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这个问题应该很容易回答。历史上没有谁的书法是超过王羲之的。“书圣”之名,就是业界公论。王羲之之前,暂且不说,在他之后,真正的书法家,没有人自认水平超过王羲之的。当然,当代的江湖书法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当代非名家之中,有许多自认超过王羲之的。真正的名家,大概都不会这样说。
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书圣”,这是他个人的成就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在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代,中国汉字的书写规范基本成形。这种成形包括许多具体内容在里边。比如,汉字的形状,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都在此时达到成熟的状态。其书写的规范,也在此时成熟,这个时代上承秦汉,下接唐宋。为中国书法的书写模式,及审美风格,建立了模式。王羲之是这一过程中最杰出的代表。
魏晋之前,中国的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发展而来。秦朝的李斯,规范了小篆,这是汉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汉代的时候,又出现了隶书。大大的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到王羲之的时代,现代所谓的楷书成形。这次成形之后,汉字的形状就固定了。
魏晋时期,王羲之之前最厉害的书法家是钟繇和张芝。钟是楷书最高水平的代表。张是草书最高水平的代表。王羲说,他的楷书,已经达到和钟繇平起平坐的水平,甚至超过了钟。这应该是公平的结论。同时,在草书方面,他基本上达到了张芝的水平。以这样的成就,自然是超过钟张的。钟繇的楷书,是保留的隶书向楷书过度时期的痕迹的。而王羲之的楷书,与唐楷基本上就很像了。比一下欧楷就很容易发现。
王羲之时代的代表人物,是二王,也就是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至于二王之间水平的高下。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唐之前,推崇王献之的比较多。唐之后,由于李唐王朝对王羲之的推崇。王羲之成了最高标准。二王之间到底谁优谁劣?恐怕是个永远也说不清楚的问题。王献之自己认为已经超越了父亲。同时代的谢安以及唐代的孙过庭都不承认献之的水平超过羲之。其中原因,当然是二人在大风格相同的前提之下,另有个人风格的差异。王羲之的风格,内敛含蓄,更符合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于是,王羲之成为最高标准,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种风格体现的是文化中最深层次的问题。
王献之之所以成为“二王”之一,其根本原因,也正在于他与王羲之来说,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假如没有这种差异,他写的与王羲之一样。那么,书法史上,就不需要他的存在。就没有“二王”,只有“一王”了。
后世的书法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谁能越过“二王”去的。在继承的过程中,书法继续向前发展。到唐朝,书法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这时的欧颜柳等大家,虽然都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书体。但都是在二王基础上的发展。是在二王风格之上的突破。而不是超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代的书法家说超过王羲之的,是没有,也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王羲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超越。《兰亭序》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只是摹本,真迹尚未面世。王羲之书法神乎其技,可见一斑。我辈后人,只可顶礼膜拜。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每个写字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个王羲之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别的字体不敢说,就行书而言,没人敢说超越二字,最多说是王之下第一人而已,“书圣”二字绝非浪得虚名。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社会在发展、进步。超过王羲之那是一定的。但是,想超过他的历史地位以及划时代意义,恐怕很难!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
历史上有哪几个人的书法能超过王羲之?
有很多人都超过了,王羲之以行书为主,行书方面米芾,赵孟頫、王铎超过了,近现代沈尹默比他也不差;草书更不用说了,王羲之压根儿就比不过怀素、张旭、黄庭坚和王铎。楷书无需比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