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庚辰本》内容和现行《红楼梦》不一样?

这里有两个问题,先说第一个。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错误的吗?

胡适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对红学的贡献是提出了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并提出自传说。也就是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胡适学说的提出,为现代新红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从俞平伯到后来的周汝昌,冯其庸、吴世昌等等都是按这一路径向前走的。但胡适虽然是一流学者,但他不是一流文学家,他虽然是最早提倡新文学的人之一,但他人文学水平很一般。不信读一读他的《尝试集》,再和鲁迅以及郭沫若的新诗对比一下,就很容易看出来。正是因为胡适的这种特点,出体现在他红学成就的两个方面上。作者是曹雪芹,用的是历史考证的功夫,胡适的功夫是一流的。他的结论不是随便就能推倒的。

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恰恰是一个文学问题。与小说的性质相关。小说不是历史,它不必照搬现实,它的人物是可以虚构的。现代新红学影响最大的人物大约就是周汝昌了。他的《红楼梦新证》走的也就考据的路子。他考证的是曹氏的家谱。正是因为周汝昌的考证,曹雪芹的家谱被清楚的摆在世人面前。这个家谱的出现,也证明了胡适的自传说不成立。因为曹雪芹从年龄上看,没有经历过曹家的繁华。

周汝昌沿着胡适的路径,最后推翻了胡适结论的一部分(自传说)。但周汝昌的考证是否证明胡适完全是错误的,《红楼梦》根本不是曹雪芹写的呢?答案是不能。曹家的谱上虽然没有明确记载曹雪芹。但这并不能否认曹雪芹的存在。原因很简单,续家谱一般是在鼎盛红火之时,败落之家,还修啥。况且,曹雪芹生前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事业。只是写了一部小说,还没写完,而写小说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明清时期许多小说连作者的名字都没留下来,就是证明。比如《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是谁?今天也没弄清楚。

但曹雪氏的家谱中,人物关系与《红楼梦》的人物关系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人名都有相似,比如书中四大家族史家的两兄弟叫史鼎、史鼐。恰恰与苏州织造李家的名字相同。可见,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在现实中有个大体的原型。这些情况,看看周汝昌等红学大家的著作就很容易知道。

曹雪芹自传被否定之后,又有人提出,曹雪芹写的是他父辈的故事。这样,时间上就对上了。但我觉得,这种附会没什么意思。《红楼梦》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都是曹雪芹的情感,如果自己没有体验,是不可能写出动人的故事来的。这就好比穷屌丝体验了失恋的撕心裂肺之痛后,在小说中把情感附会在一个富家子的身上,一样可以感动人。

在新红学之前,是旧红学,旧红学中影响较大的大约就是索隐派。因为《红楼梦》在开始的时候,作者就说,将真事隐去,借假语村言,敷衍一段故事。当时中国人的认识中,许多人是把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的。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的大多数读者都把《三国演义》,当成真实的例史来读的。如果你告诉他们诸葛亮南屏山借东风是假的,他们一定会跟你急。正是因为这样认识之下,许多人认为,《红楼梦》一定有个本来的真事存在。只是被作者隐去了。于是,他们便要去追索这个隐去的本事,这就是索隐派的来历。

索隐派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红楼梦》的写作中,借用了中国古代常用的谶语的手法。用许多类似于谜语的形式,隐含着主人公最后的结局。如果《红楼梦》写完的话,这些谶语的答案作者自己就会揭开。可是《红楼梦》没写完,面对这些谜语,大家只能各说各话了。

索隐派提出许多结论,比如明珠家事说等等。索隐派最大的问题是,把历史和小说弄混了。小说或许可以有原型,也可以没有。比如金庸的《鹿鼎记》中,康熙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韦小宝是没有原型的,是作者的文学塑造。

胡适创立新红学之后,把旧红学索隐派称之为“猜笨谜”。新红学开创之后,索隐派渐趋式微。新红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周汝昌,冯其庸等都是成就的。

这些年,新红学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出来。之前索隐派的研究方式又慢慢活了起来。刘心武就是代表人物。他是把《红楼梦》与乾隆朝的政治斗争联系起来。

历史资料可证,曹寅曾是康熙的发小。与康熙感情很好。曹寅死后,他的儿子在康熙朝晚年的权力争夺中,是支持八爷的。因为政治上押错了宝,雍正上台之后,曹家倒霉,也就很正常了。

假如刘心武考证的乾隆年间的政治斗争真与小说内容相关。那么《红楼梦》就是乾隆朝的事。

如果贾家有曹家的影子,那么,《红楼梦》就是康熙末年到雍正年间的事。

还有说是明珠家事的。

还有说是悼明之亡的。说红就是朱,朱就是朱明,等等。

上面这些成果都有长篇大论的证明,都能言之成理。 我之所以把这些成果罗列一下。其实想说的是,《红楼梦》就是一部小说,它可能与好多人家的情况相似,正是因为它是来自于现实有高于现实的人生的概括。把它硬与某一家的现实完全融合起来,那是不可能的。

索隐派有个观点说《红楼梦》是悼明之亡的。清初时期,明朝遗老们怀念前朝,并形诸文字也是正常的。比如吕留良《述怀》:“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期中的清风明月,分别暗示前明和当时的清朝,这是毫疑问的。再比如王夫之回敬清廷官员的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其意思也是一样。

是不是吕留良和王夫之把“清风明月”暗示为明清两朝,以后所有凡带明清二字的就都成了这个意思,恐怕未必。但索隐派的论证方式就是这样。比如他们认为《红楼梦》中薛宝琴所说的真真国女孩的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呤”。也是与吕留良与顾炎武同样的意思,这大约就有点想多了。

现在网上索隐派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贴子也很多。但是,他们拿不出严谨有价值的证据来。比如他们常拿来说事的,一说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分明是天安门。这种说法简单是胡说八道。天安门是一个门下有五个门洞。而且,北方的房子都是面南背北,正大门没有东西走向的门,进门都是从南往北。《红楼梦》中宁府的五个门,是指宁府正南的院墙上开了五个门。不是紫禁城的一个门下五个门洞。

还有一说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字雪樵,一个雪芹,一个雪樵,岂不成了哥俩了。这种说法表面一看,好像挺吓人,挺有文化的,其实是胡说八道。雪樵是号,雪芹也是号。根本不存在忌讳的问题。古人有名、字、号。名是长辈叫的,字是同辈叫的。号是晚辈叫的。这一点,了解中国文化的都不陌生。儿子的名字不能与父亲和长辈相同,固然是礼教所限。但号就不同了。古人的号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网名,笔名等,谁都可以叫,没有不敬的问题。

索隐派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证据,全部都不成立。情况都与我上面说的类似是。都是拿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来证明。

总之,胡适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说,是有些问题的。但关于作者曹雪芹的问题。今天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能够推翻。

关于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现行本《红楼梦》与庚辰本不一样?

现在《红楼梦》的版本很多。建国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前八十回是根据庚辰本改正的。由于庚辰本只有七十八回。欠缺的部分,据它本修订。后四十回是根据高鄂的续书订正。

为什么不用程高本做底本修订。原因是,程高续了后四十回之后,发现与前边有矛盾的地方,在出版的时候,把曹雪芹的原稿修改过了。修改之后,其思想艺术性下降了。所以,现在出版的时候,宁肯让作品整体上有矛盾,也要尽量保持曹雪芹作品的原貌。

这些年出版的,各种版本都有。所以,一般读者要买的话,还是要先弄明白。选 一个比较好的版本。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庚辰本》内容和现行《红楼梦》不一样?

《红楼梦》的版本很多。著名的,有代表性的是120回程甲、乙种本和80回脂评本。现行的新版通行本署名通常为“曹雪芹高鹗著,或者曹雪芹著 程伟元 高鹗整理”。二者不光整体上不一样,就连前八十回的内容,也因为以前的传抄和后来的多次校订,所以多有不同。

至于说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不是错误,得先知道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结论是什么。胡适先生对《红楼梦》的考据,核心观点是:《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真假两个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

鲁迅先生颇不以为然: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氚。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才把曹氚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鲁迅:《出关》的“关”)

不能说胡适的考证是不是错了,有人说只是证据过于单薄,沒有从《红楼梦》的原著中寻找证据。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正确答案,自然也就无所谓对和错。

如果说他是错误的,恐怕错就错在起点。如果把《红楼梦》当作小说来读,就不必去考查作者甚至作者的祖宗八代。除非有新的文物出土,《红楼梦》隐去的真事怕是已经无法考证了。《红楼梦》留给我们的最真实的就是《红楼梦》这部小说。

我们普通读者,不是特种学者。管他作者是谁,作者的爷爷是谁,贾宝玉就是贾宝玉,这就够了。多说一句。中华民族崇尚孝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讳尊者名的传统,如果遇到与长辈名字相同甚至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所谓耳可闻,口不可道。《红楼梦》书里却多处出现寅字。第二十六回还有一个情节,薛蟠把唐寅误作庚黄。我不禁要问,既然《红楼梦》是曹雪芹所著,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那么作者连林黛玉都让她避讳贾敏的“敏”字,自己却不知道避爷爷的名讳?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庚辰本》内容和现行《红楼梦》不一样?

胡适有一段时间号称中国第一笔杆子。

如果说他是错误的,他的错误不在于研究《红楼梦》上,而在于个人价值观和所谓的有为思想,这里就不详细解说胡适了。

张爱玲和胡适是好朋友,这两个人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红楼梦。

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主要在于作者身世的考究,还有一些未解之谜,大多红学研究引人注目的无谓乎就这些悬念的东西,胡适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推倒所谓的旧红学,把《红楼梦》和其它著作彻底分开,创立新红学,这一点功劳大大的,也就是现代人研究红学要提起他的原因。

胡适名气很高,当时结交的都是文化中的名人,难免有些奉承,所以他的阐述大概都是自己的意思和论点,别人也在当时没有推翻过,所以影响力相当大,对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留传下来的《红楼梦》本子,后四十回,作者身世都做了相关阐述和论断。

但是胡适不应该去考究《红楼梦》的大陆命运,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其文学艺术和思想性都是值得世界考究,《红楼梦》是中国的红楼梦,同时是世界文明的红楼梦,没有大陆命运之所,这一点我非常的不赞同。

如何正确看待胡适对红学思想以及对红楼梦的研究,万不可用他的政治思维和阶级立场去分析,要站在中华民族这个大舞台上,胡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并受中山民主思想的渲染,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学,他喜欢《红楼梦》,就如同热爱自己的国家一样,他也想给世人分享伟大著作《红楼梦》的伟大之处。

我想胡适的初衷和热爱没有错,他的研究理论和思想价值,择其善者而从之,值得后人借鉴!对于这样一位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闻名于世的大文豪,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和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文学……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庚辰本》内容和现行《红楼梦》不一样?

庚辰本是伪造的,甲戌本没有“畸笏叟”的批语,庚辰本第十九回:…黛玉听了,【庚辰眉批:“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笏叟。】贾宝玉编了个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暗示“林黛玉”是真正的香玉。“玉生香”道破了“林黛玉”,是一枚檀香木的玉玺的化身。庚辰本没有“小恙梨香院”这几个字。甲戌本第八回标题叫《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云轩》!庚辰本第八回的标题为《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畸笏叟看到的是甲戌本,就连畸笏叟都是伪造的!

《红楼梦》里,脂砚斋更是多处明确指出作者是“王孙公子”和“清种”。比如:第五回,脂砚斋指出:“盖作者正因古今王孙公子”。第五回,[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尔”】。情种,谐音“清种”。脂砚斋在“情种”后批曰:“非作者为谁?”,这几个字直指作者是“清种”。第十二回,脂砚斋再次指出:“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青冢,谐音“清冢”、“清种”。

在9月7日​《当代红学七十年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前景展望》一文,前脚刚说“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原作”的新红学会长张庆善,现在搬砖头砸了自己的脚,又改口承认“后四十回有可能是原作”了。胡适考证的“新红学”四大板块:“曹雪芹自传说”、“曹寅家世说”、“曹著高续说”、“脂本真本说”。四大说灭掉了三个,已全面瓦解。既然新红学的“胡说”时代已经终结,那么就请跟江宁曹家划清界线!尽快归还《红楼梦》著作权。还给爱新觉罗子孙!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詹丹建议:应该让非主流主张《红楼梦》作者的一百多位先进行淘汰赛,由影响较大的洪昇说与冒辟疆说率先进行,胜者再与主流红学《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说对话。是该到了为《红楼梦》作者正本清源的时候了。包括“中国红学会”和“北京曹雪芹学会”在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挑战!这样大家平起平坐,更显公平。最终结果:红楼梦作者是:爱新觉罗·弘暟!

红楼梦三大铁证,分别是乾隆的“清二十五宝”和大观园就是“圆明园”、“乾隆儿子的名字”三大完整证据链。“只有真金才是不怕火的”!红楼梦作者是康熙之孙!胤禵之子:爱新觉罗·弘暟!1759年1月28日 乾隆23年戊寅12月30辰时(死于壬午除夕),红楼梦作者弘暟泪尽逝世,终年52岁。乾隆亲堂兄!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庚辰本》内容和现行《红楼梦》不一样?

胡适的考证不能说错了,只是证据过于单薄,特别是沒有从《红楼梦》的原著中寻找证据。曹雪芹是把许多真事写进了红楼梦的细节描写之中,就是所谓的“真事隐”,有的地方十分明显。例如,贾蓉买官的简历写的是:江南江宁府江宁县,这其实是当年的江宁织造府,即曹家。又例如,晴雯补裘衣,自鸣钟敲了几下,其实是寅时,脂砚斋批:寅字这种写法,避讳也。作者避寅字讳,寅为曹寅名讳,可以看出曹雪芹为曹寅之孙曹天佑。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庚辰本》内容和现行《红楼梦》不一样?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