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
以前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都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曹雪芹只写了前八十回,之后的部分是高鄂补写的。这个结论,是主流经学界的学者在严肃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大家都相信这个结论,不会有谁提出怀疑。
现在,连曹雪芹的著作权都会被提出质疑,或者干脆是否定。是与现代红学大热,被许多人关注有关。既然《红楼梦》后半部分是续写的,自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对高鄂续书不满的人,试图补写出一个更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结局来。于是,续写《红楼梦》便成了一门生意。
续写者无论水平和效果如何,起码都是光明正大的。比如刘心武的续书,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认同,但也算是一家之言。还有一些便不怎么正大光明了,比如所谓的“吴氏红学”以及所谓的“旧时真本”等等,都是谎言。他们写出一个拙劣的续书,为了卖个好价钱,便编造出各种谎言来。比如吴氏红学常常说的,《红楼梦》是吴梅村所作,就是一例。对他们来说,《红楼梦》是谁写的不重要,他们能用这个谎言骗来钱才是重要的。
吴氏红学否定常常用的手法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有避讳说,比如,《红楼梦》是有“唐寅”这样的字眼,而曹雪芹的祖父叫曹寅,曹雪芹在写他祖父的名字时,是要避讳的。这种说法,毫无道理,现在流传的手抄本,都未见得是曹雪芹的手笔,可能是别人抄的。别人抄的时候,就不必在乎所谓的避讳了。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现有的红学材料中,也就是在现存的曹氏家谱中,没有完整的证明曹寅到曹雪芹的谱系资料。这是一些人叫嚷否定曹雪芹著作权的证据。
但是,主流红学成果中的资料是足以支撑正统的观点的。
敦诚与敦敏,是曹雪芹的好朋友,他们是清宗室。努尔哈赤的儿子阿济格的五世孙。他们二人都有诗文集传世。敦诚的作品是《四松常集》;敦敏的是《懋斋诗钞》。这两本书中,留下了很多关系曹雪芹的资料。这些资料在主流红学著作中是常常被引用的。比如敦诚的《挽曹雪芹》诗:
四十年华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谁铭?
孤儿渺漠魂应逐,(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新妇漂零目岂瞑?
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
故有唯有青山泪,絮酒生刍上旧垌。——《四松堂集》
另《四松堂集•鹪鹩庵笔麈》有: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余挽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亦驴鸣吊之意也。
以上是敦诚关于曹雪芹的文字,下面还有敦敏的:
芹圃曹君沾别来已一载馀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
可知野鹤在鸡群,隔院惊呼意倍殷。
雅识我惭褚太傅,高谈君是孟参军。
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
忽漫相逢频把袂,年来聚散感浮云。(《懋斋诗钞》抄本)
总之,证明曹雪芹存在,以及《红楼梦》就是他所作的资料很多。如果不是别有用心或是人云亦云,这些材料是不应被忽视的。而主流红学观点是很难被改写的。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在《红楼梦》中,根本没有透露出作者是谁,以及作者自身经历的任何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去判定作者究系何人,是很荒唐无聊的行为。实际上只要能真正破解隐藏在书中那些象谜一样的故事,作者是谁并不重要。
但是,由于胡适之后,主流红学近百年来一致认为曹雪芹是作者,并且挖地三尺去把满清包衣江宁织造曹寅的家事牵强附会地往《红楼梦》中生搬硬套,致使情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严重阻碍了对《红楼梦》的正确解读,既欺骗了曹学专家自己,也欺骗了所有读者。
《红楼梦》在开篇的锲子中写道: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从这段文字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出,作者的“曾历过一番梦幻”之语,使《红楼梦》带上自传的性质;而“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又说明书中的表面故事都是假语村言,而在表面的假语村言另一面才是被隐藏的梦幻一般的真事。既然如此,书中怎么还会把作者的真实姓名给曝露出来呢?试想,把真事隐去的自传性小说,曝露出了作者的姓名,还怎么利用假语村言,把真事隐去?除非作是在喝醉后或者是神经错乱中写的《红楼梦》,才会自己打脸,前后矛盾。
假如说曹雪樵的孙子曹雪芹是作者,那么在曹雪芹前面的吴玉峰和东鲁孔梅溪又该怎么解释?
实际上,吴玉峰、东鲁孔梅溪和曹雪芹都是与《红楼梦》主旨思想有紧密联系的化名。
假如说“独他家接驾四次”指的是所谓曹雪芹的爷爷曹雪樵接驾四次,那么“太祖皇帝仿舜巡”又该如何解释?
要知道康熙六次南巡,曾经五次到达南京,曹寅也接驾了五次,况且康熙的庙号是清圣祖,他太爷努尔哈赤的庙号才是太祖。作为满清的包衣奴才,得有多大胆子,敢在小说中如此颠倒辈分乱纲常?
还有一个根本问题是,曹寅曹雪樵唯一儿子曹颙去世后留下的遗腹子早夭后,由康熙作主过继给曹寅的嗣子曹頫也只有一个儿子名曹天佑,从哪里会多出“曹雪芹”这么一个孙子呢?而在清廷内务府关于曹家的档案中,曹氏家谱中也都没有”曹雪芹”的任何记录。
另外,曹学专家一致认为,小说是由自叙性的曹寅家事为基础写出来的,那么宝玉胸前佩戴的通灵宝玉上刻“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显然是根据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演化而来,曹包衣家何人敢佩戴象征传国玉玺的宝玉?
(贾府大门与二门之间有一箭之地,这是只有皇宫才可拥有的规格)
曹家在南京住的是五品江宁织造府衙,并没有私人府邸,而书中贾府是犹如皇宫一样格局的国公府,实有象征皇宫之意,即便是虚构,曹包衣家也住不起这样的地方吧?
书中描写的贾元春是皇妃,曹寅的女儿做的是王妃,曹学专家说王妃影射的就是皇妃,他们怎么就不想想,把王妃写成皇妃,这不是给曹寅女儿的夫家招惹“欺君造反”的灭族之罪吗?
还有,秦可卿为什么姓秦?死后为什么如皇帝一样的规格停灵七七四十九天?
林黛玉为什么姓林?薛宝钗为什么姓薛?贯穿全书的“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表现的是什么主旨思想?
等等,等等……
曹学专家都不能给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随着民间红学研究者对《红楼梦》探索解密的深入,已经有数百条反驳寅孙“曹雪芹”是作者的证据和疑问。实事上书中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段落,每一首诗词,每一个谜语,所蕴含的寓意都与包衣曹家没有半点关系。主流曹学的曹雪芹作者说,迟早会有被推翻的那一天。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当然,《红楼梦》小说第一回就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綦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那么,曹雪芹就是作者亲口承认的名字,至于是笔名,是真名还有待探索。
现在多数人都认为曹雪芹是曹沾,但也有认为是曹颙或曹頫的,还有人认为是废太子胤礽
的,还有人认为是八王的儿子的,是吴梅村的等等,但是谁也拿不出证据,到是说曹沾的,还能拿出几首朋友做的诗。
我也没证据,但我根据文本,可以作以下分析:
一、作者有极高的文学素养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在一本书中描写了上百个立体化的人物,而且语言很接地气,除此外诗词歌赋无所不美,建筑、服饰、礼仪无所不精通。
二、作者兼通北京、金陵、姑苏生活
大观园在北京,但在布局上更象江南园林,在吃饭上江南菜较多。但也有烤鹿肉等情节。所以作者对南北生活均较熟悉。
三、中等贵族家庭生活
作者对中等贵族家庭的生活来源,社会关系,婚丧社交礼仪都很熟悉,连家庭各层次仆人的内斗也心中有数,知之甚深。
综合以上条件,是曹寅家人或亲戚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曹家人就是凭文学才能替清朝皇帝控制江南文人的,曾任金陵、姑苏织造,恰为中等官僚家族,与皇家有点亲戚关系。
而具体判断是谁则有点难,但如结合敦敏、敦诚的诗,还是曹沾的可能最大。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无妄之争!只要书好就行。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的作者的的确确是曹雪芹,这在很多清朝人的笔记中都有明确记载。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
红楼梦到底是不是曹雪芹写的,胡适是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他说“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的自述传,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