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若将世子大位传给司马攸,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按照惯例,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司马攸!
司马攸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亲弟弟,司马昭的嫡世子。本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是排在司马炎后面的,所以这个世子大位,他并没有资格争夺。
但是呢,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攸在很小时候就被过继到了司马师名下当儿子。当时司马家的家主是老大司马师,所以司马攸作为司马师唯一的儿子,自然就是司马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了。
但不巧的是,司马师死得早,还未来得及传位给司马攸,这家族大权就被司马昭给拿了去。这就比较有趣了,司马炎作为司马昭的嫡长子,自然是有着继承资格的。
但是司马攸因为司马师的缘故,同样也得到了许多支持,而且从表现出来的才能上来说,二人各有千秋,可以说是不相伯仲。
这让司马昭一度犯难,都是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当然,最终结果咱们知道了,司马炎继承了家主之位。并废魏自立,建立晋朝,统一天下,终结了三国乱世。
可是呢,这司马炎建立的西晋太过短命,从代魏自立到最终灭亡仅仅坚持了51年。
那么,如果当初司马昭选择的是司马攸,结果会不会好些呢?
首先,如果换上司马攸,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这西晋立国,统一天下估计是不会有太大变化,除非司马攸和司马炎搞内讧。
那么咱们姑且假设司马攸走了一条和司马炎相同的道路,西晋会不会能长寿一点。这倒是非常有可能的。
第一,从治国能力上来讲,司马攸算得上是一把好手。
当初司马炎建立晋朝,他被封齐王,总统军事,安抚国内外。不仅自己的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连司马炎的“太康之治”,也有着他的一份功劳。
所以,他至少不会败家!
第二,司马攸不会传位给白痴儿子。
西晋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司马炎传位于白痴儿子司马衷。由于司马衷痴傻,朝政大权被皇后贾南风掌控,而权力欲极盛德贾南风由于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
而正是由于“八王之乱”拖垮了西晋王朝,给了胡人以可乘之机,最终才使得西晋王朝为胡人所灭。
如果是司马攸,那肯定没这事儿了!司马攸儿子或许不是什么厉害人物,但至少不是傻子,司马攸儿子司马冏少时以仁惠著称,好赈穷施善,有父司马攸的风范。
第三,诸侯问题或许可以解决!
当初的“八王之乱”虽然是贾南风弄权所致,但其本质原因是司马炎当初给与了司马家这些诸侯王们以极大自主权,他们甚至可以可以自选封国官员,结果导致他们拥兵自重。
对此,司马攸可是非常反对的,虽然他也是诸侯的一员。
第四,胡人动乱可能不会发生!
司马攸虽然性格温和,但他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不像他哥哥司马炎一直对胡人采取安抚政策,让其大举南迁。
他对胡人一直都怀有戒备,他曾司马炎说:“陛下如果不除掉刘渊,臣恐怕并州不能够长久安宁了。
那个刘渊,就是后来灭亡西晋的匈奴首领!
如果是司马攸,或许国家的恢复与发展会减缓,但至少胡人不会有机会肆掠中原,更不会有后来的“五胡乱华”。西晋得以延续,我华夏也不会再度分裂数百年之久!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一切仅仅是推测,或许司马攸根本做不到这些!
司马昭若将世子大位传给司马攸,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我们先来了解司马攸的历史经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大权就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手上,按家族规定,司马师是内定接班人,但司马师一直没有子嗣,经过家族会议,司马昭将次子过继给司马师,这个儿子就是司马攸。果不其然,司马师解决京师宫廷之乱后,废了魏帝曹芳,立曹髦为帝,毌丘俭、文钦为扶魏,起兵造反,在司马师平乱后,结果旧患复发,死在路上。
按道理,父亲死亡,该子嗣继承,不过,司马昭野心大,得知兄长暴病而死,在统军打仗的司马昭立即率军队回京师,并接替兄长所有权力,并变本加厉的削弱曹魏集团。不过在任时,认为自己正值壮年,一直没有确定继承人,同时他认为长子司马炎和次子司马攸各有千秋,拿不定主意。其实他自己是偏爱于次子司马攸的,在任时常说:“我接替兄长位置,待我百年之后,继任就是桃符(桃符是司马攸乳名)。”司马昭想理司马攸为太子也是合情合理的,司马攸过继给兄长,按立嫡立长,当属司马攸,但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说司马炎更有帝王气象,应该立他。因此一直拖着,直到晚年,按史书记载,他突然立司马炎为太子,更为离奇是册封不到2个月,司马昭就一命呜呼了。不少人认为司马炎弑父夺位,但由于史书所记载有限,不能考证。于是乎司马炎顺利的接替了父亲的权位,他迫不及待地将弟弟的权削去,不久,废帝自立,号晋。司马炎,总体政绩还行,不过立太子上却早就了一个千古笑话,他偏爱皇后杨艳,偏爱到明知皇后儿子是个傻子,还要立他为太子。最经典的笑话是,他当皇上后,天下正闹饥荒,大臣告诉他:百姓没粮食,饿死很多人,希望朝廷救济。结果他反问: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再后来造就了八王之乱。说了一大通,现在来说说司马攸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史书记载司马攸生性温和聪慧,博览群书,有治理才能,亲近贤才和好乐施,同时他善书法,南齐王僧虔《论书》云“晋齐王攸书,京洛以为楷法”。才能和威望都超越了司马炎,就连他爷爷司马懿也曾经夸奖他,欣赏他。相比他哥哥,在灭吴国后,怠惰政事,荒淫无度,后宫一万,超前朝任何一个朝代,还有“斗富”的癖好,最后在立太子事情,闹出天大笑话,致使八王之乱的发生。因此有不少史学家评论,如果让司马攸继任,不会致使晋朝在历史潮流中倒退再倒退,至少司马攸的儿子司马蕤、司马冏,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司马昭若将世子大位传给司马攸,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第二子,小字桃符,从小聪慧,深受老司马的喜爱,认为他将来会有出息,司马师年近半百还没有子息,便做主把司马攸过继给他当嫡子。高平陵政变二年后,王凌在寿春造反,司马懿带兵出征,把这位孙子也带上,让他趁机赚了一点功劳,封长乐亭侯。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位把持曹魏朝政,四年间发生了几件大事,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泄臣子被杀,魏帝被废,又击退东吴诸葛恪入侵,平淮南二叛等事,司马师死时,按照立嫡的传统,应该是司马攸继承,可他当时才十岁,为了家族利益等考虑,司马昭接替司马师把控朝政。
司马昭才能不如其父兄很多,但由于基础坚实,也算有惊无险的潜移魏祚,外抵强敌,内御百官。(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每次议事走到大座时,不由想起兄长,便常常说,这应该是攸儿的座位啊“初,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此时司马攸已长大,爱读经史,擅写文章,在士林中享有盛誉,又对司马师原配羊夫人敬爱有加,如亲儿子般晨昏定省,更得到豪门世家的肯定认同。司马昭曾有过把他立为世子的念头,理由是权柄是父兄争取来的,传回兄长一系理所应当,众大臣以时势不同,不立长而立幼取乱之道劝止。
司马昭长子,司马攸嫡长兄司马炎继位后,建立晋朝,平定东吴,至此三国重回一统,司马攸封齐王,本来事情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白痴,又娶得悍妇司马家狗腿子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妻,朝中老臣觉得前景不容乐观,便出现一种声音,要求立齐王司马攸为皇太弟,承继皇位,确保晋祚。因被荀勖、冯紞进谗中伤而作罢。假如当时不立司马衷而立司马攸,历史走势将如何呢?(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司马攸有人君气象,能察虚实,匈奴刘渊年轻时曾入朝当质子,司马攸便对他的行为举止感到警觉,对司马炎说,陛下如果不除掉刘渊,臣恐怕并州不能够长久安宁。司马炎认为要以忠恕之道对待异族,此话并不放在心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司马攸上位,五胡乱华一定不会如此之烈,虽然乱事并非一人一事引发,与东汉的异族内迁政策也有关系,但假如有所提防压制,大乱世应该不会到来。
西晋另一个为人所诟病的地方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有二个诱因,一个是司马炎的大封宗室,这点无论谁上位都是既定现实,无法改变,但也可以略为调整。第二个诱因是司马衷白痴无法压制后宫,导致杨太后贾皇后乱政,召外兵自重。只要惠帝是正常人,也不必才识出众,这个乱象便不会出现,就算出现也不至于王杀王不可收拾,很明显,司马攸若继位,婆媳之争自止,各诸侯王纵有乱事,也应是如汉朝般后世才会爆发问题。至于其他方面也自会相应变好。
司马昭若将世子大位传给司马攸,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或许历史会改写,但历史没有如果。司马攸是司马昭的第二个儿子。才能声望超过司马炎。司马攸很得父亲司马昭的宠爱,司马昭每次见到司马攸,一直都是抚摸着座位,呼着他的小字说道,这是桃符的座位。司马攸好几次差点就成为太子,可最终还是立了司马炎做太子。后来司马攸遭别人在武帝面前进献谗言,导致怨愤而卒,才只有三十六岁。司马攸的优点很多,很得国人的仰赖。
司马昭若将世子大位传给司马攸,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还是司马天下,但也不过时间长短而已,到今一定是中华人民共和之国。
司马昭若将世子大位传给司马攸,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东汉末年时期,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这一时期已经是天下大乱了。此时的东汉已经名存实亡了,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之后就出现了魏蜀吴三国争霸的事迹,三国中,魏国的实力是最厉害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成为了魏王,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谋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魏国有很多优秀的谋士,比如说郭嘉、荀彧,还有一个就是司马懿了。这个谋士辅佐了魏国好几位君主,到了后来,司马懿成为了魏朝的实际掌控者。
历史上的司马懿没有称帝,但是他的孙子司马炎称帝了,这就让司马懿背上了不忠的骂名。不管怎么说,司马懿都无法洗清这个不忠之名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死后被追封为皇帝,可是在司马昭死前,他的接班人不是司马炎。
很大程度上司马昭想要传位给司马攸。当时的司马昭已经有要将爵位传给司马攸的,可是被司马炎抢先了,相反司马攸只顾着伤心了,根本无暇估计他父亲的想法。这是司马攸第一次措施皇位。就这样,司马攸与皇位无缘了。
司马炎灭吴后身体健康恶化,司马炎的儿子是一个傻子,可是他有一个野心很大的妻子。这个妻子引起了晋朝之后很多麻烦事。司马炎快要驾崩时,司马攸是有机会称帝的。司马炎病危之际,满朝文武都希望司马攸继位。
当时的宠臣荀勖和冯紞(dǎn)等人阿谀奉承,很得司马炎的喜欢,而这位司马攸对这两位很是反感。得罪了宠臣肯定是没有什么好结局。在司马炎快要驾崩之际,荀勖和冯紞向司马炎说:“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
这就是说太子很快没有名分了,当时文武百官都支持司马攸。司马炎接受了这二位佞臣的话,将司马攸调回封国。就这样,司马攸离开了朝廷的中枢,这也是司马攸第二次错失皇位。齐王司马攸继位就再也没机会了。
司马昭在死前,特意嘱咐过,要善待这位弟弟。司马攸这人什么地方都好,就是性子急,这个毛病让司马昭很是担心。司马攸在知道是荀勖和冯紞陷害了自己之后,就气病了。意志消沉的司马攸开始撂挑子了,郁郁寡欢了。
当时司马懿看重司马昭,同时对自己的孙子司马攸也很是喜欢。可是到了司马炎称帝之后,问题就发生了。司马攸病情恶化的情况下,司马炎让司马攸启程进京。可是司马炎见到司马攸之后,看见的完全不是一个情况。
司马攸的精气神非常好,根本不像是有病的,司马攸为了见司马炎特意打扮了打扮。没过几天,司马攸就吐血而死了。就这样西晋最后的希望没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