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的“样式雷”是怎样的一个家族?
“样式雷”家族是古代建筑业的标杆,作为中国建筑史上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建筑家族。
“样式雷”家族为大清帝国主持修建皇家园林、行宫、陵墓长达二百多年,是康熙皇帝钦定的“皇家工程师”。
“样式雷”家族主持建造了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北海、天坛、景山、颐和园、中南海。这些令西方人大为惊叹,并且在人类历史上璀璨夺目的“建筑宝石”,都是出自于“样式雷”家族之手,他们是描绘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工程师,亦是中华特色建筑的伟大的缔造者。样式雷家族开山鼻祖——雷发达
康熙中叶,在康熙大帝的领导下,大清帝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户部库府充盈。
康熙大帝为彰显大清皇室的威严,卓工部、户部计划紫禁城的扩建工程。
康熙大帝对太和、中和、保和三大宫殿的工程十分重视,经常亲自观礼。
一次,康熙大帝在下了早朝后,前往太和殿监督工匠“上梁”,几个彪形壮汉将大梁举起,对准机括处正准备“上梁”,突然榫卯卡住了大梁,几个大汉没了主意,工匠们呆若木鸡,面面相斥…
康熙大帝正要发作,只见一个年轻工匠,腰别铁斧,顺着大梁爬了上去,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大梁”顺利归位,这个年轻工匠就是雷家开山祖师雷发达。
康熙大帝慧眼识英,将雷发达升为“工部样式处掌案”。
“样式雷”家族书写的百年史诗就此拉开序幕。圆明园的缔造者—第二代·雷金玉
雷发达的长子雷金玉,自幼便对建筑十分热爱,成年后的雷金玉思维敏捷、设计独特、技艺高超,丝毫不逊色于雷发达,
雷金玉不仅是一位建筑学家,还是一位模型艺术家,在设计建筑皇家园林之前,雷玉金都要亲手制作建筑的“烫样”(模型),出自雷玉金之手的烫样十分精致,连康熙大帝都爱不释手。
经过雷发达的大力举荐,康熙大帝任命雷金玉为圆明园的总工程师,雷金玉不负众望,以天下第一园林的成绩,祖国江山添上了美丽的一笔。
自此,“样式雷”家族的名望、声誉,达到巅峰。没落之族的星星之火——第三代·雷生澂、第四代·雷家玺
雷金玉71岁过世,膝下5子,可惜长子、次子、三子、四子都是游手好闲的庸碌之才,无法继承家族事业,此时的雷生澂还在襁褓之中。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工部样式处掌案一职被雷金玉的徒弟篡夺,雷发达传下来的设计图也被夺去,其余四子好赌成性败光了家业,心灰意冷的雷氏家族决定去南方定居。雷生澂的母亲是雷金玉的六夫人,她抱着雷生澂,跪在雷发达和雷金玉的灵位前…痛哭不止!
她不甘雷家两代人的心血被无耻之徒篡夺,于是带着三个月大的雷生澂,跪在工部门口整整一天一夜,终于为雷家求得了“幼子成年后重掌样式处”的特权。雷生澂仿佛是上天赐予雷家的“救世主”,雷生澂在曾经追随雷金玉的学徒中学到了不少本事,他在雷氏家族的建筑风格上,融入了“康乾盛世”的政治思想,乾隆皇帝对雷生澂大为赞赏。
他不仅重新夺回了样式处掌案的官职,还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家玮、家玺、家瑞,都培养成了清朝顶尖的建筑人才,第二子雷家瑞更是三兄弟中的翘楚。
雷生澂在死前,为雷家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四个字“不忘祖业”,“样式雷”家族得以重振家风!雷家精神的传承者——第五代·雷景修、第六代·雷思起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样式处工作被迫停止,雷景修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
在闲暇之余,他望见了祖宅中挂起的“不忘祖业”四个大字,雷景修萌生了一个念头,后来他将雷家祖传的手稿、烫样整理成书,国家博物馆中保存的样式雷图样,大多都是出自雷景修之手,
雷思起是雷景修的第三子,因技术高超而得到慈禧太后的信赖,主持修建慈禧陵墓,为了满足慈禧太后的各种要求,而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雷思起,累死你……最后的太阳——第七代·雷廷昌、第八代·雷献彩
雷思起被累死后,长子雷廷昌便接任了样式处掌案一职,雷廷昌和长子雷献彩主持了惠陵、崇陵、颐和园、重修圆明园等清朝末期的几项重要建筑工程,慈禧太后对雷家的器重,成为了黑夜前的最后一米阳光。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已经不再需要“皇家建筑设计师”,雷家从此没落。
清宫的“样式雷”是怎样的一个家族?
提起“样式雷”,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神奇,他们家族七代人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执掌着宫廷的“样式房”。
他们创造了中国五分之一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像天坛、颐和园、故宫等等。
这个家族到底是这么样的呢?首先我们来看几个“模型”:
这种“模型”学名叫“烫样”,它是建筑工人施工前做的一个微缩版模型,也方便皇帝预览。
上述这几个由样式雷家族制作,又被称为““样式雷建筑烫样”。大家可以仔细看,这些烫样特别精巧,从结构、尺寸到设计精益求精。
据记载,样式雷家族从康熙二十五年第二代雷金玉到清末民初第八代雷献彩一直都是作为清宫设计部“样式房”的掌案,统管一切设计事宜。
样式雷家族的出现,不仅为我们设计了无数精彩的建筑,比如一坛(天坛),二宫(北京故宫、承德离宫及外八庙),二陵(清东陵、清西陵),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五园(圆明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
而且也堵住了外国人的“流言”:认为中国建筑都是工人靠经验而为,完全无章法。
雷家祖孙七代,每一代都是传奇,比如样式雷的开山鼻祖——雷发达。当年他学艺出山,投身清廷的宫廷建筑,在太和殿的上梁仪式中,他表现出众,被年轻的康熙皇帝当场授为工部营造所长班。
自此,雷家开启了建筑传奇!
再如第四代传人“雷氏三兄弟”中的老二雷家玺,他为乾隆皇帝设计了太上皇养老院宁寿宫和乾隆花园。
还有为慈禧和慈安设计陵寝的雷思起等等。
不过到了清王朝覆灭后,雷氏家族渐渐衰败,最后竟沦落到靠变卖祖传图档度日的地步。
后来,在老一辈建筑学家朱启钤先生等的抢救之下,“样式雷”图档得以保存,这才挽救了国宝的命运。
清宫的“样式雷”是怎样的一个家族?
【实拍样式雷家族的烫样,并讲讲这个牛逼整个大清朝的家族】
开始先说一下,我的文物照片都是亲手实拍,下面某个没和我打招呼就私自用我照片的答主行为真tm恶心,私自裁掉我的水印为以所用,垃圾行为不解释。下面言归正传说说大清朝这个牛逼的雷氏家族是如何火起来的。
话说那是在大清朝初年,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西人来当时的帝都北京谋生活,他靠着精湛的手艺成为了大清宫廷内务府专门负责营建皇家园林,宫殿的设计师,在几次令人称绝的工程中,这个江西人被皇帝所赏识,他升职了!他被任命为皇家宫廷样式房的首席大拿,说白了就是总工程师。在样式房一亩三分地中,一切都是他说了算,这个江西人名叫雷发达,正如他的名号一样,他真的发达了,随后,说着康乾盛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皇家工程由他设计并开始营建,一如现在火遍全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皇家夏宫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皇家敕建的寺庙以及皇家最为重视的陵寝(清东陵,清西陵以及一些阿哥,格格,王爷的)都是雷氏家族打造而成,可以说,几乎90%的大清皇家工程,都是雷家的作品。所以说雷氏家族是一个怎样显赫,怎样牛逼,相信不用多说了吧。
下面说说雷氏家族在营建过程中一个好玩的环节,叫做“烫样”,毕竟在古代还没有电脑,也没有建筑用的建模软件3dmax什么的,所以在设计完成后,雷家创造性的发明出一个结构模型,这种模型就称之为烫样,等完成这个东西后,在按照皇帝本人的具体需求改动,知道“甲方”满意为止,这样就给今后工程中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拆改,节省了很多气力。
这个实拍的烫样是清东陵皇帝陵寝的模型,大家可以从其中看到详细的皇陵结构和具体布局,这种物件与现代建筑设计师有相似之处,看来古今的艺术还真是相同的,区别仅仅是操刀的工具不同而已,理念都是一脉相通的。
清宫的“样式雷”是怎样的一个家族?
每个时期都会有那个时期的名门和望族,这些望族的诞生有的是因为身份和血统,而有的则依靠传统的技艺和手艺,以及叹为观止的手法。在汉朝到三国的时期,量定一个人是不是名门望族,量定一个人的家族是不是很厉害,要看这个家族中人在朝廷中所担任的官职,要看这个家族中人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例如东汉末年的袁氏家族,袁绍和袁术之所以能够发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多少本事,有多少能耐,而是因为他们的祖上大都在汉朝官居要职,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被称为“四世三公”之后,在有了这样的头衔后,他们便在一定程度上比别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比别人有了更多的人脉资源和公信力。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雷氏家族,则是活跃于清朝时期的一个名门望族,这个家族之所以能够在后来得到发达,得到别人所赞叹的荣耀,那是因为在十七世纪末的时候,一个叫做雷发达的南方人,为了追求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为了谋求较高的地位,他便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也就是帝都北京。在来到了这里后,他便通过一定的门路,参加了制造宫殿的活,在工作的过程中,当时的负责人看此人做事沉着冷静,做事的手法很是高超,所以便将其从底层进行提升,一举提升到了负责设计的工作。也正是担任了这样的工作,才使得他在后来有了发达的机会,才使得他在后来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
在有了祖辈的起点后,雷发达的后八代都因为“前人栽树”的原因,而世世代代的投入到了为皇家建筑陵园的工作中,比如较为著名的宫殿、清朝的皇陵,以及大家所熟悉的两大园: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当时的雷氏家族所负责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潜移默化,使得人们将这个雷性的家族称呼为“样式雷”。
就对于这个家族来说,“样式”的意思便是一种模板,而且是一种较为优秀的体现。正是这样的熟练和优秀,才使得当时的雷氏家族能够把持着清廷的建筑设计很久的时间。要知道这便是一种权力,很多人对于权力的定义只是在官职上,只是在做了多大的官上,但是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因为“权力”是一种“可以使用和把持的某件事”,雷家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很是发达,在当时的分量很重,那是因为当时他们家族对于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是一种垄断式的把持,再加上该家族长时间的为皇家做事,所以就使得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依赖。就比方说你是一个领导,每天用一个人很是顺手,而且此人做事也很是得力,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你会有一种使用该人的“熟悉感”和“依赖感”。正是对于雷氏家族的这种依赖,即使当时周围有些人的手艺会比这个所谓雷氏家族中的人强,当时的清廷也是不会用的,因为他们在当时只信任“样式雷”,只信任雷氏家族的手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当时的雷氏很是风光。
所以说,雷氏家族是一个以为皇家修建建筑起家的家族,而在后来几代人的积累中,使得他们越来越被皇家所重视,也越来越被皇家所看重,也正是这样的重视和看中,才使得当时的雷家能够把持着皇家建筑设计的权力,把持着皇家对于该家族的依赖和喜爱。
清宫的“样式雷”是怎样的一个家族?
一提到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肯定大多数人耳熟能详。这些巧夺天工的皇家园林建筑,早已被列入为世界文化遗产。
人们在惊叹于这些古代建筑宏大的规模、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设计时,是否曾经想过,这些举世闻名的建筑瑰宝,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建筑瑰宝——故宫)
其实,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出自“样式雷”家族。
那么,“样式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家族?居然会有如此高的成就呢?
雷氏家族在清王朝200余年间,有8代人供职于内务府营造司样式房,几乎参与设计了全部的大型皇家宫殿和园林,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段奇迹和神话,也打造了“样式雷”这样一张如雷贯耳的建筑世家的经典名片。
“样式雷”的发迹,要从雷发达这一代说起。
康熙帝第一次游览江南后,便对江南的秀美景色念念不忘。尤其对江南精致的私家园林更是赞不绝口。于是,他决心仿照江南园林,改造紫禁城,修建皇家园林。
在康熙帝重修三大殿的过程中,雷发达从家乡江苏金陵应召来到北京,加入到全国浩荡的营造宫殿队伍中。
不过,此时的雷发达还默默无闻,只是一个小小的工头,带领着手下几名工匠,做着一些基础性的木匠活。
一次偶然的事件,让雷氏家族就此鱼跃龙门,扶摇直上了。
在太和殿上梁之日,康熙帝亲临现场行礼。但偏偏大梁举起后,榫卯高悬而落不下。在场官员都吓得惊慌失措。这时,雷发达的儿子雷金玉拽起斧子就往上爬,爬到柱子上后,只用了几斧,就让大梁分毫不差地合拢了。康熙帝龙颜大悦,对雷发达“面敕授工部营造所长班”。
对于这段离奇经历,后人用“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来形容。
(雷金玉画像)
雷金玉是雷氏第二代,他不但继承了父亲营造所长班之职,还为康熙帝设计修造了畅春园,被提拔为样式房掌案。
在此过程中,雷金玉出色的技艺、良好的儒家教育、较高的文化修养展露无疑,进一步得到康熙的青睐。于是,康熙又把另一项重大工程——承德避暑山庄的设计,交给了雷金玉。
雍正即位后,圆明园的设计施工,就自然而然落到了雷金玉的身上。从此,雷氏家族就基本掌控了清王朝的皇家建筑设计,“样式雷”的名号也日趋响亮起来。
雷金玉70大寿时,雍正帝“命皇太子书写‘古稀’二字匾额,赏庆生辰,又蒙恩赐油碌蟒袍一件”。一年后,雷金玉去世,雍正帝“赏盘费壹百余金,奉旨驰驿归葬”。
一个木匠兼建筑设计师,能得到帝王的如此礼遇,实在是空前的。
雷金玉去世时,他的幼子雷声澂才3个月。长大后的雷声澂子承父业,在乾隆朝“呈当掌班楠木作事务,即样式房差”一职。
众所周知,乾隆一朝,各种皇家园林建设工程就从未停止过。雷声澂在乾隆中后期,参与了皇家园林的建设活动,负责各殿座的内檐装修,但建树不多,对“样式雷”家族的贡献也甚微。
雷声澂有三个儿子,历经乾隆、嘉庆两朝,为皇家园林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长子雷家玮负责“外出查办外省各路行宫及堤工等”,为皇帝行宫的修扩建立下汗马功劳。次子雷家玺“在圆明园应样式房之差”,负责“乾隆皇帝大修三山等处工程,以及热河之避暑山庄等工”,还参与嘉庆皇帝陵寝的实际施工,以及乾隆八十大寿亭台楼阁的设计等。幼子雷家瑞在二哥雷家玺外出督修昌陵时,短暂接替过样式房掌案一职,把绮春园等处进行了修葺。
(清西陵)
“样式雷”传到第五代,只有雷家玺的儿子雷景修接过了传世技艺,但却没能继续担任样式房掌案一职。原因是雷家玺以“差务慎重,唯恐办理失当”为由,主动将掌案让给了别人。
不过,雷景修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在道光29年重新执掌样式房。至此直至清末, 这一职务都由雷氏后裔承当, 未曾间断。
雷景修在职期间,主要承担清西陵、慕东陵的设计修建工程。
雷景修最大的贡献,是收集整理了“样式雷” 建筑设计图样,并逐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归档。他收集的这些图纸,足足装满了整整三个房间。
道光21年,雷景修16 岁的儿子雷思起开始进入样式房学习世传差务,先后经历道光、咸丰、同治以及光绪四朝,主持重修圆明园、西苑,以及各殿座的内檐装修、参与同治皇帝惠陵的设计、为慈安和慈禧建造陵寝等工程,直到光绪二年,因操劳过度去世。
雷思起的儿子雷廷昌从14岁起,就一直协助父亲办差。父子俩为皇家园林及陵寝的修建,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治十二年,载淳下诏,“雷思起赏二品顶戴,雷廷昌赏三品顶戴”。
由此,“样式雷”一族到雷廷昌一代,以至鼎盛。
光绪22年,雷廷昌不满20岁的儿子雷献彩接过了父亲手中样式房掌案一职,主持完成了多处皇家建筑,如四宜书屋、慎修思永、课农轩等重建工程及内檐装修设计工作。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后,各处园林均遭破坏,雷献彩其后又承担了对颐和园等园林的大修工程。
因此,纵观200多年的清朝皇家园林建设,“样式雷”家族可谓呕心沥血,他们留下的一座座让后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建筑,让人赞叹铭记。
(参考资料:《样式雷传奇》等)
清宫的“样式雷”是怎样的一个家族?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样式雷?瞅着这三个字的小伙伴,估计一脑门子的问号:“还真有?”
真真的有,搁过去这样式雷俗称样子雷。
其实咱也和大家伙一样,头一次听说,那还是搁《盗墓笔记》里边张起灵小哥他们家那墓地——张家古楼。
三叔也是个牛人,里边脑洞大开的机关设计,现在读起来这都让人叹为观止,就俩字——牛掰,不仅把吴邪王胖子一帮人弄的晕晕乎乎,咱也懵圈的很。
读完之后,咱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么邪乎的东西就是样式雷弄出来(小说),历史上真有这家族?
带着疑问,后来俺也找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样式雷这样的家族还真有。
那么今天就借着题主这一亩三分地,咱就把这事唠唠。
样式雷这个不用问,这家族一定姓雷。他们家八代人,打康熙那会就开始给清朝打工了,要是这么算下来,也有二百多年的时间,所以属于固定老员工。
主要的工作就是主持清朝建筑设计,这么说吧,清朝样式房的掌案几乎就是给他们家定做的。
别的不说,承德山庄,圆明园,颐和园,各种宫殿设计,包括爱新觉罗家的陵寝,这都是样式雷的手笔,就这二百年是他们家族最为辉煌的时刻。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好奇:“他们为嘛叫样式雷?”
是这么回事,他们家设计这建筑的时候,有个爱好,把这方案,按照1:100或者1:200的比例,整个小模型出来,送到皇帝的手头上瞅。
那东西相当于一个3D模型,是个样式,皇帝瞅着好,就这么定了,不好,接着再改,再弄一样式出来。
因为有这么一个过程,再加上他们又姓雷,所以就叫他们为样式雷。
那么这种手艺就他们家独一份吗?
那到不是,在汉朝初期在工匠这行当里边就已经有图样的说法。
到了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完善的1:100的模型建立。
只不过那个时候,咱历史对工匠这行当认为是贱业,所以不予记录。
结果就是搁史书上记载,也就是那么十几个小字,一笔带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而样式雷的年代清朝和咱挨着也比较近,所以相对来说流传下来的资料他也比较多,这其中不仅包括官方存底的,还有他们老雷家自己个留底的,所以他这块就比较凸显。
咱接着讲讲,这样式雷是如何走进清朝统治者的法眼。这事,还得从样式雷他们家第一代掌门说起。
这人叫雷发达,明朝万历的时候就出生了。他们一家子一直都在南京这块讨生活。
这不后来,清朝入驻中原,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康熙就准备把他家(故宫)重新整理一下。
这活向天下这么一公布,各地的工匠这一窝蜂都来了,而雷发达带着一家老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来的。
当时云集北京这块的能工巧匠也海了去,还没有显示出老雷家有什么特殊的。
在这一次次的翻修过程中,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把老雷家算是抬上了历史舞台。
话说在这当中间,康熙要修那太和殿,这圣旨下来了,一帮人吵吵把火的把这工程算是弄完事了。
就差最后这么一嘚瑟——上梁,上梁这事您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历来都是个大事,上不好人们都认为这不吉利。
为了这事,康熙亲自主持的仪式,完事了这就准备上。
因为比较庄重,能上梁的,这还必须是一个管理工匠的七品官,不是随便一个人蹬着一双烂草鞋爬上去就能做的。
赶巧了,这七品官一身官服,撅着大腰子上去之后,敲了老半天,就这大梁死活就上不去。
等在下边的一帮人可就冒汗了,毕竟康熙就在下边瞅着呢?您这弄不好,这不就打康熙的脸吗?
康熙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子,他要不摘你几个脑袋瓜子这都对不起你,眼瞅着康熙的脸越来越阴沉了,嘴角这都要抖动了。
下边的人可就撑不住了:“赶紧的,谁能弄上去,就上!”
就这话发出去,雷发达就举手了。
当时雷发达也没有官身,一帮人吵吵把火的把一身七品官的官服就给他套上,他撅着个大腰子就爬了上去。
您还别说,他举着斧头搁那梁上,“砰砰砰!”敲打了那么几下,咵嚓一下,这梁稳稳的落到了应该杵的位置上。
这下子一帮子把心提到胳肢窝里的人,才按了心。
瞅着这结果,康熙还算开心,当场就封了雷发达七品官,这就成了样式房的掌案。
打这里开始,掌案这职务一直到清朝覆灭,都是在老雷家里边流传。
咋说呢?这事他有一个地方说不通。
这太和殿在康熙的手上,一共修了两次,这头一次是康熙八年的时候,就这时间点上,老雷家还在南京呆着呢?
再有一次就是康熙三十四年,但这时间点雷发达早就躺地底下了。
所以这故事的主角不对。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瞅你说的,这也叫个事,整了大半天是个假故事忽悠人呢?”
那道不是,这故事应该是真的,但这主人公不是雷发达,应该是他儿子雷金玉。
因为八代样式雷,就属这雷金玉最受康熙器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呢?这最主要的还是工匠这职业在过去的行当里,不是个能上的了台面的职业,所以对于这些个事也不严谨,流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
就这档子事,如果没有网络,再过个几十年上百年的,不一定会有人记得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说实在的这要不是《盗墓笔记》提到这么一个家族,俺还真的不会去刻意的翻阅这事。
后来的样式雷这八代样式雷搁在过去这都算是老寿星了,除了第六代雷思起活了五十岁,其余都活了六十开外了。
最初因为这手艺,老雷家被康熙入了旗籍——内务府包衣,属于汉军旗上三旗正白旗。
不知道为嘛到了乾隆的时候,这位爷把样式雷又从旗籍里边给剔除了出去。
那么这事也没个记录,咱也不清楚这过程。
那么样式雷在清朝覆灭之后,这也开始走出了历史舞台,最关键的是第八代的雷献彩,不仅差事丢了,而且他还没有子嗣,最为重要的是打第六代掌门开始,这些人就沾染了吸.烟的坏毛病。
这样的结果,就让样式雷以崩塌的方式,迅速的败落了,让人意想不到。
后来样式雷的其他后人,为了讨生活,就把他们家收藏的大部分的图样以四千五百块现大洋卖给了北平图书馆,就这些个东西足足拉了十卡车。
当然还有一部分在样式雷的后人手里边。
一个家族传奇,算是到这里结束了,但这传承的手艺,应该不会,毕竟大部分的图样模型,都有留存。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