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还有一个上古,上古是在另一个星球么?
“上古”只是一个大体的说法,而不是一个精确表示时间的概念。我们研究历史的的时候,为了表示时间的先后,一般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概念来区分。我们上学的时候,鸦片战争之前,是古代史,之后,是近代。大概建国之后,就是现代史了。而古代史的部分,也随着时间的远近,分为上古、中古、近古。这些概念都没有确切的时间上的划分,是历史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大体的分类。
上古之意,就是最久远的古代,时间上是模糊的。与之相似的称呼,还有“远古”“太古”等。关于上古,我们先来看几个古人的定义。
《易·系辞》:“‘《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系辞》是后世研究易学的心得体会。这个划分不知是什么朝代的人。但这个划分,明显是根据《易传》中的,人更四圣,时历三古做出的。
《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孔颖达 疏:“ 伏羲为上古, 神农为中古, 五帝为下古。”孔颖达是唐代人,他的这个划分,与上面有所不同,五帝之后,才进入三代夏商周,在孔颖达看来,三代之前,才是古代,其后都不能算是古代了。
元代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这个划分,也是以三代之前为上古,三代为中古,三代之后,皆为近古。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个上古史,道理很简单。中国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有连续记载的文明史。历史的记载是人类文明的结果,主要是靠文字来完成的,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只能靠人们的口口相传。在时间上,就比较模糊不准确了。于是,这些历史就显出真假相间,现实与神话相结合的特点。其原因也很简单,远古的传说,后世用文字记载的时候,总要加上一些主观想象的因素。这种主观想象,是与当时的认识水平相联系的。
上古历史是不是在另一个星球上?这样的追问,代表着现代文明水平和思维方式。古代人不了解宇宙的真象,不会认为人类文明是来自于其它星球。但他们会认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其它的世界,比如阴间。这样的认识,大概几千年前就有了。人类发展到今天,既不能证明阴间的不存在,也不能证明他的存在。但几千年间,人类文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做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个个体来说,我们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好奇的问题,但有些问题是注定不会轻易得到答案的,获得答案的过程可能要几百年或者是几千年。生命是否来自另一个星球,大概就是这样的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