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
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我们也许会赢,但绝对没那么容易。
比如在欧洲,如果没有美国的物资援助,英国能不能把德国挡在英吉利海峡对面,苏联能否撑到斯大林格勒翻盘?那都是一个问题。
在亚洲,如果没有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打击与封锁,仅凭中国一己之力,能否阻止日本的大东亚共荣计划?这也是一个问题。
接下里,我们不妨从欧洲和亚太这两个二战主战场来分析一下,美国对于二战胜利所起到的一个作用。
首先欧洲战场,当初的老牌列强英法面对德国真的是打了一手臭牌,一味的绥靖政策,希望将祸水东引,让德国去和苏联斗。即使是宣战之后,也是寄希望于马奇诺防线,想着作壁上观。
结果被德国装甲大军的闪电战打了个措手不及,号称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在拥有英国盟友的前提下,仅仅坚持一个多月,就宣告投降。数十万英法联军灰溜溜的逃回了英国,只能凭借着英吉利海峡做最后的抵抗。
而此时的德国,坐拥整个西欧,军事实力空前,更没有想过放过英国这个一战的老对手。
英伦三岛,有着沦陷的风险。此时仅凭英国一己之力,很难阻挡德国,好在有美国。
原本美国自从一战被英国坑了之后,心灰意冷,一心发展经济,想着赚钱,军火物资卖得不亦乐乎,不是太愿意管欧洲这个烂摊子。
1940年的总统大选年,罗斯福和他的竞争对手都斩钉截铁的宣称不会派一个美国男孩去打任何欧洲战争。
但英国毕竟不是欧陆,虽然关系不像今天这般,但还是非常密切的。此外,和英国奉行的大陆均势政策一样,美国也希望欧洲有着国家之间的互相制衡,不愿意看到的德国一家独大。
1941年3月
“在你的邻居家着火时借给他一个消防水管”
美国总统罗斯福用这样一个简单却形象的例子,最终说服力国会,通过了援助欧洲的《租借法案》。
依照这个法案,总统有权向“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任何国家出售、转让、交换、租借或以其他方法处理……任何国防物资”,并决定受援国的偿付方式。由此,美国真正成为“民主国家的大兵工厂”
事实上,早在《租借法案》被提出前,美国的舰队已经在大西洋游弋布防,美国的物资商船开始源源不断地开往英国,大炮、坦克、军舰、战机接连从美国的工厂走上了前线,甚至于美国还有许多军事志愿者,来到英国支援英军战斗。
总之,在美国的强力支援以及英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德国最终放弃了海狮计划,转而将矛头指向早就看不惯的苏联。
而当时的苏联,虽然预感到德国的进攻,但在经历了大清洗之后,根本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我们看到了苏军的一溃千里。特别是在基辅战役中,苏联西南方面军70个师血战10天,结果66万余人被歼灭,近乎全军覆没。
德军高呼着“三个月灭亡苏联”,高歌猛进,一路打到了莫斯科。虽然苏联人靠着不屈的毅力,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德国人,但其形势并不乐观。大溃败之后的苏联元气大伤,想要在和德国战斗的情况下,恢复状态,难上加难。
此时又是美国的《租借法案》,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援助,帮助苏联尽快的恢复元气,这才有了后期的大反攻。二战期间,苏联空军共接收了美国制造的18200架飞机,相当于苏联战时飞机生产的13%;7000辆坦克,是苏联战时坦克生产的8%。以及大量的武器弹药,后勤物资等等。
苏联元帅朱可夫曾在采访中说过:
今天(1963年)有些人说盟军并没有真正帮助我们……但是,听着,我们不能否认,美国人把物资运到苏联,而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无法装备我们的军队,并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
据统计,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给与英国和苏联的援助,分别达到了313.8亿美元和109。8亿美元。这还仅仅是基于《租借法案》所提供的援助,并不包括民间援助以及其他的利益分配交换。
除了物资上的支持,美国作为参战国,在欧洲战场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虽然其参战时间较晚,但却凭借强大的实力成为了西线战场盟军的主导者,解放意大利,诺曼底登陆,解放法国等等,美国出力可不少。
所以,在欧洲战场,美国起到的作用,虽然不如苏联那般具有决定性,但算得上是中流砥柱。
至于在亚洲战场上的表现,美国更是无可挑剔。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就已经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进行援助,特别是在后来苏联与日本签订《日苏中立条约》,苏联停止援华,中国陷入了一个物资供应断绝的艰难困境之。时,是美国的援助,解决燃眉之急。
当然了,出于美国重欧轻亚的策略,中国直到抗战结束,仅仅获得了8.457亿美元物资,只占全部租借物资的1.8%。而且许多因为滇缅运输的问题,没能按要求送达。
不过,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称得上是雪中送炭。
当然,相比于物资援助,美国于太平洋战场上对于日军的打击,才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主力,美国几乎是独立击败了日本海军;而在东南亚以及南太平洋群岛的岛屿上的陆地战争中,美军也是绝对的主力,日本陆军的精锐大部分是被其歼灭。此外,正是因为美国给与日本的压力,使得中国战场上的侵华日军不得不抽调兵力甚至于物资去支援太平洋作战,极大的缓解了中国军队的压力。‘
最后,日本的投降,也是在美军的强力压迫下导致的。首先制海权的丧失,导致了日本本土被封锁,没有了物资的来源;美军对于日本的轰炸更是摧毁了日本的工业基础,使其无力反抗,最终的原子弹则是彻底击垮了日本的战斗意志。
就这些而言,在亚太战场,美国起到的作用绝对是最大的。
所以,综合来看,美国在整个二战中,出钱又出力,对于二战胜利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
美国不参战,法西斯也不可能赢。
美国不参战的前提是,日本不会发动珍珠港战争。对于美国这样的孤立主义国家,如果日本不主动偷袭珍珠港,美国没准真的就捏着鼻子忍了。
但是,美国不参战不代表美国不搞物资禁运。
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国断绝了与日本的商贸供给,日本无法从美国获得至关重要的石油物资,以至于无法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所以日本铤而走险,希望通过袭击美国换取美国的贸易开放,或者至少获得整个西太平洋的控制权,继续维持战争机器的运作。
如果日本不偷袭美国,日本的战争机器很难维持。日本在中国获得了三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完全无法转化为资源。中国极其糟糕的基础设施和活跃的抗日武装让日本根本无法以战养战,只能通过不断地扩张新殖民地希望攫取资源。
实际上,在抗战后期的1944年以后,虽然日本还能在正面战场上击败国民党军,但在广大的沦陷区,日本的基层控制力已经非常弱了。沦陷区的农村被盘根错节的抗日武装所把持,日军只能龟缩到城市中控制主要交通线。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已经开始了局部反攻收复了很多县城。日本的侵略区看起来好像一大片,实际上是一个个松散的小点组成的。
如果美军不介入,也许日军能够投入更多的资源进入中国,但依然改变不了“得不偿失”的事实。中国作为贫穷的农业国,根本无法为日本提供足够运转现代化军队的资源。日军也许可以在中国撑过1945年,却绝不可能打赢。
只不过,如果在日军崩溃之前,蒋介石的意志先崩溃了,以民国政府的软弱和腐败,以割地换和平的“谈判”也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汪伪成立以后,日本有可能以傀儡政权的形式逐渐慢慢消化部分殖民地,但鲸吞中国是不可能的了。
在欧洲方面,没有了美国,苏联也一样能打赢。在二战后初期,70%的欧洲人(指西欧国家)都认为,苏联应该是打赢二战的首功。
只不过随着冷战开始以及苏联解体,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开始人为的被低估,反倒是美国英国开创的第二战场被翻来覆去的讲。实际上,诺曼底登陆并没有美国所宣传的那么重要。第二战场固然加速了纳粹的灭亡,但那更像是在大局已定后的摘果子行为。在1943年,苏联与德国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丘吉尔可是任由斯大林怎么说都不出兵的,直到1944年战局明朗了才出兵。
决定苏德大战胜负的几场会战里,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中,苏联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靠着血肉长城抵抗了纳粹的铁蹄。而这些会战中,美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美国援助苏联的物资固然对苏军的战斗力有很大帮助,但绝称不上是决定性的作用。
经历了几场大战,德国在苏联战场上颓势尽显,被苏军逐步反攻至国境以内。
而面对盟军在西欧的登陆,纳粹始终不将其看做主要威胁。连德军士兵都认为西面的盟军是“友军”,东面的苏军是死敌。当时在德军内部有一句话——向东死死顶住,直到西面的美国人踢我们的屁股。在西线战场,德军的兵力调配都是几万十几万人,发动的阿登反击战也不过几十万人,跟东线动辄两三百万人的大战没有可比性。
当苏军攻入波兰时,纳粹的生命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状态了。此时的英美敏锐的意识到,如果再不尽快登陆,整个欧洲都会被苏军解放。到时候分战果的时候,就没有英美什么事了。
如果说美国不参战,日本可能会获得一个比较体面的下场的话,那么对德国来说,美国参照与否并不会直接影响德国的命运。哪怕美国不参战,英国一样会在苏联反攻态势明显的时候开辟第二战场,德国该怎么死还是怎么死,邪恶的法西斯阵营还是会被摧毁。
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
这个问题很简单的。
二战时期如果美国要求中立,德意日国肯定是大胜,但是中国是个例外,唯独中国不会败!
一是美国中立的结果就是苏联后勤完全崩溃,当时苏联军队连进攻都跑不动了,没有吃的了,是美国的无私的付出给苏联几乎全部的后勤保障,包括武器弹药,尤其是飞机的援助使苏联夺会制空权,意义最大。就是说美国中立,苏联必亡。
二是美国中立英国必然灭亡,英伦三岛奄奄一息,困兽犹斗。
三是美国中立意味着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日本全力占领东南亚,如入无人之境,日本战略物资丰富了,没有后顾之忧了。
四是估计日本解决了战略物资问题,考虑中国的幅员辽阔,永远无力占领中国,日本会见好就收,与中国谈判撤军,估计中国会形成国民党政权,汪精卫政权,共产党政权,满洲国政权并立局面。中国共产党人自立自强,自力更生逐步消灭这些政权,建立新中国。
世界大局是美国独霸美洲,德国意大利和几个中立国家在欧洲。日本占领东南亚,澳大利亚。新中国领土包括苏联远东地区到贝加尔湖畔,蒙古,新疆,阿富汗等等,印度自己独立建国。
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
未来不应假设,历史没有如果。尊重事实就是坚持底线,立场论其实就是“不自信”的遮羞布。对于美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应无限“拔高”,也不该有意“贬低”。即便现在的美国“十恶不赦”,也应该客观看待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因为,二战是世界性的灾难,先后有61个国家,20多亿人卷入这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即便美国的贡献很“微小”,但也毕竟是有益于全人类的。本着“底线”那就该承认;即便美国作用只是“间接”的,受益国也应该感谢,这是客观,也是“良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良心”,它就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
当时的德国和日本是二战的两大策源地,也是轴心国的两大核心。若论综合实力的话,在美国没有“展现”的情况下,德国和日本理应排在第一和第二位。至于苏联、英国和法国这几个当时的强国,虽然它们的实力也比较雄厚,但若与德日两国相比,也是有差距的。战争初期的进程似乎也验证了这个观点。在德国向苏联发起闪电战后,苏联被打的几无还手之力。通常的说法是因为苏联“毫无准备”。我个人一直不赞成这个观点。因为,那时的德国从闪击波兰开始,已经将东欧几个国家“收人囊中” ,如果说苏联对战争没有预判,则很难令人理解。即便是“毫无准备”,那也说明“应变能力”不强。因为,应变能力也是战争的因素之一。
至于法国,那更是有目共睹。战前,法国号称“陆军世界最强”,然而,开战不到一个月,法军就被德国摧毁了“意志”。直到现在,仍然是法兰西民族的“内心之痛”。所以,在战后,法国总想着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原因就是对“赎回尊严”的渴望。而英国,经过二战,日不落帝国正式走下了神坛。不过,平心而论,英国的韧劲,英国对战争的“理解”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毕竟,它也是个多线参战的国家。不仅在西线和德国作战,在非洲和亚洲也都有它的“身影”。而另一个多线参战的国家就是美国。
多线参战而又同时面对德日两国的,理应首推美国。因为,英国虽然也和日本在亚洲及大洋洲地区交过手,但基本上是节节败退的。而苏联和日本交战也只是到了大局已定的“收尾阶段”。而美国参战后,随机成为了对日和对德两线作战的“主力”。谈到美国在二战中的贡献,自然无法用百分比来“量化”。但从方方面面也不难有个判断。比如,战争自然离不开军火,如果军队没有武器和弹药的话,军人也就与老百姓“无异”啦!据不完全统计,在二战期间,除了保证自己的军火所需外,美国还给盟国提供了近60%的军火。而接受美国军援的盟国中也包括苏联和东亚战场。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军火的话,那又拿什么去和德国、日本的飞机大炮抗衡呢?
提到军火,也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参战动机问题了。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是被迫参战的。由于日本袭击了珍珠港,美国才不得不参战。所以,美国不是救世主。其次,美国在战前也曾卖给过日本军火,美国只是想发“战争财”。美国并非单纯的正义。因此,无需感激美国。客观说,这种观点并不辩证。试想,美国身处北美一隅之地,本土并无安全危机。且自身又具备制造军火的能力和水平,人家自然有经济贸易的权力。在战前,美国也没有必要去确定谁是邪恶国家,所以,也没有必要给其套上道德的枷锁。其次,日本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招惹美国,去袭击珍珠港。原因就在于开战后美国已经掐断了对日本的军火供应,最主要是美国将军火援助给了日本战场的“对手”。再者,那时候的美国明显有了参战“趋势”,所以,日本才“抢先出手”。即便美国不是救世主,即便美国是被迫参战。但也不能因此“抹杀”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即便是无需感激美国,但也不应该因为立场而有意“贬低”。这就是“底线”。
至于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的问题,首先,历史没有如果。事实是美国参战了,而且在对日和对德作战中,美军皆是主力。其次,在二战中,美国有一千多万人先后参加了战斗。有百万计的青壮年倒在了二战的战场上。以巴顿将军领导的集团军为例,在牺牲15万人的情况下,使德军付出了140万人的代价。再者,美国除了自己参战外,还向盟国(包括苏联)提供了军火、医疗、运输、食品等诸多方面的援助。如果美国不参战、不支援的话,被美军消灭的那部分敌人必然会是战争上的主力,而其他国家肯定也会因此付出无法量化的“代价”。而如果美国不提供军火等诸方面援助的话,这些“空缺”必然只能靠自己解决。因为没有如果,自然无法断言美国不参战的形态,也不敢断言盟国会失败。但起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胜利不可能来的那么早。
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美国不参战的话,我觉得轴心国肯定还是会失败,但是战争结束的时间就会无限期拖长。甚至被迫讲和,那样的话,世界格局就变了。咱们的意大利(意呆利)忽略不计,意大利实在是太可爱了,如果意大利人做德国和日本的后勤的话,轴心国的日子可能还会好点。意大利的战绩大家都清楚。
回归正题,如果二战美国不参战的话,那自然也就没什么珍珠港袭击。我就把时间线定个在这个地方,因为是珍珠港袭击,美国才参战的,也是向希特勒说的那样“日本人蠢猪,为什么要向美国宣战?”没有这个历史事件的话,美国自然也就不会参战。
当时的欧亚局势当时纳粹德国的装甲部队已经横扫欧洲,铁蹄踏遍整个欧罗巴大陆,连号称“欧洲最强98陆军”的法国都臣服与德国的脚下,而隔海相望的英国,天天被德军轰炸,当时的伦敦就和中国的重庆一样,也是好不到哪里去,局势很不明朗,但是丘吉尔发表演说,告诉世界,英国决不投降!的确,英国人一直死战到底。况且再加上那个时间线,德国人又闪击了苏联,让苏联损失惨重,正所谓是如日中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就开始身心力疲(闪击战号称说穷人的战争)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世界对德国又实施封锁,尤其是美国)再加上苏联的冬将军,让德军很是疲劳。苏联地大物博,有的是能源和人口和你消耗,德军的闪击战对苏联不好使了。就是因为苏联太大了。随着德国和苏联打的几场大会战中,美国又对盟国援助(美国虽然不参战,但是捞油水)苏联这个战争巨人开始苏醒,战争机器开始运作。再加上莫斯科会战的胜利,更是让德军日渐消瘦。(莫斯科会战失败也不怕,在俄罗斯解密档案中,苏联方面早就计划好了,如果莫斯科沦陷,会把首都搬到喀山去,继续战斗。)所以德军失败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除非德国研究出原子弹,那苏联就废物了。而亚洲战场,日军虽然和德军是同盟,但是他不敢偷袭苏联,日本主力全部在中国,中国战事还没解决,再去打苏联,那日本迟早玩完,其二就是日本怕苏联,由于诺门罕的惨败,让日军长记性,加上自己是岛国,资源紧缺,中国战争又持续那么多年,日军不敢轻举妄动,而日本在中国战场上其实也不顺利,正面战场中国军人殊死抵抗,再加上敌后根据地的斗争,让日军筋疲力尽,每天都在搞破坏,今天日军修建的军事设施,明天就被炸了。这种情况直接就贯彻全中国,所以中国方面很有可能面对的是划江而治讲和。日军也就不存在入侵东南亚,还是因为珍珠港,日军为什么偷袭珍珠港,就是因为东南亚,因为日本明白,东南亚是美国利益,如果强取东南亚,美国必然参战。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所以综合以上考虑,轴心国很有可能胜利或者轴心国依然会失败,只是时间会被无限期拖长,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苏联,苏联人挑起了大梁,德军失败是早晚的事情(除非德国研究出核武器)而中国方面面对的也是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继续战斗,誓不投降。等苏联解决完德国,苏联就会打日本,那中国不就胜利了吗?但是那要等到什么猴年马月?第二个就是划江而治,谈判讲和,因为日本方面也已经精疲力尽,中国亦是如此。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以上配图均来源于网络)
我是鹏正!如果喜欢我的问答的话,就请给我点个关注或者小小的赞喔~很重要滴!爱你哟!
我超级宠粉的~
如果美国不参战,二战的结果会如何?
这个假设根本就不成立,因为某种程度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由美国挑起的,说假如美国不参战,还不如说假如美国不存在。
虽然二战已经硝烟散尽70多年,但关于这场战争的讨论依旧余音绕梁,一部《决战中途岛》的电影更是再度掀起了二战热潮。
很多人认为,因为强大的国力,美国始终是决定两次世界大战最终走向的重要推手,尤其是二战。如果美国加入轴心国甚至不参战,同盟国都不可能赢得最终胜利。
听起来挺带劲的,实际上非常扯淡,因为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根本就没有不参战的选择,而且参战就必然是反法西斯阵营。
而美国之所以“无从选择”,根源在于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二战的始作俑者,纳粹德国就是美国华尔街大财团倾力扶持的产物,其目的在于阻挡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浪潮的西进,同时在欧洲搅得天翻地覆,彻底摧毁英法为主导的殖民体系,从而为美国势力的膨胀腾出空间。
而事实证明,美国的做法相当成功,虽然纳粹德国在迅速膨胀后不甘屈于美国之下,但的确发挥了吊打英法并阻挠苏联的作用,这为美国在欧洲的见缝插针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二战的爆发还给了美国两头得利的机会,国内生产力被充分调动起来。虽然历史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高度评价,但美国生产力的恢复和膨胀却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只有战争才是转移美国国内矛盾的最佳方式,为了美利坚的伟大,美国也必须趟这趟“浑水”。
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参战始终都是两个方向。欧洲方面,美国支持英苏等同盟国群殴德国,更像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因为纳粹德国本就是挣脱美国锁链的困兽,美国邀请队友甚至曾经的对手帮忙驯服再正常不过。
而在亚太地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虽然日本的崛起也有美国大力默许甚至支持的结果,但情况和德国完全不同。虽然日本也顶着法西斯之名,但本质和纳粹德国完全不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所谓结盟最大的作用就是保证不打起来。
作为传统的军国主义国家,日本对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觊觎由来已久,最远可追溯到1895年甲午海战之后,而彼时的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远不如日本。
所以,美国同样需要一个在亚太地区见缝插针的机会,这种扩张需求也决定了美国不可能在日本扩张问题上听之任之。
果然,当日本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并趁德国横扫西欧开始对英法在亚洲的殖民地下手时,美国终于停止了对日本的支持,开始中断日本石油供应,并冻结日本在美资产,这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而言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所以日本很快暴跳如雷,因为日本在1939年诺门坎事件中的惨败,加上苏联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遥远的里海盆地和高加索地区,这使得日本最终放弃了北进的打算,转而和苏联保持“中立”。所以当日本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制时,走投无路的日本不得不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
而因为此时的苏联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南京国民政府也一如既往地烂泥扶不上墙,其他地区则直接是殖民地,所以在亚太地区没有和日本势均力敌的政权,这决定了美国想要打进亚太,就必须要亲自上手和日本龙争虎斗。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太平洋战争四年,美国和日本鏖战大半个地球,终于将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国彻底碾碎,而战后的美国也成为亚太地区最强大的存在,直到1949年共和国成立。
而在欧洲方向对英法等传统殖民帝国的变相打压也彻底摧毁了他们的殖民体系,战后美国通过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将英法彻底打回了原型,世界进入两极格局时代。
所以,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它既是二战的发起者,同时也必然是参战者。而即便美国排除万难做和平使者,坚决和二战划清界限,法西斯的失败也是必然结果,这其中不仅仅有法西斯反人类的属性,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无论德日意三大轴心国还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仆从国,他们的特点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同时缺少殖民地的反哺,这注定了即便没有美国参战,法西斯也必然会在消耗中轰然倒下。
而且,美国不参战,不代表美国不支援同盟国,毕竟和法西斯不是一路人,美国即便只是利用强大的国力对同盟国大力支援,也能够最终压垮法西斯阵营。
所以法西斯必败,美国的参战与否不影响最终结果。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