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我用40多年的学习经验、近30年的教学经验来证实。
学习任何东西都讲究技巧,要活学活用。技巧掌握了,凡事都能举一反三。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在学习任何东西之前,一定要清空自己的心灵,先给自己编一道程序,暗示自己,这个东西我从来没有学过,我今天一定要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给自己编好这么一个程序,然后全身心放松,放下万缘,就是说心里不带一丝丝杂念,全力以赴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这个方法我一直在用,而且屡获奇效。
那些走过去走过来,整天都在大声背书的孩子。你看到他在努力,其实他是在死记硬背。这种人是个矛盾体,一方面,他在不断地暗示自己,强迫自己:我要努力,我要获得最好的成绩,我要出人头地。可眼睛盯着书,脑袋瓜在想别的。人坐在教室里,看上去很专心,其实他的心早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在努力学习,走到哪里都必须得拖着一大堆书,心里才踏实,不然寝食难安。到最后身心俱疲,一无所获。您还别否认,我刚进初中的时候就是一个典型。
神童只是个传说,唯有勤奋方能出天才。所有的天才,人们都只看到了他光鲜亮丽的一面,忽略了人家有方法、有目的的勤学苦练。别人在贪玩的时候,他在按照特有的方法学习,别人在享乐的时候,她在演绎在练习。数不清的温故知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还有一个世人都容易忽略的问题。启蒙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启蒙老师优秀与否,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世上没有笨孩子,只有笨老师、笨家长。不当的诱导方式埋没了多少准天才。给大家举两个我亲身经历的案例。
很多年以前,学前班、一二年级甚至三年级都有可能是包班。就是说语文、数学都是由这一个老师担任,班主任也是他在担任。在那个应试教育非常严重的时代,如果学期考试,班上的成绩排名到最后的话,奖金没有啦,还要被罚款,甚至会调离现有学校“发配”到边远学校。就出现有一个老师,为了不至于排名落后,他每天给学生布置的作业,第一天,把语文数学的题目内容一字不落地抄一遍再答题,第二天,把第一天到第二天的题目内容一字不落的抄一遍再答题。每天的作业都必须从第一天的一直抄到他布置作业那一天。很无奈的是,我家孩子刚好在他那个班上。孩子从小非常机灵,刚开始几天,她还能轻松应对。我也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渐渐地,我发现孩子每天都愁眉苦脸,一到做作业就不停地举起其他的小手甩呀甩,小嘴嘟着,脸上还挂着两滴泪。当时我真的特别生气,但是权衡再三,我决定帮孩子抄题目。毕竟那个老师是我的员工,我在那个学校又是个跳板,有些事情比较复杂,我想息事临人。可是到后来我都受不了了。最后只能找他谈话。这是老师方面出的问题。典型的填鸭式教学。
有些老师为了猜题,会盲目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当时轰动一时的一个笑话,就是老师给孩子布置,回家去用楠木的“楠”字组20个词,孩子回去哇哇大哭,家长发动整个家族帮忙,楠木椅子、楠木桌子、楠木凳子,楠木家具、楠木沙发、楠木筷子…成了当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家长方面,案例更多。我举两个典型。有个孩子住在农村,本来非常机灵可爱。在那个高分至上的年代,家长望子成龙太迫切,每次考试少了一分,家长几个大嘴巴子,在家里做作业的事,家长一有空,就守在边上,稍有不对又是几个大嘴巴子。渐渐地那个孩子变得神思恍惚,面目呆滞,后来发展到见人就呵呵傻笑,还随时淌着口水,这个孩子,我估计应该还活在世上。一个本应该有大好前程的孩子,就这样了。
还有一个孩子住在镇上,当时他的家长和我孩子他爹关系比较好。相隔几条街。有一天他委托我孩子他爹回来问我,说那个孩子一叫做作业,他就会头痛、肚子痛…痛得满地打滚,汗流浃背,问我是怎么回事?我一听心里猜了个八九离十。就决定上门去看个究竟。去的时候,他的家长正守着孩子在做作业,方法和前一位家长大同小异。家长一边咆哮,一边问,一边拳打脚踢。孩子瑟瑟发抖。那个家长的教学方式,一个自身小学都没读几天的家长,能有什么好方法?我赶紧制止。一番苦口婆心地说教,为那个孩子省去了往后人生的皮肉之苦。
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
作为高中老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下面我就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
小张同学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不仅学习刻苦,而且做事认真,勤奋。在他家长看来,这孩子太省心了,回家之后不仅收拾家务,周末给家里做饭,而且每天都会学到凌晨12点以后,具体几点睡觉,家长也不知道。但是,令家长不理解的是,她的学习一直处于中下游,没有办法,家长来找我,问我是不是孩子的智商有问题。
我说找孩子谈谈,让她拿着错题本来找我,我翻看了一下,整理的非常工整,也有订正,但是并没有经常翻看的痕迹,我问她,她说哪有时间翻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目,都有新的错题,整理都整理不完,根本没有时间看。
我问她做那么多题的目的是什么?她回答不上来,似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然后,我让她回去做一件事情,就是给错题本加上一个目录,按照知识点把所有错题进行分类,结果第二天她就很兴奋地告诉我,她知道自己哪些章节、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好了。我说你还要再做一遍,按照我给你的这几个题型,把错题本再做一次目录,她照做了,并且告诉我知道自己哪些题型错题最多了。最后,我给她讲了几道这种类型的题目,她的成绩马上就有了明显的提升。
所以,对于这种看上去很努力,但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其实原因很明确就是:想学,但是不会学!
想学,是一个基础,会学才是关键!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死学硬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要善于归纳总结提升。这就像牛的反刍一样,牛有四个胃,为了能够吃饱肚子,它会大口吃草,采取囫囵吞枣式的方式,但是为了获得营养,它必须要要把四个胃里的草,吐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逐渐吸收。
学习,需要这样的反刍,只是囫囵吞枣式的学习,不可能学得很好,反而显得学得很累,这在高中生非常明显, 我们称之为“假学习”或者“伪勤奋”,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
所以,要想学好,努力是第一步,但是并非全部,你不仅要想学习,更有会学习才行。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
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
送走一届届的毕业生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跟成绩不成正比的情况还真不少。有的学生上课打盹,下课疯玩儿,高考成绩也不错;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听,课间不休息,晚上也熬夜,高考成绩却一般。寻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
- 学习更讲究学习效率,切忌“疲劳战术”。
学校安排每节课45分钟,课间十分钟休息。那是符合科学规律的。课上听课专注,大脑飞速运转,边记边思索,一堂课下来应该很是疲惫的。课间十分钟让大脑放松一下,自己去教室外面透透气儿,或与同学聊会儿。这样的缓解,也是为下一节课高效率学习做准备。
课间不休息,头脑还停留在上节课的知识中,不能及时抽离。等到下节课听课时,不能及时跟上老师节奏,专注度与思维度都将受到影响。再到课间休息,又去焦急地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不想休息。
如此周而复始,看似白天时间抓得紧,课间都没休息。实际上打“疲劳战术”,效率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身体恐怕吃不消,成绩一定难有起色!
- 学习更重方法,用脑听课,巧记笔记。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些孩子听课抓不住重点,主次不分,笔记记得太详细。一堂课下来,手酸眼累。听课不能只带耳,更带脑子。规律性,可迁移的东西要记在本子上,易错易混淆的地方记在本子上。课上记笔记学会速记法,记关键词,课下回忆时再补充。课上更多的用脑去思索,去推演,去消化。
- 做事拖拉,“三闲”(闲思、闲话、闲事)多,“伪学习”状态难出成绩。
每届都有这样的同学:上课时走思,两眼看似盯黑板,心神已飞室外;自习课,别人早已入境,他却连书都没准备好;别人专心做题,他却东张西望;别人勾画圈点,全神贯注;他却写几个题,就与人交头接耳。在校时间如此学习状态,当然难出成绩!
白天的学习任务没完成,而晚上又有新的学习任务。如此夜夜十二点,看似学习很刻苦,其实是一种“伪学习”。
毕淑敏《疲倦》中曾说“在身体疲倦的背后,是精神率先疲倦了”“疲倦到了极点的时候,人会完全感觉不到生命和生活的乐趣”。千万不要让孩子的身体如此疲倦。学习最不能打“疲劳术”,应该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要张弛有度!
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
学生明明很努力,成绩却很差,令很多家长和学生非常苦恼,这类用功与效率不成正比的学生不算少。一般认为,学习用功多,成绩就会相对好些,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这和工厂做工、农村锄地不一样,多出力,拼命干,就能有多出成果,因为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不是只凭蛮干就能解决问题的。有的学霸介绍学习经验时就说,方法不对,功夫白费。可见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很关键,听课有听课的方法,作业有作业的方法,阅读有阅读的方法,预习有预习的方法,复习有复习的方法,记忆有记忆的方法,还有整理错题本的之类方法,等等。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经过学习探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有效方法。当然除了自己总结之外,还要有老师的点拨指导,优生的帮助,也有些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书籍,任何一种好的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方法。只要重视在这方面下功夫,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勤奋的学习,加上合适的方法,一定会事半功倍,成绩定会大有进步。
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
问: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
答:主要的原因粗暴的回答就是学习效率低下。比较专业的说法就是学知识抓不住主次,学习没有方法。
如果想要改变这种困境,就得改变目前的学习方法。长期这样做成绩依然很差,说明方法不对,不对那就得改进。很荣幸的是你有一个非常不错的优点:勤奋。这个优点要把它发挥至极致!
接着要做的就是改良学习方法。老王这里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学习四部曲。1).预习——预习是发现问题,是提前给自己的大脑给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勾勒出一个大致的画面,俗称印象,同时在大脑里留下一些悬念。怎么制造悬念?每次在预习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的是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他要这样说?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如果自己能整明白那就更好了。不明白可以记在心里,或者用笔记本把它记下来。为接下来要上的课,做好问题的准备。
2).听课——听课是为了解决问题。同时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准备了一些问题,在认真听讲后,可能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还有的问题没有被解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自己解决疑惑。
3).复习——复习是把前面新学的知识点巩固加深印象。着我们前面的理解进行改正,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看一遍就能正确的理解。要对那些知识点梳理。同时因为一个人的记忆是有时效的,没有及时的复习。很可能会忘记部分知识点。
4)作业——作业是四部曲里面比较重要的一步。其他三步都是为了这一步做准备。同时作业也是检测前面三步是走的稳健的一种方法。写作业就是把学过的来的知识点进行检测,检查自己的应用能力。知识学过来就是要用的,没用就是没用!
第二部:把所学的知识建立一个体系每次学完一个新的知识点,我们都要主动去把这个知识点和前面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把它们编制成一张知识网。学习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在做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归纳和总结。
当知识点形成一张网之后,那就跟蜘蛛编织的网一样,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考试的时候,看到某个知识点。那就跟蚊子撞倒蜘蛛网上了。它的命运只有一个就是被你吃掉。
要想成功就得学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如果想变得优秀那就坚持这种方法做下去!
以上纯属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为什么有的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
努力了,一定会有收获,但不一定会有符合你预期的收获。
有没有学生明明很努力,白天课间不休息,晚上做题到12点,成绩还是很差?我确实教过这样的学生,她是我们班最努力的一个学生之一,但成绩属于班级倒数前二十(班里人数多,百十个,所以倒数二十真的就是倒数),而且从高一下学期分班接触她一直到最后高考,这个成绩都很稳定,基本没有突破过。
她的努力,我们都看得到。学校当时要求早上五点半到班,她带着班级钥匙负责给大家开门,每天五点十分就第一个到班,背书学习。三餐有二十五分钟的时间,大家一般都去食堂,但她会让同桌帮她带饭,只为省几分钟去食堂排队的时间。课间时间只要不是去厕所,她一般都不会离开座位,一个人闷头做题。晚上我们普通班十点 放学,她会自觉学习到十点半,跟着重点班的学生一起放学。
但她的成绩还是很差,老实说,她原本就不属于脑子不太聪明的学生,能够考到我们这个高中,已经是她的极限了。而且,我们在分析她的试卷、错题本的时候发现,她的学习非常死板,且一意孤行,完全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她相信自己和那些好学生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量变产生质变。
她并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的哪些行为是有用的,那些做法是无用功,但她坚信自己能行!她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小圈子里,用大家都看得到的努力来感动自己。
我们不止一次的劝过她,不要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当你发现长期努力之下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你要学会调整,各科的学习方法是有区别的,你得多从方法上入手。
但显然,她选择了一条最简单的路:拼时间!
问题是,大家都在拼时间,拼时间有用吗?当别人每天学八个小时,你学十六个小时时,拼时间的确有用,但当别人都学十五个小时,你学十六个小时时,时间的要素已经被极大的淡化了。这时候大家要拼的,是智商,是学习方法,是心态!
但她有的,只有时间而已。所以,三年,她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这也是不少学生明明看起来很努力,但却效果一般的原因,你的努力体现在对时间的消耗上,却没有体现在学习方法技巧上。你愿意多花一小时去刷题,也不愿意用半小时来总结题型和答题思路——你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你愿意多用两个小时做一张新的试卷,却不屑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重复做一套两个月之前做过的旧题——你也觉得这是浪费时间......
你用你表现出的努力感动了自己,甚至感动了周围,但却唯独感动不了你的成绩。
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到了高中还在简单粗暴的死学,以每天熬夜到几点为努力标准。虽然保证学习时间是必须的,但要知道,保证学习时间只是最基础的,学习,尤其是高中学习,很累,但并不是纯粹的体力活,这是一项脑力劳动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