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会说:"不占而已矣"?
“不占而已矣。”这句话在《论语子路》篇,原文是,子曰:“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翻译一下:孔子说:“南方人曾经说过,‘人做事如果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话说得真好!‘人如果不能长久的保持自己的德性,免不了要遭受耻辱。’”孔子又说:“周易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就用不着去占卜了。”
《论语》的这段话,明显孔子在为弟子们讲授《易经》的道理。孔子晚年对《易经》很喜欢。他曾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上面这段话中,“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中,提到了恒字,“恒”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32卦。恒卦的《大象》说,“君子以立不易方。”我们都知道,易有三个方面,变易,不易和简易。恒卦讲得就是不易的道理。也就是说,君子立身的原则,不能随便改变,立是立身,方,就是立身的原则。原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恒。
南方的这句俗语说,人没有恒心,就不能做巫医。孔子因此引用了恒卦九三爻的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来印证俗语的正确性。假如你做了巫医,又不能长久的研究巫医的道理,这样,在行事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问题和失误,从而使得自己蒙羞。
后面的一句“不占而已矣。”不是说巫医的不占。而是说,如果人没有恒心,就不必去占卜问结果了。这是孔子抛开前边的具体的事情,给出的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不能以现在的认识去理解。占卜这事,在当时并不被认为是迷信,而是一个很严肃,很正经的事情。当人们在现实中遇到无法决定的事情,便占卜一下,向神灵寻求答案。可是,研究过《易经》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善易者不占。意思是说,真正懂得了易经的道理,就不用去占卜了。
回到论语的这个情景中去,如果没有恒心,其实已经知道结果了,所追求的事情,肯定办不成。所以不用去占卜也知道答案。举个现在的例子。比如一个高三的学生,学习很不努力,别人都在努力学习的时候,他在忙着打游戏,谈恋爱,等到快高考了,便去算个命,看能不能考上。这时,孔子对他说,不用去算命了,你考不上。
故而,孔子所说的不占而己矣,不是说不要去占卜,反对迷信,提倡理性,而是说,许多事情,根据易经的道理,不用推算,就已经知道结果了,所以,不用去占卜了。
孔子为什么会说:"不占而已矣"?
孔子可能认为,卦藏于心中,可能某些事情大体上事物的发展、趋势他通过易理与卦象都大体明白,那就不去占了,由着它向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不言而喻的方向发展,不加入自我的主观意识,固然不占而已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