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谢谢邀请。
人生本就坎坷,看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那一个不是命运坎坷呢?苏东坡有首诗这样写的:人皆有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有儿愚蠢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大约能够无病无灾到公卿的,就不算一生坎坷了。可以,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在我看来,杜甫的命运不过与大部分人一样,人生有起有落,有悲有欢,如此而已。
可是,现在杜甫一生坎坷被做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说明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杜甫的命运不应该是那样的,他起码应该更好一些。这个更好,大概是官可以做的更大一点,特质生活条件应该更好一些。但是,命运这事是人生的全部条件综合起来形成的结果。杜甫的命运只能是那样,不可能是另外的样子。
杜甫好歹也是个官。比起孟浩然等没有当过官的,算是不错了。而且,工部官员郎也算是个不小的官了,和现在比照,大概也算是厅级干部了。当然,这只是他最后的官职,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官职都不高,大多数时间是给别人当幕僚。说坎坷,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坎坷,是与他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相比得出的。假如杜甫不是“诗圣”,相信人们也不会在意他的命运是否坎坷。
以为文学成就巨大,就一定要当大官,这样的认识是有问题的。但持这样认识的人却不在少数。普通人形成这样的观念,不是自发的。而是受到文人的影响。怀才不遇,正是千年以来的文人心态。但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当官的能力,是取决于政治才能,而不是文学才能。文学才能好的人,也未必就能当好官。所以文人的怀才不遇,可能是个千年的误会。
文人有文人的品格,政治家有政治家的品格。这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其中最关键的差别是,文学家必须有真性情,必须对现实的某些方面有深刻的体验。在文学作品中,把这种对生活的体验表达的越深刻越真实,就越能感动人。一个能够感动人心的文学作品,他的作者必然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而政治家或者说当官的,却不能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倾向。他必须是中庸的,不偏不倚的。所以,一个好的文学家,可能不一定是一个好官。这就是许多文人怀才不遇背后的原因。
文人常常是有个性的。有了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表达,才能被别人记住。杜甫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有句名言说,性格决定命运,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杜甫的坎坷,与他的性格,绝对有相关性。《旧唐书》杜甫传对杜甫性格的评价是:“煸燥”二字。这个词现在不怎么用了。如果用现代的词语解释一下,大概有急燥,狂傲,遇事走极端的意思。这样的性格,是不太适合当主要领导,当个副手,大概还是可以的。
杜甫的性格,大概与遗传有点关系。他的爷爷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祖孙两代都是著名诗人,在唐代也不是很多。当然杜甫能成为诗圣,也有遗传的因素。
杜审言是初唐时期大诗人。他狂傲是出名的。一个有名的例子,一次朝庭考核官员。当时的考核方式,是每人写一个判词,其实也就是公文写作。考核完之后,杜审言在许多同僚说:“苏味道要死了。”苏味道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也是考核的主考官。这些同僚们听了杜审言的话,很诧异,问:“为什么?”杜审言说:“苏味道看到我写的判词,羞也羞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杜审言的狂。也正是因为他的狂傲,同僚们对他很有意见。他的两个上级合伙想陷害他。杜审言有两个儿子,大的杜并,小的杜闲(即杜甫之父)。大儿子的脾气也是相当火爆,听说有人陷害自己的父亲。拿了一把刀,就把父亲的上司给捅死了。这两个事,都是正史所载。杜甫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性格“煸燥”也是应有之义。
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使得杜甫的文学水平很高,但现实的行政能力却并不行。这样的人,是适合当幕僚,在公文处理上是他的强项,但现实政务的处理水平上,却是不行的。虽然杜甫的诗中有“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宏大誓言,可是,那是儒家的政治理想,文人们谁都能说出来。可是真正的实施起来,是需要政治才能的。而这恰恰是杜甫欠缺的。所以,杜甫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别人当幕僚。其中最有名的是严武。
严武对杜甫是很好的。因为他有政治家的风度,能够容得下杜甫。给杜甫这样的人当领导,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旧唐书》记载了一则杜甫与严武的故事,可看出杜甫的性格。严武的父亲叫严挺之,是当过唐朝宰相的。有一天,杜甫对严武说:“严挺之竟有是儿。”意思说,没想到严挺之竟然有一个这么好的儿子。这句话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中国人讲话是讲究身份的。这句话名显是长辈夸晚辈的话,现实是,严武是杜甫的上级领导。严武当然知道杜甫的为人,也不去怪他。两个人相处还是不错的。可是等严武去世之后。杜甫的工作就不好找了。
至于说到杜甫生活的困苦,物质上的艰难,那是战争造成的。在战争的形势下,许多比杜甫大的官都穷困潦倒。杜甫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杜甫虽然官做的不大。但他的价值不是体现在政治上,而是体现在文学上。正是由于命运的坎坷,才使得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验。他把这种体验用如椽的巨笔写出来,就成为一部有温度有情感的历史记录,成为诗史。
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人幸。杜甫自己也说过,文章憎命达。或许正是因为命运的坎坷,才造就了文学的伟大。才成就了诗人的不朽。所以,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曾经历的苦难,最终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因为诗圣杜甫大半生处于颠沛流离之中,生活惨淡无光,倒致一生坎坷。
我们在提到诗仙李白的时候总不可避免地提到诗圣杜甫。杜甫年少时生活条件相对优越,毕竟父亲是兖州司马,他经常游历山河,结交了许多有名的人。但是因为运气不好,导致自己两次参加科举,可是不中。于是就心灰意冷,去游历山河去了。在杜甫32岁时候遇到了李白,杜甫很崇拜李白,在自己的很多诗篇中都提到了李白。虽然李白诗中写杜甫的诗并不多。
至于杜甫地后半生颠沛流离了,大概是在杜甫四十岁那年,他写了一篇《大礼赋》,幸得唐玄宗赏识,给了他一个候补官位,但拒绝出任校尉。之后他从长安还没踏进家门,就听见家里哭声,原来是他最小的儿子因为缺吃少穿给饿死了。之后安史之乱开始了,他就去投奔新皇帝唐素宗,中途还被当成反叛人士给抓起来了,不过幸好最终还是见到了唐肃宗,并被封官。
但杜甫做官并不如意,之后又去四川投奔他的好朋友严武,来充当幕僚。并盖了一座草堂,这就是四川著名景点杜甫草堂了。这时候杜甫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生活依旧贫苦,他直到死去一直生活在草堂里。
这就是杜甫的一生,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他的一生。但就是这惨淡的一生,给了杜甫很多感触,由此创作了许多著名诗篇。因此被称为“诗圣”。
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杜甫时运不济,前半生在盛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生存技能不足乱世谋生,后半生却恰值安史之乱,那时别说杜甫,许多王孙贵族尚不如杜甫。
杜甫之所以显得特坎坷是因他诗写得太好。
另外透过杜甫的诗看其人,腹不忍盛,有么吐么,为人生存器容就显得不融于浊世了,倒是为老百姓,也心向朝庭,可浊世清高,坎坷是必然的。乱世宜武,文釆恰好不太有大用。
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原因就两个字:清高
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正直人皆如此,坎坷出杰出诗人
唐代诗人杜甫为何一生坎坷?
安史之乱时期,唐由盛转衰。人民穷苦,文人无用武之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