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群与郭沫若过了半辈子,在郭去世后,为何选择自尽?
于立群在郭去世后为何选择自尽?
作为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也是最后一任妻子,她陪伴了郭沫若走过人生最后的时光。在郭去世后的第二年,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关于她这么做的原因,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
而外界最广泛的猜测还是关于她发现了郭沫若曾与自己姐姐的说不清的关系,再加上自身痛失爱子,疾病缠身,于是在绝望中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清这件事的话,就不得不说一下郭沫若的婚史了。
郭沫若此人虽然艺术成就颇高,但私生活却比较混乱,堪称一代渣男,甚至有人说他是衣冠禽兽。
郭沫若一生又三段婚姻!
第一任夫人张琼华是他顺从父母之命结下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之后。他来到了日本后结识了日本护士安娜,两人也是结为夫妻,但是却面临了郭沫若的始乱终弃,并在其1938年回国后结识了第三任的妻子于立群。
于立群与郭沫若两人感情是相当不错的,并在婚后留下6个孩子,陪伴彼此走过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光。
在这期间,于立群遭受了接二连三的打击。
1967年,三子郭民英无故自杀,死因成谜;1968年,次子郭世英被红卫兵刑讯逼供后坠楼身亡,同样死因不明。
连续的丧子之痛,差点要去了于立群半条命,她本就患有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病,不过好在郭沫若一直陪着他。
而郭沫若死后,于立群彻底失去了依靠!不过好在后来她又找到了精神寄托,开始整理郭沫若的作品,准备《郭沫若文集》的出版!
但是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就是,当时的她发现了郭沫若与自己亲姐姐曾经来往的一些信件。
当年在日本的时候,郭沫若对她的姐姐于立忱也是一见钟情,两个人的交往非常暧昧1937年于立忱的自杀,也被很多人猜测是与郭沫若有着莫大的关系。据说是当年于立忱怀了郭沫若的孩子,郭沫若却想抛弃她们,最终于立忱伤心自尽!
于立群在整理郭沫若遗物的时候,无意间发现郭沫若与自己姐姐的那段情史,于立群才知道自己的姐姐是因为郭沫若的始乱终弃而死。
其最后的那道心理防线终究是崩溃了,本来就拖着自己的残病之躯,对于失去两位儿子事情有着莫大的心结,这下她终于是对世界失望,选择在绝望中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于立群与郭沫若过了半辈子,在郭去世后,为何选择自尽?
郭沫若与于立群两人相比,前者的名气度要稍微大于后者。对于郭沫若的认知,我们很大程度上都要取决于课本。其实很少人知道两者是夫妻关系,因为于立群这个女人比较低调。郭沫若这个男人其实是有些滥情的,他有过婚内出轨和多次婚姻经历,可以这么说,他对于婚姻是不忠诚的。他的第一任妻子便是张琼华,是典型包办婚姻的牺牲者。两人根本没有什么感情基础,婚姻破碎也是在情理之中。后来郭沫若留学日本,因缘巧合下结识了个日本女子,两人从相知到相恋最后成婚 。
他的第三任女人是个地下情人,郭沫若没有给她名分,这个可怜的女子便是于立群的姐姐。其实于立群的姐姐也是个挺深情的人物,随意听信郭沫若的花言巧语。最后由于怀孕这个消息被他得知后,郭沫若坚决不要这个孩子,在伤心之下于立群的姐姐自杀了。也许郭沫若也觉得自己该安定下来了,所以后来找了老实本分的于立群,作为其最后一任妻子。他们二人在一起生活了大约40多年,婚姻关系算是比较稳定的,更何况女方还为男方孕育了6个孩子。
如果说郭沫若对于立群没有真爱,只有逢场作戏的话,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两人的婚姻周期真的很长。要知道人的一生最多只有两个40年,郭沫若的大半年华都给了于立群,那其中肯定是有真爱成分的。要知道郭沫若的桃花还是有很多朵的,再加上他本人的才华也是不小,对异性的吸引力挺大的。同样的道理,在相处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于立群对郭沫若肯定也是有真爱成分。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在郭沫若去世后,于立群要放弃自己的生命选择自杀。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儿子和丈夫都是极其重要的。可能有人就会问,丈夫离开了,不是还有子女陪伴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他们的一个儿子不幸被害身亡。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和加上自己丈夫的离去,这双重打击之下,难免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关于于立群最后选择自杀还有个说法,便是归咎于其姐姐的死去。一边是自己朝夕相处40多年的丈夫,另一边是自己骨肉相连的亲生姐姐,对于于立群来说都是不能分割的。自己的丈夫对于婚姻的忠诚度不高 ,有着典型的负心汉行为,所以一气之下于立群选择了自杀。其实最后这个版本是不太可信的,因为后来都有官方人士出来辟谣过。
于立群与郭沫若过了半辈子,在郭去世后,为何选择自尽?
郭沫若和于立群生活了40年,两人有6个孩子,这段婚姻原本很美满的,可是,于立群却在收拾郭沫若遗物时,得知了姐姐的死跟郭沫若很大关系。
一边是自己的亲姐姐,一边是跟自己生活了40年的丈夫,而姐姐因为丈夫的缘故,自尽身亡。
郭沫若跟姐姐是恋人关系这个是于立群之前所不知道的。据说,于立群当时身体状况还不太会,一气之下就自杀了。
那么郭沫若跟于立群的姐姐到底是咋回事呢?
这话就要从头说起了,郭沫若一生共有4名女性伴侣
第一个,张琼华,郭沫若的原配夫人,两人是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后来离婚。
第二个,郭安娜,日本人,原名佐藤富子,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相识,两人相爱并结婚,有5个孩子。
第三个,于立忱,郭沫若在日本时结识,产生感情并发生关系,但当时郭沫若是有妇之夫,这种情人关系无疑属于“婚内出轨”,很不道德,而且郭沫若信誓旦旦要和郭安娜离婚,迎娶于立忱,却在于立忱怀孕后要求打掉孩子,使得于立忱万念俱灰,在1937年返回上海后自杀。
第四个,就是于立群,给郭沫若生了6个孩子。
两个人的婚姻周期是最长的,有人猜想,两个人的婚姻只所以这么长久,或许是郭沫若心里一直藏在对她姐姐的愧疚吧。
人做事天在看,于立群最后的自杀,可能还是一时接受不了姐姐的死跟丈夫有关。
于立群与郭沫若过了半辈子,在郭去世后,为何选择自尽?
郭沫若的骂名
最近几年似乎往郭老身上泼脏水成了某种时尚,不夹枪带棒的损他几句仿佛跟不上潮流一样,郭沫若这个名字开始成了小人、渣男、墙头草、马屁精的代名词,总之通论是这家伙的人品差无可差,就是个有才无德的渣子。
然而众多人云亦云的人里大抵很多都不知道,他以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月俸200银元之身,在“四一二”后写下讨蒋檄文,被全国通缉。大概他们也不知道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以文人之身参加武装斗争,起义失败后差点死掉。说这样的人贪生怕死,我是有点难以开口的。
说他在特殊年代没有节操的人只需举出一例就行,那足足十年时间里他有没有整过别人?他能不能通过整别人自保?起码保住两个儿子的性命?他的道德底线起码比拨乱反正后那群把责任推给时代的家伙强吧?人家压根就没去整人。
私德不修再剩下的黑点就是私德不修了,说实话,郭老确实是私德不修,和原配张琼华结婚五天就离家而去,再也不认这桩包办婚姻,大抵和徐志摩有几分神似。唯一不同的是他晓得自己事儿做的够渣,1939年去给守活寡的原配鞠躬道歉,虽然屁用不顶。
对待日本姑娘佐藤富子绝对也是始乱终弃,人家姑娘破家而出跟他过日子,他1937年回国后就不理人家了,害的姑娘千里寻夫他都避而不见,这种渣男行为确实应该被唾弃。好在总理办事靠谱,没有让佐藤富子太过难堪,还在郭老临终前见了他一面。
但是关于题主问的郭老最后一位夫人于立群的死因,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连环扣式的谣言,充满花边新闻的意味。似乎标准答案应该是于立群在郭沫若死后整理他的遗物,赫然发现生活了40年的丈夫居然跟姐姐于立忱有染,还害的姐姐怀着身孕自杀。无法接受这样打击的于立群只能吊颈自杀。
但有些确实是谣言然而我不得不说,于立忱的自杀大概率跟郭沫若没关系,虽然于立忱在担当《大公报》驻东京特派记者期间和郭沫若确实关系亲密,但两人分开是因为《大公报》不再负担于立忱的旅日费用,于立忱才在1937年初回国,又于当年5月自杀的。
而郭沫若在1937年7月也回到中国参与抗战,在上海期间于立群将长姐思念郭沫若的诗笺亲手交给了他,两人这才算认识。也就是说从最开始于立群就知道姐姐和郭沫若的关系,那么嫁也嫁了,40年都过去了,郭沫若都去世了,于立群才想起来姐姐这段旧事?显然不可能的。
那么关于于立忱因为被郭沫若抛弃,怀着身孕含恨自杀的事儿是从哪传开的呢?我仔细找了一下,出自1984年6月15日的《联合报》,作者谢冰莹。在那篇叫《于立忱之死》的文章里,绘声绘色的说了在医院看到了做人流的闺蜜于立忱,关怀之下于立忱流泪控诉郭沫若始乱终弃,自己只能自杀了事云云,结果没几天于立忱就真的自杀了。
对于这个故事吐槽机可以负责任的说是假的,谢冰莹不可能在1937年见到死前的于立忱。因为于立忱是在那年5月于上海自杀的,而谢冰莹当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卢沟桥事变爆发才回国,那时候于立忱已经死了。
既然谢冰莹不可能见到于立忱,那她为啥要写那篇文章呢?答案其实就在文章后面,谢女士大力鼓吹了常凯申队长雅量非凡,数次对色狼文人郭沫若表示关怀,然郭某之丧心病狂令人发指,居然三番五次的背叛常队长(话说人家郭沫若一直在我党吧)。
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于立群为什么会自杀?坦率说吐槽机不知道,我能确定的是和她的姐姐没有关系,至于和郭沫若有没有关系就不乱猜了,不负责的事还是少干为好。
总结起来吧,郭沫若弄成今天这个名声,该反思真不是他,吐槽机有时候挺奇怪的,历史里除了圣人和混蛋就没有别的玩意儿了吗?
于立群与郭沫若过了半辈子,在郭去世后,为何选择自尽?
首先,和于立忱无关,也不存在于立群知道郭沫若和于立忱什么事一时想不开自杀。因为于立忱和郭沫若是没关系的,说他们是情人,是80年代当时台湾地区作家谢冰莹的造谣。实际上,早已经有人辟谣,证明于立忱死的时候,谢冰莹压根不在于立忱身边。谢冰莹造谣,是因为谢当时站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这边,可以对代表共产党的郭沫若进行抹黑。
那么于立群为什么自杀呢?我们知道,文革岁月中,郭沫若和于立群有个儿子不堪受辱选择了自杀,对于父母而言,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先于自己离世。而郭沫若死后,于立群一下子就失去了依靠,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自杀。这一个是比较好解释的。
我看了下面其他答主的回答,基本是被谢冰莹造谣的内容蒙蔽了,所以没啥价值。
于立群与郭沫若过了半辈子,在郭去世后,为何选择自尽?
这个问题乍一看还以为是于立群和郭沫若夫妻伉俪情深,所以于立群才会在郭去世之后选择自尽。
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于立群自杀的真正原因分析如下我们先来看看他们两个离世的时间,郭沫若于1978年6月逝世,而于立群是在1979年2月去世的,这之间大约相差八个月左右,如果是因为接受不了丈夫的死亡想要追随他去的话应该不会等这么长时间。
另外在郭沫若逝世之后,于立群还曾一度把精力投入到念《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因为于立群女士特地编选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后所作的诗集—《东风第一枝》以纪念郭沫若。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其实于立群并没有打算做殉情之类的事,那么会不会是因为长期遭受精神和病痛的折磨而亡呢?
于立群于1979年2月25日在北京故居去世,而后官方对于此事的报道是:和姐姐一样,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去世”。当然,官方对此的解释也不是不无道理,据了解,于立群自解放后,身体状况就十分糟糕,还患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为此他还曾和丈夫子女分开过一段时间,去外地的医院静养,后来身体有所复原以后才又回到北京。
后来在那个非常时期,因为丈夫郭沫若的缘故,他们一家人都遭受了猛烈的攻击,处境也越来越糟糕,于立群一生共生育六个孩子,四儿两女。可是光是那个时期就失去了两个儿子。虽然当时毛泽东有下令对郭沫若一家进行保护,可是还是无济于事。
1967年,在音乐学院读书的郭民英自杀,次年,正在北大读书的郭世英就被北京农业大学的红卫兵抓走并殴打致死。两个儿子的相继死亡无疑给于立群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本就患有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病的她更是悲痛欲绝,精神再次受到创伤,以后便多次住院,身体也每况愈下。
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这么理解,于立群在多重的打击下,精神状态已经达到顶峰,然后在1978年这个和自己过了大半辈子的丈夫又悄然离去,这就自然成了压死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于立群在残喘了一年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停止了自己多年来的痛苦。这么看来,似乎一切都顺利成章,可是关于于立群的死还有一个细节问题。
那就是于立群是在1979年2月得知自己的丈夫郭沫若其实在1934年至1937年就一直和于立忱(于立群的胞姊)保持着恋人关系。这也就是说郭沫若和于立群在一起前,一直在和于立群的亲姐姐交往,而且姐姐于立忱是在1937年自缢身亡的,这就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因为郭沫若的原因使得于立忱忧郁自杀。
而在北伐时期有一位了解郭的女作家,她叫谢冰莹,就是她揭开了这个真相:于立忱貌美,亲切可爱,标准的好记者形象,可惜被郭沫若害死。于立忱在临死前约见了谢冰莹,亲口告诉了她一切: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文里说的“安娜”是被郭沫若抛弃的第二个妻子。
(“文学巨匠”郭沫若)
而于立群此时或许对姐姐有一种愧疚的感觉,又或许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深爱的丈夫和自己的胞姐有不正当的关系这样一个事实,更不能接受自己所爱的姐姐被自己所爱的丈夫害死的事实而选择的自杀。资料上对于立群死亡的方式描写的是缢死,也就是上吊。无论怎么说于立群的自杀和郭沫若都脱不了关系。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