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名日本士兵被美军救起后,美军又将其扔回了海里,这是为什么?
这件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在1944年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刺鱼号潜艇在南太平洋地区与日军一艘落单的护航驱逐舰遭遇。日军军舰被击沉,大约有30名日军士兵侥幸从炮火中逃生。但这是在海上,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在水中努力的挣扎着,不让自己葬身大海。此刻,来自于本能的求生欲望,将日军士兵们所奉行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对他们天皇的忠诚给抹杀得一干二净。在这绝望的大海之上,他们的天皇不会来救他们。他们想要活下去,于是,对着结束战斗后上浮过来检查战果的美军潜艇大声呼救。
虽然他们自己不守规矩,虐杀俘掳,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知道规矩。他们很清楚,无论是出于人道主义还是根据国际公约,美军都会都救他们。
果然,在确认安全后,刺鱼号的的长官理查德.莫尔顿少校将这些日军士兵给捞了上来。得救后的日军表示愿意投降,希望莫尔顿少校的潜艇能够带上他们。毕竟当个俘虏,至少可活下来,总比喂鱼强吧?不过,莫尔顿少校可没这样的想法,他救这些日本士兵上来的目的,仅仅只是想审讯他们,从他们的嘴里获得一些战争相关的情报资讯而已。在经过半小时的审讯之后,莫尔顿少校得到了一些情报和战争相关的文件。随后他便下令,将这些日军俘虏重新扔回海里,把他们喂鱼了!
为什么还要扔他们下去呢?
据莫尔顿少校自己回忆称,他想起了日军用机关炮扫射美军士兵,所以凭什么把他们带回去?而且一路上还得要防备这些俘虏搞事情。
他说:"我要为全部人负责,而且要让敌人付出代价——他们不值得同情。"
其实,相对于日本人,莫尔顿少校已经做得足够了人道了。他并没有像日军那样,毫无人性得射杀这些手无寸铁的日军士兵,只是让他们自生自灭。而且确实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大海不比陆地,潜艇更不是大型军舰,本来空间就小,补给也有限,突然间多了30多名日军俘虏,对于潜艇本身的承载力就有着很大影响,而且对方是敌人,有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莫尔顿少校的弟弟也曾经死在日军的炮火之下,这或许也是他做出如此举动的原因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