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军队,为何不叫东府兵或者南府兵,而叫北府兵呢?

这个名字其实没什么特殊的!

因为谢玄当时驻军京口,抵御北方,而在当时京口又被称为“北府”,所以称谢玄手下的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这是一支传奇的军队!

公元三百一十七年,司马睿自破败前朝的废墟之中重建晋庭,历史上把这段独具特色的时期称为东晋。我们之所以说这个时期特殊,其本质是中央的控制格局大不如以前的集权朝廷,纵观我国自秦汉以来的皇权统治,没有哪个国家的中央会像东晋这般“无奈”。

这个朝廷在建立之初,无论是经济还是物资都显得无比匮乏。古时的经济水平大多以粮食为衡量标准,而东晋时期的供粮标准几乎处在所有朝代的最低水平,粮食的供应不足会带来更多的恶性循环,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时,养兵必先屯粮,所以没有粮草保障朝廷也几乎无可用之兵。

但是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在东晋风雨飘摇的近一百年中,却能在如此不堪的环境下孕育出一只传奇军队:北府军,这究竟是为何呢?

说起北府军的兴起,就不得不提建立这支军队的初衷。东晋的势力军方几乎被将军们牢牢掌控,朝廷无粮调拨前线,将军们只好屯田驻兵,表面上看军队是以朝廷名义出外征战,但实际上军队的性质已经过渡到了私人武装。面对这样的情况,东晋名相谢安命令谢玄建立真正属于朝廷的武装力量。北府军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由谢玄作为领导者横空出世。

北府军的人员结构大多是流民充任,在建立之初就已经在各大战场大放异彩。其中最为人们所传道的,当属谢玄的淝水之战,让北府军的威名响彻天下。

但是在此战之后,威望极高的谢氏兄弟就失去了对中央的控制权利,北府兵权也被进一步掠夺。后来北府勇壮之兵多用来处理皇权大族之争,北晋也在这样的争斗之中不断走下坡路,斗剧即将落下帷幕之时,王、谢等世家大族均以失势退场,名震天下的北府军也在这样的消耗下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对于北府军的兴衰,看似独具特色,但却反映了权利斗争的基本规律。北府军战力之强,已经能在众势力中一枝独秀,完全有左右历史走向的作用,所以这支部队在当权者的眼中是必须要拉拢的对象,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给北府军之时,北府军因各方势力的拉扯,也就注定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东晋的军队,为何不叫东府兵或者南府兵,而叫北府兵呢?

力挽狂澜之“北府兵”

在公元377年前秦统一北方已是时间问题,并且前秦也有意去攻打东晋,在这时的东晋孝武帝为了抵御前秦,便命谢安南下组建一支军队,谢安任命其侄谢玄全权筹备此事,在广陵和京口打出招募的告示之后,各地的流民帅纷纷加入,这个流民帅可不是一般的流民,而是在当时负责抗击胡人的私兵,通俗点说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雇佣兵,战斗力及其强悍,是当时汉族的战争精英,两年之后,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的京口又名北府,所以这些军队被称为“北府兵”。

在古代战争中,拥有战斗力强悍的士兵外还需要有头脑的将帅,北府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都是谢玄,在其招募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比如第二代领导者刘牢之,何无忌,恒温,刘毅以及后来声名显赫的刘裕,这样组成的军队可谓是铁打铜铸,那么战绩到底如何?

以淝水之战为例,前秦在前期将东晋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于是便派2万余名士兵越过淝水直接到洛涧的西岸驻扎,距离东晋的大本营非常近,东晋派谢玄率领5000北府兵直接攻打,前秦士兵2万余名士兵被斩杀1万多人,主将被杀,前秦退至淝水,在最终决战中,八十七万氐族军败于八万北府军,此役“北府军”名声大震,如果这场仗打不赢,汉人将彻底覆灭。

淝水之战之后东晋内部发生动乱,北府兵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势力消耗严重,此后刘裕重新组建北府军和其他反叛势力打,和鲜卑打,和胡人打,每一次都能取得胜利,并最终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南朝宋(420-479年)。

但最终到了刘裕的儿子刘道隆的时候,北府兵已经没落,最后一个北府军檀道济也被处死。

东晋的军队,为何不叫东府兵或者南府兵,而叫北府兵呢?

谢邀,说起东晋的军队就不得不提到东晋孝武帝谢玄了,孝武帝在东晋历史上是一名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其中一大功绩就是创立了"北府军"这一强悍的军队。

可能有人会问这支军队为什么叫"北府军"啊,其实它的名称有两个寓意。首先,我们知道在当时东晋与前秦两朝南北对峙,而且前秦的实力比东晋强大,为了应对前秦的威胁,谢玄早年被朝廷认命为建武将军镇守北方。

我们知道谢玄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他认为要想在将来可能爆发的战争占据先机,建立一支精锐部队是必要的。于是"北府军"就这样诞生了。在当时谢玄被朝廷认命为徐州刺史,徐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一旦徐州沦陷,东晋的都城就会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眼前。所以当时的人们将徐州称为"京口",在东晋时期朝廷将徐州划为"北府"区,其次,谢玄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亲率军队统一北方,于是他建立的这只精锐部队叫做"北府军"。

觉得小编写的不错的还请点一波关注的。文中一些分析不周的地方还请指出,非常感谢。

东晋的军队,为何不叫东府兵或者南府兵,而叫北府兵呢?

我们都知道,西晋灭亡后,部分宗室南渡建立东晋,许多世家大族,平民百姓也纷纷南渡,这就是史书上的“衣冠南渡”,这是我们汉民族,华夏文明遭受的第一次亡国灭种危机,为保护这最后一片生存之地,免受胡人奴役,朝廷因前秦强大,在徐、兖二州,本来侨民集中地,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因为北方侨民,人高马大,多劲骁勇,战斗经验丰富,成为东晋的万里长城,所以在北朝纷争不断,不断改朝换代之期,东晋却稳定百年,保住了华夏火种。另外,这些兵镇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

东晋的军队,为何不叫东府兵或者南府兵,而叫北府兵呢?

北府兵战力惊人,号称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为什么叫北府兵,北府兵又是何人所创?

北府兵是东晋的一支部队,源自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陷入混战,大量百姓为避战祸流离失所,成为所谓的流民。这些流民相互聚集,并在流民帅的带领下四处求生,成为乱世中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些流民平日里经常靠打家劫舍为生,甚至有时候会向各诸侯势力下手,因此每一个流民的男女老幼都被锻炼出了优秀的军事素质,这也是未来北府军强大战力的来源。

当时徐州刺史谢玄,接到命令要招募军队,就把这些人招募进来,因为谢玄镇守的是京口,广陵一带,时人又把京口称之为北府,所以谢玄创建的这只部队就叫北府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