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所说的鲲是鲸吗?

几千里肯定不可能的,目前知道的最大生物就是鲸了,如果鲲指的是鲸的话,那化成的鸟应该也差不多大,能是啥鸟呢

谢邀。

鲲这个东西,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里,原文是这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自从庄子老先生发明了这个东西,人们就试图解释它,说明它到底是什么。到今天,也没有争出个结果来。认为这个东西是鲸的,古以有子。并非仅仅是今天的人有这样的想法,毕竟,鲸是现今地球上人类认识的最大动物了。

《庄子》一书,历来有很多解释的,对于书中出现的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历史上也有注解。最为权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注者,大概就是西晋时期的郭象了。我们看看郭象对此的解释:

鲲鹏之实,吾所未详也。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宏旨,皆可略之。

郭象的大意是说,鲲鹏这两种东西,我没有看到过,也不知到底是个啥?但是在这里,庄子的大意在于逍遥游。逍遥游的大意是让自己处于自得无为的状态。(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庄子举出最大的东西与最小的东西做比喻。告诉人们怎样才是适合与人的本性的做法。达观的人,看到这样的文字,明白他说的意思就行了,而他用来做比喻的这些东西,不必深究。没有必要把鲲啊鹏啊这些东西的来胧去络都讲的清清楚楚的。只要能明白文中所说的意思,这些东西就不必深究了。

郭象的说法,个人觉得是很有道理的。郭是魏晋时期著名玄学家。而玄学后来与佛学相结合,完成了佛教理论的中国化。这里的鲲与鹏,与佛教所说的“筏喻”很相似,佛家说,为了讲明佛理,常常要用很多比喻,佛家有《百喻经》金庸大侠在他的《笑傲江湖》中提到过这部经。小尼姑仪琳,就为令狐冲讲过。这些比喻的故事,就好像渡河的筏子。渡过河去,筏子就该丢弃。《庄子》里的鲲鹏,大概亦同此意。作者所说之物,不过是自己头脑中想象之物。但《庄子》中又说,他的这些东西,是有来处的。是来自古代经典《齐谐》,这个书现在应该是没有了。庄子自己也说,《齐谐》本身就是一部志怪的书。志怪本身就说明,这些东西是现实中没有的。

《庄子注》中列举了许多对此的解释,其中也提到“崔撰(撰,言字边)云:‘鲲当为鲸’。简文同。”崔撰也是东晋时注庄子的名家。“简文”是指梁简文帝萧纲。也是学问大家。这两个人也都认为庄子所说的“鲲”其实就是“鲸”。

个人觉得,郭象的解释是对的。鲸虽然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但也不过是几十吨重,大也不过十几米。与庄子所说的“鲲鹏”差之甚远。鲲的大小,庄子说“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显然是鲸所不能比的。还有一个问题,“鲲”是可以化为“鹏”的,也就是说,“鲲”与“鹏”是一体之两面,在水中为“鲲”,在天上为“鹏”。那么鲸可以化而为鸟吗?显然不能。

庄子是宋国人,生活的地点大概在河南商丘一带。他是否到过海边,是否见过鲸?恐怕没有知道。我觉得,没见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这并不影响庄子的想象力。他文章中许多意象都是他头脑想象的产物。而不一定有现实的存在。

逍遥游讲的是逍遥,逍遥大体有不滞于物的意思,人要逃离一切事物的羁绊,达到真正的自由状态,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先是通过鲲鹏这些极大之物与蜩、学鳩等小东西比较,阐明了小与大的的区别。能过这样的对比,庄子指出,他们都是不自由,不逍遥的。因为他们“犹有所待”,也就是有所所凭借,有所依靠。而真正的自由是“无所待”的,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鲲”与“鹏”是庄子为了说明道理而用的一个比喻,并不是现实中的动物。我们在读《庄子》的时候,不必把它与现实之物相对应。如果以现代所谓科学的态度去读《庄子》,那是注定读不出味道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