠臣良将,他为巩固秦朝统一立下丰功伟绩,出生将门世家,祖父蒙骛、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大将,蒙恬更是率领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黄河北岸,将秦国疆域扩展到阴山南麓,并镇守边塞十余年,期间主持修建了万里长城、从咸阳到九原的宽阔直道。

期间与边塞监军的公子扶苏结下深厚友情,可惜这样一位为秦国建功立业的忠信大臣,最后却因政治斗争,以自杀的悲惨方式结束了辉煌的一生,弟弟蒙毅远在咸阳先一步被赵高等人杀害,蒙恬自杀原因在此不细说,蒙恬死后,由他建立起的秦国最精锐的三十万边防军归宿也很惨,基本成了秦五朝灭亡的陪葬品。

蒙恬被赐死后,三十万边防军兵权由王离统领,当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于是拉开了秦末战争序幕,原各国诸侯势力乘机兴起,到处革命圣火,秦二世起用少府章邯为将,赦免骊山刑徒迎击农民军,在大败反秦楚军后,北上攻打赵军,此时还有燕军、魏军势力,于是令王离率二十万边防军支援,于是两军汇合后与诸侯联军在巨鹿展开一起旷世大战,这就是巨鹿之战。

结果大家都知道,秦军碰到了命中克星,项羽,结果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王离率领的二十万边防军被全歼,王离被俘后杀害,章邯带着二十万秦军投降,不久降军全被杀,等于说巨鹿一战,不仅秦军主力丧失,当年蒙恬建立起的精锐边防军报销了大半,仅剩十万在北方抵御匈奴。

秦代长城遗址。

此时的十万边防军已深陷泥潭,蒙恬死亡的消息传到漠北后,匈奴就在集结,听说大部边防军撤往内地,守备空虚时,匈奴奴隶主冒顿单于率大军乘机复渡河套以南,此时的匈奴已统一蒙古草原,成为一方霸主,冒顿单于率军三十万浩浩荡荡而来,边防军因主将自杀、主力远去,王朝瓦解、戍卒逃散,早已没了锐气,就这样被匈奴大军包圆了,河套南北地区尽入匈奴之手,指属于楼烦王部和白羊王部的驻牧。

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蒙家军很可能是秦始皇最有文化的一支军队。

据说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他用枯木作为笔管,鹿毛为柱,研制出了流传千古的毛笔,这种毛笔又叫做“苍毫”。

可见蒙恬不是一介武夫,他应该很有文化,可能也是秦朝有名的“儒将”,其治下的蒙家军也可能是最有文化的一支军队。

那么,这支颇有文化的军队最后去了哪里?

事实上,蒙家军有两个部分,一部是蒙恬家族和亲信家丁,一部就是秦始皇让蒙恬家族管理的秦国军队!

蒙恬家族和亲信家丁,这就是嫡系蒙家军,他们最后的归宿:化整为零,流落四方

蒙恬由于长期率兵防犯匈奴和修长城,因此其家属从山东迁至长城附近的甘肃安定郡定居,并在安定这个地方发达起来。

蒙恬带领“蒙家军”守卫边疆的数年,匈奴不敢南下进犯。

蒙恬和蒙毅遇难后,蒙家军的家丁和嫡系解散了,其子孙也受牵连,蒙恬、蒙毅和“蒙家军”的后代,逃离甘肃安定郡,流落于安徽、江苏、浙江、河南、四川、福建等地!

约有千年,史书没有他们的记载,蒙氏一族几乎绝于史书,寂寂无闻于世间。

这就是嫡系蒙家军最后的归宿:化整为零,流落四方。

秦始皇让蒙恬家族管理的秦国军队,这部分“蒙家军”是人数最多的一部分,他们最后基本上被项羽干掉了!

要说蒙家军!还得从扶苏和蒙恬抗击匈奴说起。

扶苏一次又一次地上谏,并以国家初定、不宜大动干戈为由劝说父皇秦始皇。

最终,暴怒的秦始皇将扶苏派往边境,给蒙恬和蒙家军当监察员去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一次东巡中驾崩了,可以说他死得有点太匆忙了,匆忙得让许多人根本没有准备。

可怜的扶苏!他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倒霉了。

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密谋,联手起来篡改遗诏,当时的诏书还没有被公布,秦始皇就驾鹤西去了,原本想要将扶苏继承大位的他,最终没能如愿以偿。

李斯等人要在扶苏还不知道秦始皇已死,不知道这封遗诏的情况下,让他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否则,这个人只能惶惶不可终日。

想到这些,以赵高为首的这个政变集团立刻搜集了很多扶苏的“罪状”,并且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布了一封诏书:命扶苏、蒙恬自尽。

要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秦始皇的死讯和这封赐死的诏书,谁先到扶苏手里,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很不幸,这封诏书先到了。

当扶苏看见这封诏书的时候,他会居然信以为真,没有造反就死掉了!

蒙恬家族失去武力后,这部分被蒙恬管理的“蒙家军”被王离带领了!

  • 秦末大起义的时候,这支军队被项羽干掉了

章邯的秦军自三战三败后,一直龟缩在濮阳城里等待援军的到来。

他确实等到了这一天。

秦帝国的援军到了,这是一支可怕的军队。

它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叫蒙家军,这支军队是由蒙恬亲手打造的军队。

他们经历过横扫六国、北击匈奴的战争,是一支身经百战的军队。

和平时期,这支军队主要负责戍边和修长城。

蒙恬被秦二世杀害后,这支军队由他的副将王离领导,而这次救援,正是由王离亲自带队的。

援军一到,章邯就大打出手了,王离带领蒙家军偷袭驻军定陶的项梁军。

这时的项梁,仍然还没有察觉到秦军的到来,看来他的军事悟性也太差了。

没有准备的楚军在蒙家军的突袭下,不堪一击

等项梁听到军营外杀声四起之时,他感觉到天已经塌下来了,不过这已经晚了。

楚军大败,项梁战死。这应该就是骄傲的代价吧!

  •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蒙家军一蹶不振,几乎全军覆没

秦军的军事战略就是“谁称王我打谁”。

赵国敢称王,所以就成为秦军主力攻击的目标。

而另一支军队 就是当时刘邦与项羽并不是很猛,而且项羽很年轻,才二十多岁。

所以,蒙家军并没有把这些人看成是自己的对手。

看来,章邯和王离对楚军的战斗力把握得不到位。

当时章邯带兵北上攻打赵国,赵王歇与国相张耳退入巨鹿城,坚壁不出,王离带蒙家军把赵王歇围困在巨鹿城里面,将军陈馀带几万兵驻扎在巨鹿北。

宋义带着部队来到了安阳,他就不打算走了,驻军安阳,而且是长驻四十六天。

他并没有打算去攻打秦军,援救赵国。

他想做渔翁,坐享其成。

项羽可是手痒痒了,他想楚军应该成为灭秦的急先锋,于是他就杀掉宋义,彻底掌握了楚军的指挥大权!

不久,项羽率领楚军最先救援赵国,在巨鹿这个地方使出了洪荒之力!

很多赵国的援军就成为了战场的观众。

看着这支愤怒之师浴血奋战,他们无不惊叹。

在楚军殊死的战斗下,楚军杀死秦将苏角,活捉王离。

这一仗,项羽大获全胜,蒙家军被消灭殆尽,巨鹿之战也从此载入史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一战成名,他的英雄形象从此留在了后人的心中,这是他辉煌的开始。

这也是蒙家军最倒霉的时候,此后蒙家军一蹶不振,消失在秦末大起义中!

总而言之,蒙家军最后大部分都战死沙场了,极少数的士兵后来可能隐藏起来,特别是蒙恬家族的人和家丁,他们在秦末大起义之前就已经化整为零,流落四方了。

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关注和评论!@龚柳辉

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项羽在巨鹿大战中,用宿命的方式击败秦军,将往年的仇人、昔日的蒙家军全部歼灭,这支威震匈奴数十年的强军这样灰飞烟灭。

秦始皇灭六国时期,在面对的最大的敌人楚国的时候,起先是派遣李信,就是王者农药里面的李信,派军攻打楚国,后来被楚国大将项燕所败,而后秦始皇让大将王翦率领着秦国的倾国之兵60万,才击败项燕,项燕身死后楚国灭亡。不过故事没有结束,项燕虽死,项燕的儿子项梁和孙子项羽还在。

曾经的秦军扫平六合,天下无敌

而后秦国的蒙恬蒙武兄弟非常受到秦始皇重用和信任,两人也都曾在攻灭六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天下一统之后,蒙武被秦始皇留在身边,直接参与朝政,而蒙恬则被秦始皇所派遣,率领30万大军向北去进攻匈奴,结果一战而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继而夺取了河南地,而后按照秦始皇的指令,蒙恬一直在北方督造长城,而且防备匈奴的入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的过程中路过沙丘的时候,一病不起,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著名的赵武灵王病死的地方,秦始皇病重之后,眼见长生不老已经无望,于是经派出亲信大臣蒙武去向长子扶苏传旨继位,而此时的扶苏正与蒙恬在一起,在北方防御匈奴的前线。

由于扶苏与父亲秦始皇存在分歧,而且蒙恬又又手握重兵在边境之上,于是扶苏就被秦始皇派到蒙恬处去做监军,然而秦始皇病重事发突然,蒙恬和扶苏远在千里之外浑然不知,而前去传旨的蒙武出发不久,早已经谋划好阴谋篡位的赵高、胡亥、李斯就派人前往追上蒙武进行拘禁起来。同时赵高等人再向扶苏、蒙恬假传圣旨,说是秦始皇对扶苏和蒙恬都不满意,要赐死他们,结果扶苏直接自杀,蒙恬却不相信秦始皇会如此对待他,就没有自杀,但是蒙恬也交出了兵权,而胡亥继位为秦二世后,将蒙恬、蒙武兄弟全部处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谋”。

通过沙丘之谋,胡亥夺得皇位,而赵高掌握大权

蒙恬死后,其所率领的30万秦军就由秦军曾经灭楚的名将王翦的孙子王离来接收,此时的蒙家军,也就成为了王家军。

秦二世继位还不到一年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起义,而此时权倾朝野的赵高,为了迷惑秦二世胡亥,谎称东方仅仅是盗贼而已,那么既然是普通盗贼,就完全没有调动王离的边防军的必要,但是此后陈胜的部将周文率军攻入函谷关,秦朝上下才感到害怕,但是很快出身少府的章邯,组织起关中囚犯和民夫组成新军,将周文击败,而后章邯继续东进,先后攻灭魏王魏咎和齐王田儋和陈胜,紧接着章邯再次击败项燕的儿子项梁,项梁战死。

眼看着秦军形势一片大好,而后章邯北上,准备一举攻灭赵国,此时在北部边境的王离率领秦军南下,计划与章邯合兵一举攻灭赵国、燕国和齐国,并非常顺利的攻占邯郸,并于公元前207年,将赵王包围在巨鹿,于是赵国紧急向各路反秦诸侯求援。

而楚国在接到赵国的求援后,楚王熊心派出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前往救援赵国,可是半路上宋义龟缩不前,而因为叔父被秦军杀害的项羽急于报仇,就干掉了宋义夺取楚军军权,而后率军北上,项羽上演了破釜沉舟的戏码,赶到了巨鹿前线,与王离的秦军直接对峙。

正所谓是“世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历史不经意间上演了祖孙复仇的大戏,因为在16年前的公元前223年,正是此时秦军主将王离的爷爷王翦率领着秦军主力大破楚国名将项燕,结果是项燕兵败被杀,楚国灭亡,而项燕正是项羽的亲爷爷,而如今的巨鹿战场上王翦的孙子王离与项燕的孙子项羽即将上演灭秦之中中规模最大的战争。

而这次胜利的天平没有光顾王氏,而是倒向了项氏,此战中项羽在各路救援的将领都畏战不敢向前的情况下,勇往拼杀,在秦军中往来冲杀,结果大败秦军。王离所率秦军全军覆没,王离本人也战败被俘。

时隔16年,项燕的孙子项羽击败王翦的孙子王离,也终于为自己的爷爷项燕报仇雪耻,而所其所属秦军也全部灰飞烟灭。

巨鹿之战的影响非常深远:

其一决定了秦朝的最终灭亡。巨鹿之战中王离所属秦军的战败,注定了秦朝必然灭亡的命运,此战后不久,项羽在漳污之战彻底击败章邯,从此秦朝再也没有可战之军,失败已经成为必然。而项羽在河北接二连三消灭秦军主力,也让刘邦则以从容的以偏师进入关中,最终灭亡了秦朝。

其二让匈奴势力再次膨胀,王离所率的秦军,本是秦朝在北部长城防线防备匈奴的边防军,而王离率军南下并全军覆没后,北方边境线出现军事空白,不仅秦始皇时期北击匈奴夺取的河南地重新被冒顿单于的匈奴夺走,而且匈奴人还进而骚扰北部边界地区。后来终于与西汉在白登山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汉军战败后,被迫开始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秦始皇的蒙家军最后去了哪里?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之后,他让蒙恬带领30万将士到北边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去打匈奴。

为何要打匈奴呢?

原因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听一个卜卦的人说,秦朝可能会亡于胡人的手里,在秦始皇想来胡人不就是指的少数民族的匈奴吗?

当时能够对秦朝形成威胁的,也就是北边强悍的匈奴了。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亡秦朝的人是胡亥呀。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

因为秦始皇害怕胡人亡秦,他就让蒙恬去打匈奴了,最好把他们给敢的远远的。我们都知道蒙恬带领的大军,大部分都是参加过统一六国的战争的,他们打匈奴当然是不在话下的了,最后他们也是打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马!

秦始皇还让蒙恬带领的大军,修建了万里长城,因为这个是大工程。短时间内不可能修好的,蒙恬带领的蒙家军,一直都是在这里。

结果秦国亡国了,长城也没有修好。

那么,蒙恬带领的三十万大军是如何易手的呢?

秦始皇驾崩在沙丘,他驾崩之后赵高就篡改了遗嘱,把立扶苏为皇帝改为了立胡亥为皇帝。若是胡亥当皇帝,必须要除去扶苏。

因为扶苏更有威望,更得民心。所以,只有除去扶苏,胡亥才能坐稳皇位。

扶苏在哪里呢?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杀了很多人,扶苏给秦始皇提意见,让他不要杀人了,要爱戴自己的民众。

这样的话秦始皇不愿意听,所以,他就让扶苏去找蒙恬,让他戴罪立功去了。

扶苏和蒙恬在一起修建长城打匈奴。

赵高和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之后,他们就拟了一道假的诏书给扶苏,让扶苏自杀。扶苏收到信之后,就想要抹脖子,但是,蒙恬告诉他你现在不能死。这个诏书到底是不是真的都不能确定,你怎么能因为这样的一封信就去死呢?

再说了我们手里有三十万大军,这些大军关系着国家的安危,我们都不能出事。反正,就是不让扶苏自杀。

扶苏还是自杀了,扶苏自杀之后,蒙恬也就被控制住了。因为蒙恬和扶苏的关系好,除去扶苏,必须要控制住蒙恬。

蒙恬就是在扶苏死后被抓起来了的,他被抓起来之后,就把自己手下的三十万士兵交给了副将王离带领。

后来蒙恬被赵高杀了,蒙家军和他也就没有关系了。

秦末大乱时,王离带领着三十万大军到了赵国去平叛

秦二世当了皇帝之后,在他当皇帝的第一年,陈胜吴广就起义了。而且他们的起义得到了天下人的响应,很快天下大乱了。

陈胜吴广的人马短短几个月,就发展成了上百万人。当时,陈胜吴广起义,若是秦二世反应的快,还是能够镇压下去的。

但是,他身边的人都畏惧赵高,不敢说真话。赵高把持了朝政,他给二世汇报天下大事,这个期间赵高把好消息都告诉了二世,坏消息都给屏蔽了。

也就是说二世胡亥一直不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了,他以为就是几个人毛贼。秦军很快就会把毛贼给绳之以法的。

可是,到了陈胜吴广的大军就快杀到都城的时候,秦二世才知道原来大秦就要亡国了,还好这个时候章邯站了出来。他带领咸阳城里的为秦始皇修皇陵的人,稍加训练就去平叛乱军了。

同时,王离也带领着军队到赵国去平叛。在赵国王离把赵王和赵国宰相张耳给围在了巨鹿城里,而且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打下来。

但是,这个时候秦军还是很英勇善战的。

王离的三十万秦军,在巨鹿遇到了项羽的楚军,被项羽所歼灭

项羽的成名之战就是巨鹿之战,在这里项羽带领着5万多的楚军杀入到了巨鹿城当中。秦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了,他们遇到了没有退路的楚军。最终,大部分人都被楚军给斩杀了了,项羽取得了以少胜多伟大战役的胜利。

为何说是没有退路的楚军呢?

大家都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就是说的项羽在打这一次战役的时候,是抱着必死的心态的,他们吃饱了饭,把锅都给砸了,把回去的船也给沉入到了水底。这个情况下他们若是打不赢,就只能死。

所以,项羽带领的士兵,在打秦军的时候,都是以一当十,以一挡百的。王离的三十万秦国精锐部队,就是这样被项羽给干掉了。

这就是秦始皇蒙家军最终的下场。

此战之后,项羽称霸天下,所有的诸侯王见了他,都是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大。最后,就连秦国名将章邯也投降了他。

等于是秦国的所有主力,出了到岭南的那50万大军没有回来,都是亡在了项羽的手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