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庄子是师徒关系吗?为什么后人把他俩并称老庄?

老子与庄子不是师徒关系。中国历史上两个人物并称的,大都不是师徒关系。但他们一定是在某个学术思相系统中,既有相似之处,有思想上的联系和发展,又有不同。因为相似,才能进入一个系同,因为不同,才能两者并称。中国思想史上的黄老,老庄,孔孟等都是这样,就是文学史上的“李杜”,“温韦”等都与此相似。

老子与孔子大概是同时代,年岁比孔子大一点,百度百科上所记的出生年是前571年到前471年。我觉得这个时间应该是按孔子的年龄前推二十年得到的。这个时段是一百岁,应该也是猜测。《史记》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是说,他大概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说二百多的。因为他修道,所以寿命特别长。

庄子是战国末期人,约前369年出生。就算是老子真的活了二百岁,也不能给庄子当老师。他们被并称为“老庄”,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都被归为道家学派。庄子的思想肯定受到老子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庄子》里的好多篇章,都表现出和《道德经》同样的哲学思想。而且,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解释。也就是说,读《老子》或《庄子》的时候,有不好理解的地方,两者可以互相启发。但是,《庄子》的思想,与老子还是有很大不同。如果庄子只是简单的解释老子的思想,那么他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就不可能与老子相提并列,顶多像郭象王弼一样,成为经典的注家,当然也是思想家,但不会象庄子这样,具有独立的思想史意义。当然,庄子的思想受到老子的影响,把老子看成老师,也未尝不可。

中国文化到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说是百家,真正有影响力的,也就不超过十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两家,儒家与道家。所以,中国文化在佛教没有传入之前是儒道互补,之后是三家并立。

道家与儒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道家出世,儒家入世。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也都出世的哲学。但是,老子的《道德经》被称为帝王之学,这是老子又和黄帝并称为“黄老”的原因。汉初的时候,罢绌百家之前,所用的治国方略就是“黄老之术”。这里的“老”就是老子。也就是说,老子虽然是出世的,但他的学问是用来治世的。他所提倡的“无为”,并不是真正的无为。而是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所以,老子的眼光是家国天下。而庄子的眼光是自我,他的哲学,讨论的是个人的存在。讨论人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状 太,怎样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我”的天人合一状态。就算是庄子把老子看成老师,但庄子在思想上依然是可以和老子并列的大思想家。

汉初的时候,老子思想成为政治思想的主流。汉末魏晋时期,庄子的思想成为显学,也就是在思想史上很有名的玄学。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汉初,经过秦末之乱,治理国家要休养生息。老子的思想,讲的就是这个。汉末政治混乱,知识分子要保命便用庄子的思想避世。老与庄成为道家的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

这里问的是师徒关系。师徒关系的,不一定并称,比如,孔子与子路子贡子张子夏等都是师徒关系,但他们不能与孔子并称,因为他们达不到孔子同样的思想高度。还有一点,师徒关系的,可能不一定是一个思想学派。比如荀子是儒家,他的弟子李斯和韩非,都是法家。在《史记》中,韩非是也老庄放在同一传记中的。其原因是,韩非的法家学说,讲究刑名,刑名之学来自于黄老之学。从这里可以看出,韩非的法家思想,既有传自荀子的儒家理论,也有黄老的刑名之学。韩非的思想既不同于儒,也不同于道,既有儒,又有道。所以,他不可能与荀子并称荀韩,也不会与老子并称老韩。只能与另一法家申不害并称“申韩”。

老子与庄子是师徒关系吗?为什么后人把他俩并称老庄?

首先,老子和庄子非师徒关系。

“老庄”之说,是老子和庄子的合成。就像孔子和孟子的“孔孟”。

老子著有“道德经”推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著有“庄子”推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

庄子继承老子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出带有自己感悟和性格的学说。

“老庄”同为道家学派。

老子与庄子是师徒关系吗?为什么后人把他俩并称老庄?

《史记》有孔子问礼老子,老子与孔子为同时代人。庄子要晚得多,与粱惠王,齐宣王同时。《孟子》第一章孟子见粱惠王,可见庄子与孟子同时代。

史记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

老子言道,是谓惚幌,也就是浑沌状态。庄子梦蝶,不知自己是庄周,正是蝴蝶是庄周,也是浑沌。

不过,庄子对阴阳看法不同,他对儒家的《易》论阴阳,提出不同观点:中国有人也,非阴非阳,处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

反于宗,即反于道,道无阴阳。符合老子说了,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却为惚幌,没阳阳之分。

老子与庄子是师徒关系吗?为什么后人把他俩并称老庄?

庄子并不是老子传统意义上的徒弟,他们同属于道家一派,而且两人是不同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去世一百多年后庄子才出生。他们俩的观点也互不排斥有很多相通点,可以说庄子是在继承老子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因此在文化传承意义上可以认为庄子是老子的徒弟。至于为何并称老庄,同样是因为二人都是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属于一派,类似于孔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