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包办婚姻,为何胡适妻子和鲁迅妻子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胡适和鲁迅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界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婚姻都是包办婚姻。鲁迅与夫人朱安一生只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实,鲁迅结婚很多年之后,与许广平先生同居,并生下儿子周海婴。胡适也是旧式婚姻,婚姻其间,胡适也有过异姓知已,并与之产生了爱情,一度想过离婚,可是,最后,胡适还是与夫人江冬秀白头到老。为什么同是封建包办婚姻,会有这样不同的结局?个人觉得,有句俗话说的很好,性格决定命运。他们之所以有不同的结局,是与婚姻当事方四个人的性格决定的。
这两对婚姻中,共有四个人,他们是鲁迅与朱安,胡适与江冬秀。我们先说说鲁迅和胡适。
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借用一下毛主席的评价就行了:“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 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 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 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个人对鲁迅的理解是,他除了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战士的形象。战士的性格就是看准了方向,便勇敢战斗,决不投降,决不妥协。鲁迅在婚姻与爱情中,也保持了这样的原则和方针。
在从封建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的交叉点上,婚姻制度也在从旧向新转变。对于旧婚姻,鲁迅是反对的。但是,反对是有具体内容的。反对的是包办的,没有感情的婚姻。并非所有旧式婚姻都没有感情。有许多也是两情相悦的。但是,鲁迅与朱安的婚姻,就是没有感情的婚姻。当然,感情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朱安无论在思想境界与为人性格上,都与鲁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鲁迅对这婚姻是反抗的,不承认的。
有人说,鲁迅耽误了朱安的一生。假如鲁迅能够和朱安生个孩子,可能朱安的一生就会幸福的多。再或者,既然不喜欢,那就离婚,不要耽误人家。这种说法恰恰是不了解鲁迅。把鲁迅当成胡适了。鲁迅不离婚,可以看作是鲁迅对封建婚姻反抗的不彻底。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的悲天悯人之情。不与朱安同房,是鲁迅对自己情感的尊重,既然不爱,又怎么在一起?至于说离婚,如果朱安提出离婚的话,鲁迅一定是万分感激她。可是,朱安不可能离婚。所以,鲁迅宁肯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也不愿意轻易剥夺朱安鲁迅夫人的名号,正是鲁迅的伟大之处。没有牺牲自我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朱安性格是一种温和的懦弱的个性。她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依附于鲁迅,大概是她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所以,她能做的只有忍耐。有材料证明,鲁迅与曾想过与她沟通,无奈差距实在是太大。无法解决。他们的结局也只能是那样了。 朱安
胡适的性格与鲁迅是决不相同的。他是一个非常实用主义的人。恰好他也是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弟子。他虽然做事也有自己的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就少了鲁迅那样的决绝,多了些变通。胡适去世之后,老蒋给他写的挽联是:“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这两句话做为他的盖棺之论,可谓恰当。胡适这个人本身就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人物。在婚姻中的表现,也与这个评价完全相符。
胡适也是包办婚姻,但与鲁迅不同的是,他在结婚的时候,是没有抗拒的。与江冬秀结婚之后,生活还不错,平淡淡的,生儿育女的。当时这样的婚姻是占大多数的。但是,江冬秀也就是个平凡普通的妇女。与胡适真正能够有思想上深刻的交流,是不可能的。胡适的恋人曹诚英就不一样了,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与胡适当然会有思想上深刻的交流。按徐志摩的话来说,是“灵魂中唯一之爱人”。 曹诚英
胡适遇到这样的爱人,想到离婚,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胡适的出轨,用反抗封建婚姻的借口来解释的话,当然是解释的通的。徐志摩都能解释的通,何况胡适呢?但胡适与鲁迅的情况就没有可比性了。鲁迅与许广平的出轨,是情感的出轨,甚至不能说是出轨,因为婚姻的权利,在母亲的手里,鲁迅不去母亲的手里争,但情感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给许广平,是谁也管不住的。鲁迅的原则很清楚。朱安是夫人,许广平是爱人。夫人拿走的是社会地位,爱人拿走的是自己的情感。理想的状态是二者的统一。可是,婚姻的权利不在自己的手上,而情感在自己的手上,他只能把自己有的东西给自己爱的人。这是鲁迅。
胡适当然不存在这样的纠结,他和江冬秀过夫妻生活的时候,如果说不爱,就算全世界都相信,起码江冬秀不信。一个朴素的问题是,既然不爱我,为什么要和我生孩子?
胡适与江冬秀的结局,决定权在江冬秀,而不是胡适。江冬秀虽然是个平凡的家庭妇女,据说为人处世很不错,大方得体,做为夫人,在那个年代,也不丢胡适的脸。关键一点还在于,她对维护自己婚姻家庭的坚定态度。这种态度本身也表明,江冬秀在人格上,是高于朱安的。当胡适提出离婚的时候。江冬秀对他说,既然你不想要这个家了,那么它也就没意思了,如果你要离婚,我就把孩子们杀死,然后自杀。
江冬秀是否真会做到这一步,谁也不知道,但这样决绝的态度,一下子把胡适吓住了。毕竟胡适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就算他知道江冬秀是吓唬他,可是,万一真的酿成悲剧呢?于是,在与曹诚英的关系上,胡适自动退出了。曹诚英也再没有嫁人。
在处理婚姻问题上,胡适和鲁迅还真有点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婚姻关系维持与否的决定权都不在他们身上。而掌握在他们的夫人身上。不同之处在于,胡适是争之不得;而鲁迅是不忍为之。原因虽然不同,婚姻保持住了结果也是一样的。只是婚姻的内容又不一样。胡适的婚姻就是一桩平凡的普通婚姻。而鲁迅的婚姻,却不免让人唏嘘,但在唏嘘之余,你无法批评谁是谁非。但对鲁迅的悲悯情怀。我会永远报以深深的敬意。
问题大概说完了。现在,好多人为朱安不值,有些人对鲁迅颇有微词。但我觉得,朱安嫁给鲁迅,或许在婚姻生活中,是不幸的。但是,在那个生存困难的年代里,她能借着鲁迅夫人的名头活到69岁。也是不错的。鲁迅自己不才刚刚活过五十吗?在那个年代,对朱安来说,生存和婚姻,大概比爱情要重要的多。
同样是包办婚姻,为何胡适妻子和鲁迅妻子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我也曾为此感到不解过。
把胡适和鲁迅的婚姻进行比较,确实有一定的可比性。
首先,鲁迅生于1881年,胡适生于1891年,鲁迅和胡适可以算为同时代人;
其次,胡适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人的作品和思想都具有时代意义;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朝的官员,胡适的父亲胡传曾在广东、河南、江苏、台湾等处充任幕僚或地方官佐,两个人的出身均非平民。
最重要的是,两个人的婚姻都是包办婚姻,鲁迅的妻子朱安,胡适的妻子江冬秀都是由家人包办而迎娶的,然而,江冬秀和朱安却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一生。
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
1、鲁迅的性格较胡适更为倔强
鲁迅与朱安有了婚约后,鲁迅仍一直在日本读书。
他知道未来媳妇的情况后,曾要求让朱安放脚,让朱安去学堂念书——鲁迅还是有心准备接受这个他并不认识的女子的。
然而,在日本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后,鲁迅一眼看到了那个从花轿中露出来的小脚,他便决定放弃这门婚姻,没有跟文盲的小脚的朱安圆房。
然而,朱安却安心以大先生的夫人的名义永远留了下来,照顾了周家一辈子。
诚然,鲁迅的所作所为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可是,鲁迅虽然反抗了自己被包办的婚姻,最后也真正获得了与其他女性的爱情,但鲁迅的反抗只表现在对朱安的绝情上,却没有真正为朱安着想。
他原本可以一早就拒绝这次婚姻,或者以后跟朱安离婚为其找一个能够与之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男人。
可是,那个可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却永远地辜负了这个为他付出一辈子的小女人。
而胡适在家人为其包办的婚姻中,一开始就没有进行过任何反抗,也就是说,虽然江冬秀当时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胡适能够接受江冬秀成为他的妻子,这就为江冬秀以后的幸福作了很好的铺垫,两个人的婚姻幸福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2、朱安忍耐懦弱,而江冬秀则自信泼辣
朱安一开始就没有被鲁迅接受认可,朱安把“大先生”(她对鲁迅的尊称)对她的憎恶归因于自己的小脚(结婚那天她特地穿了一双大好几码的绣花鞋讨好鲁迅却弄巧成拙)和没文化。
她对“大先生”一直怀着一种崇敬之情,所以,即便她受尽了委屈,即便她付出了一切,她仍无怨无悔。
她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对自己的不幸的婚姻毫不反抗,她觉得她嫁给了周家,就永远是周家的人,她的一切就任由鲁迅的安排。
朱安太安于现状,没有为自己的幸福作出一丁点的争取,她只会妥协和接受,从不知道一个女人是可以和命运抗争的。
所以,鲁迅虽然在文学上成就斐然,令人钦佩,然而这桩有实无名的婚姻以及朱安的不幸,也一定成为鲁迅人生中永远的遗憾。
而江冬秀则不一样。她是自信的,而且,她也敢于为自己的婚姻幸福作抗争。
先来看看江冬秀的自信:
江、胡两家订了婚约之后,胡适就先后到上海、美国求学去了。
十多年他们还没结婚。家乡谣言四起;说胡适在美国已经和一个外国女孩结婚了。
可是,江冬秀不但没有因此而过于担忧,还做了放大缠足的尝试。
她的放足的行动,后来还得到了胡适的赞赏和鼓励。
胡适曾经在一篇文字(不记得文章的题目了)中说过,“我和妻子是先结婚后恋爱”。
胡适在很多文章中说他“惧内”,并且各种解释“惧内”的好处,江冬秀若没有两把刷子,没有那份胡太太的勇气,胡适怎么可能会“惧内”呢?
所以,江冬秀的这份自信应该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胡适对她的接受。
再来看看她的泼辣劲:
在美国时,一次胡适外出.江冬秀一人在家,一个彪形大汉破窗而入,江冬秀下意识地把公寓大门打开,反身对那盗贼大叫一声:""GO""!
那贼看了她那双毫无惧色的眼神,竟被吓住而真的""GO""了。
北大教授梁宗岱成名之后,要同他的妻子离婚,梁妻忠厚懦弱不抗拒。江冬秀挺身而出,为她打抱不平。
江冬秀不仅将梁妻接到自己家中,给她助威壮胆,闹到法院打官司时,江冬秀还亲自到法庭代她辩护,结果使梁宗岱败诉。
胡适也曾与其他女子交好,也提出过离婚,但江冬秀却敢于与胡适吵闹,争取自己作为胡太太的权力。
所以,江冬秀的幸福很大部分来自于自己对婚姻的努力和争取。
虽然同是包办婚姻,但胡适选择了接受,鲁迅选择了终身抗拒,我们不知道如果江冬秀遇到的是鲁迅的抗拒会怎样,而朱安要是遇到了胡适的接受命运又将如何。
从这两桩婚姻上,我认为,一个女人的幸福,即便在过去女性地位较低的情况下,也是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依靠男人的。
在现代社会,婚姻中的女人更应该学习江冬秀的自信果敢,决不能做隐忍懦弱的朱安。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同样是包办婚姻,为何胡适妻子和鲁迅妻子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民国两段著名婚姻——胡适与江冬秀、鲁迅与朱安——男女主角有太多的相似,婚姻却有不同的结局。
胡适,出生于江南,父亲早逝,新文化运动主将;由母亲做主娶小脚、不识字旧式女子江冬秀为妻;留学美国;胡适为人宽厚,很“温润如玉”,他不像鲁迅那样尖刻,不像徐志摩那样多情,不像郭沫 若那样势利。
鲁迅,出生于江南,父亲早逝,新文化运动主将;由母亲做主娶小脚、不识字旧式女子朱安为妻;留学日本;鲁迅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痛苦与深刻,他有着一种倔强,他在杂文《死》中写道“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他可不“温润如玉”。
江冬秀,出生于当地的名门望族。她性格可是强悍。胡适不是没有过挣脱出旧式婚姻的努力。据说,胡适提出离婚的时候,江冬秀是动刀的。她坚决捍卫自己的婚姻。据说,当有女学生来到她家和她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爱上胡适,她陪人家聊天、表示同情、并给予安慰。她虽然不识字,但性格上是独立而坚定的。
朱安,标准旧式女子,她温顺,强烈的依附性格。她形容自己的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爬的虽慢,但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她在鲁迅面前自卑、仰视,但坚定地认定自己是周家的媳妇。
胡适,并不是没有想过摆脱旧式婚姻,他有过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只是因为对母亲的孝顺,以及江冬秀性格的强悍而知难而退。
很多人指责鲁迅家有朱安,却和许广平有了孩子。但在那个时代,他应该怎么做呢?朱安是母亲强加给他的,“她是母亲的媳妇”。对于母亲的孝顺和朱安离开周家没有生存能力的现实,他不能休弃朱安。给她一个孩子?没有爱的性就道德吗?那种事可以办,但“提上裤子就说没感情”的男子不是渣?鲁迅思想上是一个反抗者,但行动上他不是。他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道: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他自己是扛住黑暗的闸门,而不是杀出去。在遇到许广平之前,他恪守了自己的坚持。爱情来了,是挡也挡不住的。三个人一同陪葬?还是争取自己的幸福?没有对错。他只要做了自己就好。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不幸的家庭自然各有各的不同,但幸福的家庭也走过不同的道路。
同样是包办婚姻,为何胡适妻子和鲁迅妻子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我想说的是,一方面看脸,一方面看脾气秉性。婚姻里的两个人在某种方面和敌我双方是有一点类似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胡适妻子江冬秀和胡适白头到老,但鲁迅妻子朱安却一辈子只有夫妻之命,被白白耽误一生,难道胡适在私德上比鲁迅好吗?我想说不是的,从外貌上说,江冬秀年轻时尚算清秀,至少胡适接受起来并不困难。而朱安却尤其矮小瑟缩,连周作人都认为,把朱安介绍到他们家,他们上当受骗了,介绍人非常过分。鲁迅先生在新婚之夜痛哭失声,把脸埋在新做的靛蓝被子里,早上起床脸都染蓝了。
从性格上说,江冬秀强势,一方面可以照顾胡适生活,一方面脾气火爆,几次下来,胡博士收拾的服服帖帖。胡适曾邀请一位外国留学的女士在家中居住,仅仅是这位女士和胡适讲话用英语,江冬秀听不懂,就疑心他们背着她说情话,然后进一步动手赶人。胡博士在另一段绯闻中,江冬秀直接动了菜刀,胡博士曾提出离婚,但江冬秀说要杀死两个儿子泄愤,这样的杀气腾腾自然让文人出身的胡博士不敢轻举妄动。
朱安情况不同,她一味侍奉公婆,一味讨好,在得知鲁迅先生和许广平的恋情之后,她说,自己以前是一只蜗牛,一步一步总有让大先生打开心扉的一天,但现在没有指望了。她不争不抢,没有存在感,谁都能欺负她,一直到死,她也只是希望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海婴能在清明时给她坟前送一碗水饭。这样的性格怎么能不被践踏呢?
民国时期,张幼仪在怀孕期间还被徐志摩提离婚,其实,她的性格问题和朱安类似,一味服从只有被人嫌弃,毕竟和平不是靠忍让得到的,而是靠战争得到的。这条原则放在今天也是有效的。
同样是包办婚姻,为何胡适妻子和鲁迅妻子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在民国这个封闭与开放交替的时代,能够称得上人物的实在是太多了。那时的文人大多出自富庶之家,家里一般都给包办婚姻,很多人尽管心里不愿意,但怕家里断了经济来源,无法继续学业,只好勉强成婚,等自己有了事业再做打算,即使没有离婚,也会让包办婚姻的妻子在乡下伺候自己的父母,而自己则在城里再娶娇妻。
人们常说,婚姻幸福就是要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一般人遇到不如自己的难免会看轻对方,甚至居高临下或者耿耿于怀。
胡适先生可是非同一般的大才子!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由于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在他13岁那年,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村的姑娘江冬秀订了婚。一个是留学美国、学贯中西的才子,一个是蜗乡居下、不识字、裹着小脚的村姑,两人的不般配一目了然。但是,他们到底还是结为百年之好,并且做到了白头偕老。胡适内心深处对这桩婚姻是不满意的,不过,多年后在好友高梦旦面前,却说自己很满意这样的旧式婚姻,并且认为,自己的婚姻是一桩很讨便宜的事,可见他对妻子在婚后的付出还是很感激的。
可同样是遭遇包办婚姻的鲁迅,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一辈子不碰朱安,躲着朱安,虽然没有和朱安离婚,养了她一辈子,但是却没有给她当妻子和母亲的机会,直言那只是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鲁迅为何对朱安这般冷酷无情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人之间从未享受过闺房之乐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同样是包办婚姻,胡适的妻子和鲁迅的妻子有着天壤之别的结局?有人说,是江冬秀长得比朱安漂亮,比她性格彪悍,让胡适惹不起。话虽如此,江冬秀可是被爱情滋润过的女子,自然看起来珠圆玉润。而朱安一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没有天伦之乐,象个佣人一样伺候着婆婆,看起来一脸的苦相。
应该说这样的结局与她的容貌关系不大,而是和她丈夫的性格关系很大。鲁迅的性格很倔强很激进,他反封建,反对包办婚姻,所以对包办婚姻的妻子毫无好感,绝对不能接受她。鲁迅虽然一生没有离婚,但朱安的结局还不如那些生了孩子又离婚的发妻,最少她们还有孩子作个依靠。朱安没有尽管过人的才貌,但如果遇到的是像胡适那种性格的丈夫,或许能安稳度过一生,当上真正的妻子和母亲。
当然,这也不能全怨鲁迅,只能说是时代的悲剧了。但胡适的结发妻江冬秀实在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在新旧时代交替下,不但没有成为悲剧,还在包办婚姻里嫁给了一个英俊的大文豪,度过了幸福的一生。正如唐德刚所说,江冬秀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三从四德’的婚姻制度中,最后的一位‘福人’!”
胡适先生性格开朗豁达,宽宏大量,待人温和,他能体谅到包办婚姻妻子的苦处,能设身处地为江冬秀着想,所以和包办婚姻的妻子作了一对好夫妻,生了三个孩子,直到白头到老。
在与好友高梦旦的谈话中他曾说:“许多旧人都恭维我不背旧婚约,是一件最可佩服的事!其实是社会上对于此事的过分赞许……我是不怕人骂的,我也不曾求人赞许,我不过行吾心之所安罢了……”而在一众民国文人之中,胡适的这个“吾心之所安”显得多么的难得,放到现在那也是超级的暖男啊!
这让我不禁想道:婚姻是什么呢?我是享誉世界的大才子,你是不识字的乡下小脚女,可是当我们结为夫妻,我一定会给你尊重与体面,给你温情和爱意,给你信任与体谅,给你一世的安稳与幸福。
胡适先生不愧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代表”,为这样的先生点赞!
同样是包办婚姻,为何胡适妻子和鲁迅妻子却有不一样的结局?
鲁迅当晚是哭了一夜,母亲送人参果,供着。朱安小家碧玉,不放脚不读书,去无可去,一心侍母,等回心转意。无可奈何花落去。当大夫人,劝鲁迅纳妾,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鲁迅不纳妾,教学生师生恋日久生情,许广平,许羡苏双追鲁迅,一个近朱安优柔寡断,良心不安,一个远朱安决绝勇敢,不记名份。有爱情倾心相许,小乌兔,孺子牛五口相安。
胡适当晚,不吃白不吃,乐着,帽儿光光作新郎。江东秀承甘露生儿,后来胡适师生恋闹离婚,江古秀握刀不拼命,只和儿子俱死相抗,血贱五步。家破人亡之机:胡适投降。从此妥协乐得休耕江东秀作徐帆祖母只管钱不管人,外面彩旗飘飘,里面红旗不倒。也相安无事。
鲁迅供品圣洁,寒冬薄被,受尽委屈,教书育人,专心为文,所向披靡,战绩辉煌,阿Q千古。
胡适身心快乐,做学问,授弟子,群星璀璨,著作等身。也亚昆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