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桃园三结义?
感谢邀请!
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
刘关张三个人因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三人在桃园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这便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但是,这个故事虚构成分居多,或者说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其实并未在历史中发生。
至少在正史没有这一事件的记述,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从未提及此事。
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有关三人关系的记载中,有这样一句话:“少与关羽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意思是说,张飞与关羽共同侍奉先主刘备,由于关羽年长于张飞,所以张飞把关羽当哥哥看待。
但这里只是说二人感情相当于兄弟,和结拜是两码事儿。
《关羽传》中说“先主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只是说刘备与关张二人关系密切,“若”兄弟而非兄弟。
《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作为同时代的人,对他们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观念,这从侧面可以证实三人是君臣关系,而并非兄弟关系。
关羽被曹操捕获之后,也曾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以“刘将军”称呼刘备,可见关羽并没有以兄弟与刘备相称,而是以君臣相称。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真的按年龄来排大小,应该是关,刘,张。
《三国志·先主传》中无刘备生年,仅说他死于章武三年(223),时年六十三。刘备的生卒年代应是161~223年。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六月。所以,关羽实长刘备一岁。
所以说,历史上并没有真实的“桃园三结义”这个典故。刘关张三人只是“恩若兄弟”而非结拜兄弟。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桃园三结义?
谢邀!桃园三结义是真实存在的!陈寿曾在蜀国后期担任文职官员。因此,《三国志》中对桃园结义的记载是可信的!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桃园三结义?
依据传统习俗来看应该是有的。因为在古代义结金兰是志趣相投的人习惯做法。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了,说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为兄弟的故事,非常的感人,在历史上真的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事情吗?
在《三国演义》开篇说到,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刘备思想觉悟高,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他想干一番大事,就必须于水火,关羽和张飞也与刘备志趣相投,于是三人便在张飞家后面的一处桃园里结拜为异姓兄弟,当时正值桃花盛开,鸟语花香,三人准备了各种食物作为祭品,随后三人焚香礼拜,祭告天地按照年纪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当然做了大哥,关羽为二弟,张飞就是三弟了,从此三国故事就拉开了序幕,这就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然而在《三国志》及《资治通鉴》这些正式资料中并未有桃园三结义的记载,只是零星地提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关羽对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这里关羽只是称呼刘备为刘将军,也未提“兄长”。在《三国志.张飞传》中也记载“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张飞把关羽当做兄长一样看待,并未提刘备,而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做哥哥来看待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见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还有一处文献也提到过“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生周旋,不避艰险”,就是说刘备只是和关羽、张飞有兄弟之情,也没有说他们有结义。
从以上资料中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关系密切,关羽、张飞二人对刘备忠心耿耿,他们之间恩若兄弟,并没有注明是拜把子关系。另外他们三人的年龄也有出入,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大哥,而在正史里却是关羽最为年长。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写道: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时刘备“年以二十八岁”,随后他在同一天认识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于次日举行了桃园结义。这里面提到刘备有二十八岁了。
但是我们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死于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时年六十三”,古人计算年龄都是算的虚数,由此反推,就可以算出刘备生于161年,那么中平元年他们结义时刘备应该不到二十五岁。
再来看关羽,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关羽的出生年代,但他死的年代有记载,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元代学者胡琦经过反复考证,认为关羽大概生于159年,要比刘备大两岁。
清朝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的故乡解州(今山西运城市)打井时,意外挖到了关羽祖墓的墓碑,上面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的文章,文中称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按照这种说法,关羽也要比刘备大一岁。另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比刘备小四岁。
按照古人的思想,肯定是长者为兄,按道理关羽应该是大哥,而《三国演义》里却是年龄小的刘备做了兄长的位置,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加入了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呢?这可能是罗贯中比较欣赏刘关张三人从碌碌无为一直到独霸一方的气概,所以就将他们的故事以及三兄弟之间的情义放大,也主要是为了剧情效果,突出三兄弟的情义,也是全书所要表达的忠义主题。他们虽然没有义结金兰,但情如兄弟,好的“食则同席,寝则同榻”的地步,正是有了这份情义,他们才能同心同德,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千秋伟业。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精典故事之一,但实际上它和"三英战吕布","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章回故事一样都是罗贯忠先生的文学创作,并不见于正史记载。三国演义第一回便讲了桃园三结义故事。东汉末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大起义(公元184年)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刺史刘焉在涿郡张榜招兵,涿县刘备,张飞和山西解良人关羽三人相遇。他们在张飞家桃园焚香结拜,对天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结拜为异姓兄弟共同匡复汉室。三个人终其一生患难与共,肝胆相照共同建立了蜀汉政权,义同兄弟。但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三个人在桃园结拜的故事。同时代的历史学家陈寿在巜三国志-关羽传》中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座,侍立终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张飞传》中说:"羽年长(飞)数岁,飞兄事之。”刘备出身中山靖王之后,比关张二人高贵,有很高领导才能和艺术,待关张二人如兄弟,所以关羽航张飞死心踏地的追隨,不避艰险。也有史书上说,关羽年长刘备一岁,张飞比刘备小四岁。但那个年代是讲究出身的,所以,刘备才当了大哥。据说,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现在元代剧本中。元朝时,城市规模大了,出现了市民阶级。许多读书人开始创作剧本,繁荣城市生活。许多以历史为提材的剧本纷纷出现了,三国故事是比较精采的,等罗贯中先生后来创作《三国演义》时,依照《三国志》和元代剧本及自己的艺术加工,完成了这部恢弘巨著。桃园三结义便成了精典章节。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桃园三结义?
谢邀。
真实的三国时期,刘关张并没有桃园结义,但是,这三人的感情,绝对是胜过亲兄弟。
在《三国演义》里面,是一张招兵榜文,引出了三位英雄,三人志趣相投,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结为异姓兄弟,此时刘备已经二十八岁了。
真正历史上,他们结识的时间应该比演义中要早,《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少与羽俱事先主”,证明这三人少年时代,也就是十多岁时就认识了,这也能和《先主传》中的“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对的上。
众所周知,刘备争霸天下,前半生是非常坎坷的,颠沛流离,从大北方的幽州一直飘零到南方的荆州,换了别人,恐怕早就舍了刘备,另寻明主了,但是关羽、张飞两人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
说实话,凭关羽、张飞二人的“万人敌”一般的本事,如果投靠其他主公,早就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了,君不见,关羽在曹操帐下时候,曹操对关羽是何等的优待!然而,金银财帛不能动其心,高官厚禄不能改其志,最终还是没人能拆散刘关张这对铁三角,所以说三人的感情绝对是胜过亲兄弟。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刘备也把关羽、张飞视为左右手,刚刚举义时,关羽、张飞负责保卫刘备安全;后来刘备升为平原国国相,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分别统领部众;刘备携民渡江,关羽负责走水路接应,张飞负责断后,一声狮子吼惊退对手……
刘备、关羽、张飞的感情,是真挚的,更是令人羡慕的。乱世当中,利字为先,为了大业往往不择手段,刘备这样的仁厚之主,凤毛麟角,兄弟三人的义气相投,感天动地,可谓是乱世当中难得的一道风景。就算历史上没有过桃园结义,但他们三人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最后,笑谈君想说:人这一辈子,如果能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好兄弟,那真是值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