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算不算是老师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

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在今天确实应该好好说道说道了。现在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相关。学生是老师的客户,这种观念,已经被许多人所认同。这与传统的以师道遵严为基础的师生关系,产生了对立与冲突。之前媒体报道的老师因为管理或惩戒学生惹上麻烦的,学生和和家长秉持的,就是这种师生关系的定位。而这种态势之下依然坚持管学生的老师,秉持的就是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为师之道,他们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为他们的人格健全负责。但面对新定位的家长,这种做法注定是出力不讨好的。

秉持客户定位的也不全是学生与家长,当部分老师把知识当成商品出卖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是认同了这种关系的定位。所以,前些年才出现了部分老师上课不讲重点,下课办补习班挣钱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在教与学的双方之间,都有部分人认同了这种新定位。冲突就来自于,对这种定位的认同,来自教与学的双方,而且都是部分人。于是,冲突就不可避免。

师生关系从传统师道尊严的模式向现代客户模式转变,是教育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教育。受教育的群体,一直都是少部分人。《明史》载,明代时期,一个县当中,县学中秀才的名额也就二三十个。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读书人一直是一种稀缺物品。所以,他们一直保持自己的尊严。先生教书固然是为了糊口,可是知识和尊严决不出卖。传统的学校中,老师们一直保持着这种传统。《宅门》里的季先生教白景琦可以分文不取。而《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教小王子们背书时,连王爷都不能讲情。这就是师道尊严。

教育产业化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所谓的产业化,说白了很简单,办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既然目的变了。人际关系也就变了。学生和老师之间自然就变成了买卖的双方。学生自然也就成了老师的客户。

但我这里要说的是,公办学校是有公益性质的。因此,公办学校的老师与学生绝对不是客户关系。真正的客户关系,是要计算成本的。以大学为例,九八五院校一般专业,年学费也就是一万左右。学同样的专业要到澳大利亚自费留学,大约就要二三十万了。所以,前者老师与学生不是客户关系。而自费留学的,与老师之间本质上就是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与传统的师生关系的不同在于,传统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类似于亲情伦理关系。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可以是终生的,所以,老师会关心学生全方位的成长。而客户关系是,当老师把知识教给你之后,相互之间也就两清了。孩子的其它方面,与我无关。

这两种关系的定位,各有利敝。举例来说,老师的上课视频可以在网上出售,老师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网上听课的学生,就是老师的客户。现实中,大家钱货两清后,可以各不相识。但是对于自己课堂上的学生,中国的老师难免会有传统的师道精神在内。我相信,每个家长大约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老师之间仅仅是一个客户关系。

最后一个问题,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答案是否定的。让客户满意是产业的目标。也就是说,当教育成为一种产业,投资者投资教育的时候,为了能够让产业获利,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客户满意,因为只有客户满意了。投资者才能赚到钱。投资必须尽快看到效果。而教育的目的却决非如此,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不可能为了短期利益而取悦受众。

老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算不算是老师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

老师和学生自古以来就是师徒关系,如果变成商家与客户的关系,眼里就只剩下钱了,与教肓无关。

老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算不算是老师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

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为“服务关系”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把学校定位为服务单位,把老师定位为服务员,把学生当做上帝。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这事情的的确确就发生了!记得前任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唾沫横飞、嘶声力竭、辞严色厉的要求老师们,必须要把学生、学生家长当做上帝服务好的样子。结果,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被“服务”的不成样子,一个个小霸王横空出世。家长们被“服务”成颐指气使、刁钻刻薄,难以伺候的样子!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不得不重提师道尊严,严厉管教学生。过了很久,才又重回正轨。这让我思考,为什么现在校园霸凌现象频出?这与所谓的“服务意识”,绝对脱不开干系。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就是师道尊严,孩子们在严师的管教下、道德之师的言行身教下,方得健康成长。假如我们把学生、学生家长当做服务对象。我们做老师的必然想尽办法让上帝们欣悦。作业不做,我们不敢管;干了坏事,我们不敢管;甚至欺负了我们,我们也得忍气吞声。试想,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教师是服务员的咄咄怪论,其实是受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西方讲究师生平等,于是乎,我们不但照搬,而且还发扬光大,变本加厉的将其上升为“服务关系”。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笔者在英国教育考察学习时,了解到英国的教育,无论是小学、幼儿园,还是中学、大学。虽然强调师生平等,但是教师的尊严却是不可侵犯的!而且,对于违纪学生是有惩戒措施的。对于不配合的学生家长,更是有很多严厉的规定。直至取消学生家长到校交流的权利,甚至剥夺其教育监护权!反观我们,在所谓的“服务意识”下,诞生了多少“校闹”、“校园霸凌”啊!所以,让所谓的“服务说”见鬼去吧!

老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算不算是老师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

谢邀。

如果是辅导班的话你说学生是机构(老师)的客户的话勉勉强强还算沾点边——毕竟不满意或者没效果是可以终止“合约”的,但是如果说普通学校师生关系是这种关系的话我认为是胡扯淡。

至于最后一问“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我只能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都不存在这个关系,哪来的“客户满意”?所以这个问题问的挺没劲的,只是第一问的话还有的聊,但是后面两位我个人认为有点太扯了。

我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多重关系的组合。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与“受”的关系

注:本回答只讨论一般的普通学校里的关系,而不是教育机构或者各种补习之间的关系。

“老师”、“学生”都是一个“身份”,这个身份实际上是可以没有年龄的这个东西的,比如我们成年人可能参加某个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讲课的老师可能非常的年轻,比我们都小很多,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是老师,我们是学生。

对于普通学校里的师生实际上也是这样的,因为学生是去学习的,而老师是授课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双方的角色——师生关系。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努力那么他们可以成就一位位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教师;

而教师踏实进取也会促进更多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为什么大多数的老师愿意教好学生?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好老师?

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的时候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

这点主要是在人格以及法律上赋予的人权等方面。

有些人会说“要跟孩子做朋友”、“要跟学生做朋友”我这里不说合理不合理、现实不现实的问题,我只能说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追求平的的意愿。

当然了,这个需要看情况吧,比如刚入学的小学生和刚入学的初高中生,你真的“平等”的话,弄不好以后更麻烦!

最后喷两句:

说真的作为一名学生家长,看到“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目标?”这句话的时候我脑子里就蹦出来一个念头——你算老几啊?

你花着我的钱,吃着我做的饭,穿着我给买的衣服,上着我供你的学,然后假模假式跟说“让你满意”,你那里的自信?怎么就你这么突出呢?

要说“满意”,那也是得问问我们这些做家长们满意不满意!

问你?

你有权表态,说出来我们可以参考!

但是你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好吗?

老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算不算是老师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

这种描述老师与学生关系的说法,是非常危险的说法,如果把教师跟学生的关系,庸俗为客户跟商家的关系的话,那直接就是把教育带进了沟里!

古代的师生关系,有一个说法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就是把师生关系当作父子关系,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不是企业跟客户的关系。

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师生平等,这是人格上的平等。老师和学生,是一对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殊之处在于学生是老师的工作对象。

企业是靠客户生存的,是从客户那里获取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赚取利润的。老师是从学生那里赚取利润的吗?显然这是很荒谬的。老师的工资,是国家财政供养,是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不是靠学生缴费分配的,跟学生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如果一定要说客户,那么,学校的人民群众的客户。但是,不要跟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混为一谈。学校,当然应该要让客户满意,所以才有办人民满意教育这种说法。

不过,我理解,办人民满意教育,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无论教育发展到什么水平,发展到什么时代,都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民满意,只能让绝大部分人民满意!

老师和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生算不算是老师的客户?让客户满意是不是教育的目标?

如果教师与学生是商家与客户的关系,也就意味着双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按照现代市场营销经典理论,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要极力让客户满意,把客户当成上帝一样侍候!这对教育事业来说,不仅是荒谬、庸俗的,而且是危险、有害的。

从历史沿革来看,师生关系有过多种变化,但是绝对不是商家与客户的关系。这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赤裸裸金钱关系,用在师生关系之间,是对教育的亵渎,更是对教师的污蔑,也是对人际关系的荼毒!那么,在历史传承上,师生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在古代,人们把教师地位看得非常尊崇,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在人之大伦中,古人认为教师是可以和天、地、君、亲并列,需要同样尊崇和敬重的;因而,才有了“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言外之意,老师不是父亲胜似父亲!古人为何要这么尊崇教师呢?因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人眼里,老师就是他们人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指路明灯,所以倍加尊崇。

在现代社会中,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强调师生平等,当然只是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正确立场和原则;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一方面丰富自己的学识、完成自己的学业,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师生关系,笔者更赞同复旦大学教授陈果的观点: 师生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就是要处理好两个基本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尤其人际关系是更为复杂的关系,师生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师生关系中,既包含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传承的关系,又包括了亲如父子(母子)般深情厚谊的关系,还有教学相长的相互促进关系。无论什么样的人际关系,都应建立在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协作共进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团结、与和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