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到底厉害在哪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本名刘季,西汉开国皇帝,创立了汉朝这个强大的帝国。是汉文化的缔造者。汉族的由来也是在汉朝。 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被后人诟病‘刘邦踹子’‘荥阳烹父’‘大杀功臣’‘鸿门说辞’‘白登被围’等等,有人讲他能夺天下完全靠了别人,完全靠了自己的运气。
而我认为,刘邦是一个知人善用,通情达理,懂得失,知进退,充满江湖气的枭雄皇帝。他不是时势英雄,没有始皇帝,项羽那样的身世背景,也不如陈胜吴广一起义便天下响应的豪气。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斩白蛇起义,破咸阳,定三秦,守荥阳,败项羽。
刘邦厉害在哪里?
首先知人善用,《史记》记载,刘邦遣郦食其去齐国劝降齐王,但却忘记取消给韩信的灭齐令,韩信因为蒯通的激将而攻齐,导致郦食其死亡。而此时韩信向刘邦要齐假王,刘邦当着使者的面拍桌子大怒。一旁的陈平和张良听到,连忙用脚踢了刘邦的鞋,刘邦立刻反应过来说“大丈夫做什么假王?要做就做真的!”这段记载有人讲他不明事理,市井想法,不明得失。可我认为,拍桌子大怒,是人之常情,但后来的那句话才是刘邦高明之处。
再举个例子,韩信是一名军事天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虏魏,破赵,下燕,定齐,澭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这样一个人,在不遇刘邦之前,不得重用,项羽,项梁都不待见韩信,而到刘邦手下,拜大将军,重用韩信。有人可能说,那是萧何之功,‘月下追韩信’。但韩信在项羽手下之时,也有人举荐韩信,叫钟离昧,他也是项羽的心腹,但项羽仍然不用韩信。而刘邦仅仅和韩信谈一次话,便拜将韩信,可见眼光毒辣。
还有在刘邦晚年说‘安刘者必勃也。’而后来平定吕后叛乱,迎立汉文帝的正是周勃,这更印证了刘邦的识人之能。 第二点通情达理,在刘邦灭项羽以后,有个人叫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大将,曾多次带兵追赶刘邦,把刘邦逼入窘境。后来刘邦派人通缉季布,季布找了夏侯婴,夏侯婴对刘邦说“季布当时是项羽手下,他奋力追赶你,是尽忠,何罪之有?”刘邦一听,便赦免季布,还封他做官。
再说一个,在刘邦杀韩信之后,通缉蒯通,蒯通是韩信的谋士,曾多次劝韩信背叛刘邦,刘邦便要杀了蒯通,蒯通听说,直接来见刘邦,刘邦问他‘你是不是当年劝韩信背叛我而自立,与我和项籍(就是项羽,姓项名籍,字羽,古人称字表示尊敬,而刘邦很讨厌项羽,所以一直称项籍。)三分天下?’
蒯通很痛快的答道‘对’刘邦说‘那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斩!’蒯通立马说‘我是韩信的谋士,如果当初韩信听我的,怎么会被一个妇人杀死?我是尽忠,何来罪过?’刘邦一听,又赦免了蒯通。
从这两件事来看,刘邦是一个明事理,通情达理之人。
第三点,懂得失,知进退。
首先我认为项羽是个英雄,他的一生让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崇拜。他的爱情是凄美的‘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他的一生是传奇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但他在得失进退方面照刘邦差上许多。
项羽一生从不外交,只有到最后才派人劝韩信不助刘邦,可为时已晚。而刘邦则不然,他鼓动天下诸侯率56万联军攻彭城,被项羽3万人杀的大败,他直接问张良‘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所有土地割让出去,换他们帮我打败项羽,我应该把土地给谁?’这是著名的‘下邑画策’从这点我们看得出刘邦的大局观以及明事理,懂得失。
第四点,充满江湖气的枭雄,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很喜欢刘邦这点匪气。刘邦说话总是说‘乃翁如何如何’这个意思就是你老子我怎样怎样。在他做泗水庭长之时,吕雉的父亲乔迁喜,千钱方可入,刘邦直接说‘贺万钱!’他当然没有万钱,但这句话虽然无赖,但也显示他不拘一格的性子。
在荥阳项羽要烹了他爹的时候他说‘汝为约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更是无赖,但操作性十足。在荥阳对战之时,项羽提出要和刘邦单挑,刘邦大骂项羽,列出项羽十大罪状,项羽大怒,射了一箭,这一箭正好射在刘邦胸口,刘邦却大笑着说‘虏中吾指’。他说你只射中了我的脚趾,可见刘邦的智慧。因为主公受伤那是特别伤士气的。
最后总结一下,项羽与刘邦是两个英雄,但项羽太过刚硬,而刘邦则善于迎合。我认为最贴切的形容莫过于张学良在晚年说他和郭松龄,他说‘茂晨这个人,宁折不弯,而我不一样,宁弯不折’我认为刘邦和项羽也一样,刘邦能在鸿门说辞中巴结项羽,而在荥阳会战之时项羽却从不外交,刘邦在彭城大败之后说了下邑画策,项羽兵败垓下宁死不回江东。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在始皇帝在世的时候,他巡游到会稽的时候,一旁的百姓都要跪下喊‘万岁’。而最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刘邦和项羽都在人群之中,但不同的是,项羽不仅不跪,还说了句‘彼可取而代之’。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后背发麻,当时的秦帝国可谓是庞然大物,灭六国,吞百越,这得有多大的豪气才能讲得出‘彼可取而代之’?当真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而一旁的刘邦在干嘛?他很不起眼,在人群之中,跪着也说了一句话‘大丈夫应当如是’也是展示出了英雄本色,但比之项羽差了分豪气。
刘邦到底厉害在哪里?
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刘邦身上有两个大家都明白却很难做到的优点——用人不疑、利不可独。
在刘邦的用人方面,大家都是比较了解的。他能够以敏锐的嗅觉选择最合适的人提出的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所以张良才会说刘邦是唯一一个能够听懂他说话的人。刘邦用人不疑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他立即封坛拜将,将韩信从一个险些被砍头的小兵提拔为上将军。陈平提出用离间计动摇项羽的政治基础只是,刘邦立即给他四万两黄金,让他随意发挥,不管这些钱最终是用在了离间计上还是陈平自己独吞了。
另一方面,刘邦深知世上所有关系的根本都是利益关系,所以相比于政治家,刘邦更是一个信奉“利不可独”的商人。韩信最初追随刘邦之时曾经说项羽虽然表面上礼贤下士,但是真到了封赏功臣的时候却犹豫再三,舍不得将握在自己手中的金钱和官职拱手让人。陈平最初追随刘邦时也同样表达了“跟着你,有肉吃”的想法。在楚汉争霸的决胜阶段,刘邦拿出了半壁江山来分封给韩信、彭越等人,才夺取了最终的胜利。
所以,武涉和蒯通权韩信三分天下之时,韩信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更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韩信依然选择了追随刘邦,可见刘邦得人心的手段有多高明。
刘邦到底厉害在哪里?
刘邦这个人确实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哪些真本事呢?或者说是他人没有的才能。
其实一个人的厉害之处也是相对来说的,相对于项羽来说,刘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的性格,以及比较长远的战略规划和用人方略。
现在咱们先来说一下他的性格,刘邦的性格具有能屈能伸的大丈夫的特点。他能够在失败的时候,拉下面子,敢于逃跑,打不赢就走,颇有游击战的本事。
比如,有一次,刘邦占领了项羽的都城,项羽立马率领2万人铁骑打过来,把刘邦的几十万大军打的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刘邦也在逃难的大军之中,这个时候,眼看追兵就要追上他,为了跑得更快,刘邦居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推下车。
这个事情,可以看出刘邦的性格,他确实是能屈能伸的一个人物。
咱们再来看一看,刘邦的善于用人这个方面的厉害之处。战争时期,选择优秀的人才作为军事统帅,这可以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相比项羽来说,刘邦自己打战不怎么的。
但是,他任命的大将军韩信却是一代将才,韩信几乎成为那个时代,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超级英雄。
项羽都对韩信忌讳三分,所以说看刘邦的厉害之处,这个是关键。也就是说他具有选贤任能,敢于提拔底层军官,敢于提拔真正的人才。
最后咱们来说一说,刘邦的拿手好戏,他真正能够拿得出来的,真正的本事,就在于他具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刘邦的战略思想是非常高明的,也是有它的厉害之处的。
相对于项羽来说,刘邦是具有长期的战略规划的。
刘邦集团通过一个宏大的战略规划,实现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也就是从西面、南面、北面三个方向,对楚国实现了战略包围。
事实上,到了楚汉相争的后期,在战略上刘邦已经处于绝对优势。
楚国的北面有齐国大军,南面有彭越的游击部队,西面则是刘邦的嫡系部队。这样实际上就是把项羽置于战略包围圈的范围之内,从长期来看,项羽必败无疑。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评论、点赞、分享!
刘邦到底厉害在哪里?
谢谢邀请。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布衣登上皇位的人。他通过造反,推翻秦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的大汉王朝。给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通过造反来获得政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开《史记*高祖本纪》,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刘邦的发迹史。
刘邦是个不务正业的混混,好色,嗜酒。但为人大度,豁达。并且有雄心壮志。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乱世出英雄。刘邦有人脉,有壮志,又恰巧遇上乱世。就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给了刘邦一个机遇。
按道理说,这个机遇对于项羽更好。作为楚王后裔,楚国贵族,实力雄厚,从者甚众。当秦王朝被推翻,项羽似乎顺理成章地成了新一代的领导人。
但是,项羽不如刘邦。
第一,项羽不如刘邦流氓。流氓就是不讲规矩,只要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项羽做不到,他是贵族出身,讲身份,有尊严,有规矩的。
第二,项羽没有刘邦那样有野心。项羽仅仅只想恢复其当年的楚国的辉煌,而不是放眼天下。项羽把都城设在老家彭城,就是一个证明,也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
第三,刘邦很会用人。刘邦出于市井,混迹于市井,他最拿手的就是识人用人。敢于听从萧何的建议,将一个看仓库的韩信提拔为大将军。足可见其魄力和胸怀。起码他相信萧何,也看中了韩信。相反,项羽是贵族,是看门第和出身的。用人唯士,而非用人唯贤。项羽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叔叔项伯,都能吃里扒外,可见一斑。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周秦之闲,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总之,刘邦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特点。但关键还是时势造英雄。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何况是一只背着翅膀的猪。
刘邦到底厉害在哪里?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刘邦这人厉害之处在哪里?刘邦这人厉害之处在哪里?
刘邦这人厉害之处就是不厉害!
因为刘邦深知自己没有什么真本领,就什么事情也不做!
刘邦什么事情也不做,也不尽然,因为刘邦还是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
刘邦很认真地做一件什么事情呢?刘邦很认真、很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让有本事的人去做事。要说刘邦的厉害之处,这就是刘邦的厉害之处!
刘邦说过:“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由此,刘邦让萧何留守后方,让让张良跟随自己出谋划策,让韩信在前方攻城略地。所以刘邦最后战胜了力量强大的项羽。
再说具体一点,正因为刘邦没有什么厉害之处,就特别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如对待张良:
南阳是刘邦入关之前的最后一座大城市,刘邦想绕开南阳,直接入关。
张良说:“如果绕开南阳不打,直接入关。前面有秦军堵截,后面有南阳军队追击,那么我们就会被前后夹击。”
于是刘邦放弃自己的想法,停下来进攻南阳。
(陈平与刘邦 剧照)
如对待陈平:
荥阳被项羽包围得水泄不通,刘邦处境十分危险。
为了活命,陈平建议刘邦装成女人,夜晚逃出荥阳。
让刘邦装女人,对刘邦是极大的侮辱,但是刘邦还是听从陈平的建议,装成女人逃出荥阳城。
如对待郦食其:
郦食其在陈留第一次见刘邦。
此时的刘邦正由两个女人服侍,样子极其傲慢。
郦食其说:“这是你接待老人的礼节吗?”
刘邦立即赶走两个女人,连鞋子也没有穿,就起身为郦食其端凳子,递茶水!
如对待陆贾:
刘邦做皇帝后,陆贾建议刘邦以史书治国,刘邦对此很反感!
由于陆贾的坚持,刘邦最后还是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听从陆贾的建议,重视史书治国。
(陆贾)
这样的例子很多,仅举几例,以飨读者!
刘邦到底厉害在哪里?
楚汉相争,刘邦能够得天下,成就汉室大业,除历史的原因外,少不了张良、韩信、萧何等良臣勇将的鼎力相助!刘邦的用人秘诀在哪里?
汉高祖刘邦平民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敌萧何”。但他善用人才,能够把天下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利用秦末暴乱之机,兴汉灭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刘邦打天下:如何把一帮牛人管得服服帖帖?
霸气侧漏
纵观刘邦的人才管理,大致有六方面的特点:
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之先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他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一切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由此他就成为这个集团的核心。
不拘一格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他把贵族张良、游士陈平、县吏萧何、狗屠樊哙、商贩灌婴、车夫娄敬、强盗彭越等各色各样的人组合起来,使其各就其位,使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历史证明,他的用人策略是十分英明的。
不计前嫌
刘邦的队伍里面,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如韩信、陈平,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其实,一个领导者如果老是小肚鸡肠、计较甚多,能招募来好的人才吗?恐怕连帐下之人也会离他而去。
坦诚相待
坦诚相待,不仅仅是反映一个人的素质问题,更是为人处事的一条原则。对于人才,他们不仅需要应得的酬劳,而更需要尊重和信任。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到张良、韩信等人的帮助,就是由于刘邦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得到了对方同样的回报,同样的信任和尊重,以致于才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用人不疑
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人,绝不怀疑,放手使用。
论功行赏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也应该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肯定。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和、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汉室大业,与他善用人才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经营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人才。我们搞企业管理也要把人搞明白,了解人才能驾驭人,才能使用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