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你怎么看?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不完全对。

我们先从道的角度上说一下。说儒家有道,这是没错的。道是形而上的,对世界根本的认识。诸子百家在展开争鸣的时候,他们对于道的认识和表述虽有些微不同。但本质上没有根本的差别。所谓“天下一致百虑,殊途而同归。”百家争鸣所争者,实际是在于术。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传承人,孟子看到了人善之善,荀子看到了人性之恶。因为人性是善的,所以,后天所重者,应该注重的是关怀与引导,所重者在德。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就要对他们进行惩罚。这是战国后期儒学发展的两个方向。

沿荀子的脉络,产生了法家,李斯韩非等人都是荀子的学生。而孟子的途径,成为儒家的主流。在后世儒法之争非常激烈的时候,各以所长,非人所短,但大家都有意忽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儒与法是有同一个祖宗的,那就是孔子。因此,他们在最根本的“道”的层面上,是一致的。

下面再说一说所谓的“术”,笼统的说,术就是做事的方法。诸子百家,既然对道的看法略有差异,在治世之术上,就显出大相径庭了。这就是所谓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道的层面上有一点点差别,在治世之术上,就显出天差地别来。因此,诸子之术,差别很大。诸子的争论,在本质上所争的,其实是政治手段,也就是治世之术。在几千年政治实践中被证明是有用的,最后只剩下了两家,这就是儒和道。其它各家并不是被消灭了,只是在政治中不占主导了,他们的有益方面,还是保留了下来。比如墨家重技术,在先进技术的使用和制作方面,连当时最著名的鲁班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虽然后世他们在政治上失去了影响力,但他们技术在民间流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做为“子学”也保留了下来。

诸子之中,真正把“术”当成一个重要内容来研究的。是法家,韩非子法家思想三个最重要的范畴是“法”“术”“势”,法是法律,术是政治手段,势是权力。韩非子的思想,为上层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提供了非常完奋的方法论。历史上曾有一段政治混乱的时期,是崇法批儒的,而那一段时间里,人整人,人斗人,成为一种常态。从这段历史现实中,可以看出法家之术,在人整人的斗争是怎么管用了。

有人误以为,儒家是不要法律的,法家是以法国的。真正读一下韩非子的书,就知道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儒家也是要法的。只不过儒家认为,社会治理最重要的在于教化,法律是惩罚的工具,圣人不得以而用之。但儒家并不排斥法。

术是手段,儒家当然也有自己的治世之术。但是利用手段,耍阴谋,搞诡计,这样的术,儒家不是不会,而是不屑为之。我们看看历史就很容易明白。以唐朝为例,在初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臣无过于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魏征了。在儒家获得独尊的地位之后,文人谋取功名,都要用儒家文化做为敲门砖。因此,房杜及魏征都是儒家人物,但是,房杜与魏征在学术是明显不一样的。魏征是儒家正宗,他的个人功业建立,靠的是儒家大道,他所有进谏都是有明明白白的大道支撑,皇帝做错了,可能人人都知道,敢提意见恐怕没几个。魏征敢做,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房玄龄和杜如晦就不一样了。他们功业的成就在于“术”,在政治斗争的关键时刻,他们能看清形势,不为所谓的道义所束缚,能耍阴谋使诡计,在重重危机之中获得胜利,如果说他们没有“术”,那么谁有术呢?

魏征这样的人,对统治者来说,是有利无害的。房玄龄这样的人,是不敢轻易使用的。因为他们的术,就像是一把刀,你拿在手里固然可以杀人,但别人把他拿在手里的时候,也是可以杀你的。所以,后世魏征这样的人,还是会有,但房玄龄这样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比如明初的李善长,他的能力和水平大概不会比房玄龄差的。这是朱元璋一定要费尽心机除掉他的原因。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说,儒家是有道有术的。但在现实政治中,有术派是不会被统治者所容忍和接受的。于是,在体制之内,只剩下有道无术的一派。理学本身就是就有注道的特点,所以,成为统治者的最爱。而王阳明绝对是有道有术的。所以,他在体制内也立不住。进不了中央,只能当个地方官,成为统治者维护政治稳定的工具。

因此,我的答案是,儒家本来是有道有术的。在它成为统治思想之后,因为体制之内容不下有术之人。所以,才让人看到儒家有道无术。这是一种政治现象,而非学术现象。现在,我们谈起儒家的时候,指的应该是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术,在这个前提下,说儒家有道无术,大约是不公正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未必正确。欢迎讨论。

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你怎么看?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儒家树德但又没有具体的办法、策略;这话又没有说到正处,因为儒家没有达到树德的目的,反而被政者利用了,正是一件好东西,不见得有好的结果,而是谁有办法利用它谁得利。

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你怎么看?

儒学那来的道和术,一切都是假大空!

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你怎么看?

说此话的人肯定没看过儒家书藉,更不了解儒家学术才说出此类话语。

中国两千年来那一朝那一代的统治者都不蠢,最起码也不会比你笨,但无一例外的把儒家学术奉为经典,就因为儒家学说有道有术,所以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被后人推崇的汉武帝、唐太宗、康熙,那一个不研究儒学?那一个不是儒学大家?

所以我奉劝有些人还是多读点儿书,少说些不着调的话。

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你怎么看?

不按“儒学”题主所提的道理一大堆,有道无策的人,至今都很可怜!一个人只认为自己的我行我素的思想,一辈子只活在自己眼里,无视他人,从来不去改变,想怎样就怎样!不按规矩办事,张口就喷,不满意就抱怨,报复,打撞行为的人,这样的人只有监狱才是他的好去处,因为监狱里有的是时间让他去反醒“儒学”之说。作为一个人,最起码基本原则就是尊重他人,凡事首先站在别人角度去想一想,不要以自己错了也是对的人,这样的人让人无法理解。

有人说“儒学”最大的缺点是有道无术,大道理一大堆,就是没有策略,你怎么看?

历史会说明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