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以德报怨并不是孔孟所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这一点,对儒家文化稍有了解的,都应清楚。关于这个问题,《论语宪问》中有明确的说法。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认为,如果以德报怨,将无以报德。正确的做法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也就是投桃报李之意。人家对我好,我也报以好,人家对我坏,我就不必以善意回报之了。
以直报怨,体现的就是儒家价值的最高标准“中庸之道”。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也就是恰到好处。以德报怨,在儒家的眼中,显然不是恰如其分的做人之道。因此,孔孟并不提倡。以直报怨的思想,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地报怨方面意思有相通之处。
在报德方面,中国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以中庸而言,或许过了,但毕竟还是以德报德,而非报怨。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五千多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儒家文化孔孟之道,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曾经因为近代的落后,而把责任归绺于孔孟的身上。在当时是有情有原的。但在今天,民族复兴中华崛起的目标越来越近时,传统文化越来越显示出长久生命力和优越性的时候。再向文化先贤身上泼脏水,就不太应该了。
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提问者没细看《论语》就提问,未免草率。恰恰相反,孔子是主张“以直报怨”,亦即俗话说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也是毛主席老人家说的“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孔子反对“以德报怨”。他说:你用“德”来回报别人加之于你的“怨”,那么你又用什么来回报别人对你的“德”呢?学问一事,严谨些!再严谨些!吾侪共勉之!
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以德报怨?
孔子:我没说过。
孟子:我也没说过。
喷子:我说你说过,你就说过。
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论语》的原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如何?”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这句“以德报怨”可能是当时流行的话。当有人来拿这句话请教孔子时,孔子回答非常明确,不同意这个说法。
所谓以德报怨似乎境界很高,一是不实际,也很难做到;二是有时就是对坏人坏事的姑息。
孔子对人性是有深刻地洞察的,虽然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智慧,现在也仍不过时。
最令人看不过去的是,作为华夏子孙,对孔孟学说或来自道听途说,或来自当年的“批林批孔”。树个假想敌,然后胡批一通。
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孔孟有说过这样的话吗?孔孟主张以直报怨,主张以德报怨的应该是老子吧!
有人说孔孟以德报怨的做人之道让国人不堪回首,你赞成这个说法吗?
谁说孔孟以德报怨?孔子曾明确的讲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