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为何很糟糕?

有奖活动!拿破仑再意气风发,也没料到60万大军“冰败”俄罗斯,元军所向无敌,却也没有敌过日本海的狂风…世界战争史上究竟有多少意想不到的“bug”和神操作?或许是破釜沉舟的项羽、或许是骑象翻山的汉尼拔,亦或是扭转乾坤的诺曼底登陆,还是一直在搞笑的意大利军?欢迎大家参加“世界战场神操作”问答活动,优质内容还可以获得丰厚奖励! 活动时间:即日起-2019年3月31日 参与方式:回答带有本段描述的问题,聊聊世界战争史上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则参与成功!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1000元奖金 二等奖4名:500 元奖金 三等奖10名:300 元奖金 最火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赞操作奖1名:300元奖金 最热操作奖1名: 300元奖金 最意想不到脑洞奖1名:300 元奖金 注意事项: 1、参评内容须为原创; 2、内容充实、语句通顺、行文流畅; 3、与战争有关,非史料堆砌或盘点,可读性强; 4、综合发文量、阅读量、互动量(包括点赞、评论)等数据考量; 5、最火操作奖、最赞操作奖和最热操作奖分别参考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量; 6、最意想不到脑洞奖:奖励给最意向不到的观点,不限题材。

感谢邀请!

意大利,传说中的猪队友,元首称霸世界的最大敌人,盟军反法西斯胜利的最大功臣!德国在两次世界中最头疼的不是毛子,也不是英国海盗,而是这群来自靴子半岛的快乐风男!

接下来咱们便来看看意大利军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干了啥?

首先是一战!

咱们历史书都学过一战分两大阵营,分别是以英法俄为代表的协约国和德,奥匈帝国为代表同盟国,而意大利在战争初期是属于中立国。其实早在一战爆发前,德国、奥匈、意大利在内的三国就组成了一个共同防御公约,目的是合伙一起干,推翻压在他们头顶英法两座大山,拿下他们的殖民地。

但意大利总觉得打架伤和气,而且奥匈帝国一直和他们不怎么对付,所以开始并没有加入同盟国。

后来奥匈帝国在战争中惨败,意大利想乘人之危,从奥匈帝国手中抢夺亚得里亚海及巴尔干半岛的沿岸地区,所以便加入了协约国。

这可是要了德国的老命了,你不帮忙也就算了,还帮着对面来打盟友,说好的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呢?

意大利说,我不打你,我就欺负欺负奥匈帝国。1915年,意大利集结了90万军队,1700门左右的火炮,对奥匈帝国发起进攻。

而奥匈帝国对意大利早有防备,在边界地区设好了防御工事,就等着意大利军队来。最终意大利军队在长达2年多的进攻里,付出了高达100多万人伤亡,硬是没能从双线作战的奥匈帝国手中占到便宜。

特别是后来俄国因为十月革命而退出战争,奥匈帝国和德国得以腾出手来,开始反攻。意大利被打得溃不成军,以伤亡32万人的代价,却只让德奥联军损失两万多人。如果不是英法救援得即使,估计罗马都没了。

当然了,此时的意大利军队弱是弱了点,不过战斗意志还是可以。至少敢拼命嘛,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大的伤亡。

而在二战时期,意大利军队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了,化身快乐风男,实力坑队友!

“假使战争爆发,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或许可以牵制敌方10个师,假使它投入对方,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则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

这是二战爆发前流传于德国人口中段子,没想到不幸言中!

作为轴心国之一,意大利军队的菜,简直无法直视!首先,打法国,当时意大利军队20个师的兵力,而法国只有几个师,因为主力都在抵抗德国。结果呢,意大利惨败,最终意大利伤亡5500多人,而法国仅有275人的伤亡。

在北非,意大利几十万大军,被几万英军打得溃不成军,几乎丢掉了意大利在非洲殖民地,差点被赶进地中海。导致元首不得不派隆美尔带非洲军团北非主持大局。

还有打希腊,面对所谓的“软柿子”,意大利军队竟然又是被一顿狂揍,甚至被希腊军队杀入意大利的属地阿尔巴尼亚境内,最后还是元首帮他。

而这导致了德军的巴巴罗萨计划往后推迟了数月,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于盟军来说,意大利这一次的意外助攻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那么为什么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表现会如此糟糕呢?我想下面这段话足以回答!

“如果盟军的进攻方向指向他们,他们就会转向逃走,意大利士兵宁愿被俘虏,也不愿意把他们的生命献不能为他们提供任何东西的政府和军队”。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为何很糟糕?

对于这个问题,大都数网友都在网上看过各种意大利在战争中蠢萌的段子吧,意大利蠢萌是有的,但是至于段子嘛emmmm.....至于说它的表现很糟糕这个问题嘛,我个人觉得其实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意大利从1922年法西斯党掌权后就开始实行侵略扩张路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同时寻求殖路线,民地市场,入侵埃塞俄比亚,阿尔巴尼亚就是如此。当时的意大利算是欧洲列强之一,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和英法德相比还是二流水平,其工业水平国家实力不足以支持一场世界大战,然而墨索里尼对意大利的实力过于自信,追随德国参加二战也是机会主义,如果德国打赢了那么意大利就是二当家的,可是真的跟英法后外强中干的本质就暴露了,本来就不强的实力被迅速消耗,特别是北非和东线的损兵折将让意大利难以承受,只能早早投降。

当然意大利军队不能说全是饭桶,整体来说战斗力在轴心国中在德国日本之下,匈牙利保加利亚之上,弱点在于武器装备略差,组织能力低,后勤也不足。

意大利算列强,是因为他有整套完备的工业体系,从战列舰到步枪子弹全部都可以造,布雷达,法拉利等大企业研发能力还可以,前期主要扩张目标是非洲高原国家埃塞俄比亚,以及欧洲山国奥地利,所以坦克等装备都是超轻的,意大利的双翼战斗机,从研发时间看也不错,当然后期没有钱了,升级非常困难。

法西斯意大利军在北非打的确实差,主要不是战斗意志的问题,而是机动性远不如英军,等到后来英国人面对机动力更强的德国人时,他们也面临类似处境至于在东非的大溃败,实乃殖民军太多了。

意军打得不好,不代表意大利人不行,西班牙内战时的加里波第营,南斯拉夫游击战中的意大利人都是骁勇善战的战士,更不用说在意大利投奔盟国后,在北方的游击队员打得不错,据说消灭了十六万法西斯军队,并且取得二战期间游击战最大战果,处死墨索里尼。

在政治上意大利一直信奉有限战争的概念,战争永远只是政治的延伸,而不像纳粹那样战争成了目的本身。所以意大利的千年历史中,无论战争成败,意大利一直没有遭遇严重的破坏,他们也不会用种族屠灭的手段去赢得战争。而战败的政治势力也不会被赶尽杀绝,就像意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一手建立意大利之后,并没有成为克伦威尔和拿破仑,而是意大利人民的英雄加里波第而不是军事独裁者加里波第,而他的功绩也被其他所有政治派系所承认的。

最后补充一下,隆美尔带领下的意大利军队确实很猛,除了战术以外,隆美尔带来了真正的现代化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虽然就两个,但意军就缺这东西,跟在这两个师后面打扫战场意军是胜任的。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为何很糟糕?

意大利的糟糕程度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希特勒的一段经典话语可以概括了:如果意大利是敌人,我用五个师就可以消灭它;如果意大利是中立国,我用十个师就完全可以防备它;然而恰恰意大利是自己同盟的小伙伴,我用了二十多个师去保护它!

意大利军队为何表现如此糟糕?

一、士气差,缺乏勇气。

打仗靠的是士气和勇气!曹刿说过:“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意大利并是没有优秀的军人。之所以士气差、没勇气,是因为意大利国内反对和德国结盟,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将士们,他们根本不看好德国。在这种大环境下,将有偷生之意,士便无必死之心了。所以无论怎么打,都是败绩了!

二、反感墨索里尼。

意大利军队有很多人强烈建议墨索里尼不要卷入与英法的战争中,至少要等到意军做好参战准备后再卷入。可是墨索里尼不顾众人的强烈反对,对英法宣战。墨索里尼的独裁,令将士们很反感!根本无心打仗!

正所谓“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指挥者不知己也不知彼,加上手下的将士们从一开始就想到结局会是战败,哪里还愿意再打下去?

三、国力相对弱。

比如30年代,意大利的年钢产量仅有200多万吨。另有资料显示,在二战初期,意大利步枪数量才100多万支,有的部队甚至还在使用一战时期的武器。

一个武器数量不足,先进程度不够,领袖无能,又失道寡助的国家,在高手林立的世界大战中表现糟糕也属正常!

意大利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为何很糟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中途“叛变”,投靠协约国一方,虽然被列入了战胜方,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所以称其战败也无可厚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当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曾经横扫一片时,唯独意大利的军队屡战屡败.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可以看到意大利的身影,为何它屡战屡败?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它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在激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屡战屡败,与其他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大利在战争中如此的软弱无力,不堪一击。现代战争中,能否保证战略物资的供应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意大利军事工业所需要的一切原料几乎都要依赖进口。20世纪初期的国际上,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开始在各地的殖民扩张了,其势力范围迅速蔓延开来,他们掠夺大量的财富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此时的意大利,国内真正的经济发达的区域只不过集中在北部极小的范围内,南部广大的农业区不仅生产力水平较低,而且还成了北方的市场,国内经济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但是它的经济实力不如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它的致命弱点恰恰就是在经济基础薄弱和资源匮乏的情况之下,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便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这种情况必然会遭遇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中央政府近于瘫痪。经济危机的到来使意大利雪上加霜。为了摆脱经济上这种被动的情况,早在1937年意大利就决定实施“自给自足计划”。这是致使意大利在战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