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反三俗是因为曲协主席的身份,不得不,你怎么看?
艺术的最高层次是雅俗共赏。这也同时说明艺术是有高雅与低俗之分的。高雅的艺术当然是艺术含量高的。低俗的艺术与之相比,艺术含量就要低多了。欣赏高雅艺术是有门槛的,而俗的本身就是大众化。这一点,古人早有论述,阳春白雪,其和者寡。下里巴人,和者必多。
艺术虽有雅俗之分,毕竟都是艺术,高雅文化做到极致,俗人亦可理解。俗文化做的高明,也可以雅俗共赏。无论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总归都是有益身心的。沿着俗文化再往下走。成为低俗、庸俗和媚俗的东西就不是艺术了,因为这些东西是无益身心的。
姜昆是曲艺家,相声表演艺术家。说起相声这一行,本来就是俗文化。与高雅不太沾边,而与下层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关。建国后,是以候宝林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艺术大师把相声从低俗的街头艺术,抬到高雅的艺术殿堂之中。使相声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态。
相声还是街头艺术的时候,它必然有三俗现象。如果他不迎合普通人的喜欢,谁会掏钱给他?京剧是高雅艺术,谭鑫培是宫廷供奉,可以进宫给老佛爷演出。同时代的相声艺人那个有这种待遇?只有到候宝林时代,他才可以到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表演。从此之后,相声成了一种为人民服务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相声的地位提高了,同时,相声人也不必过多考虑吃饭的问题,所以,他们可以在雅俗共赏的路上向前狂奔。其代表人物,就是从候宝林,到马季,再到姜昆。他们代表着相声的一个时代。不同与候宝林之前的时代,也不同于姜昆之后的时代。
姜昆反三俗当然没错。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它的内容必然是要有益于身心的。是健康向上的。所以,反三俗是必须的。
网上许多人提到反三俗的时候,常常很直接的把它看成姜昆与郭德纲的意气之争,名利之争。这种看法不能不说体现出的是一种小家子气。
首先说明一下,我也很喜欢听郭德刚的相声。所以听过郭德刚的人难道能够否认郭德刚的相声确实很俗吗?我喜欢郭德刚恰恰因为他的俗。网上有许多俗气的段子,我并不喜欢,为什么郭德刚说出来我就喜欢呢?因为相声是一门艺术,艺术是要修炼的,不是任何人读个段子就叫说相声了。看郭德刚的相声,可以让人知道,哦,原来相声是这样的。
郭德刚的相声与姜昆为代表的相声在相声艺术手法的使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来自于候宝林对传统相声的继承和发展,只是个人专长不同。但郭德刚又确实与姜昆们不一样了。这个最大的差别在于,从候宝林到姜昆,走的是从地摊上找饭吃到体制内给饭吃的路。而郭德刚走的是从体制内不管饭自己重新向市场找饭吃的路子。郭德刚既然走上这条路,在审美趣味上,必然要迎合群众。观众是衣食父母,这是传统艺人们常说的话,后来渐渐提的少了。到郭德刚,这话又常挂在嘴边了。伦理哏和性暗示等等成为常用的手段,这些难道不庸俗吗?但是,观众到小剧场里去听相声,确实不是为了去接受培养教育的。只是为了找个乐子。只要不过分,把握好底线,也没什么。
因此,姜昆的反三俗是没错的。文艺工作者在从事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的时候,当然要追求高雅。达到雅俗共赏,达不到,俗一点也没关系。
说明一点,三俗说的是内容,与艺术功力无关。郭德刚的艺术功力很深,但内容是有俗的地方。当然,姜昆的反三俗,绝不仅仅针对郭德刚。而是针对全体文艺从业人员。
姜昆反三俗是因为曲协主席的身份,不得不,你怎么看?
没有人会去说姜昆反三俗错了!
但是为什么大家讨厌姜昆呢?因为姜昆的那个相声圈子,外人很难进入,当年郭德纲是有真材实料的,怎么都钻不进去!如果不是那个相声圈里的侯耀文拉了郭德纲一把,收了郭德纲为徒,估计郭德纲非常难混下去。
即使拉了郭德纲一把,圈内的人也不认同。所以看在侯耀文面子上,打击郭德纲的时候,暗地里多,明面上的少。
郭德纲虽然依旧没有进去,但竟然在小剧场里大展宏图了,这时候再怎么讨厌郭德纲,基本是搞不下去了。只好摆正官身,从宏观的政治正确上,来要求!(明眼人一看,基本就是说郭德纲的)
为什么不能凭借官身来封杀郭德纲呢,因为郭德纲发扬了传统相声,而那个圈子里的人内心也特别想把传统相声发扬光大,可是自己做不到,对郭德纲那真是……想杀又杀不得。
这就是与民心有关,听相声都基本听个乐,打发无聊,打发时间,没有人去较真你说了什么,只要听着顺,就行了!何况还要上班努力赚钱。
过于去较真庸俗高雅,那就很没意思了。
只要观众喜欢,观众心情好了,上班也高兴。谁也不愿意无聊之余睡觉之前听一段高深的讲话,市场规律已经开放,计划规定好像有点别扭了。
(另,当领导,关键的特质就是……自己……可以什么都不会,但是要把专业人士拉过来管理,这才是领导的度量,这才是合格的领导,而不是看到有潜力的专业郭德纲,拼命打压挤兑,这就不是好领导了)
姜昆反三俗是因为曲协主席的身份,不得不,你怎么看?
你们太低俗!姜昆同志是出于自发反三俗的!这一点毋容置疑!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姜昆同志已经看破了事物的本质。姜昆同志明白,人民素质为什么总是不能提高?是因为三俗。完全是有些曲艺工作者的低俗节目造成的。拉屎,放屁,尿尿多俗啊!姜昆同志已经从自身做到不拉屎,不放屁,不尿尿的三不生活!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姜昆同志早已决定要将不拉屎,不放屁,不尿尿的三不生活进行到底,并推广至全人类!
姜昆反三俗是因为曲协主席的身份,不得不,你怎么看?
不是咱老百姓支持三俗,事情得从头捋,首先世间百态人各有样,有一部分人没素质,低俗下流,但代表不了广大群众,有人喜欢调戏妇女你不能说大家都是臭流氓吧?
其次,不能把接地气说成是低俗,两个好哥们见面开句玩笑话,说我昨天看你媳妇光屁股了,或者结婚闹洞房整出各种项目,无非是大家哈哈一乐,这是正常人的生活,总不能为了高雅好兄弟见面打招呼都说张先生你好,李阁下辛苦了,结个婚也跟开人大会议似的,我就不信反三俗的人都这么生活。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为了高雅而失去快乐,这种高雅要他何用?又给谁看?老郭拿于谦开涮也是大家哈哈一乐,谁认真了那不是大傻逼吗?齐白石的画是画,幼儿园小朋友画的画就是擦屁股纸?
其三,小剧场的生存何其艰难?而他们面对的只是普通群众,本就是市井老百姓,想听歌剧看芭蕾舞去小剧场干嘛?你上来就玩高雅能活下去吗?说段相声跟做工作报告似的你去听吗?真正选择通俗的不是相声演员而是老百姓,咱老百姓就喜欢听点大实话,俗话,有问题吗?怎么到你那就成了十恶不赦了?所以我说某些人上纲上线真正矛头对准的是大众,因为你们的口味低俗而让某些人有了生存之地。世间百态就是这样,你不能因为宣扬高尚就不承认自私的存在。不能因为支持见义勇为就否认讹人老太太的存在。非黑即白一棒子打死的目的何在?真的是为了反三俗还是借此之名整人?
其四,主流相声演员把相声行业带入了死胡同,沉寂了二三十年,辜负了刘宝瑞,马三立,侯宝林等老一辈艺术家付出的艰苦努力,还舔着个脸说你们是正统继承人,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如今人家编外人员从民间走出来,重新带火了相声,这时候你们跳出来了,恨得咬牙切齿的,把人家弄死都不解气,你行你们上啊,开会研究反三俗,相声没落的时候怎么没见你们开会研究研究怎么振兴一下?而以老郭为代表的一群民间艺人在成名之后也在自觉的摒弃某些东西,推陈出新。
综上所述,相声圈子和书法圈子一样,一群不学无术的体制内人员掌握大权,书协的一群跳梁小丑以丑书,呲墨,鼻孔写字等歪门邪道横行于世,搞的乌烟瘴气,而真正的艺术家却蕴含在民间,在大众中间,虽受排挤但仍然刻苦努力,为了行业的传承和延续负重前行,为这些人点赞!
姜昆反三俗是因为曲协主席的身份,不得不,你怎么看?
我真心想请姜昆回答一下,他的搭档离婚娶了婶子,而且这位婶子还是相声大师的夫人,这是高雅还是三俗之一?一个连自己身边最近的人都他么的这种德行,姜昆你还天天巴巴三俗,不觉得脸红吗?
姜昆反三俗是因为曲协主席的身份,不得不,你怎么看?
一概而论,其实都别有用心,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一件事的好坏评价截然不同。首先,姜作为曲协主席,反三俗,没有错,侯丶马一代,较其前辈的不同,就是舍弃了屎尿屁,紧扣时代,还能让你笑,因而封神,第二,姜自己相声说得好不好,跟反三俗没关系吧?只要反三俗不是别有用心,提倡没有错,第三,社会多元,可以多元发展,有人愿意说屎尿屁,有人愿意听屎尿屁,也不违法,可以存在,但没必要拨高,更没必要以此来否定其他相声,在主流的传播平台,还是需要传播正能量。郭德纲上过春晚,那效果,怎么样?说实话还不如他一直嘲笑的人,这就说明别人与你所处的演出环境根本不同。所以,不要去挑事,不要让你喜欢的人当枪使,你自愿当枪,死了白搭,也别怨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